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书培2013第二期临帖班纪实

 悟道修行慧能 2013-12-31

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

2013年第二期临帖班纪实

 

时间201363日至7

地点:北京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

授课老师:刘文华,张世刚,赵社英,胡立民,刘京闻,刘建丰等。

课程安排

3日,全天,作业评析

4日,白天,分组临帖辅导,晚上,集中,首届临帖展优秀作品赏析(刘文华)

5日,白天,分组临帖辅导,晚上,集中,临帖方法讲座(赵社英)

6日,白天,分组临帖辅导,晚上,集中,经典赏读(张世刚)

7日,白天,分组临帖辅导及教学小结

 

3日上午,刘文华老师作业点评

[转载]中书培2013第二期临帖班纪实

[转载]中书培2013第二期临帖班纪实



      精彩言论:

书法艺术,要向传统要创作,向传统要未来,对传统要有敬畏之心。

临帖是书法的不二法门。书法上所有有成就者,都是把临帖作为主项,作为享受书法的过程,通过临帖把自己感动了。

这次临帖班的主要任务是境界的转换和提高,由创作的训练状态到临帖的训练状态。

你喜欢哪位书家,你首先要考虑他是怎样学习的,他受谁的影响和启发,吸收了谁的东西,和他那个时代有什么关系。

临帖不是在写字,而是解读一段历史,写一种学问,一种修养。临帖不是简单的复制和摹仿。就像一个人,怎么看怎么像其爹妈,但怎么看也不是爹妈。这就是血缘关系。学古人也是这样。真正的传统,实际是血统。临帖实际是对古人经验、模式、方法的学习借鉴,学其宏观。技术是简单的,但内含的方法、道理、法则是深刻的。要学会科学的学习。书法的法理非常高深、严格。因此,临帖是种解读。

中国书法的审美标准是古代确立和留下来的,它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是由别人来评判的。

王羲之书法无真迹,风格多变,无迹可寻。其《姨母帖》浑厚,最接近晋人遗存,但特立独行,有篆籀之气,古拙,藏头护尾。学大王可配合杨凝式《草堂跋》、《韮花帖》。

古人写字都是有姿态的。写隶书如果把横画写没了,一定是高手。笔势,即笔画的运动,是一种生命状态。三人群体必有一个是为主的,字也一样,一个大,下一个必小,是虚实、强弱、阴阳、曲直的辩证统一,是一种和谐。写字,实际是写人世间的这点事。所以书法是文化的、哲学的、科学的、技术的……

魏碑是流而不是源,其个性强、变化多,兴于晚明,是一批文人追求个性的产物。要从史学的角度研究书法,要用比较的方法。

写字快易野,慢易滞。

临《书谱》,草书是一组笔画,要注意基本方法和原理,注意发力点。怀素行笔的地方是发力点,而孙过庭起、收笔是发力点,笔断而意连。能把韵律、节奏写出来更好。

古草是章草之源,格调高。

要注意舒放与静的衬托。哲学是研究不是学问的学问,是研究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男人因女人而生。写字也是一种虚实、阴阳的变化,既要放,也要守。

取法上要追求一点有修养的东西。

学书法学的是对书法的一种判断,学一种思想、方法,学得不是技术。教人技术的是师傅,教知识的才是老师。

学书法要先求收再求放。收靠修养,放靠胆量。

中国书法追求阳光、明快、进步,不必过于追求形式的东西(针对有的用黑色纸)。要扬长避短,锦上添花。

写字要提起来,按着写,虚中见实,实中有虚。对书法的规律、认知需好好把握。看书法实际看的是一种思想、见解。研究书法,要研究其普遍性。

3日下午,刘京闻老师作业点评[转载]中书培2013第二期临帖班纪实


[转载]中书培2013第二期临帖班纪实[转载]中书培2013第二期临帖班纪实


精彩言论:

