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词第二讲讲义

 花满玉壶 2013-12-28

学词第二讲讲义

 

上节课讲了词的定义和词与诗的区别,并布置了作业,相信大家都看了《浣溪沙》这个词牌,也一定都有些体会。

请大家在课堂说出这个词牌的特点来。一人说一条

1)浣溪沙(韩
宿醉离愁慢髻鬟 
 六铢衣薄惹轻寒    慵红闷翠掩青鸾 
 中仄中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罗袜况兼金菡萏 
  雪肌仍是玉琅     骨香腰细更沈檀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为可平可仄,其平与仄皆固定格式。)
我们之前学的格律诗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1)浣溪沙(韩
宿醉离愁慢髻鬟 
 六铢衣薄惹轻寒    慵红闷翠掩青鸾 
 中仄中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罗袜况兼金菡萏 
  雪肌仍是玉琅     骨香腰细更沈檀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为可平可仄,其平与仄皆固定格式。)
我们之前学的格律诗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而词呢

有很多格式,有很多词牌,对于论与不论就不是一句话可概括的了

咱们来看看这首词

格式上很像是律诗的句子吧

七律有八句
浣溪沙有六句

五个韵,下阕首二句多对仗。

多对仗,意思只是多数,当然也有不对仗的

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 

很明显,

我们从中能看出什么呢??

我们能从中看到曲子词怎么打破格律诗的整齐形式,演化成为句读参差、声韵复杂的曲子词的过程。

好,我们先来弄清楚关于词的几个概念。

1、按词的长短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唐五代以前的词多数都是比较短的小令,这是因为词是从诗演化的过程,中长调的词是宋以后开始出现的。

现在我们分类是按清时毛先舒的方法来确定的,58字以下的算小令,58-91字范围的算中调,91字以上的称为长调。这种规定只是约定俗成。

2、阕

“阕”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一首词被称为一阕词。

分为上下片的词,可以称为上下阕,或叫做前后阕。 “阕”乃古字,因词而复活,为宋词所用。

3,令

小令——唐时以“令”代替“曲”字。一曲称为一令,小令就是小曲

在唐时,称呼“小”物为“子”,现在广东方言里的“仔”字,就是唐遗风未改。

既然“子”有小的意思,那么曲名后面加“子”,则基本都是小令了。比如渔人的小曲,就叫“渔歌子”,流行于酒泉的小曲,就名曰“酒泉子”,这类“XX子”的曲牌名不少。

到了宋时,一般就不叫“子”了而称呼为“令”,比如“喝火令”“诉衷情令”等等,只要是小调都可以加“令”字。

看词牌,“子”和“令”的意义没什么区别,但是我们由此可以知道“子”多是唐时的牌子,“令”则是宋时的牌子。
4
,引

原是琴曲的名字,后来有人用唐五代时的小令,曼延其声,变为新腔。

引,在这里就有了引申的意思了。

凡题有引字的,引申之意,字数必多于前。

有学者注释称“凡调名加引字者,引而伸之也。即添字之谓。“添字”和“摊破”也是对原调扩大的含义,区别是,“添字”和“摊破”对原调变动不大,仅是在字句之间,“引”则离原调比较远了。在查看词牌词,这些都经常看到的。

5,近
就是“近拍”的简称。

就是“近拍”的简称。
“近拍”就是旧曲翻成新调的意思,也就是新调的含义。

6,慢

“慢”在古书上被写做“曼”,延长、曼延的含义。一旦歌曲延长了,必然有迟缓。用在词上,就是指着“长调”。
“慢”字加不加,就看有没有同名的令曲了,有则加,以示区别,没有则不必加。

7,拍

拍做名词用,就是指音乐上的节奏单位。
写歌词来配合音乐时,在音乐的节拍处,词也应该告一段落或者停顿一下。
只是定义

一般的讲,在宋词中是以一拍为一句的,“拍”的时间是固定的,一句中字的多少却不定,多了就挤的急促点,少了就慢些悠然点。

“拍”也可以被引申为曲的代名词,词的过片处,也可以称过拍。

有谁能说出音乐的节奏是什么含义,举例说明

8,摊破,添字——从音乐含义上看,“摊破”就是将一个曲调增加一些调变成一个新的曲子。

从文字角度看,“摊破”就是“添字”。

比如词中最常见的有《摊破浣溪沙》,就是在《浣溪沙》上下片的后面分别添加了三个字。

1)浣溪沙(韩
宿醉离愁慢髻鬟 
 六铢衣薄惹轻寒    慵红闷翠掩青鸾 
 中仄中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罗袜况兼金菡萏 
  雪肌仍是玉琅     骨香腰细更沈檀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每阕都增了三字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仄平平(韵)。
细雨梦回鸡塞永,小楼吹彻玉笙寒。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不堪看。
倚阑干。
这就是摊破、添字
9
,换头、过片、么
词的早期形式主要是以单片的小令为主的,所以不存在什么“换头”或者“过片”的。

后来由单片发展成重叠的二片,也就是两个段落。

下片的起句和上片的起句不一样的,就被称为“换头”。
“过片”就是指着下片的起句,也叫做“过”或“过处”。

“过”字有音乐曲中“过门”的意思。“

“换头”,其实也是过片,它还有个名字叫“过腔”。

词的下片,有个称呼叫做“么”,这是借用了北曲的称呼了,北方人管最后的或最小的叫“老么”,下片为后,估计是这么来的。

回过头来再来看看《浣溪沙》

这首词有几个字?

