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的转型观

 3gzylon 2014-01-04
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的转型观
2013-12-29 12:15 来源:光明网  我有话说

     编者按:华西村,名闻天下;吴协恩,更是中国数百万村官的卓越代表。身为党的十八大代表、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会长,吴协恩的特色思维、转型理念和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吴协恩的转型观

  “转型不是我的独创,华西也不是最近10年开始转的,而是从老书记创业伊始就一直在转,从农业到工业,再到三产服务业,转型始终没有停滞过。我所做的,无非是在老书记奠定的基础上‘锦上添花’而已。”每当谈到华西的“转型”,吴协恩都会如此坦言……

  匆庸置疑,这是吴协恩自谦的说法。其实,如今的华西村能保持50多年的长盛不衰,并形成全国各地、全面开花的产业布局,与吴协恩的转型观是密不可分的。正如他所讲的,转型不是单一的,而是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的。让我们一起从“产业转型、人的转型、村庄转型”这三个方面,全面展现吴协恩有关转型的一些特色理念和精彩论点。

  产业转型

  事实证明,从最初的农业,到“农工商建游”五业俱兴,华西村半个世纪的产业发展之路,也是一条成功的转型之路。特别是当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一次强调了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为什么转型?什么是转型?怎么来转型?吴协恩有他独到的见解。

  改革与转型 当今时代,改革有困难,不改革会更困难。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的推动下,中国将发生更多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种机会。人生可以有过错,但不可以错过。企业如人,要牢牢抓住这次良机,促进华西的转型。

  传统产业打“持久战” 现阶段的产业发展要“两手抓”,一手抓三产服务业的转型,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提升,提升什么?怎样提升?我认为,不仅包括企业管理的提升、技术含量的提升、产品档次的提升、人才引进的提升,还包括企业固定资产利润率的提升、人均创利的提升。就产品而言,我这个产品能否在质量上领先、价格比上领先、市场份额上领先;就企业而言,我这个企业是否在同行中有地位?是否在市场中有份量?是否在社会上有知名度?我要求各企业、各部门的经理,在传统产业的发展上,既要看到成绩的来之不易,又要看到道路的坎坷不平,要准备好打“持久战”。

  四两拨千斤  转型,就是用更少的人创更多的效益,用更少的资源赚更多的钱。说白了,就是不能花大力气赚小钱,而是要花小力气赚大钱,最终就是要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转型不能跟风  发展经济是一门科学,不能意气用事,也不能为了面子而做。产业转型不是转给人家看的,而是要给自己过日子的,所以千万不能跟风,一定要按照中央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实事求是的转型。

  百花齐放  我在各地培训班上常讲,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框定在一个模式是不会成功的,百花齐放才是成功的。我看,转型也是如此,不应该限定在某一领域,而应该因地制宜、统筹全局,什么合适,就做什么;什么有效,就做什么。转型也不是丢掉这一块,发展那一块,而是巩固提升这一块,创新拓展那一块。“有所为”可能是比较容易的,可以做到的,“有所不为”往往是比较困难的,难以做到的。如何把握呢?不要什么都做,要做核心的。

[责任编辑:章丽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