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的南坦,位于齐河县老县城南(今祝阿镇)黄河急转弯处(俗称“南坦”),是黄河防汛时重点防守的危险地段,坝堤上竖有“南坦险工”标志。此段黄河弯多道窄,曲折蜿蜒,尤其“南坦”东段为下游最窄处,两堤相距仅一华里,有“黄河咽喉”之称。晚清著名谴责小说作家刘鹗先生羁旅老齐河县城,晚游黄河,月夜观凌,颇有感慨。后在小说《老残游记》中描绘了“南坦观凌”的壮美景观。“黄河凌汛”这个词我是在三十年前上初中时在《山东地理》读本中了解到的,如今的黄河在小浪底的调解下变得驯服,我的记忆里,没有凌汛。 我生在黄河边,喝着黄河水,黄河真正的滋养了我,所以我对黄河有一种特别的情感。87年在县一中上学,学校离黄河 春日的南坦,黄河北岸简直就是一个花园,春季里,黄河的水流量不大,窄处不过百米,成了涓涓“细流”,黄河倒成为花园的点缀。坝头上,杨柳依依,淡淡的鹅黄透着勃勃生机。连翘也展开修长的身姿,呈现着一串串金黄,弱弱的迎春一点不显得柔弱,竞相绽放自己的美丽,还有那开满紫花的满条红……不多说了,反正是不见黄沙扬,唯嗅百花香。这是近几年的变化,十几年前可完全不是这样。 夏日里,通常是黄河最壮美的季节。特别是逢上小浪底调水调沙,4000立方/秒的流量,那非凡的气度不言而喻。“黄河之水天上来”,不错的,没见过黄河的大气磅礴,还真不好体会这句话的意境。南坛的西段是一个90急弯,放荡不羁的滚滚河水由南向北,浩浩荡荡,汹涌奔腾,滔滔浊浪,拍岸轰鸣……至此,遇到北坝的阻挡,顺势向东。站在北岸,向南望去,遥遥天际,水天相连,模糊一片…..最是那夕阳西下时候,万丈霞光映着岸边的垂杨,平阔的水面闪现熠熠粼光……黄河的雄浑壮美撩发我萌动的诗兴,于是便信口吟来: 水与云天接, 霞共岸树红。 旋波逐微澜, 湍堤震耳聋。 滔滔浊浪奔, 氤氤清雾腾。 蜿蜒出平阔, 豪气贯苍穹。 占尽风流的夏日黄河悄悄的步入秋季。秋天,已过了丰水期,大片的河滩裸露出来,辽阔的河床贴近南岸蜿蜒成一条窄窄的玉带,而北面的河床成了天然的沙滩。这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每到这时带孩子去河边,那片沙地是必去的。孩子们在沙地上疯跑,跑够了,就挖沙,去除表层 许是工作的缘故,亦或是心情的原因,算起来,我竟有半年的时间未到黄河边了,写完上面的文字,我禁不住有点想她了。 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家乡的黄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