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做情景规划

 智慧旅游519 2013-12-28

    □聂晓民

    阅读要点:情景规划已从最初提倡“市场需要什么,就做什么”,发展到像苹果公司那样“做什么,市场就需要什么”的更高层次。

    情景规划四个原则,即市场化原则、特色化原则、人本化原则和情景化原则。

    情景规划的路径可以分三步走:一是触景生情,二是因情设景,三是因景而划。

    创意“十六字”箴言,即:义、绎、仪、异、一、疑、忆、易、宜、夷、颐、逸、怡、翼、益、遗。

    “旅游不怕乱糟糟,就怕静悄悄”,“旅游要敢吹、会吹、大吹、多吹,一吹即灵”。

    原群是北京江山多娇规划院院长,中国旅游情景规划的首倡者之一,著名旅游经济实战专家,新疆、湖北、贵州等多省市政府和企业旅游发展顾问,多家院校高级研修班特聘教授,以旅游策划、旅游经济规划的丰富经历、先进理念及诸多成功案例蜚声业界。近日,就情景规划的有关理念、原则及其在旅游规划的实践中的运用等问题,原群院长与笔者进行了访谈。

    资源有限创意无限

    问:情景规划是您在多年前提出来的,一般公众比较模糊,请您介绍一下?

    原群:情景规划原本是预测军事战略管理或环境变化的工具,是战略规划的一种方法。赫尔曼·卡恩(Her-manKahn)把这种军事规划方法提炼成一种商业预测工具,商业中的情景规划要求预先设计几种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形,然后再去想象会有哪些出人意料的事件发生,其核心是要改变组织的心智模式,厘清扑朔迷离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多年前,我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将商业运作中的情景规划移植到旅游规划中,经过这几年旅游界有识之士的持续探索和实践,情景旅游规划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在规划实践中的运用日趋深入和广泛。

    旅游情景规划的基本内涵是“情”与“景”结合,情是主体,景是客体,情景规划即以情入景、情因景生、触景生情的过程,通过“策划+规划”,最终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问:情景规划作为一个新的规划模式,与原有的应景规划有什么不同吗?

    原群:情景规划可以说是中国旅游规划的一场革命,与我们过去所秉承的模式规划迥然不同,所谓模式规划即应景规划,简单地说,就是“有什么做什么”,后来发展到“什么优做什么”,但归根结蒂没有脱离资源主导型旅游开发模式。情景规划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主旨在于系统思考、改变组织的心智模式,通过更理智、更冷静的分析,激发创意与想象力,诱发情景规划。当前,情景规划已从最初提倡“市场需要什么,就做什么”,发展到像苹果公司那样“做什么,市场就需要什么”的更高层次,这是高端文化创意和高端资源价值的完美结合,是对市场发展走向和旅游者爱好需求、消费水平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旅游规划新思维、新导向、新模式。可以说:市场有主导,旅游无边界,资源有限制,创意无极限。

    人本化的规划情景化的设计

    问:您能粗略介绍一下情景规划的基本原则吗?

    原群:现在,我基于自己多年的旅游规划的理解和实践,综合借鉴有关专家的观点,大体归纳为以下四个原则,即市场化原则、特色化原则、人本化原则和情景化原则。

    首先是市场化原则。情景规划必须以市场为主导,景区是旅游客体,市场和游客才是旅游的主体。同一个客体可以诱使不同的主体产生不同的感受,甚至同一客体在不同的时期对同一主体也可以引发不同的感受,因此,必须在认识客体基础上,从主体的角度,即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研究旅游情景规划。研究旅游主体就是研究旅游者所接触的情景和旅游者的需求,并根据这种情景和需求设计旅游者感兴趣的产品,这是旅游情景规划设计的核心理念。所以,情景规划需要进行缜密的市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前瞻性的创意,引导市场潮流。潮流就是热点,市场热点可以自动形成,但更多的需要靠培育,市场是培育出来的,特别是培育终生顾客和挖掘潜在需求,所以,在市场培育上,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其次是特色化原则。也就是唯一性原则。当前,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无论是建筑还是街道,都不能突出地方特色文化;具体到景区,这种现象就更加严重,主题文化雷同,失去个性。旅游只有打造特色,才能形成市场垄断性,才能获得高效益,这就需要下工夫追逐唯一性,唯一性就是排他性,就是差异化,只有别出心裁,唯我独尊,才能形成独特吸引力。

