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谈形式1:游戏式考察 黄女士说,女儿兴趣面广泛,性格活泼,语数外平均分90分,不爱做题,但是对于知识类的电视栏目和书籍倒是很热衷。大约过了1个半小时左右,小越兴奋地走出来,大呼“面谈很像‘一站到底’(一档知识问答类的电视节目)!很有趣!”这让黄女士生出几分惊喜。
随后,小越在本市西区的另一所学校进行的面谈,这次面谈是她喜欢的游戏类型。老师让她抽取了3张卡片—— 英文题卡片是“小蚂蚁搬饼干”的图片,两个孩子组成一组,根据图片进行描述,小越说:“自己讲了几句,但是她的小搭档很紧张,一句话也讲不出来,弄得自己有点无话可接。” 语文题卡片是“请你讲述一本名著的故事简介。”
数学题卡片是“要量出10升的啤酒,有1升、2升和0.5升的瓶子,每个瓶子最多用三次,你如何量?” 这些题目没有难倒小越,她反而表示:“这样动脑筋很开心!” 学生解读: 考察注意力记忆力等 小越回忆说,市中心某外国语学校的面谈考察的题目包括选择题、图形题、数字题、体育测试,应该是分别考察注意力、记忆力、协调能力等。比如数字题就是一组数字看几秒后消失,然后写下看到的数字,小越觉得有点像电视里的“梦立方”记忆比赛。“这两个学校的面谈像做游戏,我很喜欢。”小越说。黄女士也认为,这样的面谈不折腾孩子,对孩子的考察也很全面。 面谈形式2:看视频做活动答问题 过来人说,这个号牌既是为了便于识别,也为校方提供了一个观察的机会,比如一些孩子在活动结束后,自己的号牌都找不到,这暴露了自我管理能力的不足。 在学校门口等待的高先生告诉记者,女儿非常聪明,反应很快,属于“一点就通”的孩子,英语和语文是强项。 12点,面谈结束的孩子鱼贯而出。高先生的女儿和妈妈一起出来,表情很淡定。 记者了解到,陪孩子进去的家长,进校后和孩子分开,在另一处被要求填写一份2页纸的问卷,了解家长的教育理念,比如“当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你或你的配偶会怎样帮助他?”“当遇到孩子不愿接受家长意见时,你会怎样处理?”“你认为孩子最大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学生回忆: 学长领头做活动
高先生的女儿非常有个性,坚决不参加课外辅导。直到前天接到面谈通知,高先生才请了一位教数学的副教授给她上了1个半小时的课。尽管佛脚抱得仓促,但小姑娘看起来自信满满:“我们先被带到机房,看了一段有关PM2.5的视频,然后回答一些问题,比如,PM2.5是头发丝的几分之几。”“你答出来了吗?”一旁的高先生迫不及待。“当然啦,二十分之一,视频里有谈到,我都记得!”女儿回答。 “然后我们被带到一个房间,一位老师用英文和我对话,先做自我介绍,还问我觉得自己哪门功课最好,成绩大约排在第几名…… 最后还有学长带我们做活动,问我们最崇拜人是谁或者用三个词来形容一下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还有一个问题最有趣,说如果有来世,你想要做哪种动物,选项有马、狮子、大象、猫、狗……” “你选了哪个?”父亲很好奇。“我选了狗。”女儿回答。父女俩都很纳闷,这个问题的意图是什么。
参加本市东北片的某民办初中面谈的小管说,老师问了8个问题,她大都能轻松对答,比如“自我介绍”、“说一说对校园的印象”之类。有个问题小管觉得挺有趣,“老师问,如果我有一对翅膀,可以飞,我会有什么感觉,会打算去做什么事情。” 据小管回忆,她没有答出来的那个问题,是按照面试老师给出的一段提示性的文字,说出文字所描述的人物是《水浒》中的哪一位。“其实四大名著我都看过的。”对于没能回答出这个问题,小管感到多少有些惋惜。 面谈形式3:上课 一堂课上了60分钟 老师解读: 延长课时,观察课堂表现 “一般小学生一节课的上课时间是35分钟,我们有意识让孩子在课堂里坐60分钟,通过延长时间,老师可以观察出学生能否保持一个好的学习状态。”这位负责人说,有的学生第一个20分钟能静下心来,到了第三个20分钟可能就坐不住了,所以一个小时的上课时间,可以观察、了解到很多东西。 根据校方安排,每场面谈安排25个孩子在一起上课,教室里有5位老师,其中3位老师轮流上课,不上课的4位老师则各有分工,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比如有的看合作能力、有的看行为习惯、有的看语言表达能力、有的看课堂的接受度等。 课堂中间还会穿插一些分组讨论活动,最后5位老师根据学生表现进行综合打分。 “当然,不是说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就是好的,哪怕是学生不发言,从他的眼神里、听课的状态,老师也可以感受到他上课时的专注度。” 该负责人说,学校安排的老师都是学校最有经验的班主任。 这位负责人坦言,他们的学校变得热门之后,冲着学校而来的学生往往都会去社会培训机构接受应试操练,因此靠做题挑选不出他们学校真正想要的学生。他们希望挑选到真正全面发展、有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学生,因为这样的学生才有后续发展的潜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