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讲稿】马宁: 爱的艺术:父母如何教育“不听话”的孩子

 一叶哲木 2013-12-31

主持人: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的话题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具体到我们每个家庭来说,孩子可以说承载了每一个家庭的希望。特别是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可以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不在少数。竭尽所能的为孩子创造好的条件,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把自己各种人生经验告诉孩子,希望他们能够吸收营养,掌握各种技能,以便于日后能够在社会中立足,甚至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但是,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家长在付出所有心血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的困惑。比如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胡闹、不爱学习甚至讨厌学习、对家长的话感到反感甚至专门和家长对着干等等,还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总的来说就是一句话,孩子不听话。

这个时候,家长总是很着急。其实现在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研究,去看一些书籍。家长可以说大致来说分为两类,一类就是过度放养型,生怕管得太多太严,打压了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有一种就是管教过多过严,现在的“狼爸”就是典型代表之一。家长不知道该如何把握教育中“度”的问题,其实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回归到最最基础的问题上,那就是了解。作为家长,您了解您的孩子吗?您了解他的性格,他的想法,他身上的一些潜质吗?我们忽略了只有充分了解了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才使得您后期的引导和教育成为可能。

今天我们就非常荣幸的为大家请到了资深的心理学、教育学专家马宁老师,来给我们具体的介绍这方面的经验,来为我们答疑解惑。

马宁老师作为素质教育和心灵动力系统的研究专家,自19岁大学毕业十多年来,致力于将美国、德国、香港、台湾、印度等各种东西方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中国的本土文化,用简单、易学易用的方式,应用于个人、家庭以及团队的成长实践。

她目前是国际EAP协会认证会员,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中国教育部及教育学会全脑教育十五课题组子课题负责人,北京家有儿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特聘专家顾问,广州三木心灵动力系统研究发展中心首席心灵导师。

她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教育系统独立主持相关内容的讲座上千场次,独立组织父母、教师、学生小组辅导训练工作坊有500多场,可以说在各地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的追捧,取得了非常的社会效益。

马老师她还出版了很多人都非常了解的两本书,《怎样成为好父母1——戒掉爱中的伤害》、《怎么成为好父母2—在爱中建立规则》,让很多读过的家长也感到非常的受益。

接下来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马宁老师为我们做《爱的艺术—父母如何教育不听话的孩子》的讲座,有请!

马宁:诸位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看到我们这里有限的场地来了这么多的朋友,甚至我们的会场后面都到了这么多朋友,还有站在这里的,我非常的感动。我想今天一块儿来探讨亲自教育的爸爸妈妈们,一定是非常爱你们的孩子,所以才愿意在百忙之中抽一点时间,一起分享一下孩子成长教育的理念。

我个人这么多年做了一些关于包括孩子在内还有成人教育的一些很多成长过程。在我个人的经验当中,我讲孩子教育的时候,可能会结合讲一些成年人的现状,跟我们小时候的一些关系。因为亲子教育并不局限于一个小孩子在小时候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影响到成年人未来的人际关系、婚姻关系,甚至影响未来事业高低的发展。

所以心理学界有一个说法,一个人在6岁以前甚至3岁以前原生家庭的互动关系,跟他成人以后的人际关系、性格模式有着非常巨大的关联性。

我们今天探讨成长话题的内容,目的是希望我们的小孩成为健康快乐成长的小孩,我们也希望在养育孩子的同时,让我们的父母拥有更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今天我们在接下来的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内,我们分享的亲子经验并不是某一位爸爸妈妈教育过程中的一些个性化心得跟大家分享,而是说一些心理学系统的基本成长规律跟大家做一些分享。并且这些规律在过往有很多学习过的家长成功受益的结果当中已经看到一些成绩。所以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根据我的说法一起回放一下,实际在家庭生活中到底处于一种什么方式方法,和我们想象中要达到的最好的方法,这中间有一些什么样的差距?

我们在这里提前说一下,我们都有一个梦想,我们都是想把小孩子教育的最好,我们也都梦想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但大家是否知道,我们能够给到孩子最好的东西之前,还有一样东西是更重要的,那就是我们必须要了解我们目前的现状和将来的目标之间的差距是什么,同时要允许自己力所能及的成长,这一点很重要。

等一会儿我在给大家讲述培养孩子力所能及成长讲述中,我也希望家长对我们自己的培养孩子过程如何看待自己的培养孩子的成绩,我希望这方面跟大家有一些分享和启迪。

我们说父母的成长包括的是蛮多的,在我们的系统当中父母成长的理论基础当中,比方说:

PPT:主要内容

父母成长的理论基础——生命成长真相

10个生命成长的阻抗

5个生命成长的非自然动力

自我觉察、回归自我

什么叫生命成长的阻抗呢?我简单的给大家解释一下?有没有说见到陌生人有点害羞的?有没有人说不太好意思像马老师这样站在这么多人群面前和聚光灯下大声说话的?有没有做业务的时候说前期工作的铺垫非常好的,最后要临门一脚尘埃落定的时候就不敢往前踢了?

有时候我们成年人做一些事情,有时候并不完全是我们的力量决定我们当下能否做成这些事,还有一些能量是我们看不到的。比如说我们正在做一件事情或在和某人谈话的时候,突然内心有一种很大的力量,告诉你这句话我说不出口,或者这件事我做不下去。这个内心说“不”的力量我们称之为生命成长的阻抗,阻碍你的成长和发展。

生命的阻抗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每一个小朋友大概两岁左右,他开始探索未来世界的时候,我们父母为了保护他们,我们认为他对物质世界危险性了解不够多,我们会给他很多指令,这很多的指令当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不,不要,别动,别跑,别闹,别干这个,那个不能碰,全部都是否定的词。也许当时我们并没有在意,你想想看,如果我们在工作场合领导对你的工作性质一天说上十几个“不”字,我估计你已经如坐针毡了。但是我们的小朋友在家里面,一个爸爸一个妈妈,老人在身边的话再加一个爷爷一个奶奶,一个姥姥一个姥爷,6个人在家里随时都可以说他。甚至出门在外,任何一个大人都可以对他的行为作出评价?你想想一个小孩子一天听多少个“不”字,他还可以这么快乐的活着,是不是他的内心素质都比我们强很多啊?

但是随着他的成长,这些“不”字就慢慢的潜入他的心中,长了以后遇到这个事情就觉得这个事情不能做,那个话说不出来,卡住了。

所以我们把所有对成年人性格当中影响最大的阻抗总结出来就10条。今天我们的讲座里面,主要跟大家分享其中的2—3条,因为时间比较有限。

我也解释一下什么叫非自然动力,让我们了解一下自己的性格成因。非自然动力是指什么呢?比方说我们当中有没有急性子的?有很多,中国的急性子非常多。急性子有什么好处呢?一般我们事业上比较容易获得成功,因为我们的办事效率比较高。但是急性子的弱点是什么呢,当人一急的时候,情绪一上来的时候,对什么伤害最大?对身体的伤害是最大的!所以你看看我们中国人的一些中年以后的疾病,比较多发复发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你经常听他说我一急血压就上来了,一急就心慌,受不了了,这就是急对身体有很大的伤害。我们学了养生学,知道急对身体不太好,所以吃饭要细嚼慢咽,你有这个意识的时候可以做到,但是一急的时候,三下两下就吃完了。什么叫非自然动力呢,你知道这个东西有不好的影响,但是你自觉不自觉的就会这样去做。

一个是急,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比方说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我们的情绪是不是经常受别人的影响啊?你感觉到别人不开心,你会怎么样?自己的心里也有纠结的感觉,家人不开心你自己也开心不起来,这是人类同理心的一个表现,但是容易受别人情绪影响的人,会完全的把自己的情绪跟别人打包。

为什么在座的每一个人性格不一样呢?因为就是生命成长当中不同的阻抗和不同的非自然动力组合起来,变成了我们当下每个人不同的性格。

生命成长的非自然动力从什么时候开始呢?一个小孩子稍微长大一点,到5、6岁左右的时候,尤其是上了小学总明显了,我们的父母开始对他们提要求了。所以我们就跟他说,你要这样,你要那样,你必须要这样,你一定要那样,你要不这样不那样,怎么样?后面,后果很严重。

所以呢,慢慢的当孩子长大以后,就形成了一些思维定势,自觉不自觉的。所以中国的父母第二个对孩子说的比较多的话是什么?中国急性子的人很多,说的第二句话就是“快一点”。从你的小朋友上幼儿园开始,我们说的最开始的就是快一点。这是耳朵可以听到的快,还有耳朵听不到的快,但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大部分的时候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提早的成熟。所以这个隐形的快对孩子的影响更大。一个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心理脐带脱落的阶段,大部分父母都不了解,我们只知道肉体的脐带脱落,不知道还有一个心理期待脱落的时间。

我们来分享一下生命成长的其中两到三个阻抗,分享之前,还要给大家讲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爱和安全感是孩子成长的最基本的养料,大家是否同意?有多同意?(掌声)非一般的同意!

