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闪光灯基础知识

 业明 2014-01-05
  • 一:闪光摄影基础的原理
  • 任何一种光源都有一定色温,只有相机的色温设置与光源的色温接近一致时,才能获得比较准确的色彩还原。
  •    上图表示出了光源色温、相机白平衡设置与最后成像效果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闪光灯的色温接近日光的色温,也就是5500K-5600K。当使用相机内置的闪光灯时,相机的自动白平衡能够自动做相应设置,但当使用外置闪光灯时,由于闪光灯在拍照之前没有发光,相机无从判断光线的色温而按当时的环境光线设置,自动白平衡就会失效,所以需要使用手动设置白平衡。

  • 两款热靴闪灯的技术参数:
  • 闪光灯亮度    Nikon SB-900    Canon 580EX II 
  •  输出量      闪光时间(秒)    闪光时间(秒) 
  •   1/1       1/880         1/1,000 
  •   1/2       1/1,100        1/2,000 
  •   1/4       1/2,550        1/4,000 
  •   1/8       1/5,000        1/9,000 
  •  1/16       1/10,000       1/15,000 
  •  1/32       1/20,000       1/21,000 
  •  1/64       1/35,700       1/30,000 
  •  1/128      1/38,500       1/35,000
  •   从上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闪光灯闪光的时间非常短,最长的时间是1/880秒,最短的竟然只有1/38,500秒。惊讶吧?你一眨眼的功夫,闪光灯可以闪光几万次。
  •   还记得你每次摄影时候用到的快门速度吗?1/200秒、1/50秒甚至更慢。即使在光照最强烈的正午,我们通常会用到的快门速度也不过是几千分之一秒。
  •   了解快门速度和闪光时间的差异有什么意义吗?是的,非常有意义,很多创意闪光照片的创作正是利用了这两者之间的差异。
  •   众所周知的,要想得到一张理想的照片,最关键地就是控制好进入相机的光线,那么怎样才能够控制好进入相机的光线呢?不就是设定好光圈和快门嘛!是的,没错,光圈和快门,前者控制通光量,后者控制曝光时间
  •   我们用你说的来做个试验,不过这次我们的试验环境是全黑的,只用闪光灯来照明。
  •   把闪光灯设定到手动1/2输出(这样可以保证每次闪光的亮度是一致的),光圈设定为F8.0,然后分别用1/200、1/100、1/50、1/10秒的快门速度拍摄了下面这四幅照片。
  •   看出什么差别来了吗?没有?这就对了,确实没有什么差别。但是这很诡异,明明快门已经从1/200降低到1/10了,怎么会没有差异呢?
  •   再来深入研究一下光圈和快门的作用吧。这还用研究?前面不是已经说过了嘛,光圈控制通光量,快门控制曝光时间。是的,这不错,可是快门是怎么来控制曝光时间的呢?
  •   很简单,按下相机的时候,快门打开,让相机的感光元件曝露在光线下,当到达设定的快门时间时,再关闭快门,隔绝感光元件与光线。
  •   上面的试验,第一张照片,设定的快门速度是1/200秒,当按下按钮时,快门打开,同时闪光灯被触发,但是闪光灯的时间只持续了1/2,000秒,在其余的(1/200-1/2000)秒时间里,快门是打开的,但是由于拍摄环境是全黑的,因此在这段时间里,相机的感光元件没有受到任何光线的照射;而第二张照片中,设定的快门速度是1/100秒,由于没有修改闪光灯的输出设置,闪光灯仍然以1/2输出,闪光持续时间仍然是1/2,000秒,因此按下按钮之后,相机的感光元件在光线下曝露了1/2,000秒,然后在剩余的(1/100-1/2,000)秒时间中,快门并没有关闭,但是感光元件没有收到任何光线的照射。现在明白了吧?后面两张照片应该不用再说明了吧?
  •   或者,我们应当把“曝光”这两个字拆分开来,一个是“曝”,一个是“光”。设定快门速度只是控制了感光元件“曝”的时间,而闪光灯则控制了“光”的时间,两者的“交集”才是相机感光元件“曝光”的时间。
  •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有点晕?没关系,你只要记住:
  •   在全黑的环境下,曝光跟快门速度无关!
  •   (要是等会我再告诉你,上面这句话是错误的,我估计你一定要发疯吧?别急,你就先记着这句话吧,它是错的,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是对的,因此它是有用的。)
  •   那么好了,既然快门速度跟曝光无关,那我们需要调整曝光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   ——调整光圈!好吧,来试试看:
  •   这次还是将闪光灯输出手动设定在1/2上,仍然在全黑的环境里进行拍摄,并且保持快门速度为1/200秒,我分别用F11、F8、F5.6、F4.0拍摄了四张照片。结果很明显,F11下明显欠曝,而F4下又明显过曝,F8和F5.6下的可以接受——光圈定律有效。
  •   那好,我们现在可以总结一下了:
  •   在全黑的环境下,曝光跟快门速度无关,而跟光圈有关!
  •   OK!注意到我前面的那句话了吗?我又一次特别注明了“全黑”环境?难道只是因为我是非常乐于而且擅长拍摄“黑夜里的黑猫”的原因?我们还是来看看如果是有光的环境下,会是什么结果吧。
  •   这次拍摄时我打开了室内的投影机,让它投射WaltDisney的图像到背景上,为了更好地反映最终的效果,我将相机的ISO设定为800,并且选用了F5.6的光圈,闪光灯依然是1/2输出。
  •   我分别采用1/100、1/50、1/20、1/10秒的快门速度,拍摄了4张照片。怎么样?照片有了很明显的变化。是不是跟你在自然光下拍摄的照片变化一样了?
  •   是的,一样了。
  •   真的?再仔细看看。
  •   四张照片变化非常明显,但是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变化明显的实际上只是背景部分,由暗到明变化很大,但是主体变化并不大,虽然快门速度在变化,但是第一张并没有欠曝,第四张也没有过曝。
  •   为什么呢?因为主体主要是受到瞬间光源——闪光灯的照射,快门速度对它没有影响,而背景则没有受到闪光灯的照射,它接受到的是持续光源——投影机光的照射,快门速度对它是有影响的。
  •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在拍摄夜景人像的时候尝试一下这个试验,你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
  •   光圈决定主体,快门决定背景。
  •   可是问题又来了,既然主体的曝光由光圈来控制,那在拍摄的时候,为了正确曝光,光圈就被限定死了,不是就无法利用光圈来改变景深了吗?正如前面所说的,在拍摄一幅夜景人像时,如果为了主体正确曝光,测试出来的光圈是F2.8,但这样一来,远处的背景就不可能清晰地显示出来了。怎么办?
  •   如果你恰好是夸父或者后羿,很可能你用的闪光灯是太阳做的,那么很遗憾,可能确实没什么好的办法。如果你跟我一样只是使用了电子闪光灯这样的小玩意,那就简单了,我们可以在它身上打主意。
  •   记得我在前面多次提到过,把闪光灯手动设定成几分之几输出。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其实这就是指闪光灯的闪光量。把每支闪光灯最大输出设定成1的话,那么减小一半的输出量就是1/2,再减小一半就是1/4,以此类推。
  •   上面这组照片,是在相同光圈条件下,通过改变闪光灯的输出量之后拍摄的,很显然,主体的曝光也可以通过闪光灯的输出量的调整来改变:闪光灯输出量越大,主体的曝光越充分。
  •   好了,到现在为止,我们又知道了一点,主体的曝光可以通过改变光圈来实现,光圈越大,主体的曝光就越充分;同时,主体的曝光也可以通过改变闪光灯的输出量来实现,输出量越大,主体的曝光就越充分。
  •   这话看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是的,当初我们在学习光圈和快门的时候,不也是这样说的吗?实际上,你完全可以把光圈和闪光灯输出量的关系看成跟光圈和快门的关系一样。
