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沿江路

 中思网祥哥 2013-12-30
 广州路名的故事--沿江路

  广州沿江路越秀区西起人民桥脚下南,东至北京路,全长2880米。这一路段具有突出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历史文化优势,广州市的传统中轴线至海珠广场将她一分为二。同时她又位于城市景观东西中轴线上,源远流长的珠江衬托着好秀美的风光;北京路、长堤路等传统商业中心与之相互呼应,沿江路有著名的;粤海关、塔影楼、南方大厦、爱群大厦、海珠石、永安堂、中央银行旧址等集中反映了广州市的历史文明的各式典型建筑互为依存。这些特点使得该地段蕴藏着极大的商业旅游开发潜力,是广州市城市建设的宝贵资源。沿江路的独具历史建筑风格、浓厚文化底蕴、悠闲旅游氛围、凸现广州山水城市特色的广州市标志性景观。

广州海关前身是粤海关

  粤海关是广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朝开元二年(714)唐高宗显庆六年(661)),在广州首设市舶使,总管海路邦交外贸。市舶管理机构称“市舶使院”,其职能,一方面掌管各国朝贡事宜,接待由海路来中国朝贡的各国使节;另一方面,总管海路通商,征船脚,禁珍异等。宋开宝四年(971),在广州始设市舶司,管理商船,征收关税,收购进口货物等。宋、元、明三朝均在广州设市舶司,制度也较前完善,是集海关、外贸、外事三类性质为一体的机构。宋朝制定的《广州市舶条》后经推广,成为当时的全国市舶法。元朝制定的《市舶抽分则例》和《整治市舶勾当》,是历史上较为完备的一部海关和外贸法规。

  清康熙二十四年,皇帝已谕准开海贸易,在广州建立粤海关,始正式出现“海关”之名。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廷为抵制“洋船北上,移市入浙”,限定广州为外国商船来华贸易惟一口岸。自此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开五口通商的80多年内,粤海关成为中国海关或大清海关的同义词。

  粤海关以征收关税为主要任务,有关收购进口商品和管理外商以至一部分监督管理货物工作,均交由广州十三行的“行商”,海关间接控制而不直接管理。粤海关对外国商船来华,实行严格的控制,只准停泊黄埔河面,不准外商接触广州市民,买卖货物和办理海关手续,也只能通过“行商”代理。其时,因关政腐败,对禁止鸦片进口和禁止粮食出口等重要法令规定难以贯彻执行,使粤海关在对外方面,不能完全发挥“把关”的作用。

  19491014日广州解放,同月25日,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正式接管粤海关。从此,旧海关变为独立自主的人民新海关。1950131日,粤海关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州海关”,直属海关总署。

塔影楼

  粤海关大楼对面有座塔影楼,是一栋屹立在珠江边上的墨绿色4层楼房。塔影楼是新会籍陈少白先生所建的联兴码头事务所兼住宅。陈少白于1899年奉孙中山命创办《中国日报》宣传革命并筹措经费。他于1919年卖掉粤航公司船只购下联兴码头以实业与资金继续支持孙中山。陈少白曾被聘为总统府顾问。

  塔影楼四层为西式洋房、顶层为中式四檐滴水,在珠港之夜确如灯塔。它与欧洲传统形式的海关大楼斜斜“对立”。它的作用不仅在于经济上,因为自清朝丧权辱国以来,中国海关为国外势力所渗透或控制,直至1921年孙中山为总统的中华民国军政府颁令收回海关管理权之时,香港 英国当局竟派兵前往粤海关进行恫吓,一些外国使团亦叫嚷“不准干预海关行政”。故云当年兴建塔影楼经得广州政府同意,是颇有依据与原因的。

广州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层楼房南方大厦

  南方大厦原名城外大新公司,坐落在沿江西路49号,南方大厦12层高的南方大厦是珠江边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于民国初年,中国最早的“摩天大楼”就在广州,它的建筑和设施更为时人所瞩目,一至七层是百货公司,八、九层及天台建成游乐场所。不仅自置有供水、发电等设备,还装了4部升降机接载客人。一至四楼设有一条环形的汽车小道,小车可沿着楼的四周蜿蜒而上直接通到四楼,其独特设计为国内罕见,且不说是当时,就是现在也不多见。这在当时是华南最宏伟华丽的百货商店 

