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3为什么要读《列子》
2019-05-15 | 阅:  转:  |  分享 
  


为什么要读《列子》

——人生旅途的问题

作者武艺



我以前没有读过《列子》,知道列子也是从《庄子》、《韩非子》等书中略知一二,在我译解完《庄子》后,下决心译解《列子》,才算是真正仔细研读《列子》。《列子》与《庄子》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以道路和规律为纲,用各种故事(包括真人故事和虚构故事)来串联,以达到说明人生道路和人生发展规律的目的。也就是说,列子继承了他的前辈们的思想,着重探讨了走在人生道路上认识人生旅途的问题。

比如第一篇《天瑞》,天瑞,即是天的征兆。天给出的征兆是什么?就是天的“道路”。列子用产生万物的自己不生死,变化万物的自己没有变化,来说明天的道路。也就是说,万事万物成长发展的道路,都是没有生死没有变化的,就是这样一条道路,所以它能产生有生死有变化的事物。而有生死有变化的事物,是不能产生其它事物,不能使其它事物发生变化的,因为它自己就在不停地生死,不停地发生变化。列子认为所谓的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这些阶段都是宇宙发展的道路,就因为这个没有生死的道路,才能产生出天地,才能产生出万物和人类。如果这个宇宙大道有生死,那么也就不会产生万物和人类了。然后列子论述了天地万物各有各的功效、职责,谁都不是万能的,正因为各有各的功效、职责,我们这个宇宙才能和谐,如果天地万物都越俎代庖,超越自己的职责,那么我们这个宇宙也就混乱不堪了。列子论述了万物创生后,按照天地的道路和规律,万物也就有了自己的道路和规律,因此,万物按照自己的道路和规律正常生长,就是快乐的。如果失去了自己的道路和规律,那么就是痛苦的。接下来列子认为万物的化育,最后的结局都是一样,清明的上升于天,混浊的凝聚于地。列子还认为,万物都有生老病死的道路和规律,谁都不能违背。列子通过荣启期的故事说明,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变化规律。所以,树立起根本的观念,展开自己的人生道路,遵循这个道路的发展变化规律,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呢?其后列子通过林类的故事说明,盼望死亡的到来而唱歌而快乐,并不是一个人真正的享受幸福的快乐,而仅仅只是一种即将脱离痛苦的快乐,所以是不完全的。列子又通过子贡的故事说明,人生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观念;不是成功而是价值;人生重要的,不是他所购买到的,而是他所创造的;不是他所得到的,而是他所付出的;不是他所学到的,而是他所传授的!人生的价值,在于社会需要,需要的人越多,价值就越大。列子说明了自己重视空虚的原因。列子通过鬻熊之口论述了天地道路的运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等事物发生变化之后我们才能知道一点大概。然后列子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说明,担心事情的发生,并不能阻止事情的发生,也不能改变事情的发生。列子又通过舜的故事说明,道路就象空气一样,是抓不住的,但人人都可以享用它。接下来列子通过国氏与向氏的故事说明了公与私的区别,其言下之意就是告诉我们,要树立“公天下”的世界观,走“公天下”的人生道路。《天瑞》全篇,列子由浅而深,循序渐进地阐明了道路问题,我们只有明白、了解万物的道路和规律,才能树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展开自己的人生道路,我们这一生才能寻求到幸福和快乐。

