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对面的斜塘老街

 苏迷 2013-12-30

每天晚上散步,总会隔着围墙,看看外面正在建设中的“斜塘老街”。靠着朗诗这头,应该是仿古建筑,已经露出屋顶,重檐歇山式样。

     现如今,似乎各地都是“复古”“原生态”,早些年的苏州水乡古镇旅游更是领先一步。而作为工业化的园区也动起了这个脑筋,想尽办法开发建设“原生态”的项目,在每个乡镇都有什么特色推广,譬如胜浦的“三宝”,唯亭的“吴文化”,还有以前的月光码头,李公堤、重元寺等,这次的斜塘老街将又一次成为“文化与商业”并重开发的力作。

  斜塘老街西起南施街、东至星塘街、北接万科本岸和朗诗地块、南到斜塘河。地块东西向长约1000米,南北向宽150米。规划面积约13公顷。根据规划,整个的街区定位于文化和休闲为主体,同时结合历史的传承和现代时尚相融合的这么一个文化商业的综合体项目。

  斜塘老街已有760多年历史,曾是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的古朴繁华老街,几番风雨变迁后,破败坍塌,老街风貌不再。此次恢复,老街分为“老街区、展示区、新馆区”三大部分。

    老街区: 老街区在西部沿斜塘河两侧,原斜塘老街所在地形成的老街区,以斜塘河为轴,因河成市,枕河而居,以保留斜塘老镇的空间格局结构为依据,通过水系的梳理划分,重现斜塘老镇与斜塘河相依共生的风貌。在斜塘老街(镇)的肌理基础上,对空间形态进行整合、复建、改造,并恢复、重建了老街“名店、名宅、名街”,形成以老街为核心的历史街区。街区空间以街为骨架,分为:斜塘老街、滨河商市、园林街坊三个层次。
    展示区:
    位于斜塘河道中部,以文化展示、艺术创作、大型活动举行为功能,结合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思想,形成了艺术中心、文化展示、工艺美术三个大型功能块。
    新馆区:
    位于核心区东部,形成三部分布局:北部沿路商业街、会所区、南部滨水街区。会所空间格局上以“院”为主体,形成内部若干小园林的院落,设计了八套滨河园林会所。南北商业街以河为线,布置沿河商业街。园林环境、依河而居是滨河会所的特色所在,勾画出一幅江南水乡的文化街区景观。

      据说要兴建重新设计恢复的10个老景点:斜塘古韵、石桥月夜、空谷幽兰、林园晚霁、水上驿站、一窗秋影、韦氏别业、柳塘飞燕、青丘野眺、月林清影。 值得一提的是,斜塘老街的“文化”牌还将是多元化的。台湾美食休闲街、台湾文化创意的业态落实,为纯朴的江南老街文化,注入新鲜活泼的台湾街市文化,使老街的文化底蕴更多元、更具生命力。家对面的斜塘老街  家对面的斜塘老街

家对面的斜塘老街

家对面的斜塘老街

家对面的斜塘老街


家对面的斜塘老街

 (说明:图片均为效果图)

链接 斜塘老街的由来

       760多年前的南宋年间,姑苏古城外东南方向一个叫做“斜塘”的小镇,水陆通达,河街并行。至清初经济渐盛时期,南来北往的商户在小镇老街上驻足经商,逐渐形成了以“金、张、马、陆”四大姓氏殷实商户为主的一条商铺林立的著名街市,商贾云集,车船辐辏是当年斜塘老街的繁华景象。

      据《斜塘镇志》记载,老镇区(斜塘老街)形成于清朝初年,时称南斜塘镇,由此可以说“斜塘”已由元明时期的一个古村,至清朝时已为一古镇了。据考证,这个小镇的最早居民金氏,很有可能是唯一一处匈奴后裔在江南的聚居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