很多人临帖,实际是抄书。宋代有一人自称“日临兰亭百遍”,苏东坡说:“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要学会研究性临帖,就是重点临,写完后对照、分析,找出不准确的原因,不断调整,看其长短、粗细、空间布局是否准确,看着临得像,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背临,背临这一关必须要过。系统研究之后,一段一段地去临。研究性临帖必须从单字开始。行百里路半九十。

用笔方面,涉及笔法问题。要随时调整笔锋所处的位置。像打乒乓球,要随时调整球拍的姿态和着力点。章法问题,纸的四边不能留得太多。留得多,张力就不够。

写行书要注意楷书化倾向,即点画之间缺少联系,难在笔断意连。

有的人喜欢大草。但大草是一种性情的挥洒。建议先写小草、行草。要从小草、行草中学法度。写草书得形容易,得神难。重点解决笔法、气息问题。

草书每一个字都有自己的草法,另外需要重视字法。草法和字法是不一样的。草书有转笔,有折笔,折笔产生顿挫感。点画之间的关系都应有所交待。

写楷书要注意点画之间的关联。传统的写法起笔、运笔、收笔是一个独立的动作(小S形),笔画之间缺乏连贯,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实际是把楷书复杂化了。原因是我们看到的都是碑版的东西,把切笔的动作刻没了,但应该写出来。学书应该观笔法,透过刀锋看笔锋。楷书也要关照连贯问题,吸收一些行书的方法。有的人写了一辈子楷书但不会写行书,就是这个道理。

临兰亭普遍的问题是笔法简单了,韵味少了。结字忌平淡。

十七帖格调高古,笔法合理,但十七帖不能解决笔法问题。草书合理的笔法一定是从墨迹中来。

怀素的笔法是很丰富的。大草的线应该像舞蹈的缎带,有转折。

笔势问题,亦即姿态问题。直线的力量感是通过曲线表现出来的。所以王羲之的字很少有直线。筷子与钢筋的对比。得曲之直,得直之曲。临帖要注意不要“搭积木”,缺乏笔法的必然性。

《书谱》的笔法、字法都很好,是夸张了的二王笔法。

楷书的章法。一个团队的合作精神,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字也是这样。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气息畅达,建议学一学。看体育比赛,精彩之处在于姿态多样。要注意发现字姿态的不同。

写章草要注意古朴、厚重、简约、茂密的特点。要铺毫写字。铺开不难,收起来很难。学会用笔肚写字。米芾讲的“八面出锋”。

古人特别有特点的地方,其实也是他的习气。所以,应淡化他的特殊性,强化其普遍性。米芾字贵险。悬崖勒马就叫险。故,造险不能过。书法的境界是带着镣铐跳舞。

于有任的字简约而不简单,弘一也是一样,具有借鉴性,而缺乏学习性。所以学什么,怎样学,需研究。解决方向、方法问题。

“担夫争道”是章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即避让。

3日晚上,刘建丰老师作业点评

[转载]中书培2013第二期临帖班纪实


       精彩言论:

笔画的起行收,入笔状态很重要。注意统一中的变化。临帖不能泥沙俱下,肆意张扬。结体手法应忌雷同。

临乙瑛碑。隶书同方向笔画在着力点、长短、起收上往往会有变化,方向、粗细、长短、大小有规律的变化。读帖时,应注意宏观与微观的变化。宏观上大的结构不能动,微观上修饰方法可随意改变。守住的是宏观的、结构上的,也是不同的帖共有的特点。不能抓住个性的东西而忽略了共性的、传承的、一直不变的东西。

书法书法,先要法度和规矩,然后再要趣味。临帖训练一定要有量的积累,特别要注重单字的训练。欧阳先生一直主张“守住一家,博涉多家”。

临《书谱》,注意不能用写小字的办法写大字。拓而为大,需要换手法。转笔时注意不提笔,中性线、片状的笔,强化后会显片。转折的发力点不能在一个地方,变化就出来了。在各种手法中,修饰手法不能作为主线。

