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州、上海、苏州、无锡四地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和启示

 决策咨询 2014-01-03
    摘要:杭州、上海、苏州、无锡四地,注重从“创意”角度理解文化产业成为共识,2008-2009年文化创意产业逆势上扬,亮点频出。四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做法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有效开发利用文化资源,注重品牌打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其他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深圳不进则退,深圳应该尽快制定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坚持走与市场紧密结合、与高新技术紧密结合、与创意紧密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基本情况  主要做法  启示

    近年来,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一些先进城市不断创造出新的经验。为进一步了解先进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新情况,寻找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深圳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成立课题组于2009年11月9-15日对江、浙、沪三地的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专题考察,重点调研了杭州、上海、苏州、无锡四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新情况,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  四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注重从“创意”角度理解文化产业成为共识
    1.杭州明确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2007年2月杭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正式采用“创意产业”概念,首次提出打造“全国创意产业中心”的目标。市委十届二次全会进一步确立“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定位,并明确以“文化创意产业”替代“大文化产业”。通过借鉴国内外经验,并结合杭州发展实际,杭州市委、市政府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战略产业”。
2.上海直接倡导发展“创意产业”
在确定“创意产业”成为未来推动上海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转型的“头脑加速器”之后,上海市确立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目标是:用10年时间,建成亚洲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用20年时间,和伦敦、纽约、东京一起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上海市近年来一直坚持“创意产业化,产业创意化”的理念。在发展路径上,形成了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有形的高科技发展和无形的人才创意两大要素发挥力量,实现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增长。
    3.苏州关注创意产业发展
    苏州的文化资源积淀丰厚,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明显,文化与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优良。因此苏州较早认识到:文化产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易与新技术对接融合、经济拉动作用明显,是发展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与此同时,近年来,苏州市,包括各市、区都自觉发挥本地文化优势,注重创意产业发展,具有苏州特色的文化创意能力正在渗入制造业并推动着产业升级。
    4.无锡较早制定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2007年无锡就制订了《无锡市“十一五”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以工业设计为突破口,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以游戏动漫为重点,推动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以影视基地为载体,促进影视产业集群的形成;以江南吴文化为底蕴,提升传统工艺品的附加值;以自然风光为依托,发展特色旅游和观光农业。力争将无锡建设成为长三角创意设计的中心,建设成为最适宜创新创业创造的设计名城。
(二)文化创意产业逆势上扬
    1.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杭州市重要支柱产业
    2008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579.86亿元,增长17.6%,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出6.6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2.1%,一举超越商贸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坐上服务业的“头把交椅”。据初步测算,2009年1-3季度,杭州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413.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0%,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6.5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1.2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1.9%。这意味着,文化创意产业,已经从一个“稚嫩”的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杭州的重要支柱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上海文化产业继续保持上扬态势
    2008年上海文化产业从业人员56.98万人,全年实现总产值3304.8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实现增加值780.1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7%,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其中,作为上海文化产业的支柱之一,2008年上海文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78.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占全市文化产业的61.3%。文化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30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占全市文化产业的38.7%。上海文化产品和服务实际国际贸易顺差57.19亿美元,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数字娱乐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走出去”能力的文化企业。2008年,上海网络文化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分别以26.5%、26.4%的增长率,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网络书店、数字出版、手机电视、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网络社区、文化电子商务、电子艺术等新兴文化产业取得跨越式发展。上海民营文化企业发展迅速,国有文化资本通过转企改制,吸引了社会资本参股合作,上海大力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娱乐、演艺、游戏、动漫、互联网站等领域。2008年,上海民营影视制作机构占全市总数80.1%,民营文化娱乐机构、场所占总数的87%,民营文化经纪公司占总数的9l%,民营文化企业为上海文化产业注入新的动力。