我们平常在生活当中,关注孩子最多的是什么?是关注的孩子的爱,还是关注了孩子的行为?有的时候,我们需要花一点时间,不断的来看我们当下的一个状况是什么?我们都知道爱很重要,我们非常关注孩子的行为。所以我听到很多父母问的最多的行为就是我小孩子胆小、脾气不好,不听话、自私,这种情况该怎么办?遇到这样情况的时候,到底怎么办?我们怎么看孩子的行为问题?

在我们过去的教育方法上,无论是放养或是严养,始终都在纠缠孩子的行为问题来谈。孩子的行为可以放松一点自由一点呢?还是行为要严格一点呢?你集中在行为问题上,这个问题就比较难谈了。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是,你如果像调整一个孩子的行为,甚至包括成年人的行为,你最好首先先了解一下,他的行为原因是什么?有一句话说我们普通人怕果,菩萨怕因。凡事都有因果,是什么因导致了这个果?孩子的行为肯定有一个因。我们不愿意看到小孩子哭鼻子,一个襁褓中的小婴儿为什么会哭?大家都知道关心他的需求,是不是饿了,是不是尿了,是不是害怕了。我们根据他的需要给他满足,饿了给奶吃就不哭了。孩子小的时候我们都懂得,我们从来没有对婴儿期的孩子说你不许哭,肯定没有。当然当孩子长大了一点,我们似乎就忘记了这一点了,我们仅仅说你不能哭,你不能吵,你不能闹,但是却少了一个去了解他为什么哭,为什么闹,为什么吵?孩子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是他内在状况的外显。到底什么东西对孩子的行为有所影响呢?

   

内在问题:生命成长的三个中心点——身、心、思。

身—身体、心—德、思—头脑。你培养孩子的时候,你认为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身体最重要吗?头脑重要吗?德重要呢?情绪重要吗?这三个部分同样都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比方说我今天身体不舒服,我的行为可能迟缓一点,我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技能不够,做的行动也会出迟缓一点,不认同这个事情,也会迟缓一点。这三种原因里面,什么影响最大呢?

身体?头脑?还是情绪很重要的?我觉得一个小孩子的心、情感影响最大的请举手?这个手举的更多。说明我们的家长一直都在学习和成长。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当中,始终是把学习和头脑部分培养放在第一位的。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很重要的,但是这个的培养是由谁主体完成的?这是学校和一些技能单位,如果家长也变成了跟老师一样的角色,完全着重于小孩子的成绩,这个小孩子的心还有没有管了?一个小孩子的心代表一个人的情智,一个人的情智对人的影响有多重要?你现在是一个有很多专业技能的人,你可以在工作岗位上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好,这是身、心、思的哪一个部分影响你的工作?这是思的部分。如果太太今天打电话告诉你儿子离家出走了,你今天还能把工作做的像以前一样的出色吗?很难,这是情绪、心影响了你的工作。

真正关键点和转折点上有最大影响力的都是情智部分的东西,现在讲情商教育,情商教育,情绪、心智,人在这个部分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的书里面有曾经开篇的时候讲了一个例子,一个人的心里安全度最大程度的影响他的表象形成。

你知道我们要让一个孩子长大,一个生命长大,他这一辈子要完成的两件大事什么?一个人活着,怎么样可以收获他最大的幸福感?怎么样可以收获他最大的成就感?你们想过没有?这一辈子活着为了什么?这个问题一定要想明白,想不明白你教育孩子的是很盲目的,很短期的。怎么样一个人活着才是幸福呢?人的一生要的是什么呢,诸位?

健康的身体,还有什么?爱,爱的关系,爱的生活。还有吗?做官?乐观?没有人的愿望是做官的?那我们的国家和政府谁来做啊?还有呢?看起来在座的都不太喜欢钱的?要不要钱?我发现小朋友比成年人更真实,现场小朋友都举手了。爱的艺术,爱和金钱是对立的吗?爱和金钱不是对立的,我们在给企业做培训的时候反而要谈到这个问题。金钱是物质世界一个最大的最实用的中介体,它的存在为了使我们看不见的爱意通过物质的流动展现出来,你爱家人要买礼物给他,你需要什么?你这个人有慈悲心,你要帮助很多穷困的人,要不要钱?我们要敢于面对自己真实的欲望,如果你能够静下心来去看,我们的人生几大梦想:

健康、爱的关系、有钱有权,还有什么没有?不外乎就是这么几点了?还有快乐,不错。如果你愿意停下来看这每一样东西的背后代表着什么东西,你会发现非常的相似。第一,我们拥有健康会有什么好处?你有了健康的身体可以得到什么好处?我的身体是健康的,我可以干什么?尤其是老年人最有体会的,我的身体是健康的,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与此同时,当我的身体是健康的,我可以最大程度的照顾我所爱的人。你有钱,或是你有权的时候代表什么,你可以干什么?我可以证明我有一些能力,我有钱的时候,可以用钱帮助我获得一些途径,做我想做的一些事情。同时,更好的爱我身边的人,是否同意?权力也是一样的,所以说来说去,钱和权最终是为爱服务的,你为什么需要一个爱的关系?第一,你有机会给一个你所爱的人付出,第二是会有一个人,一直在旁边陪着你,鼓励你,让你更好的做你想做的事情。你可以看到,所有物质世界的运作都是为精神世界的运作而服务的,你无论在物质世界需要什么东西,无非就是最后精神世界的两样东西,第一是最大限度的获得成就感和自由感。是不是财务自由?时间自由?这是一个人的精神自由,限制住我们的不是那个看得见的钱或是看得见的时间。

我具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方说一个男孩儿,他觉得我喜欢一个女孩儿,我想去求爱,我想去求爱的时候没有钱,所以我不敢去对她好,我必须要有一个能买钻石的钱的时候才送给她,才可以向她求爱,会有一些男孩子这样想的。实际上你停下来想想,你买一颗钻石代表了什么?可能是一份永恒,可能是一份尊重,还可能是什么?一种浪漫。同意吗,诸位?我们每个人看待一样东西,你的折射点是不一样的,你必须了解你想要的东西的下面,你到底想给对方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知道需要这种感觉的时候,你有很多方法可以满足她。我说明白了吗?谢谢!

我回到这里来讲,刚才我们谈到的一点是最大程度的成为自己。第二点就是能够跟你心爱的人在一起,互相的爱慕,这是人生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做多少事情,人生最后的两大目标无非就是这两大目标。

为什么要你的孩子学习好,有本领?就是第一条,让他最大可能的成为他自己,更好的实现他的梦想。还有第二条希望他有更多的关系良好的朋友和相爱的伴侣,就是这两点。

一个孩子怎么样能够在这两点上获取最大的动力感呢?心理学经常讲意向,用一些图象做一些现实生活当中的折射,我书上讲的案例就是,如果我们刚开始学爬行的小孩子,刚开始学爬行的小孩子,每一次往前爬的时候,妈妈一定会站在后面让孩子往前爬,孩子往前爬的过程中,一定会回头看看妈妈。所以这个时候,妈妈的反应决定了小孩子下一步的反应,如果妈妈的眼睛很安全的关注孩子,这个小孩子很安全的转过身来继续往前爬。如果这个小孩子转过头来,妈妈根本就没有管他,人没了,孩子肯定哇哇大哭,或是停在原地。如果发现妈妈在和别人说话没有理他,他可能回来拉拉妈妈。

每个人成长都是这样一个过程,包括小孩子上学都是这样是的一个过程,小孩子上学,要开始学着向前爬步了,我们有没有给他足够的心灵安全感陪伴?为什么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出现哭闹,情绪的一些变化?也跟小孩子往前爬的时候需要你的关注,还有小孩子学了一段时间不想学了,也有可能感觉到父母原来挺好,现在不管他了,他感觉到对陌生环境的安全,同时父母在后面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当孩子的安全度不够的时候,就不敢向陌生的环境前进。

还有一个例子,人的特长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如果你小的时候,你唱歌不管唱得怎么样,旁边的人不停的说,你唱歌真的很好听哦,你在这个部分你得到了安全感,知道了支持度,就敢于不断的唱歌,然后你的歌会在原有的基础上越唱越好。可能你这个人唱歌很好,可能小时候一个比较大的事情,或是你的老师或是一个公然的场合有人对你说,你唱歌太难听了,或是父母没有时间听你唱歌,说你像噪音一样,你唱歌这个事情上,还有没有安全感,我一唱歌就怕别人不接受我,我就不再敢唱了,你这方面的技能就不会发展出来了。你要让你的小孩能够把他的技能最大程度的发展出来,你就一定要注意他的心理安全度。这个部分的心理安全度是否足够?