在第二篇《黄帝》中,列子讨论的还是道路问题,列子首先举出黄帝面壁思过的例子说明,人的道路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有各自的人生道路,不能用我的人生道路去代替别人的人生道路。第二节,列子通过列姑射山上神人的故事说明,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走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所以他们生活得幸福而象神仙一般。第三节,列子通过尹生的故事说明,学习亦有学习之道。第四节,列子通过关尹的故事说明纯真之道,诚挚的人在认识万物后,返回幼儿般纯真,不再去计较万物、迷惑于万物,就能保住纯真之气。第五节,列子通过伯昏无人的故事说明,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道路。第六节,列子通过商丘开的故事说明,诚挚的人没有区别善恶利害、是非曲直的心思,所以人生应该走的是诚挚的道路。第七节,列子通过粱鸯的故事说明,不论是人还是禽兽,都要以顺从和讲理为上,不要认为自己的道理才是真理,而去代替别人的道理。第八节,列子通过颜回的故事说明,诚挚的人要去掉自我,不要把自己的安危放在心上。第九节,列子通过孔子游吕梁的故事说明,人生的道路首先要顺从自然趋势,顺从社会发展趋势,才能通达顺畅。第十节,列子通过孔子去楚国的故事说明,不论走什么样的道路,做什么样的事情,除了要有一定的技艺外,关键是要聚精会神,专心一意,如果三心二意,那是什么事都干不成的。第十一节,列子通过玩鸥鸟的人的故事说明,不想学习而又想拥有与别人相同的智慧,不是浅薄是什么呢?第十二节,列子通过赵襄子的故事说明,完全放弃了自我的人,还害怕什么呢?第十三节,列子通过季咸看相的故事说明,季咸看相,由于只着眼于壶子的表面现象,因而屡次判断失误。因此,我们顺应上天的规律,一定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要着重于规律的实质。第十四节,列子通过害怕别人护养的故事说明,人们护养你,就会要求你为他们服务,就会利用你的聪明才智。如果不想为他们服务,不想被人利用,那么就只能是装疯卖傻。如果贪图安逸,希望得到人们护养,那么你就要为人们服务,因此你就不能按照你的信念走好你的人生道路。第十五节,列子通过杨朱的故事说明,只有承认自己的渺小,才能看到大自然的博大。第十六节,列子通过杨朱住宿的故事说明,自以为美的,别人不一定承认你美,自以为是的可能就是错的。第十七节,列子着重于说明柔弱之道,真正的强大不在于表面上的坚硬、坚强,而是在于似有若无、惟恍惟惚的、柔弱的天道。第十八节,列子着重于说明,不论你走什么样的道路,一定要有“万物平等”的观念,只有与万物平等和谐共处,人类才能走得更远。第十九节,列子举例说明动物与人类的智慧还是有差别的。第二十节,列子旨在说明养生应养气凝神,做到忘名忘利,忘人忘我,“大智若愚”、“呆若木鸡”,使自性与物性合一,顺物性而动,以天合天,则无所不成。第二十一节,列子通过宋康王的故事说明,智慧的力量比匹夫之勇要大得多。一个人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很多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列子举出了二十个故事,就是想要解决一些问题,但愿我们从这些故事中,悟出一些道理,能够解决我们人生道路上遇到的问题。

第三篇《周穆王》,作者主要论述“幻化”问题,人有想象力,能想象出很多这个世界并不存在的事物。人也能做梦,也能梦见这个世界很多并不存在的事物。那么,这些并不存在的事物到底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呢?到底是幻觉还是真实情景呢?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无时不刻不在运动,无时不刻不在变化,过去了的,就是已经变化了的,如果我们执着于过去了的,也就等于是执着于变化了的幻觉。所以,本篇是对庄子“与时俱化”的一个延伸讨论,随同时代一起变化,认清现实,不执着于过去,不执着于梦境、幻觉,才是一个人正确的人生道路。

