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奇格斗技艺之泰拳

 啸海楼 2013-12-30

传奇格斗技艺之泰拳

—— 功夫系列

朱江明 昨天 10:08

(北京时间12月28日,2013年K-1自由搏击盛典70公斤级1/4决赛,带伤征战的周志鹏和泰拳王播求强强碰撞,双方三个回合战平,周志鹏加赛点数惜败对手,没能杀进四强创造历史。图片源自网络)

北京时间12月28日,解放军出身的拳手周志鹏征战K-1并迎战著名泰拳手播求,吸引了许多搏击爱好者的目光。然而,这场原本应当非常精彩的对决,却由于某些比赛之外的东西,引发了一些有关“武德”的争议,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在此笔者不想过多评论这场比赛,只想就泰拳这个话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泰拳以其源远流长的文化和出色的实战性而深受广大格斗爱好者喜爱,目前已经在中国广为流行,许多大城市都开设了非常出色的泰拳馆,中国泰拳练习者的群体也在不断增长。作为传统中国功夫的爱好者,笔者非常欣赏泰拳。虽然没有系统学习,但曾由于机缘巧合,笔者曾短暂地学习过一些拳击、散打领域相关技法,并因此认识了一些来自泰国的泰拳手,有过一点交流。笔者想从一个非泰拳练习者的角度,谈谈自己所知道的泰拳。

【面对泰拳手时该怎么办?】

“面对一个出色的泰拳手时,该怎么办?”这是非泰拳练习者们最关注的问题。首先笔者认为,如果对方是个出色的泰拳手,而你自己是个武术初学者,除了不要跟人动手之外,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当然如果你有兴趣和泰拳手进行友好切磋,那么以下是我的一些经验之谈。

泰拳的肘、膝和腿法都以刚猛凌厉而著名,这也是泰拳手们训练的重点内容。在面对泰拳手时,针对这些技术加以有目的的训练,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泰拳的许多发力方式,和传统中国功夫有相通之处,非常强调借助腰胯力量。无论是腿法的蹬、踏、扫,还是膝法的冲膝、侧膝、飞膝等,抑或是肘法的迎头、反身等技术,都很强调“送胯发力”,笔者不通泰文,不知道泰国拳手对这类技术怎么称呼。这种发力方式,看上去速度并不快,但是爆发力极强,一旦挨上重击很难恢复过来。同时,泰拳手非常重视抗击打的训练。许多搏击爱好者和泰拳手对抗,都是觉得对方动作不那么快,于是扑上去快拳乱打,但常常是拳拳到肉却不见效果,反而被对手抓住机会几下重击结束战斗。所以,面对泰拳手时,加强重拳、重腿的练习非常必要。

总体而言,泰拳技术非常强调近身攻击。肘的技术不用说,膝法中,那种飞身而起的飞膝技术在比赛和实战中都很少使用,因为跳起来之后便容易失去对重心的控制,一旦被对手抓住瞬间机会反击要吃大亏。所以在比赛中,泰拳手更多采用的方法是近身箍颈,这样不仅可以有助发力,而且可以很好地控制对手重心。

泰拳膝法刚猛,可以裂砖碎石是有目共睹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到,好的泰拳手,掌握的近身移动和缠抱技术也非常细腻,他们会花大量的时间练习如何缠斗和解脱,这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技术,而且和摔跤柔道之类的技术颇为不同。一旦被泰拳手钩住脖子,不但会胸、腹、脸都容易遭到重击,而且重心会被对方控制,很难摆脱和反击。在面对泰拳手的时候,距离的控制非常重要。这除了要加强移动和步法训练之外,前手直拳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必须尽量避免被泰拳手缠住的情况发生。

泰拳的腿法也非常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扫腿中的高扫腿,号称“划过天空的剃刀”。但以笔者有限的经验,在比赛或实战中,扫腿技术并不如蹬腿实用。扫腿走弧线,距离长时间也长,动作幅度大,容易被对手反应过来。蹬腿走直线,距离短,突然性强,而且动作隐蔽。特别是泰拳的拳架,强调脚尖对着对手,使用蹬腿非常方便。

所以在对抗中,要特别注意对方突然的蹬腿。预防的方法是看准对方的步法。格斗中两腿都是一前一后,自然侧身护裆,蹬腿发力,一定是起在后面的一条腿,前腿正蹬几乎没有杀伤力,所以正蹬腿之前必然会有一个向前移动的动作,而且胯会先动。注意步法和胯的位置,就可以预判对手的动作,及时作出反应。