    再次是人本化原则。人本化就是以人为本,这个问题解释起来可能有些冗长,因为它涵盖的方面比较多。人本化包括生态、细节和体验三个元素,而每个元素又有诸多方面的要求。

    问:请具体介绍一下。

    原群:人本化的第一个诉求——生态。情景规划强调顺人应天,保护生态,道法自然,忌破坏环境、背离市场。中国民居自古讲究天人合一,这与丰富多彩的乡村景观相映成趣,形成乡村旅游的卖点。城市是乡村旅游的主要目标市场,人们追求的是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自然和情趣,但现在的乡村旅游普遍存在庸俗化倾向,一味求大、求洋、求全,本来非常原生态的建筑非得要贴上瓷砖,弄得不伦不类,田园诗意、乡间野趣荡然无存。对现代旅游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使产品的生态化、乡土化、原真化,包括资源规划开发、管理、设施、行为、服务以及生态知识的普及。

    原真化和乡土化是原生态的重要内容。先说原真化,早期投资旅游被业内人士调侃为“造庙+造谣”,搞些人造景观仿古建筑,附会些故事传说,其中并不乏屡试不爽的成功案例。如今时代变了,人们已开始厌倦缺少生活渊源和文脉根基以及原真性的旅游产品。所以,在旅游产品规划开发中应少些大拆大建、修旧如旧的假古董,少些陈列式、展示式的假文化,少些商业化、表演化的伪民俗,少些人工化、公园化的人造景观。现代旅游者更倾心于真山真水、真史真迹、活的文化和真实的生活,更珍惜以自己的视角获得真实体验的经历。

    再说乡土化。尽管大家都在刻意追求产品的新、奇、特,但在市场条件下,由于信息不对称、不完整,个体的理性选择往往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资源的同质化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景观的雷同化。事实上,愈是乡土的愈是个性的,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愈是本土的愈有特色。

    人本化的第二诉求是细节。情景规划要求我们认真研究游客到底需要什么,在细节上下工夫,这与我国推行的旅游景区的A级标准目标是一致的。旅游景区的评级就是要让业界关注细节,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旅游者的需求,就是以人为本,这也是情景规划和体验设计要达到的根本目的。但是很多地方的旅游开发过于“气派”,牺牲了游客的方便性和舒适性,结果是弄巧成拙,费力不讨好。我们必须在旅游规划设计中合理体现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的功能,使各项功能有完整的连接和呼应,最终形成景区动静相宜、软硬结合的复合功能,避免形成内在冲突。从景区的质量角度讲,就是“可进入、可停留、可欣赏、可享受、可回味”,可欣赏不仅仅是观赏,可享受不仅仅是感受,而是一种高层次的参与和体验,这就是从细节上重视情景规划的人本化。

    精致化是细节要素的重要内容。精致化就是精品化,是旅游市场趋于成熟的标志,是市场的细分化和消费的层次化。当前社会,人们已难以接受粗制滥造的产品和粗放的管理服务模式,产品的精致化和管理的精细化是产品换代、提升品质的重要手段,具体到旅游业就是旅游产品规划设计的细节、开发管理的细节、营销服务的细节,等等。一言以蔽之,细节构筑完美,细节产生精品,细节决定兴衰。