第四篇《仲尼》,论述的主要还是道路问题,第一节,作者企图描绘孔子的人生道路,是“无乐无知,是真乐真知;故无所不乐,无所不知,无所不忧,无所不为”的生活方式,但却错了。第二节,作者描述了亢仓子的人生道路是“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第三节,作者提出了疑问,在人生道路上是要“有为”呢?还是要“无为”呢?第四节,作者又借子夏之口提出疑问,在人生道路上到底应该怎么做。第五节,作者通过列子的故事说明,仅看人的外貌是不能看清其人生道路的。第六节,作者通过列子学习的故事说明,一个人不能去计较是非利害。第七节,作者通过列子的故事说明,人们大都不懂得旅游,其实只要静下心来,人生道路两旁的风景都是最好的旅游景点。第八节,作者通过龙叔的故事说明,一个人再清醒,也要和同于世俗,否则就会遭遇世俗的非议。第九节,作者论述了在人生道路上不能带着好恶是非的观念。第十节,作者论述了人生道路上事物发展的规律。第十一节,作者通过邓析的故事说明,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能“自以为是”。第十二节,作者通过公仪伯的故事说明,走在人生道路上要善于学习,善于使用巧力。第十三节,作者通过公子牟的故事说明,人生不能被一些诡辩所迷惑,否则就会偏离自己的人生道路。第十四节,作者通过尧舜的故事说明,一个人只要顺从自然的法则也就足够了。第十五节,作者通过关尹喜之口说明,一个人只要不傲慢地对待万事万物,就能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作者夹叙夹议,其目的就是想说明人生道路上,会遇到许多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通过这些故事,或许能解决我们人生道路上的许多问题。

《汤问》,是《列子》中的第五篇,作者首先借商汤王之口,提出许多疑问,借用夏革之口回答,阐述了作者对天地及万事万物变化及其性质的看法。第二节,作者举出愚公的例子,说明世上有这样持之以恒的人,而只有这样持之以恒,才能学到本领,才能获得成功。第三节,作者举出夸父追日的例子想要说明,要认清楚时势、环境才可以行动,夸父的冒然行动导致了他最后的失败。第四节,作者否认了圣人无所不知,因为这个世界太广博了。第五节,作者借大禹治水而迷路的故事说明,就是圣人也有迷惑的时候。第六节,作者借用各地方的不同的风俗习惯说明,圣人不一定都懂得这些。第七节,作者又借两小儿争辩的故事说明,孔子也有不懂的时候。因此不要盲目迷信圣人。第八节,作者论述了均匀均衡的道理,指出人的学习要均匀均衡,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世界。第九节,作者借用鲁公扈、赵齐婴身体有病的故事说明,人的心灵也会生病,所以人们应该转换自己的思想、意识。第十节,作者借匏巴弹琴的故事说明,只要专心致志,就能学好技艺。第十一节,作者借用薛谭学唱歌之事说明,薛谭知识浅薄而又自以为是,但好在他能迅速改正错误,虚心学习。第十二节,作者通过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说明,不论弹琴与欣赏音乐,都要专心致志。第十三节,作者通过偃师的故事说明,只要专心致志,就可以使技艺登峰造极。第十四节,作者话题一转,通过纪昌学射箭的故事说明,不论学什么,首先要学习做人。第十五节,作者通过造父学御的故事说明,学技艺本领以前,一定要先学会做人。第十六节,作者借来丹报仇的故事说明,不论学什么,要量力而行。第十七节,作者借皇太子的故事说明,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因此切忌过于自信。全篇结构紧凑,条理清晰,我们对这个世界有许多疑问,怎么办?学习。学习的道路首先要持之以恒,要认清时势、环境,圣人也有迷惑的时候,因此不要迷信圣人。学习知识要均匀均衡,才能应对所有的人和事。我们还要防治心灵上的疾病,转换自己的思想、意识。学习一定要专心致志,才能使技艺登峰造极。最关键的是,作者认为,不论学什么,首先要学会做人,要量力而行,切忌过于自信,固执己见。也就是说,本篇通过十七个不同的故事,描绘出一个人学习的过程。一个人若是按这个过程,按这种方式学习,必然会有所成就。