  •   我们知道,在保持同样曝光量的情况下,我如果需要把光圈缩小一档,只需要把快门速度放慢一倍就可以了,现在也一样,如果需要把光圈缩小一档,只需要把闪光灯输出量放大一倍就可以了。
  •   实际运用中,除了一些高端闪光灯有微调之外,很多中、低端闪光灯输出量的调整通常是几何级数的调整(1、1/2、1/4、1/8……),但是有时候,我们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设定1/2输出的时候,显得太亮,而设定到1/4输出的时候,又显得太暗。怎么办呢?
  •   你还记得有人说过他的相机是“对焦基本靠瞅、虚化基本靠抖、变焦基本靠走,防抖基本靠手”吧?咱们活学活用,再加上一条:“调光基本靠凑”。中国有句俗话,“距离产生美”,通过改变闪光灯和主体之间的距离,一样可以达到影响曝光的作用。
  •   上面四张照片,是在光圈相同,闪光输出量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移动闪光灯的位置,来改变主体的曝光。曝光充分的,是闪光灯“凑”得近,反之,是闪光灯离得远。
  •   OK!现在我们基本上知道了闪光灯是怎么工作的,也知道了在闪光摄影中如何调整主体的曝光。现在我们来说最后一个问题。
  •   记得我前面在讲那句“在全黑环境下,曝光跟快门无关”的时候说过,这句话其实是错的。究竟错在哪里呢?
  •   我们再来做一组试验。为了更好地展示效果,这次我没有使用儿子的玩具,而是拿一支手电筒作为道具。
  •   我将闪光灯手动设置好输出量,光圈设定为F11,然后分别用1/200、1/250、1/320、1/400四个快门速度拍摄了四张照片:
  •   结果出来了,第一张照片1/200秒和第二张照片的1/250秒几乎没有区别,重新印证了之前我们说过的理论,但是第三张1/320秒的照片在下边缘出现了一道黑条,第四张1/400秒的照片则超过1/3的部分变成了黑色。
  •   为什么这样?不是说曝光跟快门速度无关的吗?
  •   看来,我们又需要对相机的快门做进一步的研究了。传统的胶片相机和大部分单反相机,使用的是机械式快门(DC和少部分单反则使用了电子快门或者混合快门),而目前我们常用的单反相机,大多数都是机械式快门里的“焦平面快门”。焦平面快门是装在相机机身里,与相机感光元件相平行。
  •   焦平面快门的工作原理有点像一对卷轴式的窗帘。在低速快门的模式下,在相机快门未打开的时候,前帘遮挡住感光元件。当按下快门按钮之后,前帘开始向下移动,自然光线开始进入,一直到前帘运行到底部,快门完全打开,然后保持打开模式,直到达到设定的曝光时间后,后帘才开始向下移动遮挡光线。
  • 快门-低速.gif
  •   前帘移动到底部,让快门完全打开,这样的一个机械运动是需要时间的,一般高档数码相机可以将这个速度提升到1/250秒或者更高一点,普通相机速度大约在1/125秒或1/180秒,有的甚至只有1/60秒。而这个速度,对于闪光摄影来说,就叫做“最高同步速度”。
  •   但是这样的快门速度显然不能够满足所有场合的摄影的需要,我们应该都有过经验,在正午强烈的阳光下,快门速度有时候需要设定成1/2000秒甚至更高。为了突破快门机械速度的限制,相机采用了一项技术,就是当前帘开始向下移动之后,不等它到达底部,快门完全打开,后帘就开始向下移动。这样一来,前帘打开到后帘遮盖之间的运动距离缩短了,只需要一个缝隙,你需要更高的快门速度,只需要调整前后帘之间的间隙就行了,这样一来,最高快门速度甚至可以达到1/8000秒。
  • 快门-高速.gif
  •   但是,我们要知道这样的快门启闭方式,将使得感光元件不是整体暴露在光线下,而是自上而下渐次曝露在光线下。每一个感光小单元曝光时间是很短,但完成全部的曝光,总共需要的最短时间依然是前帘从顶部运行到底部的时间。
  •   这在持续光源的情况下,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在配合使用闪光灯时,就出现问题了。前面我们提到,闪光灯是瞬间光源,发光的时间只有1/1000秒甚至更短,因此在高速快门的情况下,无论在哪一个时点进行瞬间闪光,都存在感应器被帘幕遮挡的部分无法被闪光照亮的情况,最终在照片上就会留下黑条。因此,闪光摄影必须要有一个瞬间,快门是完全打开的,相机快门完全打开所需要的最短时间,就是所谓的“最高同步速度”。
  •   上面我进行试验的时候,使用的相机是Canon 1D Mark IV,这个相机与非原厂TTL闪光灯连接(或者离线连接)时的最高同步速度是1/250秒,因此第一张照片、第二张照片都在最高同步速度之内,相机快门能够完全打开,因此曝光正常。但是第三张照片1/320秒的快门速度已经超过了最高同步速度,当闪光灯闪光的瞬间,前帘尚未移动到底部,因此在照片底部就留下了一条窄窄的黑条。而第四张照片,由于1/400秒的快门速度更高,闪光的瞬间,前帘大概才移动到2/3的位置,因此照片上留下了更大面积的黑条。
  •   因此,在使用闪光摄影的时候,切记,快门速度一定不要超过“最高同步速度”。
  •   低速模式下,闪光灯“前帘同步”闪光的作业示意图如下,在前帘移动到底部,快门完全打开的一瞬间,闪光灯触发闪光,随后快门继续保持打开状态,直到设定的快门时间到达,后帘开始向下移动遮盖快门。
  • 快门-低速前帘.gif
  •   低速模式下“后帘同步”的作业示意图如下,前帘移动到底部,快门完全打开后,保持开启状态,直到设定的快门时间即将到达,闪光灯被触发闪光,闪光完成后,后帘就开始向下移动。
  • 快门-低速后帘.gif
  •   你要是非要超过“最高同步速度”怎么办?当然,也是有办法的,只是需要你付出更高的代价。
  •   现在一些高端的闪光灯具备了“高速频闪”的功能,你前后帘不是可以同时移动,只露出一个缝隙来感光吗?那你每露出一个缝隙的时间,我就闪一次光,最终全部感光元件也会全部受到闪光的照射了。下图示意了高速频闪模式下闪光灯的工作状态:
  • 快门-高速频闪.gif
  •   对于带TTL的闪光灯在直接连接在热靴上的时候,由于相机与闪光灯的“对话”,会让你无论设定的快门速度是多少,在拍摄时候都自动降低到“最高同步速度”,也会对曝光造成影响。我在一次外拍户外车展的车模时,由于当时户外光线强烈,而我为了虚化背景,又使用了大光圈,这样快门速度就在1/500秒,由于模特所处的位置稍微有点逆光,我就打算用闪光灯进行补光。结果拍下来的照片严重过曝,当时我百思不得其解,就算是我超过了最高同步速度,闪光补光也应该是补得不充分,照片偏暗才对啊,为何会过曝呢?后来才了解到,由于我使用的是TTL闪光灯,虽然我设定的快门速度是1/500秒,但在闪灯打开之后,它会让相机快门速度自动降低到1/250秒,这样当然会过曝了。
  •   我也就这个问题特别做了个试验,分别用Av、Tv、M、P档拍摄了对比照片(受拍摄角度限制,仅作曝光示意,无任何构图考虑)。
  •   上图上排是采用光圈优先(Av)模式,左图是未开闪光灯的情况下,我设定的光圈为F3.5,相机自动测光后设定的快门速度为1/800秒,曝光正常;右图仍然是F3.5光圈,但是把闪光灯打开了,相机自动把快门速度降低到1/300(我的佳能1D Mark Iv在连接原厂TTL闪灯的情况下,最高同步速度就是1/300秒),这样以来就明显过曝了。
  •   上图下排则是采用速度优先(Tv)模式,左图未开闪光灯的情况下,我设定快门速度为1/800,相机自动测光后设定的光圈为F3.5,这个拍摄系数实际上跟上排左图一样,因此曝光也正常;右图我没有做任何设定变动,只是打开了闪光灯,相机自动将快门速度降低到1/300秒,同时由于相机是速度优先模式,因此会根据降低后的1/300秒快门速度重新测光,并自动将光圈调整为F6.3,最终的曝光结果正常。
  •   上图上排采用了手动曝光模式(M档),左图我设定光圈F3.5,速度1/800秒,曝光正常;右图未做设置变动,只是打开闪光灯,相机自动把快门速度降低到1/300秒,光圈未调整,因此造成过曝。
  •   上图下排则采用了程序曝光模式(P档),由于程序曝光模式中,相机会自动设定光圈、快门组合,左图是未开闪光灯的情况下,相机设定的快门组合为光圈F4.5,快门速度1/500秒;右图打开闪光灯,相机自动设定的组合为光圈F6.3,快门1/300秒,照片曝光正常。
  •   总体来看,如果相机采用光圈优先或者手动模式时,一定要注意,如果快门速度超过最高同步速度,这时候如果打开连接在热靴上的TTL闪光灯,就会造成快门速度降低,从而照片过曝。而在速度优先以及程序曝光模式下,打开TTL闪光灯也会造成快门速度降低,但相机同时会调整光圈值,因此相片可以得到正常的曝光,但是景深的控制也相应被改变了。
  •   当然,如果TTL闪光灯设置为“高速同步”模式,则相机不会自动调整改变快门速度。