    人本化的第三个诉求是体验。体验与旅游有着直接的天然的联系,旅游者花费了时间、精力和金钱,为的是增长阅历,得到体验。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正由产品经济、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演进。由于旅游业本质上是以出售体验和经历为主要产品,因此是率先跨入体验经济的产业之一,体验经济会刺激体验消费,旅游体验经济则通过游客深度体验获得收益,形成产业链。休闲社会换个环境放松身心已经成为旅游的主要诉求,人们期望现代旅游赋予更多休闲的内涵,这就要求新一代旅游产品更加注重休闲设施、休闲活动、休闲空间的布局配置,更强调体验参与,讲究环境的营造和氛围的设计。人本化的情景规划恰恰满足了这一点,它的体验元素就是要从旅游者的体验出发,进行全方位的创造,在产品的设计上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环境为背景,以文化为内涵,以设施为载体,以服务为支撑,以体验为目的,通过游客的参与,调动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从而获得全身心的感受和愉悦。

    问:关于人本化的体验元素,好像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代旅游中,休闲时代人们对体验旅游趋之若鹜,古代的,国外的,原始的,未来的,宫廷的,民俗的,新潮的,刺激的,离奇的,惊悚的,等等。能否请原教授重点解释一下体验旅游?

    原群:确实如此,资源有限,创意无限,体验式旅游项目越来越丰富。体验是人本化情景规划的重要元素,是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休闲旅游的重点就是体验,这就形成了规划与实践的契合点。旅游作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化、参与化、自组化和娱乐化已成为体验诉求的重要内容。

    其一是生活化。旅游就是旅行中的生活,是流动的生活,是换个环境生活的继续,因此,浓郁的生活元素是现代旅游产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代的人们旅游消费心理越来越成熟,消费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程式化的产品,希望主动地参与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的全过程,注重参与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更青睐融入生活元素、生活气息、生活情趣的产品,不仅观景、观光,而且能观察生活,甚至能有异地生活的经历,在观光中观察生活,在度假中体验生活,在休闲中品味生活。因此,现代旅游产品在设计中要注重社会生活资源的挖掘,集市、庙会、婚俗、村落、赶圩、农桑等原始的、民俗的,甚至是蛮荒的东西,皆可作为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整合,组成产品。

    其二是自组化。基于同样的原因,人们不愿被动接受定型的标准化的产品,旅游产品的主导权逐步转向消费者,具体说是从团队主导型转向散客主导型,追求更能体现个性化、多样化、自由化的旅游;更倾向于自己做主、自行组合、自由行动的产品,这就形成了自助旅游模式。由于旅游产品是由吃、住、行、游、购、娱等元素组合而成,因此在自助旅游产品的设计上,既要考虑各子产品的相对独立形成模块化,又要使各子产品能够自由拼装结合,充分考虑为自助旅游服务的自驾车营地、汽车旅馆、宿营地、引导标志系统等相关服务和设施的配置,使旅游者能自主便捷地计划设计组合组装心仪的旅游产品。

    其三是娱乐化。当现代社会的一切都被娱乐化后,旅游产品也不例外,其实旅游就是一种娱乐方式,旅游即找乐,旅游产品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放松身心,享受生活,追求快乐,愉悦自我,因此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中也应引入经济学快乐指数的概念,旅游产品以所能提供的愉悦程度使消费者物有所值。对于旅游产品设计而言,只有能卖钱的文化才是有旅游价值的,才能成为旅游产品的素材,说到底,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制造欢乐,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旅游是什么?旅游只不过是为了在资讯爆炸的时代缓解工作生活的压力,为人们提供一种暂时逃避的轻松愉快的娱乐方式。

    问:刚才,您已经讲了情景规划的市场化、特色化和人本化原则,还有一个情景化,情景化之于情景规划感觉好像关联更大一些,是这样的吗?

