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延吉:“四大建设”擎起全国百强脊梁

 龙南 2013-12-27

年终岁尾,收获着果实也孕育着希望。12月23日,全国县域经济权威研究机构发布了“第十三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行榜”,延吉市第五次荣膺全国百强县(市),位居第69位,实际名次晋升9位,成为竞争力等级、富裕程度、绿色指数均为最高级的全国35个县(市)之一,再次以吉林省唯一挺进全国百强中游行列。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城乡建设和党的建设这“四大建设”,擎起了延吉“全国百强”的脊梁。

经济建设 总量稳步增长 实力持续增强

    2013年5月23日,在延边新兴工业区,伴随着阵阵掌声,15个项目的建设者满面笑容为项目开工剪彩,15个亿元以上、总投资160亿元的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并在稳步推进。不仅如此,到目前为止,延吉市已组织实施3000万元以上项目110个,延吉百货大楼百利城、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等83个亿元以上项目进展顺利,梦都美民俗旅游度假村、万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2个超10亿元项目投入试运营。

    大项目建设激活经济建设全盘棋。延吉市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狠抓项目建设不动摇,一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项目建设呈现出数量多、体量大、质量高、速度快的良好态势,而项目的带动作用正日益显现。延吉国家高新区、延边新兴工业区功能日益提升,科技创新园、烟草工业园、人参产业园、食品加工园等特色园区日益壮大。第三产业持续繁荣,旅游收入完成110.3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600万人次。开通延吉至俄罗斯海参崴,至朝鲜平壤,至韩国济州、釜山、清州、大邱等包机航线。吉珲高速客运专线(延吉段)等项目有序推进,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专业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逐年递增,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1246元,位列全省前茅。抢抓吉港经贸交流会、第九届“延吉·图洽会”等大型会展机遇,使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同比增长近四成。预计2013年,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75.6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25.7亿元,同比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655元,同比增长12%; 民营经济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73亿元,实缴税金16.2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始终保持全省第一,荣获全省县域综合发展一等奖,县域发展经验入选“中国县市十大特色发展模式”。

社会建设 民生状况显著改善 居民幸福指数攀升

    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加快发展的动力引擎。延吉市坚持民生优先,率先在全国县市推出第二个“民生发展五年规划”,将新增财力的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全力唱响“真情服务群众、真心引导群众、真正幸福群众”的群众工作“三部曲”,社会建设日新月异。

    2013年10月起,延吉市再次提高城乡低保对象救助标准,城市低保救助标准由月人均350元提至380元;农村低保救助标准由年人均2500元提至2800元,这已经是延吉市第九次提高城乡低保对象救助标准。

    2013年11月起,延吉市再次提高社区干部工资,平均每月涨230元,最高每月涨300元,最低每月涨200元,提高标准后,社区书记最高工资达到每月3785元,1454名社区干部受益。

    “五大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参保人数累计达到70万人次;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持续改善,改造“暖房子”、棚户区,新建廉租住房等120项民生工作扎实推进,20件惠民实事有效落实。群众文化活动扎实开展,百姓自编自演的“快乐延吉大舞台”演出103场,观众达40万人次。社会管理创新全面加强,深入实施《社会管理一百条》和《群众工作一百条》,市委书记带头坚持实施早上接访制,进一步完善“三站统管”模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群众安全感稳定提升,“平安延吉”建设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一件件民生实事,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延吉市对民生事业真金白银的投入,换来的是百姓幸福指数的持续攀升。

城乡建设 面貌极大改观 城乡魅力宜居

    在城乡建设上,延吉市坚持“国际化、一体化、特色化、人性化、最优化”的原则,采取“规划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水平、运作大投入”的措施,使延吉市城乡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每当夜幕降临,延吉市大街小巷一片流光溢彩,各式彩灯华丽绽放,把这座边疆重镇装点得璀璨绚丽,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亚特色不夜城”。而智慧城市的建设全面启动,局子桥竣工通车,滨河公园改造建设顺利完成,人民路现代商业街、局子街仿古街建设等精品街路工程为延吉市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朝阳川镇仲坪村入选全国“美丽乡村”试点村,道路加固、小巷改造、农村公路、绿地广场等基础设施工程全面推进……延吉市城乡建设成果可圈可点。一幅生态宜居、城乡和谐的美丽画卷真切地展示在人们的眼前,“中国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等国字号城市新名片应运而生。


党的建设 扎实筑牢根基 执政水平提升

    今年秋天,延吉市朝阳川镇柳新村村民彭振贵眼瞅着自家的粮食沿着平坦的村路,一路飞奔出了村,他乐得合不拢嘴。他说:“我在柳新村8队生活了一辈子,满以为这辈子看不到修路了,没想到市法院帮助我们解决了难题,现在路好走了,粮食好卖了,我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柳新村8队地处山中,通往村里的3.5公里的路是从地垄沟里踩出来的泥土路,十多户种粮大户就住在村里。由于路不好,种的粮食没人来收,村民有病有灾的,只好用担架抬,用牛车拉着去卫生所,修路成了村民最大的愿望。自延吉市开展“一包四”活动以来,柳新村成了延吉市法院的包保单位,了解到村里的情况,市法院立即筹措资金,仅用30天就为村里修了一条真正的水泥路,又用两天时间给柳新村8队修了一条村路。

    以机关单位与社区、学校、企业、农村建立帮扶共建机制,为包保单位办实事、解难事为主要内容的“一包四”活动,仅仅是延吉市加强党的建设的缩影。

    一直以来,延吉市不断强化党章教育、忠诚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学好党章,做好党员”、“抓党建、创五好”等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用党章的思想武装头脑,用党章的理论指导实践,按党章的要求做好工作。不断完善“全额自荐、差额提名、差额推选、差额考察、差额票决”的选人用人机制,干部选任公信力不断提升。深入开展“帮扶困难群众、帮扶困难党员、帮扶薄弱基层党组织”为内容的“三帮扶”活动,一名党员干部联系十户群众的“一联十”活动,以实打实的举措,密切干群关系,提高党员为民服务意识。仅“一包四”帮扶活动中,延吉市各机关单位共结成帮扶对子316个,收集社情民意2万余件,做好事万余件,帮扶折合资金累计1200万元。严格落实战线负责制、工作周报制、跟踪督查制、功过奖惩制等制度。坚决清除“不想干、不敢干、不会干、不好干”等“四大障碍”,全力解决“想不到、听不到、看不到、办不到”等“四个不到”,努力形成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良好氛围,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和落实力不断增强,“四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把群众工作的“三部曲”唱得贴心又暖心。广大党员干部在活动中净化了心灵,改变了作风,主动与百姓接触的多了,下基层的多了,坐在机关里等办事的少了,执行力提高了,确实做到了“比昨天干得更好,比别人干得更好”。

    2013年,全市各部门共获得2013年度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城市绿色发展评价优胜城市等37个国家级荣誉,分享“魅力延吉”之魅力,“五好延吉”建设取得辉煌成绩。(信息来源《延边新闻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