  • 二:闪光灯的运用
  • 你有闪光灯吗?你用闪光灯吗?对于绝大多数影友而言,往往会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闪光灯。其实,闪光灯在摄影中的利用价值非常高,它的作用不仅是弱光环境的补光,更是为摄影作品增光添彩的重要设备。比如我们经常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精美摄影作品所震撼,那些作品的色调、细节、人物的眼神……,大多是闪光灯的杰作。所以许多《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许多摄影师们认为:“能用闪光灯的情况下尽量使用闪光灯,迫不得已时才不使用闪光灯。”这种“迫不得已”与我们摄影爱好者的“迫不得已”恰恰相反,所以我们发现,尽管我们的照相机和镜头乃至胶片都与国外职业摄影师的一样,但是却无法达到那种既平实又与众不同的效果。除了艺术修养和技术能力外,不善于使用闪光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 善用风光灯
  •     那么何谓“善用闪光灯”呢?首先为自己的相机配置一只外置的闪光灯。我们知道,现在的照相机大多具有内置闪光灯,在弱光环境拍摄时,打开内置闪光灯便可以得到曝光正确的图像了。但是很多时候使用闪光灯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曝光正确,更需要利用闪光灯营造出丰富的先照效果。而多数内置闪光灯的照射角度是固定的,无法进行反射或离机闪光。所以配置一只外置的闪光灯非常必要;其次,需要熟悉自己闪光灯的功率和功能。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的闪光灯不仅功率大,而且功能也非常丰富。一般人们在使用高级闪光灯时,只会使用TTL的自动控制闪光,而不会使用其他的功能,这也就失去了“善用闪光灯”的意义了。所以必须了解自己的闪光灯能够覆盖多大范围,掌握闪光灯的所有功能。也许一些功能很少会用得上,但是一旦遇到合适使用的拍摄内容时,这个功能可能会使你的作品一鸣惊人;第三,把握闪光技术。有了闪光灯,而且熟悉并了解了闪光灯的功能并不等于“善用闪光灯”了。关键还要控制好闪光灯,在拍摄前就明白想要得到的效果是什么?闪光灯的功能如何设置?灯头的照射方向在哪里?与自然光的配比是多少……这—切都能够轻松把握了,也就算是“善用闪光灯”了。
  •     “善用闪光灯”主要是指平时摄影创作时,善于把握自然光与闪光的匹配,营造出既自然又优于自然光的效果。而单纯地依靠闪光灯同样可以进行有意思的创作、比如创造立休感的闪光灯离机闪光、布光均匀的多灯闪光、凝结水滴的高速闪光、色彩独特的有色滤光闪光、连续凝固动作的频闪闪光……。
  •     这些独特的闪光技术不仅可以给观赏者带来独特的视觉感受,而且在创作过程中还有着极大的拍摄乐趣。因为闪光灯在我们自己手中,只要有想象就会有创新,新的闪光玩法,新的艺术创作,可能就在足不出户的小屋内诞生了。

