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文凭是求职的必要而非充要条件
2013-12-27 | 阅:  转:  |  分享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人如果单靠原有的一张文凭、一种技能,想在职场立足几乎不可能。现在,不少下岗职工急于求职,却忽视参加培训学习、更新知识,有的甚至认为自己有一技之长,无需“充电”,这必将被残酷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专家指出,一个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仅占一生中所需知识的10%左右。现在新旧知识更替的速度越来越快,许多领域更新周期甚至不到5年。孔于曾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愈矩。”(《论语·子罕》)。他认为人“非生而知之”,而在于终身努力学习。他至晚年仍勤奋学习,“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他的“学而不厌”的思想己千古流传,成为后世学子的座右铭。庄子所述的“吾生有涯,学也无涯”,也深刻地指出了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在一次大型人才招聘会上,一家公司的副总对前来应聘的大学毕业生说,你的文凭只代表你现有的文化程度,它的价值会体现在你的底薪上,但有效期只有6个月。要想在我们这里干下去,就必须继续为你的“知识仓库”充电,并将“知识仓库”转化为“智慧工厂”,否则,仅凭你的一张文凭在这里只会失败。



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文凭是敲门砖,进门之后。勤奋、敬业、继续“充电”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才是晋升的阶梯。同是大学生、研究生,甚至是同校同届同专业,文凭虽相同,但几年以后,各自情景却大不一样。同在一个部室,甚至同做一份性质相近的工作,敬业精神、创新才能以及业务时间怎样支配,学习能力是事业发展和个人进步的关键。



据中国青年报开展的一次“万人评说成功”的调查显示: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因素,70%靠个人奋斗,24%靠机遇,6%才是靠学历。这次调查结果表明,一个人能否成功,学历并非是第一位的因素。



在这方面,著名的索尼公司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索尼用人从来不只看其学历和文凭,而主要靠对平时能力的考察。在他们看来,有高学历者不一定有能力,有能力者不一定有高学历。他们从来不雇用一名只胜任具体工作的人,而乐于雇用将知识转化为创造力的人,富有灵活性和创意的人。所以,索尼公司的员工都充满了活力,这是因为该公司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每个人的才智和创造力。



不少有识之士认为:由于现在改革的形势和知识竞争的加剧,各类人才包括具有高学历的人才必须为自己的第二次就业选择储备知识资本,因为竞争已悄悄地使文凭社会向人才社会、能力社会转变,学习才是通向人才社会的“个人护照”。



走上工作岗位仅一年多的大学生说:我们在学校主要强调的是学习和掌握了多少知识,但实际工作中,就要看化知识为财富,化知识为业绩了。



从文凭社会向人才社会转变,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才社会并不简单地否定和抛弃文凭,但人才社会看重的是实质性的内容,而不是外在形式。



教育专家认为,“在职充电”是防止“人才贬值”的一种好方法,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值得注意的是,“人才贬值”的提出,使再教育持续升温。如今,再教育的市场成了“香饽饽”,工商管理、计算机、财务、英语等都是比较热门的学科,各类媒介上的培训广告更是铺天盖地,参加各类培训也越来越方便。



人才市场中的激烈竞争永无休止。要让自己“不贬值”,那就需要不断地“充电”。正如人们常说的: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就永远休息。





























献花(0)
+1
(本文系疏帘邀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