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史上的今天——1月3日

 老庄. 2014-01-03


  • 1982年1月3日

    拯救比萨斜塔


  • 比萨是意大利西部古城,是托斯卡纳区第二大城市。它位于阿尔诺河沿岸,距离古里亚海只有十几公里。著名的比萨斜塔就在此地。

    比萨 城的中心是比萨大教堂,这是一组建筑群,由主教堂、洗礼堂、比萨斜塔和公墓组成,是意大利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最重要建筑群之一。比萨斜塔开始修建于1173 年,距离大教堂20多米,本是大教堂的钟楼,塔高54.5米,直径16米。斜塔每层都有拱门,共213个,外观呈圆柱形,由白色大理石砌成。

    比萨斜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由于塔身压力过重,地质结构松软,南面的地基比北面约低2米。施工期间塔身即出现轻微倾斜,曾一度停工。100多年后,经工程师托马索·皮萨诺精心测量和计算,证明比萨斜塔虽倾斜,但不会倒塌,使工程继续按原设计进行,1372年竣工。

    1918年,意大利政府开始对比萨斜塔的倾斜度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塔身以平均每年0.1厘米的速度向南倾斜。1908年,意大利南部发生大地震,斜塔大幅度摇晃,情况十分危险。

    1982 年1月3日,政府组织科学家进行了一次全面测量。近年来,斜塔倾斜速度加快,每年达0.125厘米。到1990年,斜塔倾斜达4.8米。按此速度,最多到 2050年,斜塔将因中心偏离过大而倒塌。1992年,意大利成立了拯救比萨斜塔的专家委员会负责拯救斜塔。1997年,意大利政府决定拨款120亿里 拉,并向全世界征求拯救方案。2002年,维修后比萨斜塔重新对外开放,经论证,此次维修后,300年内斜塔可保无虞。






  • 1823年1月3日

    鱼雷之父怀特黑德出生


  • 鱼雷之父、英国工程师怀特黑德(Robert Whitehead,1823.01.03-1905.11.14)出生,1866年怀特黑德研制出了第一枚现代鱼雷。

    现 代鱼雷结构复杂,能按照预定计划或凭借外来信号控制自身的深浅和方向;还配有感应触发装置,使鱼雷在撞击或接近目标时其战斗部被有效触发。怀特黑德鱼雷中 有一种型号,长约4米,直径36厘米,总重约136千克(包括鱼雷头部的8.2千克达纳炸药),用压缩空气发动机带动单螺旋桨推进。通过液压阀操纵鱼雷尾 部的水平舵板,可控制鱼雷的深度,该鱼雷时速6节,射程180-640米。鱼雷偏离预定航向时,陀螺仪带动方向舵作相应的修正转动。后经改进,使鱼雷与预 定航向之间保持一定夹角(多至90°),然后通过方向舵彻底修正。由于这一特性,发射鱼雷时无须使船舷正对目标,从而大大提高了鱼雷战术的机动性。

    现 代鱼雷按动力源、水中运动控制方式、目标类型和发射舰艇种类分为若干类。现代常采用电池供电式电动机提供推进动力。水中运动的控制方式也有多种。主动式音 响鱼雷能发射似声呐信号,并根据目标的反射回波自动寻踪。潜艇是迄今使用鱼雷最有效的海军舰种,鱼雷目前也是主要的反潜武器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