    原群:不错。

    其四是情景化。这是情景旅游的落脚点和归结点。如果说体验是“情”的表面感受,那么更深层的当然是指主题文化,旅游情景规划的基本内涵就是“情”、“景”结合,景是客体,情由人发,游客是旅游的主体。那么情感缘何而起?当然离不开旅游主题,这种主题就是一种特有的旅游文化,这是情景规划的重要内容。刚才,我说大众旅游时代,不一定所有旅游产品非得附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关键是制造快乐,放松身心,但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特定的旅游产品,特别是观光类产品必须承载一定的文化主题,即使是休闲产品,如果有文化的点缀,如果能使人在休闲中得到精神的愉悦和知识的满足,岂不是更加完美,更何况旅游本身就是一项文化活动。

    旅游开发与规划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文化构建,现代旅游实际是以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为基础的,涉及经济、政治、社会交流的综合性活动,在旅游活动中让游客充分参与是体现这一功能的重要手段。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态势已由初期的“静态+人文”向“动态+生态+文化”转型,在这一过程中,文化自始至终都是一根红线,都是旅游的精髓。旅游必须赋予特定的情景,这种情景就是故事情节,就是旅游文化。“山山水水皆相似,文化铸魂显不同”,情景规划就是让近似的山水焕发出不同的文化风采。

    旅游文化较集中地反映在文物类景区中,文物是旅游主题,但是仅有主题不行,主题之下要有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彼此之间要有相应的内在逻辑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主题。旅游的情景规划要求必须“编织”的情景,直白地说就是讲故事,对故事的“编织”源于资源而高于资源,是在资源中挖掘文化。如主题公园的设计,必须讲一个故事,构造出一个甚至一组人物,有了故事就有了与游客心灵感应路径,就形成了产品的核心和灵魂。编故事的实质是根据情感定义市场,如西安兵马俑,首先要把秦始皇的故事讲一遍,这时兵马俑是次要的,而兵马俑背后的深厚的大秦文化才是重要的。江山多娇规划院策划的景区有很多这样的实例,如河南伏羲太昊陵“伏羲之耳”成功借助树疙瘩,引得众人争相触摸祈福,单日祭拜人数达到82.6万人次,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定为全球“单日参与人数最多的庙会”。甘肃麦积山石窟有精美的石像造型,但多年来不温不火,缺少文化爆点,我们发现一尊小米勒造像,其微笑超乎寻常地迷人,由此命名为“东方微笑”,不仅带动了麦积山旅游,而且带动了造像艺术纪念品一个产业。将河南栾川鸡冠洞中的“情侣石”和“地久天长”升华为“一吻千年”和“千年一吻”的创意,搞了“一吻千年”的热吻大赛,被很多地方引用。以上这些景区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创意引领了市场,活化了文化,使景区活色生香,声名远播。

    智者做概念

    问:您在旅游规划界有许多惊世骇俗的观点,如:“旅游不怕乱糟糟,就怕静悄悄”,“旅游要敢吹、会吹、大吹、多吹,一吹即灵”,这些观点听起来好像很另类,实则一语中的。您在情景规划方面有哪些独特的理念?

    原群:我所提出的“旅游不怕乱糟糟,就怕静悄悄”正是基于这一点,旅游作为一种大众消费产品,其受众体是“大众”而非“小众”,“乱糟糟”是游客所爱,是效益所需。因此其定位策划、营销策划、项目规划都必须围绕着大众来进行。“静悄悄”是小众所爱,是所谓的“高雅”所需,与效益背道而驰,市场环境下的旅游景区,如果用小众的口味强加于大众的所爱,搏击大众的市场,必然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至于“旅游四吹”理论,其实是集聚正能量的广告,是符合旅游者心理诉求的呼唤,即从定位的深度上“敢吹”,从挖掘的角度“会吹”,从营销的高度上“大吹”,从推广的频度上“猛吹”。

    这几年,我结合自己的实践,确实提出了一些见解,产生了一些影响和争论。可以简单列举一些:

