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一泡让人憋得慌的悲秋情怀

 指间飞歌 2014-01-03


文/廖保平

    落英缤纷,秋意正浓。

    思绪一如纷飞的落叶,有人悲,有人喜,就像那春天,有人伤,有人恋。

    季节气候的变化确然能影响人的情绪。秋天以其特有的质感给人以时间意识和生命喻义,拨动人们内心里那根敏感的神经。

    从草木繁茂到萧条摇落,秋天的到来仿佛总是以某种美好的失去为代价。见一落叶而知秋之将至,固然是观察精细入微,又未尝不是对某种美好事物去失的极度敏感。

    驻立寒秋,此时若是人生失意,或相思望乡,或离愁别恨,或感物怀旧,推物及己,触景生情,就会愈感时光匆匆,生命短促,万事集心,悲从中来。从古至今,但凡有一颗敏感的心,谁都免不了一腔悲秋情怀。

    杜甫看到“无边落木萧萧下”,生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悲凉。马致远看到“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之痛陡上心头。就连帝王也不能免俗,汉武帝目睹“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不禁发出“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人生感慨。无数萧瑟清秋的作品,无一不传达出满怀的忧愁。

    确实,在受“天人合一”思想影响的中国人眼里,季节的律动就是生命的律动。春秋代序,四季轮回,绝不只是一个纯客观的季节变化,它还隐射为生命的变化。自然有四时变移,农事有春播、夏养、秋收、冬藏,人生有出长、长大、婚嫁、衰老、死亡。“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季节的变化与生命完整对照,季节被赋予了生命的意蕴,甚而成为生命的符号。那么,当我们看到“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时,顿时感受到的是逝者如斯的生命流失,以及由此而来的悲忧情绪。

    有感于秋天是一由盛及衰,由阳转阴的季节。人们觉得这又是一个杀伐的季节,所以古代无论犯人什么时候被审判死刑,总要在“秋后问斩”,有意地应合着季节的变化,顺应着自然法则的安排。

    一花一世界,一岁一枯荣。季节的变化已经不止如镜子般照在人的心灵上,仅仅做生命的暗示。更深层的是,季节与生命的对应关系渐渐地变成了文化,它像一种遗传基,根植在我们的思想里,我们也有着与古人面对秋天时同样的人文情怀。

    只是,正如秋天从来不是只有一种颜色,人们对季天也从来不是只有一种情绪。不是有“春华秋实”一说么?秋天固万物凋零,却留下沉甸甸的果实。秋天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丰收的大门。黄澄澄的玉米,黄澄澄的水稻……,还有那一树一树的明黄,争抢着绚烂,将满山遍野都涂成金色。经过长期的辛勤耕耘,丰收的硕果就在眼前,秋天又是一个充满喜悦的季节。

    在喜秋的人眼里,秋天的阳光,草木,山石,水池,都有着迷人的美,一切色彩都显得那么和谐明快。他们陶醉在收获之中,沉醉在美景之中。譬如我们读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秋天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模样:又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又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仿佛看到秋高气爽,菊花开得正艳,场圃上的泥土味扑鼻而来,主人脸上挂着庄稼丰收的喜悦,与客人推杯换盏,相谈甚欢。温暖的氛围感染了读者,全然没有“寒蝉凄切,对亭长晚”的愁怨,更没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肃杀。秋天在他们看来,不是拿来悲愁的,而是拿来喜庆的。

    这喜悦来自美所激发的愉悦,也包含了对劳动回报的满意,对自然恩赐的感激,更有对生命成熟的由衷礼赞。当秋天到来,生命删繁就简,经由繁茂而变简练,由轻盈而转沉甸,也正意味着人生走向成熟饱满。这个时候,人也像秋天一样,经历过繁华,初尝过风霜,懂得了很多人生的道理,变得沉静而明朗,通透而从容。这样一个立在秋风中的人,其成熟足以让他有力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会斤斤计较于小小的得得失失,这是秋天给人的最大收获。

    不同人生遭遇的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秋天有不同的感悟,但总还是会在心底泛起点点涟漪。那就是,无论是悲秋也好,喜秋也罢,也无论从自然上去读懂了秋天,还是从文化上去理解了秋天,它都真实地告诉我们,时间在无声的流走,需要我们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去做我们想做、应该做的事情,把每一样事情尽可能做到极致。那样,当我们真正走入人生的秋天时,才会不觉得荒废时光,浪费生命,我们的生人也有沉甸甸的收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