第六篇《力命》,主要论述的是力量与命运,力量是指人自己的努力,命运则是指形势、趋势。第一节,作者通过力量与命运的争论,表明了人的力量与命运是不能分离的。也就是说,既要有自己的努力,也要依靠时势的推动。然后,作者通过西门子的故事说明,走在人生道路上,一定要看清前面的形势。然后,作者通过管鲍之交的故事说明,一定要把握时势,把握时机,把握机遇。然后,作者通过邓析的故事说明,既要认清时势,也要有智慧和能力,才能在实际生活及工作中游刃有余。然后,作者认为,不要与时势抵抗,而只能顺从它们,预测它们,从而掌握主动权。然后,作者通过季梁的故事说明,形势一旦形成,是不可逆转的,就像人体衰老一样不可逆转。然后,作者论述了生命、身体,都不是自己能掌握的,关键是要看清形势,才能趋利避害。然后,作者通过杨朱的故事说明,人要服从形势,服从规律,该干什么就干什么。然后,作者通过二十个虚拟的人描述了人的二十种情态,希望人们不要自以为是。然后,作者认为,时势、形势、机遇都有自己的道路和规律,人们不能依靠投机取巧,依靠偶然的成功,不懂时势,仅凭自己的计算、估量、揣度来处理世事。然后,作者通过齐景公的故事说明,一定要懂得规律。然后,作者又通过东门吴的故事说明,人的生死夭亡,都是规律。然后,作者论述每个人的命运、道路和规律都是不一样的,所遇到的周围环境也不一样,因此,我们一定要弄懂自己的命运,弄明白自己的环境形势,才能真正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获得幸福、快乐的人生。

第七篇《杨朱》,是《列子》一书的作者摘录了杨朱的若干思想观念,而成为单独的一篇,作者为什么要摘录杨朱的这些话呢?他到底想说明什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节,杨朱崇拜名声,认为名声能使人富贵荣耀。第二节,杨朱鼓吹及时享乐,而名声能使自己得到享乐。第三节,杨朱认为万物的生与死是相同的,所以应该及时享乐。第四节,杨朱举出伯夷、柳下惠的例子说明,他们是为了维护名声而得不到及时享乐。第五节,杨朱认为,善于使生活快乐的人不会贫穷,善于使身体安逸的人不去经商。第六节,按照杨朱的想法,相爱的人死了,跟着去殉葬,才不叫抛弃,这真是荒谬的逻辑。第七节,作者例举的故事很牵强,整天整夜沉浸在酒色之中的人,居然是真人?第八节,作者又举出端木叔的例子说明,人生的意义并不是享受,而是要为社会创造财富,让更多的人富裕,让更多的人享受人生,才能使一个人彰显出人生的价值。第九节,杨朱通过与孟孙阳的对话,表现出他非常消极的人生态度。第十节,杨朱不愿拔一毛而利天下,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第十一节,杨朱认为死后听不见人们的咒骂,所以活着时就可以为所欲为,这种荒谬的论调必然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第十二节,杨朱鼓吹做大事不做小事,实际上暴露了杨朱的幼稚。第十三节,杨朱至此开始否认名声,认为辛辛苦苦追求名声没有意义,不如及时享乐。第十四节,杨朱最后承认圣人是对的,公天下的思想观念是对的。第十五节,杨朱推崇顺应自然,可是他又不知道应该怎样顺应自然。第十六节,杨朱首先反对贪得无厌,然后又反对忠义,然而他没有弄懂贪得无厌与忠义是势不两立的。全篇通过杨朱大量的言论,表现出杨朱的前后矛盾,暴露出杨朱的幼稚无知。由于杨朱的著作早已佚失,我们无法窥视杨朱的根本、系统的思想观念,但作者从各方面摘录了杨朱的这些言论,也使我们得知杨朱思想的大概。杨朱、墨子思想,在战国时期曾一度成为社会主流思潮,这些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人们,促使人们放弃自己的人生道路,放弃自己的人生理想,只知道追求名声,追求及时享乐,唐朝韩愈就说:“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以为功不在禹下”。所以才有庄子、列子、荀子、韩非子等出来正言,宣扬正确的人生道路的理念,希望人们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