  19377月抗日战争爆发。19381020日广州被日军侵占,城外大新公司被日机轰炸导致失火,连续烧了四天三夜,全部货物付诸一炬。又因“城内大新”的货物在广州沦陷前都搬到西堤“城外大新”储存,而同时被烧光,故留存货物寥寥无几,广州大新公司因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2005118日,南方大厦科技国际电子数码城开业,形成一个集交易、展览、国际贸易、电子商贸交易平台、物流配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数码电子专业市场。数码城开业以来顾客盈门,交投两旺,已成为西堤一带的龙头企业。

爱群大厦

  爱群大厦又名爱群大酒店,是同盟会会员陈卓平先生集华侨资本创办的,大厦建于1934年初,是当时华南地区最高的建筑物,又是一座典型的骑楼建筑。陈卓平早年也追随孙中山革命,后弃政从商,在香港创办爱群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大厦占地1.1万平方米,15层,高64米。解放后,该酒店承办了第一至第十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开、闭幕酒会。每当夜幕降临时,登上大厦俯瞰美丽珠江,看看河南河北,万家灯火,看看这条曾哺育千千万万广州人的生生不息的母亲河。看着广州今昔日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江春水向东流,您会不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呢! 爱群大厦和老广州人有着深深的感情纠葛,隔着粼粼珠水,爱群大厦就像一艘正徐徐向西驶进广州的万吨巨轮,让人的心中莫名震荡。

  大厦建筑由陈荣枝、李炳垣设计,1934101日动工兴建,19374月落成,7月开幕。是广州第一幢钢框架结构的仿美国摩天式的高层建,建筑外墙原刷白色水洗石米饰面,开长方形钢窗,抗日战争初期为避免敌机目标涂成黑色,1964年重新粉刷。19657月在东侧兴建一座占地700多平方米,高67米、分18层的“新爱群”。新旧爱群连接相通,形成一体。“文革动乱”期间,爱群大厦也易名为“人民大厦”。19818月“爱群”引进外资进行全面改造装修。由香港中港发展顾问有限公司承包工程,于198210月全面更新改造完毕。该建筑于1993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海珠石

  秀丽的珠江,以及它那充满珠光宝气的雅号,曾经引起人们许多美好的遐想。传说有个波斯商人,访知广州有颗镇国之宝――阳燧宝珠,便愿以10万重金购买,几经交涉,终于得手。在运往异国的途中,商人欣喜万分,取出珠宝放在掌心端详,只见它光芒四射,璀璨夺目,更加爱不释手。谁知突然狂风骤起,白浪翻腾,一道白光从他掌心跃起,又潜入江中,化作一颗巨石,这就是有名的海珠石。那条江流,因此得名为珠江。

 海珠石,又名走珠石、海珠洲。古代珠江江河面宽阔,此巨石在江中成一小岛,南襟时番禺人李昴英曾在石边结茅读书,后来又捐钱建造海珠慈度寺。端平二年(1235年),叛军围攻广州城,李昴英只身缒城劝说叛军解围。后人感于他的恩德,在寺旁建祠纪念他。岛上古寺幽深,江流拍岸,榕荫青葱,并有两棵苍劲古老的红棉树;花开时节,红棉似火,江水碧绿,别有一番情趣。清代羊城八景之一的海珠秋月,就在这里。1931年,广州修建珠江堤坎,把海珠岛与北岸连成一片。解放后又辟为海珠花园,供人游览。近年改建的一座园林式茶楼,亦是一方乐园。在它附近,还有海珠广场,海珠咱,海珠桥,迎珠街,连珠街,皆与这些传说有关。

永安堂

  永安堂药店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580多年历史,比同仁堂还早200多年。过去老北京论起医药行来,素有“内永安、外同仁”之说。“外同仁”指前门外的同仁堂,“内永安”指当时位于城里的东四牌楼东西角的永安堂。永安堂在历史上曾几易店主,在清朝初期,一度曾为东西牌楼董家金店的属号。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在3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逐渐发展成为能够自制16个科门,约1100多种中成药的药店,其中紫雪散、羚翘解毒丸、神授化痞膏等,远近驰名。

孙中山亲手创办的中央银行  

  在沿江中路193号,是民国十三年(1924)815日孙中山亲手创办的中央银行。大楼高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正中大厅的外墙由花岗岩石构筑,门口两侧置两只西式风格的石狮,步上石台阶进入是营业大厅,大厅上空是椭圆形的透光棚顶藻井,沿藻井四周的楼道建有仿欧式的斯林科式柱子和罗马式柱子,其余外墙刷水洗石米,墙面饰以椭圆形图案,楼顶是低矮的女儿墙,大楼外围建有围墙。后在大门的上端新建了一个遮雨的凉棚。现建筑保存完整。1993年广州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7月广东省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