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肺部疾病的调养

 神医图书馆318 2013-12-31

临床体会有感而发,希望对您的宝宝的保健与调养有所帮助。

  现在小孩子肺部的问题很多,在门诊遇到的绝大多数都是孩子的肺部有问题,咳嗽、喘、发烧等。

  其实可能这和现在的空气质量有关,无论大小城市,污染都是很严重了,我们呼吸的空气不如以前,对孩子的呼吸系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我自己自从来了广州就和过敏性鼻炎“干”上了。

  此外,一些家长喂养不当,导致小儿脾胃受伤,“脾胃虚弱,百病蜂起;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调理脾胃者,医中之王道也;节戒饮食者,却病之良方也。”脾胃在五行里面属土,肺属金,土生金,换句话说:脾是肺的母亲,脾受伤了,当然肺也不会好过,这是中医里面的道理。还有句中医名言,“若要小儿安,须忍三分饥与寒”,这些不仅仅是搞儿科的医生需要记住的,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家长、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要明白其中的道理,要去做。每当接诊的小孩有时候都是里三层外三层,有得都捂出了热痱,你说能不出问题吗?

  那么,如果肺部受伤,该怎么调理呢?

  第一个要记住的是:在孩子的平稳期,要抓住时机,给孩子调理脾胃。

好多家长不懂得中医“治未病”的道理,只知道问“医生啊,我的孩子怎么还咳嗽啊,怎么咳嗽又多了”......,每天都在解释诸如此类的问题,从中医的角度去思考,如果症状消失了,检验指标正常了,并不代表小孩的病完全好了,可能舌苔、舌质、胃口还没有恢复正常,那么他可能很快又会卷土重来。所以,肺经虚弱的孩子,如果在平稳期不调理脾胃,等到肺经的病发作了,那就会陷入疲于奔命的状态,不断地去扑救新发的病症,忙于应付,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

   正确的做法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这都是中医治未病的理论,非常有道理,应该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说到这里,不得不插一句,中医治病的理论是中医的理论,诸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等,是无法用现代医学的理论去说明,可能在检验检查方面得到改善,所以有些人包括我的同事有一种误解,“中医是忽悠人的”,这是一句不负责任的话,每一行业里的人都是良莠不齐的,其实,事实胜于雄辩,中医的疗效就是硬道理,中医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几千文明传承的精华,我们的民族能够繁衍至今,中医的作用功不可没。所以我呼吁所有的中国人正确的认识中医,使用中医。

  言归正传,有很多家长是这样的:孩子感冒了,咳嗽,于是赶快去医院,到处求访名医,吃了很多药,见效很慢(因为孩子的正气不足),然后经过漫长的治疗,终于有些恢复了,结果,天气突变,孩子又开始病了,家长几乎崩溃……

  这样的家长我见过很多,有一些家长甚至都开始神经质了,看着她们,我的心里觉得酸酸的,觉得自己需要把中医的道理讲给她们听。

  这个时候,正确而有用的方法就是调补脾胃,用的就是八珍糕的思路。

这个八珍糕,是明代外科大家陈实功创立的,这位中医外科大师陈实功自己就活了八十几岁,是位长寿老人,他对这个方子的评价极高,认为好处简直是说不完,这也是后来为什么乾隆也坚持服用这个方子的原因,结果乾隆也活了八十九岁,明代的时候,这个方子就是给皇子们吃的,后来清代慈禧也吃过,不过慈禧的方子略有修改。

  这个八珍糕,大家可以参看我写过的内容。它的主要成分就是一些药食同源之物,主要是太子参(或者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薏苡仁、芡实、白扁豆等。

  中医的想法是从自己的体系出发的,我们认为八珍糕是补充了一些内容,但是也泻掉了一些,比如我们认为的水湿,方子里面的茯苓和薏苡仁都是祛湿的。

而补充的内容,我们认为分为阴阳,补充了脾阴和脾阳,根据情况,补充的比例我们会调整的。

  这些都是药食同源之品,但是,这和我们平时吃却有很大的不同,并不是我们平时随便拿薏苡仁、白扁豆来吃吃,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会有一个非常精确的调整。

  比如,我会根据孩子舌苔的厚腻程度,调整每一味药的比例,这是调整补泻的比例,舌苔厚了,就要增加薏苡仁等药的分量,增加泄湿之力,舌苔薄了,就要增加补脾的药物的比例;然后,根据舌质红的程度,来调理药物的增减,这是在补阴和补阳之间平衡,因为舌红者为脾阴不足,舌质淡白者为脾阳不足。