  • 利用内置弹出式闪光灯解决生硬的阴影 闪光灯补光是一种最简单的闪光技巧,能立竿见影地为你的摄影作品增添专业的感觉。最棒的是,只要利用相机内置的闪光灯就能完成这种技巧。或许听起来会觉得有点怪,但使用闪光灯补光其实是一种最适合在白天使用的技巧,而且天色越亮就越有用。在外行人看来,在明亮的阳光下使用闪光灯是种奇怪的举动,其实这恰好体现了你在摄影技巧上的高明之处。
  • 闪光与自然光
  •     只会利用自然光拍照片的人不见得会利用闪光灯,而能够很好掌握闪光灯的人一定懂得自然光、所以真正优秀的闪光作品不见得是纯粹的闪光,而是自然光与人造光的恰当组合。虽然自然光有着真实自然的优势,利用好自然光可以很恰当地表现出拍摄时的现场氛围,但是自然光并不是完美的,它井不能出现在每一个需要照射的地方,所以加入闪光灯有助于弥补自然光的不足,改善照片的品质。而目在自然中加入闪光,比较容易控制光线的反差,同时还能在较弱的自然光环境下捕捉运动中的目标。闪光与自然光的组合是一种混合光,所以把闪光灯用得象自然光那样自然才是闪光灯摄影的最高境界。
  • 图1. 只利用自然光拍摄,平均测光,程序自动曝光。可以看到室内与室外的光线有着很大的反差。
  • 图2. 按照平均测光值手动曝光,并打开闪光灯补光。前景曝光正常,窗外曝光有些过度。
  • 图3. 使用闪光灯直接拍摄,TTL控制闪光,程序自动曝光。由于快门速度较快,窗外的景物曝光不足,有些象夜景。
  • 图4. 按窗外景物测光,并同时利用闪光灯补光。窗外的景物及室内的主体都得到了正确的表现。
  • 弗兰斯.兰丁摄(荷兰)
  • 太阳已经低于地平线,但依旧染红了天空,一小群羚羊向丛林移动着。闪光灯使羚羊的眼睛发出了烁烁的光亮。

  • 反射闪光
  •     顾名思义,反射闪光就是指闪光灯不对着被摄体直接照射,而是利用其它无题的反射光来照明主题。不是所有的闪光灯都可以进行反射闪光,首先,闪光灯的灯头可以向上折起或左右旋转,可以调整角度的灯头便是闪光灯用于反射光照明的基本功能。反射光照明的方式很多,主要方式如:将灯头向上抬起,指向屋顶,利用屋顶的反射光照射被摄体;也可将闪光灯的灯头指向侧面的墙壁,从侧前方反射被摄体。反射照明的优点是:可以将强硬的闪光转化为散射光,营造出光影柔和、层次丰富的影像,并减弱甚至消除因闪光直接照射而产生的背景黑影。
  •     过去,使用手控闪光灯时,反射闪光的曝光值很难进行精确的估算,通常采用公式来计算光圈值(F值):F=GN/L1+L2×70%
  • 公式中GN为闪光灯直属,L1为闪光灯至反光体的距离;L2为反光体与被摄体的距离;反光率按照70%计算,由于不同的墙壁、屋顶天花板等无题的反射率有所不同,所以这种计算并不准确,除了经验外,手持式测光表也能够为准确的曝光提供重要依据。随着TTL控制闪光技术的进步,反射式闪光的精确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而数码相机即拍即现的特点更可以使反射闪光的效果达到理想的状态。人们不必再去计算墙面屋顶的反射值,也不必再依靠TTL闪光,只要看着液晶显示屏的效果来调控光圈值便可以精确地控制曝光了。所以在数码时代,任何一只可以折起或旋转灯头的闪光灯都可以实现漂亮的反射闪光效果。  
  • 控制闪光的强度
  • 利用周边物体的反射进行闪光操作有着良好的效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适合反射闪光方式,比如室外摄影或屋顶墙壁并非白色时,闪光摄影便很难奏效了。而使用闪光灯直接闪光,生硬的光效又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这时,控制闪光的强度便非常重要了。控制闪光的强度也叫做“控制光比”,这是闪光灯操作中非常重要的控制技术,光比太大,影像往往会生硬,失去应有的层次;光比太小,补光的效果又难以体现。一些高水平的摄影师都具有极高的闪光光比控制能力,他们的很多优秀作品既象是自然光条件拍摄的,又不同于纯粹的自然光。合适的光比有利于主题细节的表现,比如近景的色调质感,人物的眼神光等等。通常控制闪光灯的光比需要与自然光进行有机的结合,比如拍摄人像时,按自然光对需要表现的环境进行测光,然后再利用强度适中的闪光对人物进行闪光补光,这样环境、人物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曝光,人物的眼睛也会因闪光的照射而更加有神。
  • 现代一些高级的闪光灯都具有分段调光的功能,甚至可以达到1/32的光比,能够为摄影者提供不同强度的闪光效果。对于没有控制光比功能的闪光灯而言,柔光罩、白纸或白色手帕挡在闪光灯前同样可以起到控制光比的作用。而且在闪光灯前加用遮挡物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光比,同时也可以改变光质,使平直的闪光转化为漫射闪光,更利于被摄体的层次表现。
  • 控制闪光的速度
  • 我们在看照相机的说明书时,经常会发现“最高同步速度”的指标。这里指的“最高同步速度”就是照相机焦平面快门能够配合闪光的最高开启速度。比如,某款照相机的最高同步速度为1/125秒,那么在1/125秒以内,都可以与闪光保持同步。而快门速度超过1/125秒后,在闪光发出时,快门就会遮挡住部分胶片或影像传感器,而只能记录下一部分影像。如果快门速度过高,那么快门就会完全遮挡主感光体,我们只能得到一张全黑的影像了。这种闪光不同步的失误在焦平面快门的胶片相机中较为常见,随着照相机自动化的进步,在进行闪光摄影时,相机的自动曝光模式可以把快门控制在同步范围之内,有效减少了闪光不同步的现象。不过实用手控闪光灯时,闪光同步速度仍是必须关注的一个指标,这对于使用胶片相机的人士来说,尤为重要(数码相机可随看随删,失误可忽略不计)。