    ——关于市场开发的“资源依托,市场导向;突出特色,扬长避短;挖掘主题,品牌提升;立足自身,放眼全局;梯次推进,逐步深入;科学开发,有效保护”的五种路径,正契合了情景规划的市场化、特色化和人本化原则。

    ——在旅游产品特色化方面,提出了“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生特,特立独行”和“不求第一,只求唯一”理念。特色化的关键是创新,创新的灵魂是创意,创意需要追求差异化,差异产生特色,特色产生吸引力,吸引力提升竞争力。

    ——创意“十六字”箴言,即:义、绎、仪、异、一、疑、忆、易、宜、夷、颐、逸、怡、翼、益、遗,“十六字”箴言虽是对创意的趣解,却蕴涵旅游之真谛,分别在内容、外延、形式、方法、效果、目的等方面,诠释了策划之要义。

    问:请具体解释一下这十六个字的涵义?

    原群:可以。在创意过程中需要挖掘主题,生发联想,可谓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创义,即在内容上,挖掘文化内涵,深化并升华景区、景点文化主题,化虚为实,变幻为真;创绎,即在外延上,着意演绎、延伸和扩展,“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让游客接受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知识,感受底蕴;创仪,即在外在形式上,注重多样化和差异化,或古典、或现代,或生态、或抽象,有风仪就有形象,有形象就有品牌,游客才心仪之,向往之;创异,即讲究新、奇、特、异,忌简单化、同质化和泛泛化;创一,即讲究景区景点的独特性和排他性,不仅第一,还要唯一,切忌雷同化和同质化;创疑,即是说疑则生议,争议才有名气,有噱头才有吸引力,只有引发争鸣,才能成为众之焦点,有焦点就能聚光,聚光才能聚人;创忆,即宜神秘莫测,有意蕴,有价值,有诱惑力和感召力,只有耐人寻味,才能唤起回忆,吸引游客故地重游,不能变成一次性消费产品;创易,即硬件必须完善,易吃、易行、易购、易娱,易于游客旅途生活,易于带动产业联动;创宜,即宜游宜旅,宜居宜乐,有适宜的旅游环境,才能保证良好的休憩,产生旅游的快乐;创夷,即吃、购要安全,行、住要安心,游、乐要安闲,安全是旅游的保障;创颐,即适宜游客修身养性,健体康疗,颐养天年;创逸,即在休闲度假时代,游客有了闲情逸致,或陶醉于激情,逸兴云飞,或沉湎于世外,超然自逸;创怡,即愉悦身心,陶冶性情,怡然自乐,使景区成为心灵的归宿,心情放松的驿站;创翼,即注重“一体两翼”式发展,旅以游生,亦文亦商,以旅游为主体,带动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创益,即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效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创遗,即立足长远,着眼全局,让新景遗泽后世,让遗迹熠熠生辉,创建未来的世界文化遗产。

    问:您在规划理念方面还有哪些?

    原群:——在人本化方面,提出了“现代旅游崇尚回归自然,旅游规划贵在道法自然”的理念,倡导规划要“出人意料,惹人注目,引人入胜,顺人应天,悦人身心,发人深思,使人受益,令人神往”的人本论。

    ——对于原真化,提出了“历史时尚化、文化鲜活化、资源资本化、诱惑神奇化”的“四化”标准;辩证地阐述了旅游规划真实论,即:让真实淡化、活化、优化和神化,不被真实所累、所困、所扰、所误。

    ——在情景化方面,旅游景区要具备“史、人、文、山、水、绿”六要素,史为景之根,人为景之本,文为景之魂,山为景之体,水为景之韵,绿为景之容;建立在六元素之上的便是旅游文化,旅游文化讲究“精气神”,可以概括为“四精、五气、六神”,构成情景化的载体和内涵,即:敛精、凝精、固精、壮精,瑞气、古气、仙气、文气、秀气以及神秘、神奇、神圣、神韵、神采、神往。