    3.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推动苏州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目前,苏州已经初步形成了多门类齐头并进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2008年全市文化产业企业8167家,从业人数21.45万人,实现营业收入964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约2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左右。
    4.无锡文化产业整体保持增长态势
2008年无锡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2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68%。其中,江阴市、崇安区、北塘区、新区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都突破了20亿元;崇安区、北塘区、锡山区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更是超过了6%。文化产业正在成长为无锡市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
(三)文化创意产业亮点频出
1.杭州“Do都城”国内首创
2008年10月正式开业的杭州“Do都城”是国内首家、场馆规模亚洲最大的少年儿童体验类教育场馆。该馆通过有意识地营造促进少年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真实情境,使少年儿童在扮演社会角色、模拟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将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劳技教育、职业教育等诸多教育融于体验活动之中,使他们逐步了解社会结构功能及社会运行规则,掌握简单的行业相关知识技能,从而培养现代公民素质,促进少年儿童社会化发展,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趣味性、参与性和实效性。杭州“Do都城”的创办理念、运作方式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和良好的创新性。
    2.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成功创立
    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于2009年6月15日在上海正式成立。这是国内率先建立的以文化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为交易对象的专业化市场平台,将促进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的对接,成为上海及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市场平台。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是在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下、经上海市政府批准成立,由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精文投资公司联合投资创立。这一新型的交易平台将以上海为基地,辐射全国,以文化产权、文化版权等交易为核心,发挥上海的金融优势,整合包括孵化、登记、展示、推介、交易、经纪、信息等在内的各类服务要素,提供高质量的产权交易服务、产权信息服务、投行融
资服务、增值服务等与文化产权交易有关的服务模式。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将以政府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基本运作平台,实现政府与市场、国内与国际、国有与非公文化产权交易的全面发展。其业务范围包括:根据国家和上海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各类版权、文化专有权益、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以及其他文化产权的交易;为文化产业投资提供咨询、策划等服务。同时,还将向名人经纪权、各类冠名权等衍生、创新的文化产权交易领域拓展。这一文化产权交易所投入运行后,首批有500多个国内外项目进入平台交易,其中来自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项目有50个左右。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上海产权交易市场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产权等一系列新观点以来,截至2008年已成交各类文化产权20多亿元。
    3.苏州每年投入3000万元,三年内将文化产业做成支柱产业
    2009年10月召开的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决定,从2010年起将建立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每年投入3000万元助推文化产业发展,三年内将文化产业发展成苏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苏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布《关于推动苏州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围绕我市建设三区三城的目标和加快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的要求,发展一批强势文化产业门类,形成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产业园区和基地,培育一批知名文化品牌,打造区域特色鲜明的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一,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进入全国同类城市第一方阵。到2012午,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左右,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力争达到5%。”根据苏州城市特色、资源优势、文化消费趋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今后三年,苏州将重点加快发展创意设计业、文化旅游业、出版发行业、新闻传媒业、数字内容和动漫业、会展广告业这六类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和潜力的文化产业。与此同时,大力发展印刷复制业、工艺美术业、演艺娱乐业、影视制作业这四类具有一定规模和相对优势的文化产业。
    4.江阴走出无锡文化产业发展“快乐奔跑”之路
