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鸟就是图个乐,眼下,网上靛颏协会如此之火,正是养靛乐趣的魅力所致。近日,与京城一位鸟友聊起养靛,实感乐趣多多,今日小辑,与鸟友共享 红旗谱原创地玩靛人之说。河北保定、高阳一带是传统玩靛区,现今70来岁的老者聊起玩靛是津津乐道,兴奋时会手舞足蹈。旧社会富人养靛,穷人捕靛为乡间平常之事,正是因为有人养、有人捕,才叫玩靛。过去养靛不是寻常人的事,乡间绅士、富豪才有资格,一般农户只捕不养。那时候要是有劳动人民提着靛颏,必定会招致嘲讽,不是正经的劳动人,游手好闲者等等。自然提着靛颏者会受人高看一眼,不论是做客还是茶馆喝茶,靛笼都可以放在桌上,其它鸟则不行,要么挂在屋外如黄雀、红子,要么蹲在地下,如百灵。说起玩靛,七、八十岁的老人还能清楚地说出那一年,某某有一只好靛,又通过什么人,经过哪道门进了哪个王爷府……。所以,像红旗谱故事中因一只鸟弄成几辈的仇人,就并不奇怪了。过去人们逮鸟不是脯红不留,下网就放了,那时养靛人少,一般货色没人要。乡间有吃鸟的习惯,但决不吃靛,要是谁家养靛总活不了,也会给他一个鸟阎王的恶名。然而说到现在,则一脸茫然,自人民公社开始,平田整地,原有的沟滩不见了,平原上见不到草丛,靛颏也再也见不到了。好在过去还有说的。那时候,有张网可不易,往往几个人会对有网的人都捧着、哈着,多数则选用拍网,用拍网就得有虫,所以那时人们在冬秋就准备好玉米虫,缝个布袋,放些玉米秸,找个阴凉地,以备春季逮鸟用,逮鸟就像压宝,不知哪天逮个好的送给东家、富亲,会弄俩赏钱,说不定够个一年的吃喝 再说说斗鸟。据老辈人讲,玩靛有斗鸟一说,就是凑个机会,或许有人面相约,也可能是不期而遇,聚在一起倾听鸟的对叫,比个高低,往往斗败的鸟会搭拉着膀、散着尾,完全一副落破的样子,俗称是叫抻了。这种斗法也有规矩,那就是同档次的鸟斗,才显得公平,所以斗鸟前,要先报年龄,即几茬毛的鸟儿,据说是茬越多,鸟越叫的冲,越有韧劲。在这个场合不能吹牛,否则吃亏的是自己,明明只养了两年的鸟,自称三年、五年,那一对口就能露馅。所以,平常人们聚会,鸟的放法也很讲究,茬口多的放高处,茬口低的自然放在下边。不然会伤鸟的感情。这斗鸟主要说的是红靛,蓝靛则不然,有了好的蓝靛,拿出来亮亮相,展示一下,大家欣赏,也是个乐。说到这儿有?养红靛的朋友要注意,不然只会是一只红靛高鸣,众鸟压音。 换食:老一辈玩鸟人讲认食。因为,过去人们换食不是用虫,而是用牛羊网,不管红、蓝靛,未到人手前,绝对没吃过羊肉,所以就有一个认食的问题。至今,老辈人们仍以牛羊肉为佳,上膘快,开叫早,鸟儿身体壮,新鸟捆膀、扎尾、上架,就是用沾过水的肉丝逗它,起初是因鸟口渴,会接肉丝上的水,进而会吞食肉丝,鸟主动吃肉丝了,才开始在肉上沾上客食面,进而软食,再到干食,这种换法慢一些,也才显示靛的高贵。所以,那时的玩家,会雇鸟把式专门伺候。这种办法,慢是慢,可并不影响鸟开叫,由于膘情好,七、八天就能小叫,当然是指春靛。养秋靛则开叫晚一些,那时人们见了面,就会问鸟怎么样了,单脚站了吗?秋天的靛,单脚站的时候就是要叫了。站稳了以后才入笼,入笼也不松绑,要等换毛时自然脱落,这些功夫现在的人一般难以做到。 