第二点,要建立一个有爱的关系,什么样的互动能够给孩子带来一种爱的关系,那就更简单了,如果你能有安全感,就可以跟你说更多的化,如果在你这里没有安全感,就自然不愿意跟你说话了。

最要命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怎么给孩子安全感?你给孩子的安全感最主要的一个元素就是爱,爱是什么呢?我们的爱到底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交流?我们了解吗?我们是否了解我们跟孩子的互动模式?可能我们更多的时候都是随着一种自觉在做,没有细细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有的父母非常困惑,经常有些父母说我把心都掏出来给小孩了,小孩子小的时候很听话的,大了以后怎么这么叛逆,有什么事情不跟我讲,背着我,还说我是暴君。

我不知道在座的父母你们的小孩子年龄层在多大?7岁以下的举手?一半左右。7—12岁之间的呢?也不少。12—18岁之间,举手?少一点,但是也不算少。

不同年龄段的人关注的孩子问题和重点不太一样。小一点年龄段的父母现在还没有这么大的压力,小一点的孩子相对还是比较听话的,你跟他讲道理,相对还比较愿意配合的。但是一个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就越来越多的我们习惯叫做叛逆。实际上我个人不愿意叫做叛逆,叛逆的由来是什么?是这个孩子想和别人不一样,是这个孩子想把独一无二的自己呈现出来,我们看起来就叫叛逆了,对他来说,往往是他想印证人生第一点就是最大可能的实现自己。这里面有一个冲突,刚才开篇的时候主持人讲的一个冲突,到底是严管还是不管?

你的爱传递的时候,严和不严到底指哪一个方面?这个爱要传递给孩子的时候,让孩子感觉到你爱他,跟你沟通有安全感的时候。繁体字里面的爱,中间有一个颗心,上下是一个“受”。最重要的你要知道,他真正要的是什么,他要的是什么。爱的方式里面包括几个观点。这几个观点有机会我们再慢慢的详细往下讲,这里我们就在后面,在生命成长的阻抗当中,结合着具体跟大家做一些案例,让大家做的更明白一点。

现在我们讲亲密度。

现在我来跟大家做一些互动,大家不用着急记笔记,你记笔记的时候就失去了跟我一起感受的机会,你们认为记住一样东西重要,还是感受到一样东西重要?假如我想成为埃及艳后那么美丽,你把她如何的美丽背下来,还是穿上她的衣服现在感受一下她的美丽呢?大家以前的学习可能习惯记笔记学习,现在大家学习感受。

问大家第一个问题:我有没有经常拥抱和亲吻我的孩子?就是我和小朋友有没有经常性的肢体方面近距离的接触,有没有?你们的小孩是妈妈做的比较多,还是爸爸做的比较多?当然是妈妈。爸爸有没有,有的举手?不错嘛,我们现场有20多位呢,爸爸很不错。刚才举手的这些小朋友们,年龄12岁以下的举手?12岁以上的再举手?好少啊?诸位,其实孩子的成长,可不是那么短就完了的。

所以我们现在谈一下,你的心理脐带是什么时候脱落的?我们过往自从小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这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是很大的转折点。幼儿园的时候老师没有要求学多少,但是一年级的时候学习规范,成绩都有要求了。我们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突然之间对孩子要求大了很多,你要长大成什么样的孩子。但是实际上,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不光是性格,他的习惯甚至某一个认知都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们说,如果一个小孩子的身体在妈妈的肚子里面长10个月,才可以生出来,身体脐带脱落,才算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如果这个小孩子没有足月生出来我们称之为早产儿,体重偏轻,免疫力比正常的孩子弱。

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小朋友还有另外的自己,就是心理的部分,心理脐带的脱落也需要时间的。我们跟一个小孩子讲道理,为什么听不进去呢?因为大脑的发育要到12岁的时候,才算是相对的比较完整的开始。你在12岁之前,你想完全用道理的方式让孩子按照道理来做,这是比较难的。与此同时,12岁才代表了他大脑思维开始进入一个轨道,到18岁之前,为什么法定年龄是一个孩子要到18岁才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说,心理脐带最起码要等到孩子12—18岁这个阶段过完了,我们才可以脱落的。我这样说大家明白吗?所以你妄想孩子小学的时候对父母一点点依赖的感觉都没有,完全靠自己成长,那就是个早产儿,就会出现很多行为方面我们看不懂的东西。有一些孩子比方说爱打架,有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网络上瘾、早恋等等。都是因为我们早期亲密度不够,等一下我再跟大家谈。

       

你们当中有多少关心网瘾的?现场的朋友有多少关心的?关心度不多,我们就想看一下关心度比较多的问题。大家举手,看起来不太多。早恋的问题呢?有吗?关心吗?也不太多。那你们关心什么?关心学习成绩的举手,都举了。我后面也会跟大家谈学习成绩,我很想跟大家讲的是千万不要仅仅关注于孩子的学习成绩。我过往接收的很多孩子的案例当中,有一群人非常的典型,很多小孩子很小送出国了,而且往往都是非常优秀的一些小孩,不管是外形上还是国内时候的性格还是学习成绩,还是家庭条件,都是非常好的。但就是这些小孩出国一两年之后,心理出现问题。

有的可能在国外开始吃药治疗,但是还有一些可能就回到国内重新做这个部分的调适,原因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除了要有学习成绩,还要有什么?还要有生活当中很多很多其他的需要,比方说他跟小朋友的人际关系,比方说他跟老师的人际关系,遇到困难时候的挫败感,有没有人理解他跟他沟通,这些都没有面对的话,出去以后又是一个文化差距很大的地区,自我的状态会存在一个很大的问号,对孩子的成绩关心是很好的,但不要仅仅于关心孩子的成绩问题,一定要全面的了解孩子。

你们当中有没有孩子看电视成瘾的?小孩子打架的有没有?没有?我就不相信7、8岁没有打架的男孩子?或是女孩子没有投诉在学校里面有男孩子打她?要觉察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觉察你的小孩现在在生活中需要什么?虽然有的孩子这些问题并不是特别的明显,但是我们要有一个眼睛,要有一颗心感受小孩子成长的阶段遇到了什么困惑。

再问大家第二个问题,你跟小孩子对话的时候,有没有用眼睛很关注的看着孩子的眼睛?还是你一边拖地一边跟孩子说话,你说嘛!可能我们很多时候在家里是这样子谈话的,这样的肢体语言让孩子感觉到我们之间并不是足够的那么重视他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我们有时候会不会不自觉让孩子感觉到不太愿意陪伴他或是满足他。有时候可能是无意的,比如说你在炒菜,油烟上来了,小孩子跑过来说妈妈快给我帮忙做一个事情,一般最简单的处理方法就是你没有看到妈妈忙着吗,一边去。但是我们也许不知道这些简单的处理方法,你是那个孩子,你听到这样的话,你的感觉是什么?你可能隐隐的感觉到我爸爸妈妈不太想管我的事,甚至被拒绝多了,可能觉得我对于我的父母没那么重要和重视我。有时候我们无意识中推开了孩子,但是我们不知道。当我们自己静下来想了解孩子了,去问他,你最近怎么样了?那个时候,他就不想说话了,因为他之前已经有了一个自己的预测,他担心其实我们并不是真的想要了解他。

这个部分,给大家提供一点就是,稍微能够觉察一下孩子现实的状况。

刚才第一个问题,我补充一点,有一些朋友包括我们的妈妈们,也是经常拥抱,和小孩子之间做亲密的肢体接触,大家都会做了。但是大街上也有这样的图象,两个小孩子玩得很开心,但是妈妈过去抱着小孩子又搂又亲的,你们有没有看到?觉察一下生活当中,是孩子需要我们去拥抱他,还是我们需要拥抱孩子。有时候孩子专心的做一件事情,妈妈过来又搂又抱,实际上打扰了孩子,这时候谁有需要?是我们自己有需要,如果我们自己有需要代表什么?我们自己需要在自己的生活中增加一些亲密度。对于妈妈来说要增加亲密度应该找谁? 对了,她应该去找爸爸,而不是孩子。这也是我们有时候没有觉察到的情绪转移,现在我们都在谈一个问题,家庭教育当中,为什么妈妈和孩子的关系特别特别的亲,好像有的时候,父亲的角色有一点缺的。今天讲座的最后这个部分,我还会对这个跟大家做一个阐述。