无锡在文化产业发展上作出了诸多探索,其中江阴市的做法最引人关注。近年来,江阴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从文化体制改革,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建设,再到一系列品牌节庆活动的打造,文化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仅综合实力不断提高,而且其产业体系、产业集聚区正在逐步形成,产业格局也日渐趋向合理。助推江阴经济转型的文化产业,就像从这片土地上诞生的那部动画电影的名字一样,正在“快乐奔跑”。大型动画电影《快乐奔跑》自2009年8月15日起在全国公映后,取得不俗的票房,而这部优秀动画片的制作者,正是江阴经济开发区内一家名为“国动”的文化传媒公司。除“国动”外,目前开发区内已集聚了风雷动画、尚视锐思文化传媒等30多家动漫公司,而江阴也有意将开发区打造成以数字动漫产业为主的创意园区。这座“动漫城”,未来将成为江阴发展动漫、影视制作、软件研发、动漫衍生产品设计制作等创意产业的集聚区。临港新城是江阴后起的创意产业园区,这里聚集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最优秀的创意设计公司和人才。在临港新城内有一个“园中园”——金一文化产业园,以贵金属文化产品的策划和研发为主营业务。金一文化2009年的年销售额预计将超10亿元,2010年的销售额将达30亿元。目前,临港新城以“金一”为引领,正规划建设创意亚洲设计之都,建立十大美院、十大美术大师的独立工作室,以此来吸引更多高端设计人才集聚江阴。

二  四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杭州
制定下发市委、市政府《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若干意见》、《关于统筹财税政策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杭州市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指导目录》等文件,出台有关财政投入、税收优惠、投融资扶持、园区建设、人才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六个方面的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设立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推出宝石流霞文创企业债权信托产品等,着力解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融资难”、“人才缺乏”等瓶颈问题,助推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2.上海
    上海把创意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点,于2008年6月出台《上海市加快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共9个部分32条,对整个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做了比较全面的规划。根据该《意见》,上海今后将进一步促进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进一步放宽创意产业的准人条件,设立创意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时尚消费5大类创意产业的发展,集中市场资源、技术资源和资金资源等,实施重点扶持。《意见》进一步放宽创意产业的市场准人条件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及海外资本进入创意产业。鼓励企事业单位及个体创意人员,利用一切符合创意产业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发展创意产业。《意见》鼓励相关企业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旧区改造和历史建筑风貌保护,发展创意产业。积极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创意产业,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意见》提出发挥“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和“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等社会中介机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为创意企业提供良好服务。建立全市创意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各区县也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形成市、区(县)共同推进创意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
    3.苏州
    成立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关于推动苏州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苏州还将出台扶持文化产业的地方配套政策,制定《苏州市文化产业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和《苏州市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
    4.无锡
2006年以来,无锡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文件,确定了“十一五”文化产业八大工程,明确重点扶持的十大文化产业。《无锡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行动纲领》又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无锡市建立了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基金及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动漫产业政策体系,实施对动漫企业预拨付资金奖励政策。
(二)有效开发利用文化资源
    1.杭州坚持以合作促整合,大力整合部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资源
    杭州将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市校战略合作的重点内容,充分发挥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在杭高校的作用,依托高校建设若干文化创意产业园,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智力资源向产业和经济优势转化,并加强与全国各地艺术类院校的战略合作,建立以西湖、西溪湿地、湘湖、白马湖区块等为重点的实施写生基地。
    2.上海通过保护性开发老厂房、老仓库和老建筑等存量资源建立创意产业集聚区
    上海是一座历史悠久、工商业发达的文化城市,从16世纪上海成为中国棉纺织手工业中心,到19世纪中叶成为商贾云集的港口城市,逐步形成了上海城市发展的文脉,也形成了一批风格独特、具有建筑特色和历史价值的老厂房、老仓库。和世界上许多城市一样,上海的创意产业发展,是在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随着工业向市郊转移,上海中心城区留下了近2000万平方米的老厂房、老仓库和老建筑,通过设计和改造,在精心保留历史风貌的基础上,为这批存量老厂房、老仓库和老建筑注入新的产业元素,这样既保留了上海城市文明的历史足迹,又使其成为新产业发展的摇篮。目前,上海全市创意产业集聚区,有2/3以上是通过保护性开发老厂房、老仓库和老建筑等存量资源建立起来的,并逐步形成了区域产业特色。截至2008年8月,上海已授牌的创意产业集聚区达到75家,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集聚区入驻创意产业类企业2500多家,从业人员逾2万人,来自美国、日本、比利时、法国、新加坡、意大利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涉及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咨询策划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和时尚消费创意等创意产业的主要领域。此外,上海还拥有200多家非挂牌创意产业企业。
    3.苏州注重凸显特色、追求原创