临怀素《自叙》,注意转折的方向、发力点的变化,转时注意折的意味。笔画的承接与搭接。王铎临圣教可看一看,注意呼应关系。字势,上下都是垂直关系不行,要有欹侧。

 

4  刘京闻老师临帖辅导


[转载]中书培2013第二期临帖班纪实

[转载]中书培2013第二期临帖班纪实


      行草书的笔法。所谓笔法,就是始终要知道笔锋在哪里。所谓中锋用笔,但绝对的中锋是没有的。

临圣教,易把字写平了。要注意发现字中精彩的部分。

4日晚,刘文华:全国首届临帖展优秀作品赏析

书法审美的标准、思路、科学性、文化性,能否写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现在应该比较清晰了。80年代,大家还在讨论什么是传统。所谓“唐尚法”,但颜、柳、欧三五个书家能否反映那个时代?包括虞、褚、薛等恐怕仍然是特殊性而不是普遍性,更何况我们见到的他们的遗存都是碑刻,他们生活中的字怎么写?是尚法吗?很显然,不是。所以说,“唐尚法”这个概念是不够科学的。唐代以肥为美,建筑、服装等雍容华贵。作为书法,代表人物就是欧柳。大量出土文物说明,其实也是统治者的好恶,因为贵族更喜欢欧、柳,所以欧柳也是特殊性。不能通过一、二个碑就证明那个时代的书法都这么写。这实际上是认识的误区和偏颇。喜欢欧柳,你得知道它好在哪,以及与那个时代的关系。

这次临帖班的目的,是解决思路、方法问题。不能认为拿毛笔写字就是书法艺术。每个时代能留下来的就是几个人。首要的是思路、认识问题。一个人字的好坏,与年龄没关系,与练习时间长短也没有关系,与职务更没有关系。我们长期做这项工作的,也不敢轻言。要严肃地对待艺术,尽快从原来的认识中走出来,找到思路方法,存在的问题,追寻、讨论艺术。

要想有出路,必须有思路。对古人要心存谦诚和敬畏,对传统要呵护。好的作品里边必须有思想、思路、心得等。不然,只能各领风骚三五年。从全国临帖展优秀作品看,取法古人不是拿来古人,有血统就行。临帖,只要合理就行了,让它活起来、生动起来。艺术,就是往纸上栽想法。要先学会判断。艺术往往追求古朴、意境、神采、空间联想。中老年写字更要注意用脑子、方法,不走歪路,老老实实写古人。

65   全天

分组临帖辅导。刘京闻老师示范《丧乱帖》。


[转载]中书培2013第二期临帖班纪实

[转载]中书培2013第二期临帖班纪实



晚上  赵社英:《怎样临帖》

书法要取法乎上。

今天主讲临帖方法。有的学员学书十年、几十年,但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学什么,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点。中国书协培训中心1993年成立,当时办班沈鹏、李铎等都是老师。我在班上转了转,发现不少学员像绣花似的“描字”。这不好。书写性,亦应是临帖的一种状态。希望我们少走弯路,尽快提高。

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为什么要临帖?不临帖就走不上书法这条路,“江湖气”。书法是写字,但写字不全是书法。书法是传承有序的一种艺术。六种书体,今天已没有创新的余地。必须向传统讨教,方法就是临摹它。能在古人的基础上走一小步,那已经是了不起啦!

怎样选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正如90年代全国兴起王铎风。学王铎你得知道他的来历。学得长了,你就知道其实王铎也是学二王、学米的。那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学二王、学米呢?其实,米取法小王。你学过王铎后你会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就是溯源。我也曾是流行书风的主力作者。当然,现在流行书风已经不再流行。今天再看古人的东西,油然生发一种敬畏之心。中国美院书法班四年,其实很少讲创作。只要你把古人的东西学过来,创作是自然而然的了。还有就是章法。记得我也曾向我的老师请教章法。那时,老师说,古人的章法也是自然形成的。临摹,就是通过刻本、墨迹还原古人的状态。临帖不能微观的,像绣花一样,也不能像一些老先生写字,揉、揉、揉……。(大笑)点画的起行收是基本的。要了解古人写字的历史。从甲骨、到竹简,再到毛笔。其实,中国人只要会用筷子,就会用毛笔。执笔也不必太死板。站着和坐着也不一样。孙晓云提出“捻笔法”,也都在讨论……。