这个部分我也稍微的停一下,如果小朋友如果感受到妈妈对他有所情绪的需要的时候,他会怎么样?小孩子生来都是会爱的,生来都会满足别人的,所以他有一个感觉就是我比爸爸更能够满足妈妈,他就会自觉不自觉的成为母亲情绪的照顾者,他们说孩子是贴心小棉袄,各位,这个词需要注意了,这是由孩子照顾我们,这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他更需要一个贴心大棉袄,如果我们需要被理解,我们应该找谁?去找谁?当你需要被了解和理解的时候,应该找谁?我们应该找成人世界自己的同盟,你的爱人、朋友、父母、其他的成长团体,然后大家用所有的力量更好的支持孩子的成长,这个方向不能错的。当然,我们说一个小孩子长大了,也想有回馈父母的时候,你可以告诉他,不是现在,让他完全的成人长成自己,将来再回馈也来得及,而不是现在。

我再讲第二点,你的亲密度,除了刚才的那个部分无意当中我们可能会推开孩子,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我们跟孩子互动的过程当中,你是否了解孩子的各种感觉。我们说影响行为最大的是内在的心理需要,你一定要通过情绪了解孩子的内在心理需要,情绪和感受是一个人深入内心的窗口。当一个人开心的时候,你就知道做这个事情是他想要的,你带小孩子今天去游乐场玩了一点,他今天好开心了,那就是他需要的。当一件事发生了,他感觉到不开心,说明这里面有他不想要的东西。我们有时候很少停下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更多的关注他情绪之后表现出来的行为,我们应说你不应该在这样的场合哭,对吗?我们只是说不应该有这个行为,却没有关注他为什么哭,同意吗?

还有一个最简单的,比方说两个小孩子发生了冲突,其中一个小孩子说妈妈我的作业本昨天上课的时候被某同学画成这个样子,把我气得,我真想今天上课的时候也把他的作业本画成那个样子。我们大部分会教导他,他这样做不对了,你再这样做就更不对了。我们只是教导了一个行为,但是忽略了这个孩子在过程中的一个感受。当一个人的感受没有被了解的时候,他感觉自己整个人没有被接受了。我们要是了解说,当你能够触摸到一个小孩子,或是一个成年人感受的时候,他才能真正的感觉到原来当下他和我在一起,我们了解这个方法很重要。你既然要了解深入感受,你首先要知道,这些感受存在有没有意义。我们过去把这些叫负向情绪,生气、害怕、恐惧、难过,都是叫负向情绪。但是每一种情绪的存在,都有它的力量所在。比方说快乐的就不用讲了,大家都知道,高兴的时候什么事都会做。一个人对学习有快乐,不用教他就会自己去学各种各样的途径,他自己会很努力的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一个人快乐的时候,愿意把自己最好的东西跟周边的人分享,他自然的懂得爱人。一个人愤怒的时候有没有好啊,像刚才这个孩子回来说他把我的本子撕坏了,我也要把他的本子撕坏了,孩子愤怒好不好?如果你说不好就坏了,那些社会不良团体带他走的时候,他没有反抗和界限都没有。适度的愤怒是保持一个人界限和尊严的力量。比如一个女孩子说:“他逼我,我退了一步,他还逼我我又退了,他把我逼我角落里面了,他太过分了”。一个人把自己的愤怒丢掉的时候,就会埋怨别人。既然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要尽最大的全力成为自己。所以有时候别人不知道我们的界限在哪里,别人“逼”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什么?要有权利学会(拒绝),不是反抗,而是什么呢?是拒绝。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最难拒绝的还不是看得很清楚的伤害,最难拒绝的是看起来是爱的东西。诸位是否同意?你身边有人帮你,但是指手划脚,你的脑子完全被他搞乱了,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了,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我们都知道是好意,所以小孩子这种情况下,大人都会这么讲,别人对你是好意,你为什么拒绝人家?你为什么对人家这么凶?

这里有一个问题,我有一次写了一个案子,对比了我们培养一个小朋友小时候如何对待亲人对他的爱抚和一个成年女性如何对待别人对他的求爱的过程,对比一下,你们看看中间有没有很类似的地方。

经常你会看到,有一些大人想过来亲吻这个小女孩,小女孩可能害怕,哭、躲、闪。大家说他是喜欢你的,你再躲就太小心眼,太小气了。结果有一次我发现一个成人关系里面,一个成年女性问我,有一个人追求我,我不太想跟他出去,我知道他是喜欢我才邀请我去玩,可是我偶尔不出去的时候,他说我这么喜欢你才跟你玩,那这么一说我就纠结,然后我就出去了,但是这样关系越走越深,但是这不是我需要的东西,如果我们以后成为了一对儿,以后的关系怎么处啊?

我教大家一个方法,遇到这样的情况,你的拒绝我可以接受对方的好意,但是我可以拒绝他送过好意来的方式。现在开始要教你来了解感觉的一个目的就是,把你的感觉和感觉之后的行为分开。也就是说,我了解你的感觉是想来爱我的,对于一个小孩子我要亲他,你可以帮孩子说说这个感觉。叔叔是喜欢我们的,是想对我们好的,但是同时你把孩子的感觉也要说出来,但是还不是太熟悉还不是太了解,还不太接受你用亲我抱我的表达你的爱,你不可以换一种方式让叔叔表达自己的爱呢?一个小婴儿也有权利拒绝,这个权利由爸爸妈妈保管,爸爸妈妈如果没有力量,这个小婴孩从小就没有界限了,所以我们很需要这一点。

你的愤怒的部分,刚才小孩子说妈妈他我我的作业本撕掉了,明天我也要撕掉他的,这个愤怒的力量如果有用,我们如何利用也一点呢?你是理解他,还是严管他?这时候就出现了矛盾点。你现在记住,把理解和约束这两样东西分开。对什么理解呢?对他的感受理解,同时,对他的行为约束。他要撕别人的本子是因为有一个情绪在那里,情绪是愤怒的。我们把这个话联起来就变成这个样子了,你的同学把你的本子撕了,你的心里肯定是很生气的嘛,对不对?但是你又把他的本子撕掉这当然是一个方法,但这是不是一个最好的方法呢?当孩子感觉到你理解他的需要的时候,你愿意谈这个事情,比较愿意跟你一块儿面对。我们过去只是讲行为的时候,孩子感觉我的需要你不知道,你都不知道我的需要,我为什么跟你谈呢?有感觉吗?诸位?

第一种方式,爸妈说撕本子不对的,你不能这样做。第二种妈妈说你的本子被别人撕掉了,你当然很生气,你当然想保护好自己的本子,但是你撕他的本子是一种最好的方法吗?你听,跟孩子沟通是很简单的,他感觉到被体谅,他会对自己的行为做总结的,我们大人总是不相信孩子,总是觉得孩子不懂。其实你只要把孩子的感受读出来,同时之后,再对孩子的行为我们双方加以探讨,这样你会发现,其实小孩子没有我们想的那么不听话。小孩子自身本身有思考和总结的力量的。

这是关于愤怒的。

关于悲伤有没有好处?我听说有的小朋友家里养狗养鸟,小狗、小鸟去世了,孩子特别的难过,我们会怎么说?有的时候我们出于对小孩子的爱,我们不希望小孩子难过,我们会说什么?不就是一只小狗嘛,不就是一只小鸟嘛,下次妈妈再给你买一只。这个话诸位听得很多吧,对于孩子来说,那个悲伤的感觉,为什么我们说有些话叫慈悲?悲伤里面孕育了大量的慈悲和善良,对于一个生命的离开,小孩子在小的时候保有着总原始的那种共情感,如果我们大人不允许他悲伤,是扼杀了他的爱心。

    

社会上出现多少案件,婴儿出生了以后护士觉得没有抢救价值扔到厕所里面去。还有一个小孩子被车撞了以后,几辆车开过去,我们对于一些幼小的生命没有真正的共情在一起,有时候反而不是我们教孩子,是我们花一点心思跟孩子的感觉在一起,像他们学习一些人类最原始的爱是什么样子的。

甚至我还可以给大家讲一个案例。我之前经手的一个成年女性的案例,她出现的一个问题很难跟40、50岁的人打交道,特别喜欢老人,不喜欢小孩,也不喜欢40、50岁的人,就是喜欢老人。导致的结果就是她没有办法结婚,和这样年龄层的人没有办法打交道。我们探讨一下她从小成长的影响过程,我们发现一件事情对她的影响非常大,她爷爷去世的时候,她没有看到爸爸妈妈和家里所有的亲人掉过一滴眼泪,她跟爷爷的感情非常的深厚,那时候她还小,十多岁,这时候她的心灵对人间、人情产生了很多的问号,我的爷爷照顾了这么一个大家庭,离开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一个人留一滴眼泪,所以他对40、50岁以下的,父亲母亲年龄段和这个年龄段以下的人都没有信任度,唯独对爷爷离开的时候那个年龄段的人有信任度。