    苏州胥口“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紧紧依托苏州实力雄厚的书画业,刻意打造、建设书画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建成集美术动漫、创意设计、古玩工艺、装裱制框等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区和集创作、收藏、拍卖、展览、交易为一体的书画交易市场,并统一规划,与信息产业、旅游休闲、商贸物流、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融合配套,做大做强具有本地特色的规模型文化创意产业。沙家浜江南水乡影视产业园则充分挖掘江南水乡古镇特色,完善影视产业园的基础设施网络,一手抓影视产业发展,一手抓地方文化传承,推行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共赢共享的发展模式。建成两年来,开拍接拍了5部电视剧、2部动漫电影,加强与中央电视台等国内主要影视媒体的合作,积极打造名牌影视基地,并开建特色街、沙家浜民俗馆、蟹文化馆,举办民俗风情节、龙舟比赛等,2008年1-8月份就接待了游客57.5万人次,实现旅游自营收入2321万元。苏州科文中心主打高雅艺术品牌、“科文艺生活”品牌和艺术培训三个品牌。开业一年,演出涵盖音乐、舞蹈、戏剧等各种类型的舞台艺术,吸引了100多万市民观众,运作非常成功。开业不久的创意产业园首期建筑面积为74万平方米,总投资已逾20亿元,以动漫游戏、软件外包、产品设计等创意产业为立足点。许多动漫企业正在由简单承接加工向具有原创能力和苏州特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企业转变。2008年苏州动漫原创产量超过5000分钟。工业园区科技园在动漫游戏、工业设计、广告媒体、影视制作等文化创意产业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拳头产品”。近年来,苏州市,包括各市、区都自觉发挥本地文化优势,注重创意产业发展,具有苏州特色的文化创意能力正在渗入制造业并推动着产业升级。
    4.无锡利用丰富资源建设“文化产业优势区”
无锡市滨湖区有着丰富的文化、体育、旅游资源,近两年,该区以“文化产业优势区”建设为目标,围绕工业设计、软件研发、影视动漫、影视传媒、佛教文化、婆艺会展、体育休闲等文化产业,着力打造滨湖优势文化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园区,突出以科教产业为主的创新创意文化产业。目前该区正围绕“一圈一带三中心”文化产业新格局,大力推动河埒都市文化圈、环太湖文化景观带和科教创意产业中心、灵山佛教文化旅游中心、影视文化产业中心的发展壮大。
(三)注重品牌打造
    1.杭州依托众多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与行业品牌的有机集成,打响“杭州创意”整体品牌
    近年来,杭州致力于以“中国国际动漫节”、“西湖博览会”、“印象西湖”、 “宋城千古情”、“阿里巴巴”、“淘宝网”等项目与平台为突破口,推出一批文化创意精品;以阿里巴巴集团、华数数字电视有限公司、杭报集团、文广集团、西泠印社集团等企业为引领,打造一批企业品牌;围绕八大重点行业,加快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中国动漫之都、中国女装之都、东方休闲之都、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打响一批行业品牌。
    2.上海注重打造“科技含量高、文化含量高、服务质量高”的创意品牌
    上海一直注重利用创意产业园建设打造创意品牌,经过多年努力,上海已经形成的比较成功的创意品牌有新天地、时空之旅、石库门、盛大网络游戏等,张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和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也正在形成上海的知名文化创意产业品牌。目前,上海正在充分利用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召开的机遇,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优化升级步伐,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的分工体系,力图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断开拓国外市场,着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品牌,打造“科技含量高、文化含量高、服务质量高”的“三高”文化产品。
    3.苏州基地型、集团型创意产业品牌成为新亮点
    目前苏州已有胥口“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和沙家浜江南水乡影视产业园、工业园区科技文化艺术中心两个省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已有工业园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昆山软件园动漫数字产业基地和长桥动漫特色产业基地三个动漫产业基地。42个市级特色产业基地中,也有不少文化产业基地。这些创意产业基地正在有力推动全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运作势头良好。在建的苏州“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重点产业项目“中国太湖文化论坛”,是我国继海南博鳌亚洲经济论坛项目之后唯一一个全国性、综合性的以文化为主题的论坛项目,是苏州目前最大的会展、创意项目,将集会展与娱乐、商业多种元素于一体,占地面积近56万平方米,建筑规划面积67万多平方米。
    4.无锡以品牌战略为抓手,扩大国内外影响
近年来,无锡在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注重打响“无锡创意”整体品牌,使之成为打造“文化名城”城市品牌的重要依托。无锡的主要做法是: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以动漫游戏业、工业设计、软件业、影视产业等为突破口,加大对原创作品的支持力度,着力推出一批精品,发挥品牌的引领与示范效应;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培育一批知名企业和产业园区,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领头雁”和“排头兵”;定期编制和发布全市文化产业著名品牌、商标名录;加强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实施品牌拓展计划,鼓励与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与项目实施“走出去”战略,依托知名品牌,输出文化产品,拓展国际市场。
(四)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1.杭州结合“全国版权保护示范城市”和“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创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建设、队伍建设和基础建设
    杭州的主要做法是:重点抓好版权的“五进”工作,即版权服务进园区、软件正版化进企业、版权监督进市场、版权宣传进学校、版权顾问进单位,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条例,探索搭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鼓励和规范知识产权评估等中介机构发展。
    2.上海通过建立版权交易中心促进知识产权保护
    2008年7月由上海市版权局和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合作组建“上海版权产权交易中心”,该中心以服务版权产业发展为宗旨,为版权作品的创作者、传播者、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作为版权产业中心组成部分的上海版权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作品版权登记、版权保护、产业信息等多项服务。经过一段时问建设后,该平台为企业和个人的作品版权登记提供一条更为便捷的通道;为版权人提供有效的行政保护和优质的民事维权服务,并可为企业定制版权保护方案。服务平台还将通过集聚各类作品及其版权许可转让信息、作品使用企业、中介组织及人才资源等实现供需沟通,并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版权交易服务。上海版权产权交易中心的成立是上海产权市场开展文化产权交易的一项新的探索,是全国版权产权交易的一项创举,此举对促进知识产权保护、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苏州借助知识产权打造创意天堂
