分享

陕北民歌的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茶香飘万里 2013-12-27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北纬36°57′至39°34′,东经107°28′—110°15′,之间,长城从东北向西南斜贯其中。本市东隔黄河与山西吕梁、忻州相望,北邻内蒙古伊克昭盟,西连宁夏银南和甘肃庆阳,南接本省延安地区,地处五省区七地盟的中央。总面积为43578平方公里,约占陕西省总面积的22%,居全省10个地市之首。本市下辖榆阳区、神木县、府谷县、佳县、米脂县、绥德县、吴堡县、清涧县、横山县、子洲县、靖边县、定边县12县区。现有总人口360万,有汉、回、蒙、满、壮、苗、藏、土家、侗、维吾尔等10个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9.6%。

榆林市在地质构造单元上属鄂尔多斯台向斜的一部分。本市地势大致从西向东,从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白云山区最高海拔1907米;无定河入黄河河口处,海拔只有585米。根据本市自然地貌特征,大体可以长城为界,分为两个地貌区:一是北部长城风沙区,处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地势平缓,河谷宽短,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多有草滩地,海子星罗棋布;二是南部丘陵沟壑区,该区沙黄土结构松散,经长期流水侵蚀切割,地面崎岖不平,沟壑纵横,梁峁交错。

地处大陆内部的榆林市,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冬寒夏凉,年降水量少而不均,一般 300至500毫米,有“十年九旱”、“风大沙飞多冰雹”之说,无霜期短,温差大,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近年经过封山造林、种草,基本改变了“沙进人退”的局面,沙漠绿州景象已见端倪。本市地域辽阔,宜农、宜林、宜牧,而且有煤、石油、天然气、高岭土、盐矿等多种资源。

榆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新、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历代名胜古迹及革命旧址遍布各地。该区地处长城内外、大河上下,为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历代少数民族相互融合,边塞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相互交融渗透,以及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相互结合之地。

独特的地理位置,典型的黄土峁梁状丘陵地貌和独特风情的沙漠草滩地貌,以及纷繁的边塞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丰富多采的陕北民歌艺术。榆林是陕北民歌的富集之地和源头,有“民歌海洋”之称。

分布于陕西省榆林市所辖十二县区。由于各县地理位置不同,文化传承有所差异,依不同民歌品种分布情况,可将全市区分为三大部分,如南部六县以民歌、小调为主,西部三县以信天游为主,这是陕北民歌的主体;北部三县以山曲、爬山调为主。此外,还可区分两个特色品种,如榆林小曲单曲民歌和清涧道情单曲民歌。至于唱秧歌、酒曲、劳动号子等各种风俗民歌,则是各县的普遍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