  这是中医理论的妙处,可以给我们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

   很多时候,小孩不停的感冒、咳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大小医院跑遍,这其实不能怪那些大医院,不是人家的本事不够,是家长自己的问题,如同治理一个国家,平时没有注意修养生息,结果搞得国力贫乏,老百姓都饿肚子了,等这个时候,外敌入侵了,您挨个邻国求救,人家就是帮忙,那起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所以,如果进入了发病的阶段,那么再大的名医,起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孩子的面部特点是颜色晦暗,额头和脸的下部尤其重,舌苔非常的薄,这是我总结的规律,舌苔厚的孩子,往往是有食积,但是多是一时性的,而有的孩子舌苔薄得几乎看不见,这样的孩子的问题却不是一朝一夕的,大多是脾胃之气很弱,无力生发舌苔所导致的,因为中医认为:舌苔为胃气所生。

  在疾病的缓解期,先不要管呼吸系统了,此时脾胃是关键,要抓紧时间,用药食同源之品补足脾胃,这样孩子才有希望。

  可以用八珍糕加味,让他们自己想办法,用蒸糕、熬汤等各种方法服用,看孩子能接受哪种。

  可能在调理过程中并没有那么顺利,可能会反复患感冒咳嗽若干次,每次立刻给予处理,基本都是立刻消灭在萌芽之中。

   急症一过,就立刻用八珍糕调理脾胃。

   很多诊断为“哮喘”的孩子可以逐渐撤掉了激素,哮喘没有再发作过,不管你是哮喘还是咳喘,反正我只调理孩子的正气,正气足了,这些病自己就痊愈了。中医有句至理名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有的朋友会问:孩子加强体育锻炼不就可以了吗?其实,我觉得脾胃受伤不是锻炼能解决的,这些我调理过的孩子,都是活蹦乱跳的,甚至多动,不缺锻炼,只是脾胃失调了,导致的疾病,我们把脾胃补足了,再锻炼,才能好转;如果没有调补,却拼命锻炼,只能消耗更大,正气只能越来越匮乏。

   那么,在孩子急性发作的阶段该如何处理呢?

   正确的做法是:要宣肺驱邪,不要留邪。

  一般孩子在外感咳嗽的时候,我们家长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慌张,很多家长一听到孩子咳嗽,就心痛不已,然后手忙脚乱,往往用很夸张的言语描述病情,这样,医生往往也作出错误的判断,有的母亲就是让医生给止咳,结果医生就用了一些收敛的药物,这样,邪气往往被闭藏在孩子体内,导致咳嗽缠绵不愈。

  其实,不要害怕咳嗽,因为咳嗽是身体的自身反应,这和治疗腹泻一样,在中医里面,如果认为患者有邪气没有排泄出去,还要给正在腹泻的患者服用泻药,这叫“通因通用”,比如朱丹溪治疗他的同窗的腹泻,最后就是用承气汤,一泻而愈。

  治疗外感咳嗽一样,此时咳嗽确实是气往上走,但是,因为有邪气,所以我们还要帮助身体,用一些药性上行的药,这样才能把邪气宣出去,所以,在外感咳嗽的初期、中期,我们会用一些前胡、防风、荆芥、桔梗等药,这些药的药性都是向上,向外的,初期不可单独使用杏仁、枇杷叶等降气之药,在咳嗽的中期使用,也必须配合宣肺之药,使得升降得当。

  在外感咳嗽的初中期,因为往往咳嗽是感冒引起,因此控制感冒很重要,此时分别鼻涕和痰的颜色很关键,很多家长都不擅长于观察这些内容,因此总是无法分辨寒热情况,一般如果鼻涕痰湿黄色的,那就是一定有热,所以清热解毒之药必须用,一般我会稍微配一些比如连翘、双花等药,如果鼻涕和痰是白色的,此时需要注意是否寒邪重了,所以要配合一些温肺之药,比如苏叶、麻黄等。

  很多时候是寒热并用的。

  在外感咳嗽的后期,因为外邪已经弱了,此时可以用一些降肺气的药物,来收敛肺气,此时仍需要分清寒热,如果是寒,鼻涕仍清,就用紫菀、款冬花等温肺之品,一般两三克即可,对大人也不过五六克,如果仍有热,则用一些枇杷叶等药。如果肺气仍不收敛,则可以用一些五味子、诃子等收敛之药。

   对于孩子外感的问题,在这种急性发作阶段,应该是医生处理的,但是更重要是家长要有清醒的头脑,不能“有病乱投医”,让大家懂得一些里面的道理,这样求医的时候心里也有数,但是最终还是要医生来处理的。

  家长们能够起作用的,就是在孩子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把孩子的脾胃调理好。

   很多家长都是在孩子出现急性状态的时候,才着急求医,看到这种状态我们却什么忙都帮不上,因为在这种时候,我没有见到孩子,也无从判断孩子的寒热,随意给大家支招,会耽误孩子的病情的,所以这种情况下,家长的最好选择是去医院,找医生解决问题,让孩子平稳地度过这次感冒,然后,平时再努力增加孩子的正气,这样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