属小令还是中调还是长调?

《浣溪沙》: 四十二字,属小令。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

因张泌词有“露浓香泛小庭花”句,所以又名《小庭花》。

贺铸名《减字浣溪沙》。

词有“芍药酴满院春”句,名《满院春》。

咋一看,或许大家都觉得很迷糊,这么多名堂啊。
其实,很多词牌都有不同的名称,不仅仅只《浣溪沙》这个词牌,

浣溪沙》以韩渥的此调格为正体,至于变体,后来的许多词人如何变,咱们不去研究,咱们就以前人认定的正体为准格进行学习。

不管是诗还是词无非是对景和情抒写,之前写诗的时候,我们都是以先景后情这种最实用的写作方法,随着学习的深入,先景后情的方法逐步变化为景情相融之法。

下面看看这几首浣溪沙。

浣溪沙(韩
宿醉离愁慢髻鬟 
  六铢衣薄惹轻寒   慵红闷翠掩青鸾 
中仄中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罗袜况兼金菡萏
     雪肌仍是玉琅    骨香腰细更沈檀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指可平可仄处

除了标明的(中)可平可仄,其他没标平或仄的都是不允许变化的

这与律诗是有区别,对吧

浣溪沙(韩
宿醉离愁慢髻鬟 
  六铢衣薄惹轻寒   慵红闷翠掩青鸾 
罗袜况兼金菡萏
     雪肌仍是玉琅    骨香腰细更沈檀 
浣溪沙(唐
?张泌)
  押齐韵
钿毂香车过柳堤,桦烟分处马频嘶,为他沈醉不成泥。(景情)
花满驿亭香露细,杜鹃声断玉蟾低,含情无语倚楼西。(景情)情景交融
浣溪沙(唐
?张泌)
  押麻韵
独立寒阶望月华,露浓香泛小庭花,绣屏愁背一灯斜。(景)
云雨自从分散后,人间无路到仙家,但凭魂梦访天涯。(情)

看唐张泌的〈浣溪沙〉二首

浣溪沙(唐?张泌)
  押齐韵
钿毂香车过柳堤,桦烟分处马频嘶,为他沈醉不成泥。(景情)
花满驿亭香露细,杜鹃声断玉蟾低,含情无语倚楼西。(景情)情景交融

上阕是哪些是景语?哪是情语?

下阕哪是景哪是情?请回答

B组长-微尘(1498013231)  20:51:49
 钿毂香车过柳堤,桦烟分处马频嘶(景)
为他沈醉不成泥。(情)
C07-
一缕风(595805642)
  20:52:36
附议
B
组长-微尘(1498013231)
  20:52:37
花满驿亭香露细(景),杜鹃声断玉蟾低,含情无语倚楼西。(情)情景交融
词主讲-缘了(460034700)
  20:52:59
有不同意见么?
班长-秋色怡人(79262068)
  20:53:32
同意
C07-
一缕风(595805642)
  20:53:53
下片也是前两句景语,后一句情语
词主讲-缘了(460034700)
  20:54:13
还有么?
班长-秋色怡人(79262068)
  20:54:13
B
组长-微尘(1498013231)  20:54:17
不是的,下片第二句就已经入情了
词主讲-缘了(460034700)
  20:54:46
OK
B14
人生旅途(2295451824)  20:55:04
花满驿亭香露细(景),杜鹃声断玉蟾低,含情无语倚楼西。(情)情景交融

词主讲-缘了(460034700)  20:55:06
第二句应该是渐入情了,情景交融的了
C07-
一缕风(595805642)
  20:55:15
情景参差难辩

词主讲-缘了(460034700)  20:55:26
整首词应该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浣溪沙(唐?张泌)
独立寒阶望月华,露浓香泛小庭花,绣屏愁背一灯斜。(景)
云雨自从分散后,人间无路到仙家,但凭魂梦访天涯。(情)

很明显,前阕是景后阕是情

先景后情的写作手法

 

下面以吴文英的浣溪沙为例
浣溪沙
 (吴文英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东风临夜冷于秋。

请问,这首词是什么写作手法??

此为情景交融手法

梦至旧游这地,及门繁花似锦,入门则见玉指开帘,一如花之闺中少妇也。即为旧游之地,则其人必素识之人。夕阳西下,燕子归来,人亦过至,时必大喜,而伊人含愁无语,定是怨其久别始至。

过片更是大力渲染,极情景交融之妙。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可与少游“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并美。

此情此景,倍觉凄凉。

东风临夜冷于秋
于是以心中之感受作结,最为恰当。

有说词要眇要修,此篇可视为范本。

何谓眇、修?

上节课说了词的四个特征:

一曰其文小,二曰其质轻,三曰其径狭,四曰其境隐。

 概言之,

词须——要眇宜修;

质言之,深婉;

要言之,乃探得八字以喻,曰清、曰轻、曰静、曰小、曰平、曰宛、曰曼、曰渺。

 “要眇宜修”一词,出于《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要,读夭,阴平声),美——湘君也。王逸释曰:“要眇,好貌。修,饰也。”
由此可明白,要眇是一种美好貌,修是一种装饰美。

又,洪兴祖补注:“此言娥皇容德之美。”就是不但有外在容貌之美,而且有内在品质之美。

合而言之,是经过修饰的内外并美。

以此论词,则是经过修饰,表里相美,意美于内,言美于外,具备柔婉含蓄、幽微纤小、深远渺茫之特性。

此之谓“要眇宜修”也。词之三昧,尽之四字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