泰拳的扫腿则是典型的杀手锏,一般是拳手看准机会发出的必杀技,一旦对方扫击,那么基本上意味着你存在破绽。泰拳的扫腿与散打的扫腿颇为不同,运动轨迹属于横扫后向下劈砍的动作,速度比跆拳道和散打的扫腿都慢,但是力量更沉厚。所以有刀斧腿的别称,据说高手的扫腿能“砍断”大树。

除了高段扫腿之外,泰拳一种非常典型的扫腿攻击,是连续在一侧发出多个低端扫腿,攻击你大腿外侧。如果没有受过专门的抗击打训练,那么连续这样的攻击会让你的腿部失去知觉,影响速度。这是泰拳一种非常特殊的攻击方法,他们在遇到防守严密的对手,会硬碰硬地连续进攻。利用自身抗击打的优势,来破坏你的防线。幸好泰拳的腿法,攻击点是他们的胫骨部位,因此攻击距离比跆拳道和散打稍微短一点,速度也稍微慢一点。

肘的攻击同样非常危险,起肘发力必要腰胯齐动,观察腰胯的动作,可以预判攻击。不过,泰拳手的柔韧性非常好,肩部的韧带拉得很开,所以起肘时肩反而未必有太多的动作。很多人是靠观察肩位置来预判对手,常常会吃亏。

【关于泰拳的一些误解】

随着泰拳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一些有关泰拳的不实信息也开始出现。许多传闻以讹传讹,造成了不少误会。

比如关于泰拳手的练习方法,最广泛的传言是泰国拳师都要踢、打芭蕉树练功,也有的版本是踢打别的植物。先不说这样的练法有破坏绿化之嫌,从商业的角度上讲,一个拳馆要生存,学生总要有几十人吧?一批学生还肯定不够,得要有固定的生源流吧?这一年下来得种多少棵树?拳师们不用教拳,种树就够忙了。

笔者曾经和一名泰拳教练聊起此事,他们认为那可能是古代拳师没有相应的训练条件时候的折中办法。包括他们现在练习步伐的时候,也会采用轮胎作为辅助。而过去可能是在地上画圈,显然汽车轮胎的效果更为明显。

国内还盛传泰拳手短命之说也毫无依据。笔者所见过的泰国拳手,一位年龄四十六岁,另外一位比较年轻。四十六岁的那位拳师至今身体强健,至少肉眼看不出任何毛病。各方面的统计资料,也没有泰拳练习者寿命比普通人短的证据。更何况,随着泰拳比赛的不断正规化,传统泰拳中的许多技术,如抠眼、穿喉、踢裆等技术逐渐废除,选手们比赛更为安全,何来短命之说?

最后,说说泰拳与中国功夫。一个流传广远的说法就是“泰拳500年不败”,网上也有个流传颇广的帖子,大意是若干中国武术名家挑战泰拳,都大败而归。笔者曾经就此事请教过若干武林前辈,也专门咨询过泰国拳师,对于上述两则传闻,双方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泰国拳师历史上和中国广东、福建沿海一带的武师多有交流,但和中国北方拳种交流很少。在和南方武师的交流中,双方互有胜负,也互有学习。泰国的邻国缅甸,也有自己独特的缅甸拳法,缅拳手和泰拳手的交流更多。

著名的电影《拳霸》中,最后和主人公大战的那个反派高手,使用的就是缅拳。主人公在电影中的各种技术,不完全都是泰拳的技术。说到底,技术本身不能打人,无所谓胜负,人才能战胜人。至于网上那个败于泰拳的武林高手名单,许多人的名字,除了此消息之外别无其他地方的记载,基本可以认定是伪作。

此外,关于泰国“十男九拳”的说法,也是夸张之言。笔者曾和一位泰国拳手请教此事,对方也对泰拳的传承相当担忧,和传统武术界对武术没落的危机感毫无二致。因为练拳是很苦很累的事情,现在赚钱的途径非常多。优秀的青年选择以泰拳为生越来越少了,只剩下一些偏远山区的贫苦家庭还会送孩子来学拳,但是也越来越少。

幸好泰拳比赛早已成熟,职业泰拳手遍布全球,不过海外传播要针对国外选手特别是欧美选手的身体素质和技术特点。泰国拳师普遍担心,泰拳传统的技术,会逐渐消失。 类似的问题,在缅拳中也有体现。传统格斗技术的式微,真是个全球性的问题。

(责任编辑:代金凤)

阅读(2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