  • 有趣的频闪闪光
  • 就普通摄影而言,一般只能在一个画面中记录下被摄体的某一瞬间影像,而不能记录其运行的过程。在体育摄影中,摄影师利用高速马达配合多次曝光来完成运动员连续动作的拍摄。但是如今的数码相机大都没有多次曝光功能,不过利用频闪闪光技术同样可以达到记录连续动作的效果。
  • 频闪闪光是闪光摄影中较为复杂的技术。先决条件是需要拥有一只具有频闪功能的闪光灯。频闪闪光灯在充足电后,可以象机关枪一样在极短的时间里连续闪光,拍摄动体时,画面上可以留下数个至数十个错落有序的影像,这种效果是人们平时无法观察到的。与照相机的多次曝光方式不同,频闪闪光拍摄时,相机的快门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是开启的,频闪闪光的次数就是记录下影像的数目。所以采用频闪闪光方式拍摄时,环境光不能太亮,背景也越深越好,这样画面上的主体才能够更加清晰。
  • 闪光灯多次曝光

  • 频闪闪光技术对灯的要求比较高,很多闪光灯没有频闪功能,这时我们可以考虑用闪光灯进行多次曝光,无论是什么样的闪光灯,只要能够手控触发闪光,便可以拍摄出多次曝兴的效果,其乐趣不亚于传统意义的多次曝光。

  • 闪光多次曝光的方法与频闪闪光的原理基本用同,不同的是操作者需要人为地用手来触发闪光灯。首先,需要选择黑色的背景,以减少胶片或影像传感器的感光;其次,操作者预先设计好每次曝光时被摄体的位置,否则会产生重叠的影像;第三,环境光越暗越好,否则主体换位移动时会留下拖影;第四,用三脚架固定好相机的位置,以便构图定位。

  • 在照相机方面,无论是胶片的还是数码的,只要有长时间曝光功能便可以用于闪光多次曝光的拍摄。当取景构图准备妥当后,打开相机的快门,用闪光灯对准被摄体进行闪光照射,然后主体移动位置,再次触发闪光,快门的开启时间越长,可以闪光的次数越多,主体的拍摄数量也就越多。如果利用“B”门或“T”门进行多次曝光,要在间歇阶段盖上镜头盖,避免主体在微弱的光线下继续曝光。
  • 闪光灯多次曝光不仅适合拍摄人物,也可以拍摄静物。拍摄时,还可以给闪光灯加上不同颜色的滤色镜,达到多彩的光影效果。虽然利用软件完全可以做到多次曝光的效果,但是摄影享受的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乐趣往往比结果更有意思。
  • 拍摄过程:
  • 1、打开相机的B门利用内置闪光灯进行第一次闪光;
  • 2、取掉茶壶,只移动杯子,并在闪光灯前加用橙色滤光镜进行闪光;
  • 3、移动杯子,在闪光灯前加用蓝色滤色镜进行闪光;
  • 4、移动杯子,在闪光灯前加用红色滤光镜进行闪光;
  • 5、移动杯子,在闪光灯前加用绿色滤光镜进行闪光;
  • 6、移动杯子,在闪光灯前加用黄色滤光镜进行闪光;
  • 一只杯子移动了一圈,闪光灯闪亮了六次。得到了丰富多彩的效果。


  • 高速同步
  •          通常的室内闪光灯同步速度在1/125秒左右,也就是说,快门的速度高于1/125秒后,闪光灯的闪光输出光源,相机是感应不到的,相机快,闪光灯闪的慢,自然接受不到光,通常室外的话,快门速度在大光圈下,速度是远远高于1/125秒的,甚至达到1/8000秒,这个问题基本就是高速同步完全解决的问题了,


