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力打造宁夏旅游业升级版

 智慧旅游519 2013-12-28

    旅游发展,规划先行。2013年,国家旅游局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签署了《关于支持宁夏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合作备忘录》,支持宁夏打造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也明确提出,“两区建设,旅游先行”的战略目标,把旅游业作为宁夏的支柱产业,要把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作为宁夏构筑“八大基地”的首位任务。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提出,宁夏旅游要打破部门分割、条块分割、区域分割局面和一些利益格局,通过改革创新,推动宁夏旅游快速发展。

    宁夏旅游局抓住机遇,科学规划、突出特色,紧紧围绕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着力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消费经济升级、从条块分割向整体一盘棋升级、从半年旅游向全年旅游升级,从过境旅游向旅游目的地升级,从旅游人才短缺向人才支撑升级,先后编制了《宁夏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规划》,先后五次修改完善了《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旅游规划》;用品牌拉动旅游产业发展,成功举办了“中国(宁夏)穆斯林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挖掘出一批反映伊斯兰文化、黄河文化、西夏文化等的旅游商品;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星级农家乐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地方标准),该标准经自治区质监局同意已经于今年9月4日发布实施;制定下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厕所管理办法(试行)》。从而为宁夏全力打造旅游业升级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突出特色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
 2012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国家进一步扩大向西开放,为推进宁夏与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新契机,同时也为宁夏打造“世界知名的国际穆斯林旅游目的地”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013年,国家旅游局与宁夏签署了《关于支持宁夏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合作备忘录》,支持宁夏打造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宁夏旅游加快了迈向国际的步伐。

要打造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就要在“特”上下功夫。宁夏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省级回族自治区,与世界众多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15亿人口有着相同的宗教信仰、相近的生活习俗、相似的民族文化。目前,穆斯林游客的消费增速已经超过全球平均速度,预计到2020年将有可能增长到每年1920亿美元。埃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伊斯兰国家已经成为颇受穆斯林游客欢迎的旅游目的地,而一些非伊斯兰国家例如新加坡、日本等也正在将目光投向穆斯林度假群体。宁夏境内近4000座清真寺,以及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清真美食,为穆斯林游客出游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丰富的穆斯林文化以及穆斯林用品,无不在世界穆斯林心中打上宁夏“回”味无穷的“中国印象”。

《宁夏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规划》的出台,为宁夏打造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明确了奋斗方向、实施方法、推进时间表等具体方案,使宁夏通过高水平、高标准的目的地要素配置,将中阿交融的特殊风情作为吸引国内游客的重要卖点,吸引入境游客到宁夏进行休闲度假旅游、商务旅游,也使国内的穆斯林游客到宁夏即可不出国门,也能体验原汁原味阿拉伯风情。

宁夏旅游局副局长卢志平认为,宁夏要把文化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就要眼光向外,要面向世界,应该全球化思考、本地化行动、体验式策略。这就要求旅游规划工作要深入调研和普查,加大对旅游资源详查工作,掌握宁夏现有的旅游资源,挖掘新的旅游资源,规划建设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文化旅游带、三沙源,以及宁夏中部红寺堡罗山、航空航天模型基地、狩猎场、移民遗址文化等具有差异性和特色鲜明的旅游项目,构成宁夏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要从长远发展规划设计,整体构思宁夏的旅游版图,规划打造宁夏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让全世界穆斯林在宁夏找到民族的共性,享受到家温馨,愿意到宁夏旅游观光、投资经商,休闲度假,提升宁夏旅游产业竞争力。

树立品牌成功举办穆斯林旅游商品设计大赛
如何开发穆斯林特色旅游产品,并通过打造知名品牌,吸引中外游客,带动宁夏的旅游产业发展?

今年,宁夏组织了全国穆斯林旅游商品大赛。大赛期间,共收到陕西、北京、河北、广东、宁夏等全国各地参赛作品310件,作品内容体现了伊斯兰文化、西夏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边塞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通过举办穆斯林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挖掘出了很多具有穆斯林文化特色及宁夏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

在“2013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上,宁夏的15件旅游商品参加“2013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其中鎏金银壶获得2013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铜奖。博览会期间,宁夏参展的枸杞系列产品、二毛皮、软陶工艺品也受到中外客商的青睐。由于组织工作扎实有序,成效显著,宁夏旅游局被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组委会授予“优秀组织奖”。

在2013年世界穆斯林旅行商大会举办期间,穆斯林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中获得银奖、铜奖的旅游商品400余件进行展销,宣传推广宁夏特色穆斯林旅游商品,旅行商们纷纷驻足询问商品信息、购买或拍照留念,宁夏的旅游商品给世界穆斯林旅行商留下深刻的印象。宁夏通过打造旅游知名品牌,推动了宁夏旅游产业发展。

