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谜赵云:刘备注其生 孔明注其死

 红豆居士 2013-12-31

解谜赵云:刘备注其生 孔明注其死

2013-12-31 14:00 来源:新浪  我有话说9人参与

  赵云重礼,不重义

  尽管刘备很想拉拢赵云,一口一声四弟,但赵云显然不受用,他是十分讲求传统礼数的,不赞同异姓之人结拜兄弟。比如赤壁战争后,赵云跟随刘备平定荆州四郡,攻打桂阳,取胜后他非常爽快地答应与桂阳太守赵范结成兄弟。他为何宁愿与一位降将结义,却不加入刘、关、张呢?因为他俩同姓同乡。赵范当时说:“将军姓赵,某亦姓赵,五百年前,合是一家。将军乃真定人,某亦真定人,又是同乡。倘得不弃,结为兄弟,实为万幸。”云大喜,各叙年庚。

  但刚结拜不久,赵云就因赵范违背了另一个更重要的人伦礼数而与之反目为仇。赵范提议将他寡居的嫂子嫁给赵云,赵云当即回答:“吾既与汝结为兄弟,汝嫂即吾嫂也,岂可作此乱人伦之事乎!”可见赵云在义与礼之间,更看重礼,甚至不惜放弃一位倾国倾城的女子。这件事让作风正派、家藏丑妻的诸葛亮都吃惊不已:“此亦美事,公何如此?”刘备则以为找到一个绝佳的腐蚀赵云的机会,说:“今日大事已定,与汝娶之,若何?”赵云的回答是:“天下女子不少,但恐名誉不立,何患无妻子乎?”刘备只好唏嘘〖DK〗:“子龙真丈夫也!”这里还显示,赵云重名甚于重色,重国甚于重家。

  两相比较,刘备还真不配做赵云的兄长,不仅换女人如换衣裳,还半骗半抢将孙权的妹妹带走,何其无礼!诸葛亮很清楚赵云是个绅士,所以在刘备前往东吴前授予了赵云三个锦囊,叫他分阶段拆开。假如赵云出发前就知晓整个行动的计划,知晓刘备是去干入赘这等腌臜事,他一定不会前往。

  赵云重仁礼、轻忠义的思想品行早在博望坡抵御夏侯惇、于禁时就有所显现。赵云在战斗中生擒了敌将夏侯兰,他俩是同乡,自小认识,赵云知道夏侯精通法律,便向刘备请命,推荐他担任军正。赵云为避结党营私之嫌,没将这位同乡留为己用。此外,赵云还有多次将个人所得财物充公的记录。

  赵云固守儒家观念,不懂应变

  不知是水至清则无鱼还是什么原因,赵云爱仁、守礼到了近乎洁癖的程度,一生的事业却乏善可陈,与当初的理想相去甚远,既没能帮助刘备匡复儒家仁政,自己也没有获得美满的婚姻,直到很晚才凑合成婚,妻、儿都极其平庸。笔者认为这里面有深层的思想原因。

  第一,仁政在“三国”已不合时宜。诸葛亮曾说,秦皇失于暴虐,汉朝代之以仁,而汉末又过于宽仁,接下来当施以恩威并济,即儒法混(司马家族亦信奉此道)。赵云虽能考虑广大老百姓的利益,但缺乏哲学思维和政治远见,没有认识到仁政已然腐朽,已然不合乎人心思变和社会进步的潮流。

  第二,真正的仁政并不存在。历史上,“仁”从来没与“政”单独结合过,即便在西汉盛世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只是为了加强思想统治,为了顺守天下,而在乱世则必须转为逆取,以法家的权、术、势为重。事实上,刘备从不曾像赵云想象的那样仁,他从小就有称霸的法心;他伐吴也并非是为兄弟报仇,更大的用意是煽起蜀国人的义愤一统天下;刘备伐吴失败也并不是因为假公济私、失道寡助了,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谋略和军力不济……于是,赵云就不可避免地遗世独立,再度品尝到了战国时期孟子失意的滋味。

  第三,异姓异乡结义以及娶义弟之嫂的做法虽然有违正统礼教,但突破陈规的收益巨大。前者有利于突破狭隘的家族和地域局限,做到强强联合,更好地治国平天下;后者有利于实现人贤丁旺的修身齐家梦想,需知这位嫂子不但外表出众,才志与德行也颇高,她曾对未来郎君提出三个要求:“第一要文武双全,名闻天下;第二要相貌堂堂,威仪出众;第三要与家兄同姓。”优秀的女人不只代表色欲,还能让英雄如虎添翼、后继有人。但赵云已被儒家礼教深深毒害,完全丧失了冲决传统的意识和勇气。需要说明的是,就像刘、关、张桃园结义是虚构而成一样,《三国演义》中赵云的形象也被罗贯中再创作,变成了宋明理学家的典型,而罗贯中是反理学的。

  赵云玩命地卖命,也只能求个活命

  至此,可以看出,仁与礼之于赵云已不是优点,而成了实现人生目标的障碍。他能在“三国”获得一席之地,只因为还有万夫不当之勇。叫人称奇的是,书中的隐士管辂早已对赵云的一生委婉做出了如是判断。

  第六十九回,管辂在路上遇见一位十九岁的躬耕少年,名叫赵颜。管辂看出赵颜眉间有死气,三日内必死,就说他貌美,可惜无寿。赵颜连忙与父亲向管辂求救,管辂见父子情切,就要赵颜准备净酒一瓶、鹿脯一块,到南山之中的大树之下找两位下棋的人:一人向南坐,穿白袍,其貌甚恶,为北斗,注死;一人向北坐,穿红袍,其貌甚美,为南斗,注生。需趁他们弈兴正浓时,将酒与鹿脯跪进之。次日,赵颜就照着做了,二人正贪着棋,不知不觉将酒饮尽。他俩因受了赵颜之私,不得已便取出赵颜的阎王簿籍,将十九前面加一个九字,改成了九十九(酒对应九,鹿对应贿赂之赂)。很显然,这里的赵颜是隐喻赵云,赵云正是十八九岁出道,最终享受了高寿。穿红袍的南斗是隐喻刘备,是他将赵云引上正路——注生;穿白衣的北斗是孔明,是他将赵云折磨至死——注死。孔明先在平定南方时七擒孟获,反复消耗赵云的体力;后在街亭虚职以任,刻意羞辱赵云的自尊……当然,诸葛亮注死赵云后,自己也没有喘息多久。

  没想到,赵云到头来只能依靠匹夫之勇行贿,中饱政治家的私囊,苟延性命于乱世,太过追求完美的人,阎王喜欢,人王不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