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高新重组失败父子之争是主因


                
作者:荷叶

   2012419,长春高新发布公告欲重组而停牌。517公司又公告,终止重组股票复牌,原因是,“经相关各方洽谈和磋商,鉴于目前交易双方就交易价格尚存在一定分歧,因此该事项的实施条件尚不成熟,公司决定终止筹划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根据公告叙述,长春高新这次重组的核心内容,公司增发新股,收购金磊先生持有金赛药业24%的股权,林殿海先生持有金赛药业6%的股权,使得金赛药业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
   
为何重组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金赛药业这个“儿子”,重组后要变成“大哥”,这让“老子”接受不了!现任大股东将失去控制权,沦落为参股长春高新的二当家。金磊将摇身一变,身份由“儿子”变成其“老子”的“大哥”,“老子”将变成“二弟”。这让现在的“老子”,实在接受不了其身份转换。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具体现实。
   
根据长春高新2011年报推算,其控股70%的子公司金赛药业,为其贡献的利润为16191.57万元,而公司净利润总额才10954.86万元,金赛药业贡献的利润相当于公司净利润的147.80%。换句话说,没有了金赛药业利润贡献,公司将由每股0.83元的绩优公司,变成每股亏损0.4元的巨亏股。
   
去年以来,金赛药业的销售又开始增长,其延伸药品也开始发挥效益,前景看好。而长春高新的其它子公司业务进展缓慢,亏损连连。可以这么说,没了金赛药业,长春高新就很难生存下去了,而持有金赛药业24%股份的金磊,是其实际控制人,他在长春高新董事会里,连个董事都不是,长春市政府实际控制着长春高新。
   
我们再来看看,如果长春高新对金磊增发股份,收购其24%的金赛药业股权,结果会怎样?
   
根据长春高新2011年报,推算金赛药业2011年净利润为2.313亿元,金磊24%的股权利润为0.55512亿元。长春高新停牌时市盈率约50倍,如果按照这一标准测算,金磊股权市值应该为27.756亿元,按照常规的九成价格计算,增发后,总股本2.25亿股,长春高新股东排序大约为
   
第一大股东  金磊      0.7500亿股  33.33%
   
第二大股东  长春国资  0.3178亿股  14.12%
   
第三大股东  林殿海    0.1875亿股   8.33%
   
即使金磊再多一点退让,但其大股东位置是不会变化的,而失去大股东之位,现任老大是很难接受的。
   
我们认为,长春市国资委应该面对现实,承认现实顺义而为,生物制药产业国资委应该退出,这符合国家大政形势,放手让民企掌权有何不好呢?有利于企业的更好发展,也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健康运行。
   
一味地霸住上市公司控股权,只能助长少数人的腐败。可别忘了,几年前,也是长春高新董事会,将公司多年培养的唯一开始下蛋,能赚钱了的疫苗子公司,以低价卖给公司高管,在整个证券市场留下了腐败典型的坏名声。
   
长春高新是一家主营生物制药的上市公司,前些年地产收入较多,后来又投资了一些其它生物疫苗公司,旗下长春百克药业研究的艾滋病疫苗,正在进行二期临床试验,在国内乃至世界影响很大。我们希望当地政府应该高瞻远瞩,尽快解决公司体制弊端,促进公司在健康大道上快速发展,
   
从金赛药业来看,公司的生长激素类产品具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专家预计中国每年需要药物治疗的身材矮小患者超过200万,药品市场价值200亿以上,金赛生长激素目前2亿的销售规模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同时公司在国内生长激素已拔得头筹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向相关的肿瘤、烧伤、妇科领、乙肝等领域拓展,治疗烧伤的金扶宁已经投入生产,治疗乙肝的重组人胸腺素α1也将完成三期临床实验,在09-10年投入生产,这一系列国内甚至全球首创的新药品的推出,将为金赛药业和长春高新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长春高新是两市有名的铁公鸡之一,长期以来为大家诟病。看了前边的内容,想必大家理解长春高新其实是力有不逮,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分红也罢了,但是不分红会制约股市的融资功能,比如配股、非公开增发、公开增发等手段,剩余的只有定向增发一条路了。大家知道,生物医药的研发,是个烧钱的行当,大笔投入是不可少的。后续的生产线建设,投入也是动辄数以亿计。金赛、百克后续的产品序列有机可循,资金大量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金赛、百克完全靠自身滚动开发,虽然是一种选择,但绝对不是好的选择,这样无疑会耽误大好发展时机。如果引入其他投资者,对于有发展前途的企业,会削减现有股东的利益。最好的办法是现有股东内部解决,同比例增资是较简单的办法(研发人员激励问题,不想办法用市值来衡量、激励,不是最好的办法)。把主要盈利主体,长期置于母公司之外,将来子贵母贫的问题会更突出。如此股权结构,制约了长春高新的发展,不解决目前公司结构导致的母公司盈利不足的难题,长春高新及子公司将面临两难问题。这就难住了母公司,因为母公司的财务捉襟见肘,无法扶植旗下公司的发展;如果为了发展急需的资金,引进其他投资者,又很难向各方交待,因此才有了解决该问题的迫切性。

 

母公司(其实是实际控制人)有了解决问题的动力,这是最主要的。母公司董事会新任期第一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时段,剩下操作层面的问题,就是技术手段运用了(别说投行有多说办法,就算小散,也会为公司提供N套合理的方案),大家拭目以待,看看下旬即将公布的重组方案是否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长春高新子公司的成长性已经显现,母公司的经营却是每况愈下。旗下子公司,特别是金赛、百克,均处于高速成长期,盈利虽然大幅增长,需要支付的研发费用、生产扩张费用、销售网络建设费用同样快速增长。目前子公司大比分红,既不符合子公司的发展,也不符合股东利益。母公司无法从子公司获得分红,主业又不见起色,盈利就成了纸上富贵,也就没有办法对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