怎样临。

首先是如何用笔。中国书法的传承靠的是笔法,而不是汉字的结构。赵孟睢独纪な稀方玻骸案墙嶙忠蚴毕啻帽是Ч挪灰住!毖豸酥涫稻褪茄挠帽史椒āS械陌蜒樟沸吹孟衩朗踝郑炊笛樟凡缓谩F涫挡皇枪湃瞬缓茫悄惆阉此懒恕H绾渭坛写常惆延帽式饩隽耍托辛恕

再是临摹得像与不像,像什么。赵孟钜簧Ф王尤其大王,但你看他临的《圣教序》,你就会明白了。今天的我们,如何能临得完全像呢。关键还是笔法。古人写字,个别的捻捻管也可能是有的,但你把它作为普遍的规律,不可想象!还有所谓“绞转”,什么叫“绞转”?古往今来,写字追求的都是一个畅。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用笔方法,关键是看他的臂、腕是怎样活动的。

一定要读帖。有的临帖就是抄书,不注意读帖,这不好。读帖,就是看古人的笔是怎么运转的,怎样连带的,主笔在哪里。没时间写字的时候,一定要读帖,认真读。不读帖,不注意宏观,只注意局部,犹如盲人摸象。对一个帖子,你读懂了它,掌握了它的主要特征,甚至能背下来,相信你一定能临得好。

训练选材亦应注意。你平时不用红星纸写字,到创作时,让你用红星你不可能得心应手。写二王,必须用熟宣。写小字,建议研墨。研墨时能体会很多东西,亦是享受书法的过程。笔也是一样,一定要用顺手的。

66  临帖辅导



[转载]中书培2013第二期临帖班纪实

[转载]中书培2013第二期临帖班纪实



刘京闻老师:

关于选帖。当然要考虑个人喜好。在此基础上,选普遍性强的,尽量不选个性太突出的。如王铎、米芾书法个性鲜明突出,但其笔法不丰富。但像圣教序,笔法很丰富,变化多,没有明显的特点,但如果掌握了其笔法,再看王铎就简单多了。总之,主张学基本的、丰富的。书家形成个性特点,往往是在后期,像读书从小学到中学,该读的语言、数学、物理等都得读,等上了大学,才分专业,到读研究生、博士,基本就专攻一个方面了,但没有小学、中学的铺垫,大学、研究生你读不了。学书法也是这样,先从点画开始,结体靠点线,点线靠笔法。所以选帖就选最基本的东西,选最具普遍意义的东西。怀素的草书,突出了线条,但是以牺牲点画而成就的。先把自己的好恶放一放,从基本的东西开始。这一思想应贯穿学书生涯的全部。基本的东西学的多了,才能在临帖中发现更多的东西,提高自己。学行书,可以圣教和大王手札为主,手札可学到笔法,但结字太少。圣教2000多字,把圣教临好了,行书这一关就过去了。就一个字而言,用搭积木的方法也能写成,但缺乏相互关联,不结实,气息不通。学草书易出现“死蛇缠树”。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晚上,张世:经典赏


[转载]中书培2013第二期临帖班纪实

一,赏读的意义

感动经典。以经典为尺子、标准。但书法有其特殊的意义。在文化层面,书法更加广、深。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建筑,都和生活紧密联系,但书法它本身虽然是实实在在的艺术,但它不是从生活中来的,也不能表现、服务于生活。{这可能值得商榷,本注}它来源于文化,堪称“上上的艺术”、智者的艺术。但文化不同于知识、学历。知识分子、大学教授不见的都有文化,而有些农村的老人,满身都透着文化的气息。书法,只有喜欢书法的人才能为之感动,而其它艺术不是这样。有的人见到古人经典真迹,为之痛哭流涕。而所谓艺术书法、现代书法,还有日本过来的墨象派,也只能流传一时。对于任何一种经典,如果没有人感动,也就不能称其为经典了。