你看不到爱,不代表没有爱。也可能成年人压抑自己的情感能力非常强,也可能觉得父亲去世太悲痛,不愿意把这种悲痛表现出来影响自己的女儿,但是一个小小的孩子眼中不理解这一点,你如何让你的爱在你的眼中流淌呢?12岁以下的小孩子看人更多的是通过父母的情感状态了解父母的心理状态。悲伤是一个家庭或是一个团体,彼此有凝聚力,有悲悯之心的一种力量。如果一个团体里面没有悲伤,这个团体就是一团散沙。悲伤还是一种思考的力量,为什么忧思?有一些悲伤和忧伤,才可能更深入的思考一些问题。有一些人天天都在笑,你会发现领导交给他一些工作,可能在某些细节上无法深入的做好。每一种力量对我们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悲伤。

我再讲两点,大家就更明白了?为什么说人和人之间,悲伤是一种很大的凝聚力。大家看看流行了这么多年的老歌当中,情歌是否是最容易流行的一种?张学友的情歌流行了多少年?当中的特点是什么?悲、忧伤,里面的东西特别可以打动人。

我们发生了地震、天灾人祸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多人集中在一起面对那个困难,原因是我们产生了什么?悲痛,因为这种巨大的悲痛,才可以把这么多不相识的人凝聚在一起,悲伤有没有力量,悲伤很有力量。当你的小朋友以后对周围的一些事情感怀的时候,别怕,你让他去体验这个世界,别怕,他是鲜活的,别怕,去欣赏他落泪的那种美,这是一个活生生的有爱的孩子。这是关于悲伤。

恐惧,恐惧有没有好处?恐惧当然也有好处啊。我们担心孩子太胆小,胆小一定有错吗?不一定有错,而且你得看孩子是哪一方面胆小,如果一个孩子天不怕地不怕那是什么事都可以做出来的,胆小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谨慎。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我们去那边做心理援助,当时工作人员在机场接我的时候说马老师你终于来了,我特别高兴,你赶紧把我的恐惧去掉吧,我坐在凳子上都感觉到晃,特别害怕。我一开篇就问你们是不是很想我把大家的恐惧去掉啊?大家说是,我接着说,现在余震不断,如果余震来了,我把大家的恐惧去掉了,你跑还是不跑?大家都听懂了。恐惧是一种安全的界限,你走在悬崖边上会感觉害怕,你才不会掉下去。所以对于孩子,适当的竞争是需要的,非洲的羚羊跑得快,就是因为她一睁开眼就觉得要被狮子吃掉,所以要跑得快。

如果我们感觉到孩子有情绪,我们应该高兴,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的怒、哀、惧很少,那么他的快乐也会表现的很少。

接下来我们玩一个游戏好吗?叫小蜜蜂。每一位朋友右手大拇指向上,左手伸开放在旁边人的拇指上,我说小蜜蜂,你们就说嗡嗡嗡,我说“抓”的时候,就抓住别人的右手大拇指,而且把自己的右手跑开,看到谁又能抓又能跑。你们发生了什么?我一点儿都没有说抓的时候,你们不停的在抓,我明白了,你们一定是想跟旁边的人多一点爱的连接是吗?重要的不是多少人可以成功,各位,游戏玩的开心不开心?太开心了。这个游戏有没有一点儿紧张?三分之一的朋友有一点儿紧张?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害怕的?小朋友举手了,寥寥无几,只有三个小朋友举手。

各位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在说这个游戏快乐不快乐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举了,因为你们感受快乐的能力有很强。但是我说有没有紧张的人呢,至少还有三分之一的人举,如果你没有紧张的话,刚才有一些人的手是怎么去抓别人的手的?如果你没有紧张的话,你怎么酝酿情绪抓别人的手呢?如果你说没有害怕,你怎么酝酿你的情绪让你的手从别人的手中逃开呢?听懂我的意思了吗?你了解情绪,学习情绪,还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如果我们对于自己的情绪了解都不是很多的时候,有时候我们对于孩子的情绪不见得了解得这么准。既然了解情绪这么重要,它只是一个开始,从今天开始我们更多的感受一下,今天在某一些时刻,我有没有特别开心的时候?今天某一些时刻我有没有特别不开心的时候?然后觉察一下那个时候我是什么情绪?顺便想想今天我的小朋友有没有不开心的时候?甚至说,最简单的女士们你回到家,你发现老公一声的坐在哪里,看着电视不停的摸遥控器,然后猫过来踢猫,狗过来踢狗,孩子过来踢孩子,你时候你会怎么说?一般就说,你看,我好不容易回家,你板着脸给谁看?我们现在学习了解,每一个人彼此之间,你改变他的行为之前,了解他当下的某一种感受是什么?教大家一个最简单的方法,看某一个人的行为从你的角度特别不入眼,或者比较大的范围说不太正常,比方说老公回来不说话,板着脸,不是属于你想要的那个范围状态,你就要知道他知道在情绪当中了。当一个人在情绪中的时候代表什么呢?一个人在情绪当中的时候,我们经常贴个标签,他乱发脾气,他脾气不好,什么叫脾气不好,脾气就是一般人表达自己内心的方式,说明自己内心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当一个人特别生气,你的孩子生气、你的先生生气,你的太太难过害怕的时候,背后一定有一个没有满足的需要,我们是一家人,人是一个什么概念?家是我们需要相互了解,相互呵护的地方。所以,诸位男士们设想一下,假设你就是我刚才假设的那个男主人公,太太说老公你半天没说话,看起来心情不太好,是不是在外面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儿了?先生们感觉一下,你们回馈我的感觉什么呢?气消了一大半了,是吗?是否需要?每个人都需要这种被理解。小朋友同样也是一样,一回家把书包扔在沙发上,坐着噘嘴不说话的时候,要尝试孩子的内里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尝试用自己的爱化解孩子内里的不开心的事,爱和了解,是最基本的渠道,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渠道。

以上是我谈的关于感受的问题。

接下来谈一个问题,关于孩子不听话。如果你跟孩子的亲密度建立的越好,你对他的了解越好,孩子就比较愿意跟你交谈他的问题,你们之间比较容易达成一致。我们再来谈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小孩和你之间就是有冲突,你怎么看呢?你的小孩和你不是同一个人,毕竟和你有不一样的经历,你几十岁,他只有几岁十几岁。

第一个问题,孩子是否就应该听大人的话?不一定是吗?什么情况下该听,什么情况下不该听呢?由谁来决定什么情况下该听?什么情况下不该听呢?(观众:原则问题该听,不是原则问题不该听)哦,谁来定什么是原则问题呢?其实还是大人在定。

第二个问题,我是否对于孩子有了一些标准或是期望,然后我必须要求孩子按照这个标准或是期望去成长?

第三个问题,如果孩子没有满足我对他的期望,我是不是对他感觉到一种失望?要觉察你的感觉,有时候会有一种失望。你有没有把这个过程中的信息传递给你的小朋友,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失望呢?父母们有时候无意识当中,我们知道小孩子都很善良的,所以我们干了一件事——用我们的情绪控制小孩子的行为,用我们爱的关系控制小孩子的行为。我们觉察一下,有没有我说的这个话,比方说我们有时候可能会讲,你要再不好好做,妈妈就不爱你了。你怎么是这样的,你真不像我的儿子,我怎么生出你这样一个小孩子来呢?你们有过吗?没有,没有就最好,我知道过去经常会有。所以我说我们的家长都是成长型的。

还有一些时候,可能没有言语,你的那种失望可能会表现在当他没有满足到你的期望的时候,你会怎样?你不再理他,有没有?然后有时候我们还会用一种什么样的惩罚方式呢?这件事既然你一个人做错了,你就一定人承担吧,有时候也会有。我们做这样的行为的时候,我们都在无意识的,我们觉得这样对他可能有一些影响效果,实际上我们在用爱的关系的断裂做了一场交易,让孩子改变了一下行为,但是我们不知道这个事情有多严重,可能孩子感觉有什么呢?被遗弃的感觉。

有什么一些小孩子长大了以后不敢认错,包括一些成年人在生活当中为什么不敢承认自己错了?因为小的时候,他有这样的一些经验,当他一旦出错的时候,父母会把他一个人放在一边,从心理上跟他断开,让他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我在书上也说过,不要用样惩罚小孩,小孩的心理脐带不是这么早脱落的,18岁成人之前,父母同样有监督权,一个小孩有了行为问题,有了我们想象不到的出乎意外的结果,我们要跟孩子共同承担。