第八篇《说符》,“符”,据《管子·国蓄》:“百乘之国,官赋轨符,乘四时之朝夕。”《史记·货殖列传》:“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是符合、相同、可验证的意思。验证什么呢?验证前面七章所说的关于道路和规律的所有内容。第一节,作者借列子学习的故事,阐述了“持后而处先”的理论。第二节,作者借回音现象说明了人自身的修养。第三节,作者通过严恢的故事说明,道路比财富更重要。第四节,作者通过列子学射的故事说明,要想做事,就要凝神静气、聚精会神。第五节,列子认为,任何人都要知晓道路,然后才能谈论道路。第六节,作者通过宋国人的故事,阐述了人生价值问题。第七节,作者通过列子拒收粮食的故事说明了如果有无缘无故的赏赐,那么就会有无缘无故的灾难降临。如果有无缘无故的爱,那么就会有无缘无故的恨。第八节,作者通过孟氏的故事说明了掌握环境与时势的重要性。第九节,作者通过晋文公出会的故事说明,人首先要自保。第十节,作者通过郄雍的故事说明,纯粹依靠智巧,依靠高科技,以暴制暴,社会就会越来越混乱。第十一节,作者通过孔子观水的故事说明,无论对人对水,都要有诚信。第十二节,作者通过白公胜的故事说明,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第十三节,作者通过赵襄子的故事说明,心存谨慎心态的人,才能在这个世界上游刃有余。第十四节,作者通过宋国人的故事说明,行仁义者得仁义。第十五节,作者通过宋元君的故事说明,仅凭技巧是不行的。第十六节,作者通过九方皋的故事说明,得到精髓才是最重要的。第十七节,作者通过楚庄王与詹何对话的故事说明,修养自身才是治国的根本。第十八节,作者通过狐丘丈人与孙叔敖对话的故事说明,人的志向要随着地位的变化而变化。第十九节,作者通过孙叔敖的故事说明,保持在中等的需要和需求的生活方式,才是保身的秘诀。第二十节,作者通过牛缺的故事说明,不要去触犯别人的忌讳。第二十一节,作者通过虞氏的故事说明,得意忘形惹来的灾祸。第二十二节,作者通过爰旌目拒食盗食的故事说明,人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第二十三节,作者通过柱厉叔的故事说明,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可以通过做事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第二十四节,作者通过杨朱的话说明,人们要谨慎自己的言行,才能得到好的回报。第二十五节,作者通过邻人追羊的故事提出疑问,明明都是学的同一种学问,为什么每个人的体会感受不一样?第二十六节,作者通过杨布打狗的故事说明,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角度来处理事情。第二十七节,作者通过杨朱的话说明,君子对于做好事必须谨慎。第二十八节,作者通过有长生不死之术的人不幸死亡的故事说明,长生不死之术是存在的。第二十九节,作者通过赵简子的故事说明,善行被人利用就会变成恶行。第三十节,作者通过鲍氏儿子的话说明,在这世上,万物都是平等的。第三十一节,作者通过齐国乞丐的故事说明,不劳而获才是耻辱的。第三十二节,作者通过拣拾遗契的故事说明,关键还是要认人。第三十三节,作者通过伐枯树的故事说明,出言要谨慎,否则别人会怀疑你别有用心。第三十四节,作者通过遗失斧子的故事说明,遇事不能依靠推测、猜测来决定。第三十五节,作者通过白公胜的故事说明,一个人思考得太深入,其它事也就察觉不到了。第三十六节,作者通过齐国人抢金的故事说明,眼里只有金钱的人,其实就是强盗。全篇立足于人生道路而选用了若干故事说明,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列子》全书,论述的都是道路和规律,以及探讨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怎样走,做什么的问题。作者探讨了每个人的命运、道路和规律都是不一样的,所遇到的周围环境也不一样,因此,我们一定要弄懂自己的命运,弄明白自己的环境形势,才能真正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获得幸福、快乐的人生。

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读《列子》









8

人生道路上若干问题的解读人生道路上若干问题的解读







献花(0)
+1
(本文系解决人生问...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