还有更绝的,新鸟到手即不入笼,也不上架,而是捆膀扎尾,上脖索,把鸟用碗扣在桌上,人就在桌旁喝茶、聊天、打盹,隔一段时间,掀开碗,让鸟站在手指上,用牛羊肉丝逗鸟,据说七、八天能站在手指开叫,这些我听着也信。因为,七、八天鸟开口并不新鲜,只是没有那闲功夫,整天陪着它。 说来说去,养靛有什么难,老人们说起,就是那句话,那靛可是离不开牛羊肉啊,现在这不是个事。再有就是靛颏怕烂脚、掉指甲。其实,这点病也是两个方面:一是营养不可单一,缺营养会像人闹脚气,注意饮食搭配。二是卫生。避免鸟粪脏了鸟爪,所以靛颏笼必是亮底,除了好清洗,主要是便于鸟接近自然,人们常说搭露水,其实就是在土地上多接触,也有利于健康。外出时,要撤掉笼垫,鸟可以在草上、地上活动,还能找点爱吃的东西。笼子的讲究也多了,但不能忘了亮底是第一位的,时常让鸟在地上多跑跑,肯定不闹脚病。 远的不说,七十年代,京南郊有大片的苇塘,能逮住大量的靛颏,但京城人仍认为河北那儿出好东西,即使有人逮个好的,也会认为是碰上了。现在京城里仍有人网靛,但货源主流仍是外来的。不过是货源地迁移,北上了。真正的好靛,靠花钱是买不到的,那得另想办法。现代人称为“极品”,其实并不完全准确,所谓“极品”,就是与众不同,并不像人为精心打造的东西。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靛颏也无价,现如今,在京城鸟市花几块钱也能买只靛,但要是碰上个好的,出一万元,人家不准卖给你。所以老辈人淘换靛各有路数,各有线路。之所以说淘换,说买卖,交易都不能表达那个意思,说感情交流也不能全涵盖。 过去京城鸟市就有专门买靛的,天桥鸟市有那么几家,因为一年就春秋两季买靛颏,平常主要卖饲料,那时称呼就是苏子田、苏子张什么的。有些户买靛都有专门渠道,多年不乱,所以送鸟人总称收鸟的什么大爷、舅舅之类的称呼,套着近乎,有些可能沾亲,或是乡亲,有的则不是,主要是为别人不好抢生意。往京城送鸟是个辛苦活,一般都是晚辈人送鸟,什么时候碰上个出奇的,掌门人会亲自进京,一是脸上有光自会受到店主的欢迎,找个酒馆、喝两杯、叙叙旧,免不了会叮嘱几句,下次再弄只好的来,送鸟人走后,店主才会细品鸟的品位,一般当面不好评头论足,也避免以说长道短,是钱给多了,还是少了。看准了这才决定这只鸟给谁合适。有钱人那功夫就大了,一是有人专门盯着这事。二是乡村早有专户负责收货,往往真有了好鸟,在原地就有了送鸟方向,就像现在的特快专递,套上马车进城到保定,直奔京城。能直接有人往家送鸟,非旗人,便是有钱的买卖人,所以有好鸟往京城送,那也是件好事,只要主家喜欢,便有好酒招待,好礼赠送,一般不提钱,送鸟人荣回乡里,也会将好礼荣耀一番。这些常是乡村茶余饭后的美谈。当然,也有待价而沽的,京城也好,河北老家也好,这种人都有,弄只好靛,秘不示人、只传口信,大吊人们胃口,直到越传越神,长了几分持鸟人的名声和影响。不管怎么说,就这红、蓝靛,让城乡人多了不少的乐趣和沟通,实为人间乐事。 保定、高阳一带人们善于经商,做小买卖,有些人后来买卖进了京,人也就落户京城,喜欢玩靛的人忘不了把网也带进北京城,以至京城多了些玩靛的把式。