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考物理试题调研_题型12_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014-01-03 | 阅:  转:  |  分享 
  
题型1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母题探究

典例49

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常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另选一支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进行观察.在此探究活动中:

(1)小刚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B′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这里应用了(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的物理方法,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原物体.

(2)小刚发现用光屏去承接蜡烛在B′点的像,像怎么也无法成在光屏上,这一实验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填“实”或“虚”).

(3)若用刻度尺量A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和B′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发现它们的值是相等的,这一实验现象说明

(4)如果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请你想个办法看清楚跳棋的像:

解析:(1)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我们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等,因为无法直接测出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所以利用了完全相同未点燃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物体的大小.这种研究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2)用光屏不能接收到的像是虚像,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3)A点到镜面的距离是物距,B′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像距,它们的值相等,这说明像距等于物距.(4)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由于跳棋不发光,所以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要暗一些,我们只要增加跳棋的亮度就能在镜中看清它,比如用手电筒照射跳棋.

【答案】(1)等效替代法相等(2)虚(3)像距等于物距(4)用手电筒照射跳棋(或将跳棋照亮)

题型攻略

实验过程:

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将一张白纸对折后展开铺在桌面上,玻璃板垂直于桌面放在白纸的折痕上,在玻璃板前面放一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会看到前面蜡烛所成的虚像,拿另一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前后左右移动,直到与前面蜡烛所成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像.记下两根蜡烛的位置,测量像、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看像与物体的连线是否与玻璃板垂直.

常见问题:

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找到并确定像的位置.

(2)为什么用两根等大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为什么有时候无法使后面蜡烛与前面蜡烛所成的像重合?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4)为什么有时候会看到两个像?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发生两次反射成两个像,。

(5)直尺在此实验中的用途是什么?直尺可以测量物距和像距.

(6)在像的位置放光屏,接收不到像说明什么?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举一反三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

(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①厚为2mm的茶色玻璃②厚为5mm的透明玻璃③直尺④光屏⑤两只相同的蜡烛⑥火柴.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填序号).

(2)如图所示,点燃A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答案】(1)①(2)重合(3)不能接收到像(看不到像)

典例51

小豪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你帮他完成下列

问题: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答案】(1)较黑暗(2)玻璃板较厚(3)不变

典例52

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见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写下你的方法:

(4)他们发现,旁边一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__

【答案】(1)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比较二者是否相等(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两点是否重合)

(4)方格纸更好,可以直接在方格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献花(0)
+1
(本文系多活一年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