  • 柔化光线——让光线从身边的某些平面上反射回来,能让你的照片更精彩 闪光摄影为追求创意的摄影师提供了绝佳的创作机会,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果不对光线加以控制的话,闪光灯直接输出的光线太强,会让画面显得很生硬,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用一支装在相机上的闪光灯在室内拍摄人像的时候,这个问题尤为明显。其实只要运用一点简单的技巧,就能很好地对光线加以控制:比如让光线从墙壁或者天花板上反射回来,或者使用柔光罩。 当闪光灯发出的光线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区域上时,就会形成生硬的阴影。特别是在你把闪光灯安装到相机顶上拍摄竖图,也就是闪光灯从侧面闪光时,这种影响尤为明显,它会形成一边亮一边暗的侧向阴影,就像我们的第一幅样图里的那种样子。很多有用的小附件可以帮助我们柔化和散射光线,比如STO-FEN推出的Bounce系列柔光罩、反光板和迷你柔光箱等。不过我们要告诉你的是,其实只要让光线从墙壁或者天花板上反射回来,就能得到很好的柔光效果。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 离机闪光— 灵活地让闪光灯在一定距离之外打光,用更高明的技巧来发挥你的创造性。像我们介绍的很多闪光技巧一样,离机闪光其实也不像看上去那么困难,只要多加练习就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几种不同的方式来引闪离机闪光灯 一些新型号的数码单反相机已经内置了此类功能,无需使用连线就能控制闪光,比如尼康D300所提供的闪光灯指令模式。如果你的相机没有这项功能,一条闪光灯离机引闪线就能起到相同的作用,而且价格也比较便宜。在这里,我们使用的是与尼康设备匹配的SC-17遥控线,它能让我们伸长手臂手持闪光灯。使用离机引闪线的时候,闪光灯与相机是完全连接的,因此闪光灯在TTL测光模式下的控制功能都可以正常使用。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 ●进阶技巧 将闪光灯从相机上取下可以让你得到方向性更强的侧面光线,这能为画面增添戏剧性,并能营造出价格昂贵的影棚照明设备所提供的表现效果。为了拍摄这张更有效果的照片,我们决定将相机和闪光灯都设置为手动模式。在拍摄右边这幅照片的时候,我们想让背景变暗衬托出气氛,因此我们在手动模式下选择了比较快的快门速度,这能让背景略微曝光不足。然后我们把闪光灯的输出功率降到1/2来照亮我们的模特。广角镜头、低角度取景、戏剧性的侧面光线和阴暗背景的组合创造出了一幅很有冲击力和专业感觉的人像作品。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 各种角度的光线所营造的不同效果——将相机和闪光灯都切换到手动模式。利用光圈和闪光功率(在闪光灯上设置)来控制主体的曝光,再用光圈和快门速度的组合来控制背景的曝光。利用这种方式你只要简单地调整快门速度就能让背景变暗或者变亮。改变闪光强度就能调节主体曝光的明暗。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 闪光灯摄影的创意空间——如何利用多支闪光灯为你的照片增添立体感和独特的风格 掌握了我们在前面介绍的这些技巧之后,让我们再多加一支闪光灯,尝试一些更酷的离机闪光终极技巧。在这里我们使用了两支闪光灯,当然你爱用多少支都行。我们用SC-17遥控线把一支闪光灯连接到相机上,把它拿开一段距离像前面一样从侧面去照亮模特。不过这次我们还要多加一支闪光灯来营造出背光效果。通过比较两张照片,你能清楚地发现,后面多加的那支灯将模特从背景上分离了出来,并且营造出了很好的立体感。我们将第二支闪光灯设置为遥控模式,这实际上是让它“从属”于主闪光灯。主闪光灯由快门触发,而从属模式下的第二闪光灯则是由主闪光灯所触发的,二者同时闪亮。 
  • 闪亮灵感——要得到更大胆的效果,可以尝试在你的一支或者更多闪光灯上加装有色塑料片。比如开篇中的那张照片,我们就用了一片红色塑料片来照亮背景上黑色的砖墙。不过色彩的选择也要适度,过于杂乱的颜色反而会适得其反。
  • 尽管自动模式也可以,但我们这次还是选择了手动模式。最理想的设置方法是先找好一支闪光灯的位置和闪光强度,然后再通过拍摄过程中的反复尝试去设置另一支灯。除非你身边还有个助手,否则最好带上一个灯架或者为你第二支闪光灯找到好的支撑位置。大多数闪光灯都随机带有一个热靴/三脚架连接适配器,可以把它拧到三脚架的云台上去,这样当你手持相机拍摄的时候,就可以把三脚架用作灯架了。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     闪光灯的特点是快和强。光线是以强光形式瞬间出击,通常在1/1000秒至1/10000秒内完成闪光,而这个极短暂的曝光时间,可以比快门速度快的多的通过镜头进入感光元件,所以一般来讲,在光圈和输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快门速度不影响闪灯曝光,但它会影响环境光的曝光。 举个例子,当你使用1/15秒和1/500秒分别拍摄相同场景时,闪光灯却以相同的 1/1000秒的速度早就完成曝光,所以闪光主体曝光不会变,变的是场景曝光量,1/15秒比1/500秒会亮的多。

  • 户外人像摄影闪光灯使用技巧
  • 对一般的人像摄影爱好者来说,对闪光灯的使用问题上可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闪光灯就是用来照明的,白天日照强烈的户外人像摄影,闪光灯好无用武之力,当然,这种认识是比较片面的。只会利用自然光拍照片的人不见得会利用闪光灯,而能够很好掌握闪光灯的人一定懂得自然光、所以真正优秀的闪光作品不见得是纯粹的闪光,而是自然光与人造光的恰当组合。虽然自然光有着真实自然的优势,利用好自然光可以很恰当地表现出拍摄时的现场氛围,但是自然光并不是完美的,它井不能出现在每一个需要照射的地方,所以加入闪光灯有助于弥补自然光的不足,改善照片的品质。当熟练地掌握了闪光灯的技术技巧,并融入将来的创作之后,你会发现同样的内容,同样的画面,但是作品却是“更上一层楼”了。 
  • 户外人像补光
  •          不要以为只有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才需要使用闪光灯,有时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也必须使用闪光灯进行补光。一种情况是在进行逆光拍摄时,主体与背景的反差很大。如果顾及主体进行曝光,那么背景必然曝光过度,而正常还原了背景,主体又曝光不足,这时就需要用闪光灯进行补光了。
  •          如下图,当时拍摄环境是下午四点半的阳光下,环境光虽然随着日落暗了下来,但是逆光的冲击,光线依然很亮。人物逆光,脸部偏暗,拍摄这张照片时,先对环境测光,测光数据是光圈F3.5,快门是1/250,测光完成后,把相机切换到M档,设定好光圈快门,打开闪光灯,TTL模式,减1.5档输出,最终拍摄完成的图片,人物脸部曝光正常,环境氛围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          逆光在女生的头发和毛衣周围勾勒出一圈温暖的线条,与背景隔离开来,同时也突出了人物主体,正面闪光灯补光。拍摄构图时,注意用拍摄对象稍微挡住部分太阳的主体,以免眩光太厉害。


  • 拍摄步骤:
  •          一般在天气晴朗,蓝天白云的逆光环境下拍摄人像,由于拍摄主体和背景环境的光差太大,同时兼顾两者的曝光正常并不容易。若是以人像的脸部为测光的依据,则背景会过曝,没有细节。若是以蓝天为测光的依据,则人像的脸部会曝光不足,甚至成为剪影。
  •          使用 TTL 闪光灯或自动闪光灯对主体补光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 1. 先针对背景来做测光。然后切换至 M 模式,将光圈、快门值设定在方才的测光结果 ( 需要注意快门必须是在闪光灯的同步快门范围内 ) 。
  • 2. 使用 TTL 闪光灯或自动闪光灯对准拍摄主体进行补光。
  • 情侣片的拍摄,运用逆光的拍摄技巧突出画面温暖温馨的情感氛围.闪光灯减弱1档输出。
  •  
  •          注意项:逆光摄影时,为了丰富画面层次和获得良好的色彩还原,需用闪光灯作补光。一般来说,用作补光时不需要闪光灯发挥强功率照明,而要注意控制闪光亮度,避免补光过度。一般可设定到相当于正常曝光不足两档左右。如果使用相机变焦镜头的广角端或相当于标准镜头的视角拍摄,将闪光灯设定到“减弱”档可防止补光过度。
  •          小技巧:在闪灯头上加柔光罩。小闪光灯的光相对来说比较硬,所以可以加一个柔光罩,如果没有,用一层纸巾罩住亦可。这样光就可以柔和一些。
  • 白天户外摄影时,还有一种情况,我们也是用闪光灯补光,比如阴天的环境下,或者在树荫等其他场景中,户外光线均匀,我们是用闪光灯给人物补光,会使得人物的皮肤色泽更为光润和亮丽,这种情况下的补光,因为光线均匀,我们可以直接测光拍摄,当然一样,闪光灯一般必须减少两档左右的输出,来弱化强光痕迹。如下图:模特躺在树叶上,闪光灯减档输出,人物的色泽亮丽。
  •  