尤其是青春期的小朋友同样如此,小孩子人跟别打架,把别人的玻璃打碎了,父母去跟人家道歉,真对不起,我儿子真不象话,把您家的玻璃打坏了。这看起来是道歉,实际上是脱离关系了。你要给孩子一个感觉是什么呢,养不教,父之过。这个事情没有做好,你没有成年,是需要父母一起面对的,父母去道歉应该说什么呢,很抱歉这个事没有做好,我也有我教育的责任。所以孩子的成绩也需要孩子和父母一起面对,如果你的孩子行为方面没有足够的达到完美,我们也是需要共同面对的,这个对小孩子特别重要。

我看到很多小孩子到青春期以后,行为比较封闭起来,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什么呢?一旦出错,父母就完全跟他撇清关系,只要做错事就完全的撇清关系,你自己想,你自己去跟人家谈,你要是不听我的,你自己承担后果。结果孩子因为害怕出错,就不敢于尝试,越是不敢于尝试,就缩在家里,不敢出去探索,包括跟同学的人际关系、老师的关系等等各个方面。有的孩子休学是因为父母在成长过程中不允许孩子有犯错的机会,你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拿关系的断裂要挟孩子让孩子自己处理,这是最需要重视的。我们可以对孩子的某种行为,但是一定要告诉孩子,你永远是他的爸爸妈妈,要永远的孩子面对一些事情,这样孩子才可以健康的成长,也愿意承担一些问题。

如果孩子做一些事情的时候,爸爸妈妈之前和孩子有一个商量,你这样做下去,可能会出一个大的差错,可能有一个什么样不好的影响,但是你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一定要试,试完了以后,结果出现了,然后爸爸说,看到没有,你自己的结果自己承担,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你自己承担。孩子的感觉是什么呢?孩子的感觉是什么呢?害怕!小朋友说的最清楚。如果这个时候爸爸说,孩子,这个选择是你做的,但是爸爸也同意了,所以呢爸爸也有一定的决定权,所以这个结果我们一块儿担当,我们一块儿学着这次没有做好,下次我们一起做好,不怕的,你再看看小孩子的反应。

我教这种说明的方式,希望给大家一些借鉴,记住我们小朋友犯错的时候,要学会跟小朋友一起面对,这样一来,小孩子的安全度会好很多,面对外部世界的勇气也会好很多,会在这个外部世界当中走得更远,这是不是我们需要的?

在这个部分,有几句话想跟大家说。我们过去讲的一个概念,学是为了不学,教是为了不教,如何真正的用在我们的家庭教育当中呢?我们刚才说了解你的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们以前有一些经验。你开车的时候,一方面要看导航仪,还要看路况,你这个路才可以走。我们过去的经验代表着导航仪,刚才我教大家简单的一些通过孩子的感受了解他当下的一种现状,那是了解路况。一边看着导航仪,一边看着路况,这样的话,你就知道这个路更清楚的知道怎么往前走。

    

第一点,分享但不要求。我们跟孩子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经验分享。有一个爸爸说某些价值观取向不一样的时候,原则问题的时候要听我们的。什么是原则问题,这不是父母和客观事实判断的,当孩子的行为对父母没有直接的影响,比方说这个小孩子想跟小朋友出去玩的时候,想穿一个什么样的衣服,对我们有没有影响,没有影响。当然大人可能说穿得不干净会丢我们的脸,那是我们的需要还是孩子的需要?如果仅仅是改革的需要,我们可以分享,但是不要求他。你可以说,根据我的经验,你穿成这个样子,一定会被别人笑。但是你不要要求他,不要求他改变。你可以这样要求,你跟其他小朋友相处的时候,可以自己去做,但是跟妈妈出门的时候,你会影响我,你要借鉴妈妈的经验。原则不是大人定的,是小孩子的行为是否真正的影响了大人。孩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面应该有自己的自由。我们的审美观不是与生俱来的,女生第一次化妆一定不像样子,但是越来越好。小孩子第一次自己穿衣服,肯定也不像样,但是以后会越来越好。如果你什么都做好了,他还有没有创新力?

第二,强制但不压制。我们有一个规定,但是孩子就是不愿意面对规则性的事情,我们一定要透过需求了解孩子背后的需要是什么呢,如果满足了这种需要,这种行为就没有了。还有,比如说老师规定每天读半个小时的英语书,就是不读怎么办?管不管?我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我们最近的一些亲子教育概念当中,大家都在谈给小孩子自由,但是如果如果一个小孩子心理没有一点约束的话,长大了以后心理上总有一种吃不饱的感觉。我的建议是情感上无限的理解,行为上要有一定的约束,这时候才可以让小孩子更好成长。我们一定强制他,如果以后这个事必须按这个方式来,我刚才说了,对孩子有必须的要求时,可能对孩子形成生命成长的非自然动力,孩子出于对父母的爱,将来的行为都在这个部分受限。世界上有没有百分之百的必须得做的事情?没有。我可以强制你,但是我不压制你,这个概念是什么呢?爸爸妈妈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但是你又没有提出一个合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如果这个问题必须解决,那就先用爸爸妈妈的方法强制解决,这叫强制。什么叫做不压制呢,如果你将来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你可以用自己的解决方法,这叫不压制。强制是为了自制,一定不要养成一种惯性,强制就是将来一直的依赖你,强制是为了自制,是为了将来更好的放手。你如果现在没有更好的方法,要听爸爸妈妈的,如果你将来有了更好的方法,你可以用你自己的方法。孩子就可以站在我们的经验之上,而超出我们的经验。过去大家经常讲的就是说,父母真的不需要给孩子一些期望值,父母真的不能够给孩子一些管制性的东西吗?我记得一个话说很多的成就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的父母经验肯定有限,但不代表一点意义都没有。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如果我们的经验不给你的小孩,小孩子自生自长,能长多高就是多高,如果把孩子放在我们经验的肩膀之上,至少可以超出他自己的身高,同时如果我们再对未来不设限,你将来有更多的机会,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以不同于方法的方式,他就可以有一个更广阔的未来。这就是教育的连接,允许当下的有限,也允许未来有无限的开放性。也不是说我现在经验有限,教不好孩子,干脆什么都不教了,这样我们就放弃了自己的经验。

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概念,生命的成长是好几代人一代一代的往下成长的,每一代人都要比上一代人成长的好一点,我们这一辈子没有做好的事情,也许我们的孩子身上会做的更好,他们的孩子会比他们过得更好。把我们的焦虑情绪放长一点,不要说我现在跟孩子讲的话他没有听到,我觉得他没有听我的,我这样到底做有没有效果?只要你发自内心的爱这个小孩,人的变化不是电脑不可以立即显示,人的变化后期慢慢的显现出来的。有的小孩子从来不帮妈妈做家务,但是成家以后特别的会打理家务,而且都是用爸妈曾经用过的方法。百年树人,要给自己时间,也要给孩子时间,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孩子。

第三点,挫败但不失望。他没有做成这个事情,可以挫败,但是不要失望。希望对人有多重要?一个人幸福指数的高低,就跟希望有关,如果你没有了希望,你的幸福指数是很低的,我们一定要对未来有希望,怎么看待挫败呢,就是要给自己和孩子时间,当下做不到的,我们再努力的去做,我们总会做到的。诸位是否同意?

PPT:

第一方面:爱和安全感是孩子成长的最基本养料。

第二方面:亲密度是开始安全感的阀门。

第三方面:家长的世界观对孩子的影响。

下面讲第三个方面,我需要三位家长,最好有男士有女士,大家亲请上场,欢迎大家。

首先谢谢这三位愿意为我们大家呈现这样一个体验的环节。是这样的,我假设你们三位是一个家庭,这个家庭当中一定要爸爸妈妈和女儿,好谢谢。你们三位家长要选择一位做妈妈,一位做爸爸,一位做女儿。我们说了半天,是一个人跟孩子的对话,大部分当中我们是一个环境当中的,最简单的就是夫妻两个对一个小孩,复杂一点的加上婆媳关系、丈母娘关系,老师跟孩子的关系,很复杂。

假设有一天,女儿考试没有考好,考了50分,这个时候老爸从外面回来了,听说女儿只考了50分,来气不来气?表现是怎么的?爸爸生气是怎么表现的?

爸爸:什么,50分?怎么回事!

马宁:有时候假设你忙了一天了,外面很辛苦很困难,今天心情本来就不大好,你的表现是什么?