在太原玩靛的不用多问,多是来自京郊,河北人,这个靛文化的传播,延续是自然而然的,渊源流长的。 似乎赏靛与品茶因缘很深,深宅大院或庭外或深居,邀一、二个亲朋好友,品茶听叫,更为合适。那蓝靛赏的是虫鸣,鸟不能大叫,否则不雅,环境不能乱,才能显出幽雅风情,特别是到三九隆冬,屋外雪花纷飞,人们烤着火炉听一曲虫鸣,使人能回味酷暑的太热,来一曲“伏天”蝉鸣,又能泛起秋爽的惬意。这也就透着文人之风,说起文靛颏,并非全指玩靛的人,那靛本身就有几分斯文,儒雅之气,甭管什么时候,只要主人在它面前,肯定要朝主人站着,并且是亭亭玉立,拿出侍卫的精神来,这就是靛的规矩、素质。相传,到了清末、民初玩靛,已从深宅大院走出来,在社会上已有了普及,成了官宦、商儒社会交往的平台,人们见面会打个招呼,话完了,会说某爷,今春,淘换了蓝靛,有空到府上瞅瞅,这是邀请的,也有的想借靛套近乎,会说,我那有只靛,您什么时候有空,我拿出请您给过过眼。靛在朋友交流中起着媒子的作用。 当然以靛会友也有讲究,那就是事先得通气,得到对方允许,您要是拿着只上品的靛,到那府上,会惹那位爷不悦,除非您把鸟留下,要不,会有以鸟欺人的意思。见了主人的鸟,怎么您也得恭维几句,绝不能说长论短,文人就得像个文人一样,涵蓄点。 这些都是老辈人的说道,现在似乎还留着一点遗风,非曲直社会大家多交流肯定是好事,老规矩说一下,也没什么坏处 简单的说起靛的品相,首先是胸前色区,红靛肯定是红片大、白眉、亮岔,具体说也没有标准,要多大、多宽都是以鸟说鸟,但讲究的是铃铛底,就是说下缘要宽平,其实真见个通档红,那也就不一定了,传说高阳那块就遇过双红、上下两片红中间隔一条白杠,也有人见过月伴朝阳的,就是一大片红,下边是雪白的一道月牙,真是想着也漂亮。 但凡好的红靛,非白胸、白腹莫属,也有人说脯红,必定粉岔。蓝靛的品相比红靛更深奥。一般的鸟,就是看胸前色区几道环,其实大路货都是如此。常言五道环、无白环,肯定没人要,现在仍然是这样,所以选蓝靛,就是黑白两道,一般的靛,有白就好,宽了好,多一道更好。但不管那一道都得整齐、明朗,上品的蓝靛肯定不带黑道,有了黑道就不特殊,没有黑定是上品。说真心话,那蓝靛少了那道黑,绝对更给人一种素雅之感,这样人们可以根据人的喜、恶,给鸟冠以名称美名,什么截蓝、一块紫、火烧云等等,但凡遇上这样的鸟都是绝品、极品,很难能碰上一样的,但也有共同点。自古人传,凡是特色的鸟儿,肯定难伺候。据说通天葫芦也能算是够品味的鸟,可这种鸟一般个头小,入笼不稳,蓝靛其实也讲究眉,什么白眉、黄眉之说,可远不如红靛名堂多,红靛讲究宽、宽、通。 体形也很重要,身条长、毛紧的肯定惹人喜欢,尖额、小脑、削肩、凸眼,必定漂亮,更添几分儒者风度。红靛则不然,除了选个大的,嘴也要粗,往杠上一立,挺胸、昂头、翘尾,一副英雄之气。据传,过去常有红靛在大性期由于霸气十足,扯嗓子大叫,最后呖血而亡。老辈人讲,红靛大叫起来,会把嘴盆扯破,所以,大叫之时还得操心,发现性大之时要赶快撒掉营养。当然一般长相的红靛不会发生此事。在鸟社会,品相一般者,自惭形秽,会有点自卑,底气不足。 不管真假,就是酒兴之时,说靛、玩靛,图的就是一乐,凡事都别太认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