  •          在户外人像摄影中,当我们使用闪光灯作为摄影主光时,闪光灯可以压暗环境光线,蓝天可以更蓝,环境层次更为分明,所呈现的画面效果,往往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质感强烈,细节丰富。用闪光灯作为拍摄的主光,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拍摄思路: 用光圈来控制闪光灯在脸上的亮度,用快门控制环境的亮度。
  •          如下图,我们首先对环境测光,测光得到的数据是,光圈F11,快门1/125。得到环境测光数据后,我们设定闪光灯的强度数值,设定在F11,快门可以设定在1/250,这样,既保证了人物的亮度,环境也给压暗了一档,突出了画面的时尚感。如果觉得环境光还是太强,可以继续调整曝光组合。
  • 日光为逆光光源,正面闪光灯补光,强度过一档,稍微压暗背景。
  • 在阳台上拍摄,在相机M档上设定测光数据,调整光圈数值,压暗背景,人物和环境分离开来,表达画面氛围.    
  •          摄影技巧:如果想要表现蓝天白云,在顺光光条件下,若要使天空更蓝,就必须用外拍灯正面补光,配合自然光,达到增强光照度的效果,提升正面光与背景的光比,使天空更蓝.在逆光条件下,先测出自然光的数据,再用外拍灯从逆光方向补光,闪光数据须高出自然光0.5或1格,则可达到天空更蓝的效果。
  •          注意项:闪光灯的瞬间发光持续时间很短,一般为千分之一秒以内。所以控制闪光灯曝光量的相机控制只和光圈以及感光度设定有关,和快门速度无关。 快门速度只要保证处在闪光同步范围内,无论如何变化,只要光圈和感光度设置不变,闪光曝光量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把被摄主体以闪光灯为主光源,环境以阳光为光源。选择并固订一正确的主体闪光曝光光圈值,然后在拍摄中调整速门速度,这时,主体曝光量已被光圈固订而几乎出有任何变化,环境亮度可以大幅度被压暗,主体与环境就可以分离开来。
  •          小技巧:外拍专用闪光灯可以配备很多光效配件,加装柔光罩可以使光质变得很柔和,用挡光板,可以使用光更为精确。插用不同的色片,可以改变光的颜色。 如果外拍灯仅作为自然光条件下的补光用途的话,可以直接在任意需要的位置照射反光板产生对主体的补光,强度可控余地更大,位置上可以更自由调节。

  •  夜晚人像
  •        一般来说,夜景的拍摄不宜使用闪光灯,利用小光圈和长时间的曝光,能表现出美丽的夜景。在夜晚拍摄人像一般都要使用闪光灯,如果直接打开闪光灯拍摄人像,人物还原是正常了,但是后面的夜景却很暗,无法还原,那么此时就需要使用慢速闪光功能。
  •     在一般夜景里,背景通常都很暗,为了让背景的灯光和颜色都显现出来,这个时间可能是1/10秒,也可能更久。而对于前景的模特,因为我们使用了闪光灯,实际上只需要1/100秒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曝光。
  •         如下图,我们先对背景测光,发现光圈2,快门1/10秒,可以达到背景的准确曝光,我们直接手动将曝光组合调整到光圈2,快门1/10秒,然后我们再选择打开闪光灯,TTL模式,减档1.5到2之间,减弱人物闪光痕迹。这样拍摄的效果,我们可以看到背景微弱的灯光和模特的脸都得到了充分的曝光,背景的灯光创造出柔和的氛围,模特有机地融合在背景里,让整个夜景人像更有韵味。
  •  
  •         在这张照片里,我们为了获得背景灯光虚化效果,我们特别选择了具有大光圈的NIKON 85mm F1.4大光圈镜头,将光圈设置在2,利用大光圈获得明显的背景光斑效果。从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背景的光斑很好地衬托了模特的表情,让整个夜景人像比白天的人像显得更柔美,和谐。

