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思病是个什么病

 seby188 2014-01-03
相思病是个什么病?首先,肯定是个慢性病,跟胃病、脚气、咽炎一样,发病期可能很长,缠绵床榻,唧唧歪歪,但好起来也会很快,一封信寄来、一个小纸条递过来,立即就蹦跶了,看起来像回光返照,但确实是“说要有光,就有光了”。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弗洛伦蒂诺·阿里萨自从邂逅费尔明娜·达萨,就开始害相思病。最初的症状是“寡言少语,茶饭不思,辗转反侧,夜夜难眠”,后来升级了,在翘首等待姑娘回信时,阿里萨“腹泻,吐绿水,晕头转向,还常常突然昏厥”,最严重时,“脉搏微弱,呼吸沉重,像垂死之人一样冒着虚汗”,总之呢,和霍乱的症状极为相似,也就是说,病到最后,就真的病了,而且逐渐病得很难看,诸如吐绿水、冒虚汗,已经全无意境可言,糟蹋了“相思”这个词的优雅意象。
所以,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更常见的对相思病的症状描述,经常只是一个模棱两可但颇能激发人想象的词:形销骨立。其实就是这副模样:黑眼圈,目光呆滞,皮肤黯淡无光泽,嘴唇干裂起皮,很可能还一股头油味,但就一个形销骨立,留白的意味足以让人浮想翩翩。唐传奇、宋词中多是这种相思成灾坐等男人骚扰的女人,随便挑两句,“泪眼倚楼频独语”,“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等等。
说起来,相思病也跟中式的忧愁、西式的感伤一样,是一种贵族病,忧愁和感伤,往往就是相思病的早期症状。要得相思病得有个最基本的条件,无所事事;老婆孩子热炕头、神经末梢粗糙的下里巴人是不会得此病的。无所事事了,就特别事多,读个书,赏个画,弹个曲子,看个风景,都会悲从中来,一定要吊死在一棵歪脖子树上,把自己弄得苦兮兮的,并像阿里萨一样“甘愿享受煎熬”。
相思病大约可算又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吧。在现代,无论文学作品,还是影视剧,还是实际生活,相思成灾成疾最后命归黄泉的,都丧失了原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为传统的相思病,终归还是通讯不畅引起的。唐传奇中,男的赴京考试一去八九年,断了音信,回来时女的早已思慕成疾而死,从此,男的要么也心痛而死,要么终生不娶,一段传奇很容易就诞生了。
搁现在,传奇基本就不可能,除非有《滚滚红尘》那样的政治事件对个体人生的强暴。没有手机,总有座机吧,没有座机,邮局还天天上班呢,不管怎样也比古代邮驿靠谱,此外还有QQ,微信,微博,还有同学会,还有警察局,甚至有google卫星地图,只要你在服务区,在人间,十有八九能被找到,真是天网恢恢啊。韩剧里那种男的女的去美国,几年没消息,关于原因也只好硬编个理由,诸如“我怕一打电话听到你的声音,就忍不住想回来”,又或者,得了癌症怕爱人担心,才故意不联系。总之,不能中伤全球通讯,不然只能换来一个字:“切!”
通讯不畅,信息不全,对象难免会被神秘化。神秘化,经常就是美化,按照自己幻想中的样子塑造对方,越美化,越相思,最后,无药可救了。信息畅通的时代,也是去神秘化的,去他的微博逛逛,看他写的转发的微博,加上靠谱不靠谱的评论,这个人的三观、性格、业余爱好、平素出没的轨迹、甚至内心独白都能知道个大概,说是“想念”很正常,再来狂热的莫名的“吐绿水、冒虚汗”的相思病,只能说这人骨骼精奇,气质诡异。
和霍乱一样,相思病可说是整体被消灭了,不但被消灭,你要是说谁得了相思病,几乎可算一种事关人格的侮辱,如果是男的,基本是在说,他很娘;是女的,基本在说,她不是个独立的现代女人。不仅仅是信息社会的去神秘化,我们的时代风尚也不再欣赏一个人倾注所有心思和精力去迷恋另一个人这种事。相思病,女性化的病,柔美、文弱、自我耽溺,与我们崇尚的情绪管理相去甚远。那种相思的缠绵,在情感的名义下滋生的胁迫,像阴湿的雨,湿答答,在窗里边喝咖啡边看,心情好时或许还会觉得有几分美,但也只限于隔着玻璃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