“厕所革命”提升宁夏旅游的整体形象

为了提升宁夏旅游的整体形象,给游客创造更好的旅游环境,今年宁夏从厕所抓起,按照建管结合、注重管理的原则,通过制定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厕所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景区“厕所革命”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宁夏旅游景区厕所建设和管理,宁夏拿出750万元对全区3A级以上旅游景区、三星级以上饭店、四星级以上农家乐公共厕所进行改造,并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部分景区的四星级、五星级厕所给予奖励。

全区旅游景区、三星级以上饭店积极参与,有40个旅游厕所被评为2星以上。成绩最突出的镇北堡西部影城,仅厕所进行改造,一次性获得60万元奖励。

现在,宁夏旅游厕所,通过改造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宁夏旅游业的文明窗口和新亮点,受到游客的一致好评。

发挥优势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
为了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把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建成世界知名葡萄产区和旅游休闲地,3年前,自治区党委政府就制定出《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及文化发展总体规划》。今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加快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建设的步伐,自治区副主席王和山多次深入贺兰山东麓实地调研,带领旅游、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召开现场会,并先后两次召开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建设专题会议,就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的建设规划进行论证,确定了“一心、三城、十镇的建设布局”。

宁夏贺兰山东麓位于世界种植葡萄的“黄金地带”,是中国最好的葡萄酒产区。由于地形起伏小,土质多为沙壤土,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能种植出最优质的葡萄。在宁夏可以酿造出中国最好的葡萄酒,是《纽约时报》将宁夏评为最佳旅游目的地的原因之一,孕育美酒的贺兰山东麓更是集宁夏旅游的几大经典景区于一线,而这条经典旅游线为宁夏将葡萄种植加工与旅游有机结合创造了条件。

截止2012年底,宁夏葡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50万亩,已经建成葡萄酒加工企业52家,已经建成的酒庄18个。多年来,宁夏先后举办了葡萄酒博览会,葡萄酒旅游文化节,新增了葡萄酒旅游线路和旅游景点。再加上镇北堡西部影城、西夏陵、贺兰山岩画、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等11家品质高、知名度高的A级旅游景区,将这些知名景区与葡萄酒文化有机结合,深度挖掘宁夏的旅游资源,是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的建设规划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初步规划,目前,中国已经进入葡萄酒消费时代,发展潜力巨大,葡萄酒养生、保健的作用已经被公众看到。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的建设,就是要产生更多的企业酒庄、名人会所、度假酒店、会议中心等固体消费群体。通过整体规划,让葡萄种植、加工、销售各环节成为旅游的载体。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通过发展葡萄酒旅游业,打造葡萄酒国际旅游目的地,形成中国的“波尔多”,让高、中、低不同层次的消费游客都能在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找到旅游的结合点,特别是发展势头迅猛的自驾旅游群体,更能在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找到旅游消费的乐趣。

这样就使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以研究和传播贺兰山红酒文化为旅游营销的突破点,提升旅游形象,扩大国际影响力,开拓客源市场,改善旅游发展环境,扩大旅游产业规模,使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产业向大产业、大文化、大服务、大市场方向发展,培育宁夏旅游新的增长点,助推宁夏跨入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行列,使旅游真正成为宁夏的支柱产业。

宁夏旅游局规划财务处处长杨登保介绍,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建设是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点,是宁夏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的突破点,是宁夏旅游规划的“重头戏”。由于没有可借鉴的经验,要突出宁夏特色,要突破传统观念,将葡萄酒与旅游有机结合,规划难度大,要求高,工作量大。现在已经六易其稿,还在不断修改完善,目标就是要建成国内一流的,有中国特色的红酒休闲旅游长廊。

挖掘潜力支持和规范农家乐建设
 12月初,银川市永宁县纳家户村、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龙泉村、吴忠市利通区石佛村(穆民新村)、固原市隆德县城关镇红崖村、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成为宁夏首批区级文化产业特色村镇。而这些村镇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发展旅游消费的农家乐为主。

近年来,宁夏休闲旅游蓬勃发展,农家乐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成为宁夏休闲旅游的新亮点。但农家乐发展中尚存在缺乏规划与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为了促进农家乐旅游规范发展,宁夏质量技术监督局与宁夏旅游局联合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星级农家乐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地方标准),从政策、资金上重点支持农家乐项目。

统一的建设、评定标准,使宁夏的农家乐建设挖掘出许多深厚的传统民俗文化,开发出各有特色的旅游消费产品,特别是融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延长消费产业链条,开发出能满足游客物质、精神需求。科技文化含量高、参与性强、个性突出、产品生命周期长的农业旅游项目,使宁夏的农家乐旅游真正朝着高起点、规范化和可持续方向健康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