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复肛欲期

 弟朱三千 2013-12-31
 孩子的肛欲期发展过程如果遭遇严重的破坏,肛欲期将会“无限期”延长,修复的过程漫长而艰辛。在我的研究中,最常见的是父母对孩子大便的干涉和控制。

1.5岁左右是自然修复时期

人类被耽误了的发展进程总会得到修复的机会,前一个发展阶段构建的“基础模型”如果存在缺憾,当下一个发展来临,会给这个有问题的“基础模型”修复的机会。孩子的年龄越小,修复的机会就越多,也越容易修复。5岁左右是肛欲期自然修复的阶段,曾经被压制和阻滞的肛欲期表现此时会重新出现。比如,孩子两岁时被压制的尿裤子行为,在孩子5岁时可能再次出现。这也是上天赐予父母改正错误的机会,智慧的父母能够把握重新帮助孩子成长的机会。

一位妈妈告诉我,她的儿子两岁时将大便拉在客厅里进行研究,被大人认为是故意调皮捣蛋,儿子被她狠狠打了一顿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5岁那年却再次出现这样的行为,研究自己的大便形状是像月亮还是像太阳,此时的妈妈已经明白了这是孩子肛欲期的表现,不再像以前那样粗暴地对待孩子了。

不是每个孩子在5岁左右都能够获得自然修复的机会。如果孩子的生存环境恶劣,比如:亲子关系冷漠、孩子的父母关系不和睦、幼儿园学业压力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修复阶段的行为受到压制……孩子的发展空间被承受的压力扭曲,孩子将错过修复的良机。

2.“人造便秘”及其修复

孩子的肛欲期发展过程如果遭遇严重的破坏,肛欲期将会“无限期”延长,修复的过程漫长而艰辛。在我的研究中,最常见的是父母对孩子大便的干涉和控制。

朋友约我喝茶,谈及她4岁儿子的憋大便问题。孩子憋大便的情况已经近一年了,目前是3~5天拉一次大便,最长的时间是7天。起因是孩子两岁半刚进入幼儿园时,看到班里有小朋友将大便拉在了裤子里,老师粗暴的处理方式在孩子心里形成了阴影。于是,在一次将大便拉在裤子里后,孩子就开始了对拉大便的恐惧。不在幼儿园拉大便,大便再急也要憋到下午妈妈来接的时候,然后打出租车回家拉大便。

开始的时候,孩子憋大便憋上1~2天,憋得不行了然后会拉在裤子里,父母因为孩子大便节律的改变而忧心忡忡,动辄认为孩子的消化系统出现了疾病。每天因为孩子的大便搞得全家鸡犬不宁,紧张的气氛好似让全家老小面临10级大地震。父母为了缓解自己的紧张和不安,开始想着法子折腾孩子:熬中药给孩子喝,用艾条熏肚子,做腹部理疗,塞开塞露或肥皂条(每次塞开塞露孩子都痛苦和恐惧得像杀猪一般号叫,哀求我们不要塞),强迫孩子吃很多水果,喝蜂蜜水,强迫孩子坐马桶,给孩子讲必须要解大便的道理,恐吓,打骂,威胁,利诱……父母这样做的后果是:因为对开塞露的痛苦和恐惧,孩子憋大便时躲着父母;孩子每天像完成任务一样,直接坐在马桶盖上两秒钟就起来了,还高声叫道:“我今天已经坐了马桶啦!”每次强制喂进孩子嘴里的中药都导致了孩子呕吐……情况越来越糟糕,孩子憋大便的时间越来越长,从憋3天,延长到憋7天,父母几乎为孩子的大便而崩溃……

孩子的大便问题成了全家人的中心问题,每天照顾孩子的爷爷奶奶都担心着孩子的大便,只要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里,家里的每个人都要问一遍“今天大便了吗”,如果孩子说没有大便,于是每个人都开始一遍又一遍地追问孩子“要不要大便”,一旦发现孩子憋便就上前打断孩子,抱着孩子到卫生间……父母往往夸大了宿便毒素的作用,对孩子宿便毒素的恐惧和焦虑导致紧张的情绪,事实上,没有一个孩子因为4天或者7天才排大便而中毒患病,或者中毒身亡。

后来,朋友将孩子转到一个理念较好的幼儿园,新的幼儿园可以让孩子自主大便的时间,孩子在这个幼儿园里能够放松。在对待孩子憋大便的问题上,老师告诉朋友不要紧张,慢慢等待孩子度过这个阶段。朋友也开始调整自己和丈夫对待孩子的方式,帮助孩子修复。妈妈买了有关儿童大便的绘本,给孩子讲相关的故事,把绘本中的情景演绎成自己与孩子的游戏,渐渐地孩子通过绘本中的情节体会自己的状态,然后变成游戏对自己进行调整。有一天,妈妈看见儿子在独自玩一个游戏,他对游戏中的一个小动物说:“我们玩了这么长的时间了,你要拉巴巴了吗,现在想拉巴巴吗?你可以到卫生间去,现在你去坐马桶拉巴巴吧。”修复是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一段时间后孩子大便不会拉到裤子里了,开始拉在卧室地板上,经过了近4年的修复,孩子才有了正常的大便节律。

