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是“心”的世界,所谓“万法由心生”。一切唯心造,三界唯心所现。因此,人在这个世界中生活,你不会不被有些事物所感动、感触,产生自己的情感、快感、美感、责任感、自豪感,有时还深感不安、深感意外、略感疲惫…… 感,《说文》曰:“动人心也。”又字书曰:“感,心应于外物而动也。”人是一个有着思想的情感动物,来到世上行走一趟,喜怒哀乐,颠倒梦想,莫非心应外物而动者也。 感,是人的一种生活常态。我常常扪心自问:人的生活为什么千姿百态。如果没有感知、感觉、感激、感慨,没有百感交集,哪来爱与情,更说不上愤发与激越。只有感同身受,才能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才有辉煌灿烂的人生。感,就宛如每个人敲响自己生命键盘上的一个个音符,或响或轻,或清脆,或凝重,串在一起便是人生的乐章。 不同的阅历,不同的心情,有时同样的现象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春望》中的名句,对客观事物的描述赋予了人的情感,读后感人肺腑,难以忘怀。 生活的浮躁和“近视”让我们一些人失去了感受,甚至产生心如死水的思想。正如一伟人所言:“许多人对生活做出自己的结论的方式像小学生一样,他们抄袭课本里的答案,以欺骗老师,更没有心思自己算出得数。”(丹麦·克尔凯郭尔)没有了“心应”,就等于人失去了动力。感是生命与生命、情与情的撞击,没有了“感”,人的生命开始黯然失色。人应该平息自身内心的不安,制服自身躁动的灵魂。流变纷繁的世界,虽时常让人迷离,但千万不能忘记拨动心灵深处的弦音,人该归于恬静而非功利,人该沉于淡然而非虚荣;要懂得人生的意义,感叹生存之多彩,哭过笑过才不枉潇洒走过一回。法国文学家、思想家卢梭曾说过:“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是年岁活得最大的,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只有用自己的生命去感受生活,去创造生活,才能给自己的生命赋予价值,才算得上真正活过。 人心中有情,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段音律,其中,都蕴含永恒的真谛,让人感怀万千,难以忘却,在一个广阔的天地空间,来闪耀自己的感想。人不能放纵自己,在自己尚有心情的时候,应该为自己写下些什么,让自己成为自己生命的见证。在将来的某一天,用心告诉自己,曾经有过的那些感想,虽然是平凡的,但却是真诚的,要让自己有勇气对自己说,无悔于此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