    问:如何理解旅游文化的精气神?原群:“精”指文化底蕴。敛精就是挖掘文化内涵,凝精就是提炼文化主题,固精就是打造文化特色,壮精就是弘扬文化精神。“气”指文化特质。瑞气就是祥气、紫气、福气,帝王之气、庙堂之气;古气就是古代遗存、遗址、遗迹;仙气就是佛道等各宗派神话异闻、逸闻、传说;文气就是古今中外名人轶事、轶闻、传奇;秀气就是自然景象、异象、幻象。“神”指文化印象,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借文化以传世、传神,必须有神秘感,堪称神奇、神圣,传递神韵、神采,令人神往。

    总之,情景规划具体应用到旅游产品上,就是秉持“智者做概念,愚者做建筑”理念,赋予旅游产品“体验化、休闲化、生活化、参与化、原真化、精致化、乡土化、娱乐化、生态化、情景化”的现代化元素。

    问:刚才您详细阐述了情景规划的市场化、特色化、人本化和情景化四大原则,那么情景规划的具体路径是怎样的?

    原群:情景规划的路径可以分三步走:一是触景生情,二是因情设景,三是因景而划。首先是触景生情。即由资源景观而生发出自己的情愫,产生自然的思路,也就是说根据情景将资源、特色、空间逐一分析,构成一个基本的根据,这是情景规划的基础。其次是因情设景。以现有的资源形成情景,这只是对应现状,从规划的角度讲,必须立足现在,规划未来,在一定意义上不能完全依据现在的情景,而需要创设未来的情景,也就是说赋予情景以创意,设立主题文化,最终创设更高层次的近乎虚拟的情景。最后是因景而划。将虚拟的情景变成实景,这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又从理性回归到感性的过程,不同的是,赋予了新的理念,完成了复杂的形象再造,具体说就是模拟情景,创设规划。

    问:前面听到您几次谈到体验设计,可见体验设计是情景规划的一个重要方法。能具体谈谈体验设计吗?

    原群:情景规划要靠体验设计来实现,体验设计必须反映情景规划的具体特征,主要有时间规划、空间规划等方面的安排。如:一个景区需要考虑季节性因素。最近几年北方景区普遍重视反季节营销,刚进入冬季就打出冰雪游之类的招牌,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形成夏季红火、冬季不冷的新局面。我们还可以采取更多措施,如增加室内项目,改变市场形象,催生新的消费观念等。具体到景区,可以在规划上设法延长游览时间,拓宽游览空间,如只要离开干线公路,进入支线公路,就算进入景区范围,这就要求干线通畅,支线设计多种功能路段,如景观路、文化路、生态路。可以设计一些景观,尽可能使旅游者感觉兴奋,如从生态化、特色化、人本化和情景化原则出发,凸显旅游景观道的多层次,使绿道、车道、人行道并行,沿江有行船道,生态林有水果景观道,有茶园、橘园景观农业带及蓝莓、薰衣草、向日葵、油菜花、稻田文化图案,等等。总之,从进入景区开始,就要争取使游客每5分钟有一个兴奋点,每10分钟有一个高潮,15分钟忘掉时间,20分钟忘掉世界。

    以上只是从一个角度谈了体验设计的几个点,体验设计有很宽泛的内容,江山多娇规划院在近几年的规划中大量运用了情景规划方法,如《山东水泊梁山旅游策划》中的“元宵闹东京”项目含有宋徽宗与民同乐、李师师歌舞献唱、智多星灯谜会等众多情景表演活动;有水浒夜宴、水泊渔家乐等大量体验性旅游项目;“大闹梁山泊”项目则引入了水上摩托、水上自行车、水上滑翔伞、水上碰碰车等现代化的刺激项目,令游客充分体会到水上运动的速度与激情。其它一些情景规划的创意,再如广西昭平的“一把手功成”、“妙手回春”、“手眼通天”、“岭南雪山”、“走马上任”、“明星月亮”、“旅见屡鲜”、“越旅越开心”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