父母在肛欲期的错误做法给孩子带来了严重的心理伤害,这些伤害包括:

◆  父母的紧张情绪让孩子对自己的大便紧张和不安导致孩子本能地拒绝大便。

◆  使用肥皂条或开塞露塞的过程,给孩子带来的恐惧感和痛苦感永远烙印在了“大便”上,导致孩子害怕经历大便的过程,本能地拒绝大便。

◆  逼迫孩子喝难以下咽的中药,给孩子带来对自己身体不健康的负面意象。

◆  孩子不能够满足父母期望,产生了自卑和自贬。

◆  孩子的安全感受到了威胁:“我做不到,爸爸妈妈是否还能够爱我?”

父母对孩子的所作所为彻底破坏了孩子在肛欲期对大便掌控力的调适,久而久之,就成了真正的便秘。这样的便秘是父母一手造成的,所以我把它叫着“人造便秘”。

一旦孩子从肛欲期的大便节律改变转变为真正的便秘,孩子便陷入了肛欲期的困境,此时,父母和孩子都需要获得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父母在家庭中帮助孩子修复的方式可以用有关儿童大便的绘本故事、游戏等。修复的早期,孩子都会“变本加厉”地出现憋便或排便在裤子里,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够真正接纳孩子的状态,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来修复。

在下面这个案例中,我们能够看到如果父母不痛改曾经对孩子犯下的错误,孩子将不能够获得修复。

女儿3岁,曾经因为她尿裤子而狠狠打过她,现在我为自己当初的野蛮行为而懊恼不已,于是下定决心要用放松的态度去面对她的肛欲期。但是,我对她很宽松后她尿裤子更频繁了,一天最多的时候会尿裤子6.7次,我都怀疑她到底是失去排便感应还是不懂得排便?担心她即将要上幼儿园,会不会被老师不理解,会不会被小朋友嘲笑……我总是把这种焦虑带到情绪中,然后找借口对她发泄,不理她或是对她大喊大叫,她也能明显感觉到我的不悦。她现在的迹象好像是越来越退化了,装做自己是小宝宝。我是全职妈妈,每天这样面对她我真的要崩溃了,帮帮我!

父母只有真诚地认识自己对孩子犯下的错误和给孩子造成的伤害,痛改前非,才能够真诚地帮助孩子修复创伤,渡过困境。而这位妈妈没有真正的反省,所以,女儿仍然没有获得修复的支持。

孩子开始进入修复阶段,早期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尿裤子或者乱解大便的情况,这是孩子在试探父母是否真正接纳了他,只有父母真心接纳孩子的现状,孩子才能够获得修复的安全感。

女孩进入幼儿园可以摆脱妈妈的情绪控制,有利于孩子肛欲期的修复,也有利于妈妈调整和放松自己。全职妈妈过度关注孩子,对孩子的发展并非有利。

在幼儿园里,同伴们都会尿裤子,孩子们会相互理解,不会因此嘲笑女孩。同时,女孩会受到同伴群体排便方式的影响,孩子为了融入群体会注意修正自己排便的方式。

3.父母与幼儿园老师的合作

一次到河南讲课,一位妈妈眼泪汪汪地告诉我:

胡老师,你来讲课太好了,我的女儿3岁,半年多来一直尿裤子,每天尿好几次,班级里还有一个男孩同女儿的情况一样,每次我去接孩子的时候,老师都当着接孩子的家长们大声说:“你女儿今天又尿裤子啦,你要好好教育一下她,都这么大了还尿裤子!其他孩子都不尿裤子了,就她还尿!”家长们都看着我们母女,女儿很难受地低着头,我现在好害怕到幼儿园接孩子啊!我希望大家能够听你的讲座后,理解孩子尿裤子,善待孩子尿裤子。

我建议她与老师沟通,共同帮助孩子修复。半年后她告诉我孩子的老师不配合,反而说她太娇惯孩子。后来,趁着放暑假,妈妈开始帮助女儿修复,女儿尿裤子的情况明显好转,直到开学后一个多月,女孩不再尿裤子后才恢复上幼儿园。

由于我国的师资教育中缺乏孩子性心理发展的相关知识,幼儿园有很多违背幼儿发展规律的“大便纪律”,美其名曰“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比如:上课时间不可以大便,午睡时间不可以大便,吃饭时间不可以大便,孩子大便时被老师催促,这些纪律让幼儿感到极大的压力,不利于孩子肛欲期的修复。一些幼儿教师粗暴地处理孩子的大小便问题,孩子们为了保护自己,尽量不在幼儿园大便,回家自由而愉快地大便成了孩子的盼望。

(本文来源:网易亲子 ) 雷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