爸爸:什么,才50分?我平时怎么教你的!!!

这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一幕,这种情况下妈妈怎么办?

妈妈:为什么,怎么这一次才50分啊,什么原因。我首先跟爸爸说先别着急,再去问女儿到底怎么回事,拉过来坐在自己的身边。

妈妈:她爸,你先别着急,孩子这次考50分,肯定有原因的,我们要搞清楚,孩子现在需要我们的陪伴和支持,我们要把真正的原因找到。

爸爸的感觉怎么样?

爸爸:那你先了解了。

妈妈:先跟女儿站在一起,或是坐过来,首先是感受孩子的感觉,宝贝儿,这次考50分,你怎么感受的?

女儿:肯定是害怕啦。

换另外一组观众:

假设小朋友有一次没有考好,考了50分,爸爸非常的生气。

爸爸:怎么搞的,才考50分,爸爸平时怎么教你的?

学生:不怕。

妈妈:卷子拿出来,这个昨天晚上讲了,怎么还作错啊?这么简单的题作错了还好意思笑!

学生:又不是真考。

换一组观众:

妈妈:怎么不说话呀?怎么了?

学生:没考好。

妈妈:卷子拿出来,才50分啊,昨天让你好好复习又不复习,怎么搞的啊?

学生:考试一紧张,忘了。

马宁:生活当中,一般来说,首先发怒的是家里的谁?一般都是爸爸,孩子在家里跟妈妈会磨的。我们还原那一幕,一般一个家庭当中爸爸首先发火,发火以后妈妈会怎么样?

女儿:跟着发火,跟着爸爸一起,然后两个人双打。

马宁:大部分的问题是因为孩子的问题变成夫妻之间双打。

爸爸:才50分,怎么上大学?孩子妈妈管教管教?

妈妈: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啊?都已经考出来,把卷子拿出来,不好的地方补一补吧。

孩子:我感觉对妈妈还内疚,妈妈平时很辛苦,我才考50分,觉得对不起妈妈。

马宁:对爸爸什么感受?

孩子:对爸爸没有感觉。

马宁:家庭关系当中,其中一个跟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协助这个部分的角色,如果没有做好的话,会怎么样?我们旁边的这个角色没有做好的话,我们会出现的状况就是我们直接走在了爱人和关系的当中,变成自己跟孩子有关系,孩子跟另外一个爱人没有关系了。孩子的回答很真实,我跟爸爸没有什么感觉,我知道妈妈对我很关心。

马宁:爸爸听到这个孩子这么说,什么感觉?

爸爸:很失望,我对她这么好,她只对妈妈好。

马宁:对太太什么感觉?

爸爸:怎么只是把孩子拢到那边去了?我把当外人了。

    

马宁:如果这是真实发生的,先生会离这个家庭越来越远,感觉自己说话的分量越轻就越远,最后就怎么样呢?不管了。男性也不完全是工作忙,也可能中间这个角色没有连接好了,所以使得男性角色淡出。当然如果家庭当中这个角色调换的话,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妈妈不仅是体谅孩子,还要体谅先生。家是一个什么东西呢?第一个字是家,家是怎么写的,是一个宝盖头,一个点,一个横梁代表屋梁,宝盖头下面的这个偏旁就是“小猪”的意思,小猪的头可以伸出去,形成一个点,这就是家。如果这个点伸不出去了,就是“冢”就变成坟墓了,这个家就渐渐的冷了。如果小孩子跟爸爸的关联度不够的话,一个小孩将来能够做多大的事业,一般来说跟父亲力量的连接是非常重要的,跟母亲关系的连接影响到他的人际关系能力。真的要教育好一个小孩,要整个家庭都是民主的氛围,所以你要经营的不仅仅是爱这个孩子,而且是家里的每一个人都要相爱。

我们刚刚上来的那位朋友,有没有爱到?体谅到了先生的着急,先让先生了解,我们两个是共同了解孩子的,先消消火再跟孩子谈,就是说我们这个家是两个人共同教育孩子,而不是他一个人。我们也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协助孩子之间建立关系。比如刚才这位女士问女儿话题的过程中,也让女儿意识到爸爸这种情绪存在的必要性,让女儿跟父亲有一个关联性。

最后一句话:亲子关系不是简单的母子、父子关系,是一个团体共同教育孩子的过程。

今天讲座的部分,到这里结束了,大家可以记一下我的邮箱,suemeen.cb@vip.163.com,还有我的新浪博客blog.sina.com.cn/maningxinling

提问:我的小孩子在学校里面当学生会干部,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老师比方说选拔一些主持人学员的时候,有老师开后门要把自己的孩子塞进来,孩子觉得老师的孩子不符合这个团体的标准,孩子回来跟我讲,我不知道怎么跟孩子沟通,为什么学校跟社会是一样的。学生会的干部都不认同,老师还要说这是某某的儿子、女儿,或是学校某个老师的孩子要关照一下等等。

马宁:我表面上看是一个个案,后面透露的一个问题就是小孩子怎么去看世界上有一些并不是完全在我们可控范围之内的事情。对于这样的事情,大人怎么看呢?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一些,比方说你竞争一个岗位,你看到你的岗位出现这样的竞争状况,你是怎么处理呢?

观众:我也是不认同的。

马宁:不认同之后怎么办呢?

观众:我就是不懂得怎么处理,所以才请教。

马宁:小孩的问题往往投射大人的困惑。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个人成长的过程,老师不是要给你一个绝对的答案,是给你一种思路,你可以用这种思路解决问题。我生活当中有很多不满意的东西,我可以说不满意的是什么呢,但是比较难的是我怎么样可以满意。如果你的这个东西被别人做一些小动作拿走了,我怎么能让自己满意呢?我们大家可以一块儿帮她想想,我们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他们后面都有我们关注的问题的。

观众:没办法啦。

观众:让我们内心成长,再强大,让小孩子也内心成长,再强大,为了更好的拿出心态去面对。

马宁:仅仅是面对吗?面对的具体结果是怎么呈现呢?

观众:讲具体一点吧,这个问题。你可以跟学校的班主任联系一下,把你小孩的问题交给班主任,班主任可能会想一些办法,跟你的小孩子解释清楚。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中国是一个人情大国,孩子的班主任肯定可以从一个侧面跟孩子解释清楚。

马宁:这也是一个解决方法,有没有人同意这种方法的,有人不同意,如果是班主任的小孩怎么办呢?

观众:解决的方法既不能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又让这个孩子的心里面妈妈说的答案就认了吧,让孩子的心里面有一个平衡。

马宁:孩子有一个不舒服的感觉,其他要的是什么?

观众:公正。

马宁:不对,公正之前是什么?

观众:获得认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权力被侵犯了,他是学生会部长。

马宁:对了,认可,获得认可是不是只有一种途径呢。大家大声告诉我?获得认可一定不是只有一种途径。获得认可最后谁说了算?是自己。我们有时候可能受外界的一些评判影响,但是对于我们父母考虑的是一件事,在你的孩子心理放两杆秤,一个是外界对于这个事情的评价,你的小孩认为他做这个位置和那个位置有一个能力高低的评判。同时在他的心里给自己放一杆秤,自己怎么看待自己?还要给自己一个更大的选择空间,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些事不是我们控制的话,有没有其他的途径一样可以得到认可。

我认为刚才这位先生的建议,也不妨是一种建议,我们的沟通有时候可能处于单向的思维当中,老师可能也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对孩子有一定的影响,我个人认为适度的沟通还是必要的。

我分享一个个人的案例,我的小孩子在学校,早期的时候她的老师非常的严厉,很有名的。比如说排练很久了,要演出了,因为衣服没有穿对,就临时取消了演出的资格,对孩子来说打击蛮大的。平常学校教什么,缺了什么老师会打电话,孩子早上去就去了,下午4点多才演出,老师也没有打电话说缺了什么,小孩子有点冤。

怎么办呢?我的博客上面有一篇文章,怎么引导孩子面对外界,你先理解孩子,先理解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失望的感觉,孩子的愿望是什么?练了那么久很希望上舞台,我告诉孩子说,舞台是不是只有一个,你上不了这个,我们还有舞台。我们后来很多朋友的聚会,每一次聚会我都会让孩子上去给大家表演这个节目,孩子很开心。孩子了解到一个概念,不仅仅有学校这一个舞台,世界很大。

第二步,孩子的情绪疏解以后,你还要回头看这个事情,这个过程当中,是不是自己一点儿责任都没有。无论再大的舞台,这个舞台还是不想丢,那就总结经验,而一次怎么不要丢掉这个舞台,让你的女儿抗压,下次有更出彩的能力回到这个舞台。要跟女儿总结,下一次有这样的情况怎么自救,比如说跟另外一个班级穿同样衣服的人换,女儿可以有自己很多方法,不要怕,成长有很多可能性,不要仅仅的盯住一个获得或是获取的东西。

