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夏年:论宗教圣地与现代社会

 指间飞歌 2013-12-31
黄夏年:论宗教圣地与现代社会
[ 来源:佛友365 | 发布日期:2013-12-31 ]
黄夏年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我国取得伟大成就的三十年,也是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与执行的三十年,更是我国宗教恢复与发展的三十年。宗教的恢复与发展,可以从很多方面显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的宗教信徒不断增多、宗教的寺观庵堂不断增多,而与此相应的是,前往这些寺观庵堂的香客与游客也不断增多,以此形成了我国宗教胜地旅游的兴旺气象。

  一

  “天下名山僧占多”,这是古人留下的一句名言。特别是在中国,好风景和好地方往往都被寺庙占去。中国汉地的宗教旅游主要是指佛、道二教的寺观庵堂,这些宗教活动场所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当前我国最重要的旅游热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评出的四A旅游重点景区中,与宗教有关的占了绝大部分,达到数百个。像佛教的四大名山如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道教的青城山和武当山等,都是享誉中外的宗教名胜,而遍布国内的佛教石窟,如敦煌、云岗、大足等,更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宗教艺术史上不朽的杰作。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如今已成为我国旅游资源中最吸引人的亮点。

  宗教名胜的建立与宗教的发展规律有重要关系。这些地方首先符合宗教界所说的风景擅美、深幽空灵的特点,还与宗教如佛教本身就提倡的云游参学的传统有关。早在印度佛教时期,佛教就提倡出外参学,《梵网经古迹记》卷三对出家人出外游学的重要性作了鲜明强调,认为“万行一门,所谓得意。得意而行无非是。故新学菩萨触事无知理,应游行以成圣行”。佛教传入我国后,参学一直是佛教僧人的最重要的开悟的方式,出家人就像一片飘游不定的浮云,各处拜师,撷取众家之长,在机锋问答处悟道。古代的大德一生总要走若干地方,参拜众多有学问的高僧和祖师,特别是禅宗的禅师们,将云游视为开悟的门径。临济义玄为得教外别传之旨,曾几次到黄檗希运门下受学,遭其痛打,老婆心切,终于悟得一切现成佛法全在心中。所以云游本身就可成就僧人丰富的阅历,佛教的这种优良传统,铸就了高僧大德的超越品格,而僧人的相互走动也使全国各地寺院联系在一起,从而也把一些寺院的影响推向了高峰。

  宗教是一种信仰,其目的在于人心的解脱。信仰宗教就必有崇拜的行为,为了崇拜自己的信仰对象,一些在历史有过贡献与影响的教主与神祗曾经驻锡或传说的地方,成为宗教信徒必定要去参拜之处。中国大乘佛教除了对佛的崇拜之外,还流行菩萨信仰,佛教的四大名山分别是佛教四大菩萨的所在处,也是每个佛教徒一生尽可能前去崇拜的地方。此外,对一些历史上有过贡献的高僧生前所在的寺院,也是佛教徒向往之处,例如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祖庭,河南少林寺是禅宗的发源地,广东南华寺是六祖慧能建立了禅宗南宗的寺院,这些享誉佛教界的祖庭,不仅在界内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非佛教信徒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即使是不信仰佛教的人,也会前往该处看一看,感受一下宗教文化的氛围,或者熏陶一下自己的心灵。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发展经济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之一。发展经济,其中旅游经济是各地政府最看好的一种经济活动,因为旅游经济一无污染,二来成本低,而且有长期性与持续性,还能增大本地的影响,是一种良性循环的经济活动。而在中国的旅游经济中,宗教名胜的旅游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打造宗教名胜,扩大它的知名度,已经成为一些地方经济的重要工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各地政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经济纳入政府的工作范围,宗教名胜的旅游活动也受到格外的关注,投入上亿的资金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投入十几个亿的资金也时常见到。同时一些海外设计公司的介入,也对与宗教有关的旅游经济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

  虽然宗教名胜的开发在我国有长久历史,并且形成了不小的规模,但是按照现在旅游活动的要求,我国的一些宗教名胜在建筑与布局上还存在不合理之处,应该加以改造,以符合现代人的旅游要求。例如,很多寺院都有千年历史,但历经多次兵燹的毁灭,后世不断重修,才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模样。现在我国大多数寺院都是明清时代的产物,特别是清代沿续下来的寺院居多。清代是佛教的成熟期,寺院都按照一定的式样来建造,即以七堂伽蓝的形式作为布局。由于时间久远,现有的建筑很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为了寺院的安全,以及配合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现在很多寺院都进行了重修或维修,没有修过的寺院也做了建筑物的补充,让其功能更加完善。

  此外,随着人口的增长,宗教徒的人口也在增加,为了满足宗教信徒过宗教生活的要求,现阶段我国还新修了一些寺院。例如海南和深圳的寺院都是改革开放以后才新建的,过去这里没有佛教的影响,更谈不上建造佛教的寺院。当然,除了上述原因,一些地方政府抢得先机,在旅游经济上早下功夫,把寺院旅游打造成旅游业的硬件,其已取得成功的例子,也激发了各地更加关注与宗教有关的名胜开发。

  重修寺院或打造旅游经济对地方和宗教界都有益处,是“双赢”的好事。但是做这项工作要讲究方法,要尊重科学和历史,不能仅凭一时的激情和兴趣。笔者认为,在这方面至少有二项工作是最基础的,也是在做策划方案之前值得我们去重视的。

  第一项工作是要做深入的历史文化研究。为什么说在策划案前一定要做好历史文化研究呢?这是因为它关系到未来的工作成功与否,是策划者必然要走出去的第一步。宗教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最早来源,也是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到现在为止,很多仍然产生影响的宗教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作为传统,就已经形成了它的优势,它不会随某些人的意志而消亡,相反它仍然有着自己的生命力。虽然宗教是人创造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宗教已成为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它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就是因为适应了人类的生活需要,是人类的传统精神信仰与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进而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精神与物质生活,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即使不信宗教的无神论者,也会多多少少地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作为一种历史的传承,宗教不仅仅是代表精神崇拜层面,而且还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对人类的生活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宗教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它是流动的历史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随着社会发展的变迁,人类生活的变化,宗教也随之而变,不变化的宗教是没有出路的。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种宗教,但是经过历史的检验,最后留下来的就只有几种基本的宗教,并且这几种宗教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宗教。例如,佛教产生于2500年前的印度,但是经过历史的洗礼与整合,佛教已经成为世界宗教。

(编辑:程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