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钱生钱才能成为富翁

 昵称13965336 2013-12-28
<<马太福音》的故事:
基督耶稣传授三个人理财赚钱的方法:他给第一个人五袋金子,给第二个人两袋金子,给第三个人一袋金子,然后给他们设定偿还的期限,看他们如何利用这些金子来赚取财富。
第一个人利用五袋金子做了投资,很快又净赚了五袋金子;第二个人利用金子做生意,也净赚两袋金子,第三个人为了保证安全,把金子埋在地下。
期限到了以后,三个人各有不同的来到耶稣面前汇报自己的结果。耶稣对前面两个人进行了奖赏,让他们尽情地享受天国的快乐。耶稣问第三个人,你为什么没有收获。那个人说,我知道你到期后肯定还要收回金子,还要收我的利息,你是不劳而获,我才不给你效力呢?耶稣说,你是个懒惰的人,是个不可救助的人。你既然知道我要收回金子,那我就收回吧!结果是,第三个人永远沦为了穷困落魄的人。
有人不解地问耶稣,为什么你让有钱的人更富有?让没有钱的人更贫穷呢?
耶稣回答说,上帝赐给每一个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马太效应”就是让多的更多,少的更少。那个人的贫穷是他自找的。贫穷是一种罪恶,上帝不鼓励罪恶!
我们是否会从这个故事里受到一些启迪呢?
投资理财的观念:
我为挣钱而工作——人生钱,人是钱的奴隶!钱做人的主人!
钱为我而工作——钱生钱,钱是人的工具!人做钱的主人!
传统行业,保底工资,小商小贩……疲于奔命挣钱的人属于第一种人!
运用投资理财,让钱生钱的富翁,轻松自在,游山玩水……自然是第二种人!
投资是一种资本增值与风险相伴的个人市场判断与决策行为,纵观古今中外、名家富豪,有哪一个投资家成功来自一蹴而就?又有哪一个名家富翁是一夜暴富?所有的成功者都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和完成基础积累后才踏上财富之路的。然而,我们看看今天的人们,没有谁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如何投资,如何防范风险的知识;没有谁愿意花时间去守候未来才属于自己的东西。更多的是整天在等待那些所谓“专家”预测准备抄底发横财的消息,投机心理膨胀到难以置信的地步。
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翻则为云,覆则为雨,搏击市场就像是在大海里游泳,更多时候没人能帮你,只能自己帮自己,因此,投资者只有坚决摒弃要不得的投资心态和理念,才可能在波涛汹涌的投资浪潮中不会沉没,弄潮前行。
一、坚决摒弃赚钱第一的赌徒思想。
钱是要赚的,投资不想赚钱那不是傻子吗?关键是把赚钱的目标放在什么位置上?投资大师巴菲特对人们的投资忠告只有两句话:一是安全第一;二是一定要记住第一句话。
二、坚决摒弃耐心不够的浮躁思想。
谁都想不劳而获,谁都想一夜发财,关键是天下没有掉下来的馅饼。没有冬天的守候,哪有春天的花开。相信,付出必定有回报!
三、坚决摒弃跟着感觉走的懒惰思想。
不要相信懒人有懒福的谬论。成功只青睐愿意付出和勤奋努力的人。要想成功,就不要偷懒,投资也是如此。
四、坚决摒弃投资都是骗人的悲观主义思想。
生活就像大海的潮起潮落,我们人生不会因潮起而喜,也不会潮落而悲,这才会坚定我们的人生追求,才会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投资也是如此,不以涨喜,不以跌悲,用平常心来看待它,放眼长望,到头来,自己设定的投资目标一定会实现!

时间可以消磨掉一切,这其中也包括我们的财富:10年前花30万买的奥迪汽车,到今天也许卖不到5万块。但是,就像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必要的保养可以抵抗岁月带来的衰老一样,科学的理财习惯和准确的投资手段不但可是保值财富,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财富增值。就像刚才说到10年前的30万,如果买了房子,现在应该可以翻倍了。这其中的区别又在哪里呢?
一般说来,消费行为又分为投资性消费行为和耗用性消费行为。花钱买房是属于“投资性消费”行为,钱是花掉了,但其换来了房子,从目前的土地房产投资前景来看,土地开发是一项有限资源,随着时间推移,它的价值只会越来越高,贬值的可能性非常小,而花钱买车是“耗用性消费”行为。汽车是一种运输工具,是一种可以不断生产的耗用性产品。随着时间的拉长,其外观造型和内置发动机设备等都会出现损耗,直至折旧完成为止。一般来说,车用过10年后,几乎一文不值,而且还要执行强制报废,这也等于投出去的钱是再也回不来了。这个例子只是一个间接理财的方式,即使知道汽车的价值会大幅缩水,但是我们出于使用目的还是要进行此项消费。
卡耐基曾一针见血的指出:“人类的百分之七十的烦恼都跟金钱有关,而人们在处理金钱时,却往往意外的盲目”。而“理财”中的“理”字不仅做动词“整理”讲,还暗含“理性”的意思。毕竟经济学是理性头脑对繁华市场的解读和预测。学会理财,不在乎钱的多少,而是理财这个过程,理财合理可以节约财富,同时带来成就感和收益,还有掌控生活的成就感。目前的世界首富巴菲特从小就受到良好的理财教育。他从6岁就知道储蓄,虽然每月只存30块。但到13岁时,他就拿出3000块买了人生的第一只股票,并愚公移山般的年年储蓄,年年投资,十年如一日。结果在85岁时成为比微软的比尔·盖茨还有钱的人。巴菲特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学会理财,只要坚持投资,你也可能超过巴菲特。
哈佛大学的第一堂经济学课就要教学生这样一个概念:即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才能进行消费。这就是被人称之为的“哈佛”教条。哈佛教导出来的人,以后都很富有,并非仅仅因为他们是名校出身、收入丰厚,还是他们每月消费和储蓄的行为都严格遵守“哈佛教条”。这的确跟一般的普通老百姓有点不一样: “先花钱,能剩多少便储蓄多少” 是普遍的理财观念。采用这种方式到月底所能剩下的用于储蓄的钱其实并不多,而“哈佛人”则要求每月储蓄的钱是每月最重要的目标,只会超额完成,不能找任何借口和理由放弃目标,因此,剩下的钱就越来越多了。“哈佛”教条告诉我们:每个人的财富实现都来源于良好的理财习惯,任何人的财富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都经历过由少而多,由小变大这样一个艰苦的积累过程,几乎每个后来成为富翁的人都有良好的理财投资习惯。
理财没有什么太深奥的技巧,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太注意的地方, “理财三句话”可是作为知道我们日常理财行为的守则。第一句话:每月储蓄30%的工资,先储蓄,后消费;第二句话,一定要投资,并且要求投资年综合回报率要在10%以上;第三句话,持之以恒,不论是储蓄还是投资,必须坚持10年以上。“理财三句话”告诉我们:所有的理财理念、技巧、策略都被囊括在这三句话种,照此执行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其实财富离自己并不算太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