    近年来,苏州市不断强化版权管理和保护,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为主、版权协会等其他相关中介服务组织为辅的版权行政管理和版权服务的良好工作体系。苏州市分别成立了苏州市版权协会、软件著作权登记苏州代办处、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江苏办事处苏州代表处。此外,苏州还将推进当地新兴版权产业的发展和加强吴文化的版权保护、推进苏州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苏州版权保护工作的两个重点,帮助产业界建立健全版权保护机制。苏州市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版权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如《苏州市著作权登记资助办法》、《苏州市优秀著作权奖励办法》、《苏州市版权保护示范单位奖励办法》等,通过采取奖励和补贴的方式,激励创作,鼓励运用,引导、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4.无锡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无锡的主要做法是:充分发挥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切实加强文化创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健全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法规体系,制定《无锡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条例》等地方法规,搭建文化创意产业版权交易平台;鼓励和规范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的发展;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侵犯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行为,对侵犯行为举报人给予奖励。

三  对深圳的启示

(一)其他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深圳不进则退
    在全球金融危机给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经济下滑的严重困扰下,深圳的文化产业逆势上扬,连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2007年深圳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65.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88%。2008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约550亿元,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文化产业增长速度高出全市经济平均增速3.5个百分点。据抽样调查统计,2009年一季度,文化产业增加值约12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7%左右,同比增长约10%。深圳文化产业逆势上扬,曾经得到中央的关注、肯定和全国媒体的广泛宣传。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以下两点。
    1.深圳并不是一枝独秀,各地文化产业都在逆势上扬
    深圳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在全球金融危机给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经济下滑的严重困扰下仍然能逆势上扬,与自身努力有关,也是因为文化产业具有高于整体经济增长水平的特点,以及“口红效应”导致的文化产业在经济萧条中的“反周期表现”等因素的影响。后者对其他城市一样具有积极作用。
    2.深圳文化产业在总量和速度上都没有优势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2008年实现增加值达到780.11亿元,超出深圳230亿元,而且发展速度达到11%,与深圳相接近。杭州的增长速度更是远远高于深圳,达到17.6%,总量也已经超过深圳(见表1)。
表1  深圳与四地文化产业主要数据比较
单位:亿元,%

(二)深圳应该尽快制定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与杭州、上海、苏州、无锡四地相比,深圳的“创意产业”意识相对薄弱。近年来,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相关法规、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深圳先后完成了《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和《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2020)》的编制工作,制定《深圳市文化产业促进条例》,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关于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实施意见》、《关于扶持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深圳市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认定和考核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设立并运作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但是,深圳一直没有出台明确支持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规划,这十分不利于深圳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不利于引导深圳文化产业向高端化方向发展。深圳有必要出台系统、专门的创意产业扶持政策,并就如何利用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平台发展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开展专门研究。
(三)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应搞好“三个紧密结合”
杭州、上海、苏州、无锡四地均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地理位置等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优于深圳,技术、品牌、创意等文化产业的推进要素也不逊于深圳。比较之下,深圳历史文化资源十分缺乏,深圳文化产业的长处在于:文化产业在自由竞争环境下成长,具有鲜明的市场原发性,较少受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的约束;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具有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优良技术基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成为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员。因此,深圳文化产业发展应该取长补短,坚持与市场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进一步加强与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对接的能力;坚持与高新技术的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深圳本地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优势,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文化企业,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坚持与创意的紧密结合,使深圳文化产业不断获得源头活水,充满活力,产业链逐步向高端延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