提问:谢谢马老师下午的精彩讲演,我们获益两多。对于一两岁的宝宝思想和心理教育有什么很好的办法?比如说对有危险的东西,比如黏人等等,无法讲很多道理,沟通很困难的时候。

马宁:读孩子的感受,给婴儿换尿片有一样的效果。小孩子可能喜欢一些东西,会乱动,一方面你要不停的花时间建立一个规则,同时也可以改变环境改变孩子的规则,孩子就是喜欢摸插座,他就是好奇,你怎么说都没有用,第一时间不如直接那胶布全部粘上,你改变了环境,可能比你怎么说更有用。

提问:马老师您好。我小孩学习不是很自觉,妈妈在家里就说我这里做完了就给你看。

马宁:我忘记这一块了,我说要教大家一些方法的,我的书《戒掉爱中的伤害》里面有一章专门讲用发问的方式启发孩子的学习成长规划。孩子把作业写完了,你觉得是糊弄的,很潦草。很多妈妈直接把字擦了,说字太乱了,重新写。孩子的感觉是你完全的忽视我的努力,我努力了半天你给我擦掉了,母亲干涉的越多,孩子跟你对立越厉害。

我们的方式应该是让小孩子自己总结,我也教过妈妈这种方法。让孩子自己去看,你觉得今天的作业写得怎么样,这样的作业交上去,你的老师明天怎么看?会不会过关?有的孩子会总结的,有的时候孩子不会总结的,不会总结的时候怎么办?写作业是谁的事?写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但是家长要签名的,我的女儿也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我女儿一年级的时候最明显的,背课文熟不熟?大人评判她很不服气。你问她今天背得怎么样?还可以。明天老师考核能否过关?她想一想说可能不会。那怎么办呢,自己再去背两遍。还有时候,字写得不好,找一个好的出来,这个字写得很好,这个呢?她自己就会说,不好,自己就去写了。但是有时候她说实在累了,不想写了。我允许她不写,但是我会跟她说,我允许你这样交上去,但是妈妈很不满意你这样的结果,我会在签名的时候写上家长的意见。女儿说妈妈不要写,孩子也知道妈妈写了意见会不好。女儿说妈妈今天实在累了,下次一定不会这样了。我要帮孩子一起成长,签名交上去了,但是老师写了评语“请认真书写”。下一次孩子有自己的压力,有老师的压力,有我这一关,她就认真写了。

    

提问:如果老师不认真看,孩子觉得我又何必认真写呢?

马宁:老师没有需要,你有这个需要,我觉得你应该跟老师沟通。(跟老师说)老师,我的孩子最近书写不认真,我说话不管用,我觉得你说话应该比较管用,希望您可以督促一下。这个应该有是有作用的。父母和老师的沟通当中,无论老师做法当中有一些我们认为不满意的地方,首先是感谢。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你的小孩从上学开始,每天至少有六个小时的时间和老师在一起的。所以老师很可能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不低于我们。第二,一个老师带几十个孩子,老师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一个孩子照顾得这么周到。我们要本着感谢和理解的心,去跟老师探讨你的需要。不要说老师我来指导你工作,这是不对的。包括我跟我女儿的老师谈话(他也不知道我是做什么工作的),我只是告诉老师,我知道你的工作非常重要,女儿特别的尊重你,你对她的影响力非常非常大,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愿意听,我需要你帮我做一些什么事情。只要人有理解有尊重,沟通是可以进行的。我这样回答可以吗?

主持人:时间关系,要不然今天?

马宁:最后一个问题吧,举手的家长比较多。这位女士。

提问:下午听了马老师的讲座受益良多。我有一个比较苦恼的问题,儿子上二年级七岁半了,从小在老家跟爷爷奶奶呆了一年半的时间,不到两岁回老家的,三岁多回来了。养成了一个比较不好的习惯,比较喜欢动小孩子,跟小朋友开始玩得非常好,后面可能不开心结束,比如说打人家一下,推人家一下,搞得小孩子不开心了,现在二年级还有这个习惯,进步已经很大,但是还没有彻底的改变。小时候在幼儿园大班的时候老师有这样的反映,两三年了。

马宁:平常跟大家玩的时候没有问题,玩一段时间就有比较躁动的动作是吗?你能感觉他后面的情绪吗?

提问:他保护自己的心理比较强,不让人家欺负这种心理。

马宁:我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建议。孩子比较小的时候,有这种亲子分离的过程需要特别处理的,往往我们的父母不太注意这个问题。我们很多都是外地移民的父母,要特别注意这个部分。很可能孩子回老家再回来,孩子回老家一般老家不太懂,但是从老家回来,父母一定要学习,你是亲爸亲妈,这一年多的分离孩子会产生很多的分离焦虑,表现得不像小时候这么听话,不这么亲。我们这时候不要对他的行为进行指导,而且要连接跟他的心的安全度。我家小孩也有这样的阶段,她小学中间也断断续续的,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最明显的,你会感觉到她的想法不一样,我们说什么她也不爱听,我们心里非常着急,觉得为孩子好孩子听不进去,这时候你要了解,宁可对孩子放纵,宁可孩子不听你的,但是一定要把孩子内心确的那一部分补上。你再看孩子发生躁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他跟小孩玩的过程中,对方说了什么话,出了什么事,产生什么矛盾的时候,才会产生这样的动作。他不会无缘无故的。

提问:他在家里一般有时间我都会陪他到我们小区跟很多小孩子玩,总体的话还是比较好的,只是偶尔的有这样的情况,但是有个问题,现在在学校里面,老师反映他有时候会动一下人家,特别是拉一下女孩子的头发、弄一下人家的衣服,也不太愿意跟他玩,最近家长投诉这个问题,老师怕他动别的小孩,在下课的可见就让他到老师的办公室去,不让他接触别的小孩。

马宁:在这个问题上你产生了焦虑。

观众:是的,我在这个问题上比较焦虑,在家里我会尽量的多跟孩子沟通,我今天听了马老师的讲座,我会了解孩子的感受,沟通他的这种行为。还有跟孩子一起在朋友圈子里面,怎么跟孩子的孩子沟通。但是现在在学校里面,目前的一个状况,他在下来课的时候,是在老师的办公室里面的。几乎就是很少有机会去跟别的孩子沟通去玩,现在老师有反映,他一有时间就溜出老师的办公室,跟其他的孩子玩,可能因为孩子长期这样子,心里也不舒服,跟其他孩子玩的时候,也会有一些情绪,如果别的孩子动了他,就会很厉害的还手,前几天老师反映咬了别的孩子。

马宁:你比较担心,小孩子也承受了不少的压力。你应该跟老公和周围的团体沟通一下,先把自己情绪缓解一下。时间有限,我简单的提一个建议,你的焦虑缓解一些,再这样做是有效果的。

我以前接到这样一个案例,老是被投诉孩子打架,老把家长叫到学校里面去。当时孩子在现场,聊了几个对话,就了解了孩子的原因,一个是电视成瘾,一个是打架。喜欢看什么,喜欢看奥特曼。请问各位,奥特曼代表什么?(观众:暴力)。我们大人觉得暴力,但是孩子觉得奥特曼很勇敢,别人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帮助别人。我说阿姨猜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没有人帮助你,就这么一句话,8岁的孩子一下子哭得很厉害。他说是的,我想跟他们交朋友,他们觉得我打他们。男孩子可能喜欢这样,喜欢用手扒拉人家,其实是想跟别人交朋友,我问他别人怎么回应呢?他说别人打我。还手了吗,他说没有,因为我真的想跟他们交朋友。多善良的孩子,我相信没有一个孩子是坏孩子。我们现场做了几个小角色互换,把这些动作放在他身上,他也不喜欢。小孩子成长可能是先用动作,长大了以后才慢慢的转到语言上面的。

第三步,我猜你要跟他的老师谈谈,前提一定要纾缓你的焦虑以后,你再跟老师谈谈,因为你也需要老师的支持,你需要支持帮助你了解这个孩子。老师可以面对很多孩子,你要先纾缓自己的情绪,然后再跟老师沟通。

家长:我还有青春期早恋的问题。

马宁:时间关系,成长的问题不是一节课就解决的,一定要慢慢来,今天的新华书店拿了我的书,在座的朋友可以先从书里面了解一下青春期早恋的问题,不够的话,有博客和邮箱,我们回头还有机会。

主持人:非常感谢马老师的精彩演讲,下期文化大讲堂我们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