审美的原则。由于没有标准,导致对书法的曲解和误读。曾几何时,社会上对书法只认职务,丧失书法的真正标准。还有人声称,当代书法已经超过古人了!评判标准混乱。现在一大堆所谓:“理论家”其实不懂得书法,有的利用外国的美学理论来曲解书法。所以,目前书法存在的问题,不能单单归于政治,实质是原则出了问题。现在的书画市场,被不懂书画的人掌控了。

关于线条和点画。线条不同于点画。有的主张用线条来替代点画,出现了所谓“艺术书法”。点画从线条中进化而来,经过了多少代人的努力。正像人从动物(猿)进化而来,但动物(猿)不是人,人也不能再回到动物中去。人和动物的关系实际是点画和线条的关系。最早探索线条的是张旭、怀素。但中国书法的发展一直是以点画为主流来发展的。

二,赏读的方法

笔法、字法、体法。书法之法,即笔法。法是手段、钥匙,也即毛笔行进的状态和法则。毛笔有四德:尖、齐、圆、健。在用笔上,讲究“逆入平出,万毫齐力”。“万毫齐力”最难,书法的核心就在这个“齐”上,所有的经典都符合这个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入木三分,力透纸背。赵孟罱病坝帽是Ч挪灰住薄F艄ο壬骋伞J导噬掀粝壬煜吮史ê捅适频墓叵怠1史ǎ袢俗呗返姆椒ǎ遣槐涞模涞闹皇亲呗返淖颂

字法,即结字之法。这也不能改。

体法,竖式书写,书法的体法,也不能改。竖式书写也反映了儒家的礼仪文化。

除了笔法、字法、体法,还有笔势、字势、体势。势,即姿态。势是不可重复的。兰亭序中20多个之字,各不相同,其实它的笔法是相同的,只是笔势不同而已。王羲之书作这么多,没有相同的。之所以被尊为“书圣”,也正因为此。

三,赏读的目的

一是集古,二是化用。

四,赏读的内容

篆书,石鼓文;

隶书,《曹全碑》万毫齐力,结字最险。《张迁碑》,刘文华化用得好。现此碑在泰山岱庙。

楷书,魏碑的《始平公》(龙门二十品),学魏碑的一定不能放过。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白蕉得益于此。贵族气,温文尔雅。写行草的必须学会写楷书。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如燕子点水,迅捷准确。学二王的,一定要先学一下。有的先写大字阴符经,是不对的。颜真卿的楷书有正大气象、霸气。如《麻姑仙坛记》。钟繇的《宣示表》,王羲之顶礼膜拜,很高、难写,是真正的小楷经典,大家要尝试一下。还有王羲之的《黄庭经》,大令的《十三行》。

行书,学行草的一定要学《圣教序》。李北海的《云麾将军碑》。王羲之的《丧乱帖》,虽是摹本,但据考是唐代传到日本的,最接近真迹,笔锋折带、反转。《兰亭序》,特别强调匆需捻管。智圆行方是笔法,讲究指实掌虚,善用腕力。“捻管法”是可笑的!

《祭侄稿》,不建议初学者学习。

《寒食帖》,发力点很清楚。米芾:学书要观古人下笔处。这是千古不变的秘诀。

杜牧《张好好诗》起笔非常清楚。

草书,王羲之《十七帖》,所有学草书的都写这个帖子,切、铺、折、带,痛快淋漓。

《书谱》最能传承王羲之笔法,但它的章法采用碎石铺路。《平复帖》朦胧、高古。再是《出师颂》,笔法清楚。《太清楼大观帖》,是下真迹一等的前人书迹,建议学一学。

[转载]中书培2013第二期临帖班纪实

[转载]中书培2013第二期临帖班纪实

[转载]中书培2013第二期临帖班纪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