  •         拍摄步骤:先对环境进行测光,设定相机光圈和快门组合。然后打开闪光灯,TTL模式,在闪灯上设置闪光减少,这个设置的数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一般在1.5档左右,把相机架在三脚架上,拍摄时,除非拍摄特殊效果,要提醒模特闪光后不要移动,因为为了背景曝光正常,快门时间都比较长,1/10秒或者是更长时间,模特移动的话,人物就模糊虚化了。
  •           对于不熟悉闪光灯的摄影者来说,夜拍是一大难题。他们往往会找现场光比较强的地方,然后接着就是靠大光圈,高ISO与慢速快门,然后在后期处理中再来加噪点、加滤镜,模仿胶片味。如果会运用闪光灯,夜拍实际上会比白天拍摄更轻松愉快。不会像白天那么热,拍摄现场没有太阳光的影响,更容易控制闪光灯,不会有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本篇跟大家分享几个简易夜拍的方式。
  • 简单易学的夜拍闪光灯使用技巧
  • 本图通常是我在夜拍一开始会摆出来的阵形,即在模特斜前方打一支装了伞式无影罩的灯,通常把输出设置为1/16。因为夜拍时现场光线不强,为了平衡闪光灯光线与现场光,所以输出不需要太大。
  • 简单易学的夜拍闪光灯使用技巧
  • 焦距135mm_1/20s_光圈f/2.8_ISO400_手动模式_5100K
  • 这就是拍出来的结果。通常这个阶段主要让模特熟悉夜晚的感觉,热身适应一下
  • 简单易学的夜拍闪光灯使用技巧
  • 接着我在模特的斜后方打一支裸灯,输出设置为手动1/8,然后在模特前方打一支装设了伞式无影罩的闪光灯, 输出设置为1/8 ,但经过柔光设备后通常连1/16都不到了,所以还是后 面的灯会比较亮。然后我在后面那支闪光灯上装了橘色滤光片
  • 简单易学的夜拍闪光灯使用技巧
  • 焦距135mm_1/30s_光圈f/4.5_ISO400_手动模式_5000K
  • 这个是拍出来的效果。因为后面的灯泡是橘黄色的,所以我利用闪光灯滤光片打了橘色的光,一方面呼应现场光线,一方面也让模特看起来更立体一点
  •  
  • 简单易学的夜拍闪光灯使用技巧
  • 焦距135m m_ 1/50s_ 光圈f /2.5_ I S O400_ 手动模式_ 3100K
  • 当然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把后面的橘色滤光片装到装了伞式无影罩的闪光灯中,让前面的闪光灯发出橘色光,让后面的闪光灯发白光。但如此一来,必须要对前面的人像肤色进行白平衡修正,于是手动将白平衡设置为3100K,这样就可以得到正常的肤色。但此时后面的光线就偏蓝了,而且后面是裸灯,前面装了伞式无影罩的闪光灯又多装了一片滤光片,因此前后闪光灯的输出差距会拉得更大,大家可以很轻易从照片中看出差异
  • 简单易学的夜拍闪光灯使用技巧
  •  焦距135mm_1/80s_光圈f/1.8_ISO1600_手动模式_5000K
  • 当然,靠大光圈、高I S O与慢速快门硬拍也是可以的,只是成功率会低一点,而且模特的肤色容易受现场光颜色的影响。将光圈开到最大拍摄,通常背景中的圆点会有点像橄榄球的形状,看起来并不美,而且往往会显得背景很乱
  •  简单易学的夜拍闪光灯使用技巧
  • 简单易学的夜拍闪光灯使用技巧
  • 简单易学的夜拍闪光灯使用技巧
  • 焦距60mm_1/50s_光圈f/4.0_ISO800_手动模式_3030K
  • 以上是我在同一组闪光灯的布置下,改变取景高度与位置后拍摄的结果。不要让闪光灯出现在画面中,拍摄结果就如同图1。让闪光灯出现在画面边上,拍摄结果就如同图2。一般来说,白天是不会这样拍的,但是晚上可以考虑这样拍,因为晚上人造光源的位置就随便设置,不需要像白天那样要考虑太阳的位置。图3则是让闪光灯切到画面的边上,形成一些耀光。我在这里放了3张照片,是希望大家可以了解,固定闪光灯的位置后,拍摄者一样可以利用地形与构图的高低远近来控制闪光灯对拍摄结果的影响
  • 简单易学的夜拍闪光灯使用技巧
  • 这是另一组范例,我在模特左前方架了装上伞式无影罩的闪光灯, 后面打了一支裸灯。画面左前方朋友拿的是外拍灯,但因为这里不需要这么强的输出,所以只是使用外拍灯来协助相机对焦。此时模特后面闪光灯的输出是手动1/4,而前面闪光灯的输出是手动1/8
  • 简单易学的夜拍闪光灯使用技巧
  • 焦距135mm_1/50s_光圈f/2.5_ISO400_ 手动模式_3100K

  •   前帘同步闪光和后帘同步闪光
      目前的数码单反快门多为焦平面快门,它由前帘和后帘两部分构成。快门帘的动作是在按动快门瞬间前帘移动,打开快门,然后后帘移动遮光完成曝光,而闪光灯的闪光方式又分为前帘和后帘,所以前帘同步和后帘同步应该是慢速同步的两个形式。慢速同步上面解释了,是指在拍摄夜景中的人物肖像时既用闪光灯保证人物的正确曝光,又用慢速快门保证背景夜色的正确曝光。而闪光灯的闪光方式又分为前帘和后帘,因为焦平面快门,由前帘和后帘两部分构成。平常,快门帘的动作是在按动快门瞬间前帘移动,打开快门,影像传感器曝光,然后后帘移动遮光完成曝光。
      前帘同步在前帘打开瞬间,闪光灯闪光并照射被摄体,然后后帘关闭完成曝光,。如果画面有活动的景物和人群,就会把刚才拍清楚的影像给覆盖住,主要用在光线较暗的时候拍清楚主体。

      (图一:前帘同步)
      后帘同步是前帘打开后闪光灯不闪光,而在后帘关闭前一瞬间闪光灯才闪光并完成曝光,用在想表达运动的物体上。过程基本是这样:后帘同步开启时,快门开启,拉出一串运动的影像,最后闪光灯开启,将主体定格,最后的定影很清楚,前面有一串影子,特殊效果用于表现运动。

      (图二:后帘同步)
      拍摄时前帘打开后闪光灯不工作,在后帘关闭前一瞬间才闪光并结束曝光,称之为后帘同步。后帘同步可以得到具有动感的背景和一个盖过背景的清晰主体影像。
      如果是拍摄静物的话,那“前帘同步”和“后帘同步”拍出来的效果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拍运动物体的话,就只能用“后帘同步”。因而,通常使用“前帘同步”拍静物(或者静物人像),使用“后帘同步”拍运动的物体(或者运动的人像)。

     
    前帘同步:前面已经说明,“前帘同步”是当快门按下以后,先闪光再进行长时间曝光。就是先闪光将主体照亮拍的清晰以后,再进行长时间的曝光使背景亮丽一些。
    如下图:使用“前帘同步”,先闪光,让图中女孩清晰,然后进行长时间曝光使背景更加明亮


    如下图:“后帘同步”:按下快门以后,先进行长时间曝光,然后在曝光完毕瞬间进行闪光照亮主体。

      使用“后帘同步”,先进行长时间曝光制造出(女子右面的虚影),然后在曝光完毕瞬间进行闪光,让主体(女子)清晰。

      后帘同步是一种慢速快门配合闪光灯的手法,大都使用在弱光条件下,能够产生一些拖影、透明之类的效果。后帘同步与前帘同步是相对应的两种手法,工作原理相同。单反相机内部有一个反光板,触发快门时,反光板升起,影像被后面的CMOS记录下来。慢速快门时会发生图像模糊不清的情况。后帘同步指闪光灯在反光板即将复位时出发,前帘则相反。
      后帘还可以配合光绘手法,制造出美轮美奂的效果,如下图:

      后帘也可以用于记录动感的画面,如下图:

      用低速快门在傍晚、夜间或室内拍摄动体时,如果用前帘同步,当闪光灯闪光后,由于被摄体还在移动,所以会在曝光位置前方留下被摄体移动的虚影;但如果用后帘同步拍摄,虽然仍然会拍下被摄体移动的虚影,不过闪光灯是在后帘关闭之前才闪光,所以能把被摄体拍得很清楚。例如在光线昏暗的酒吧里使用后帘同步拍摄手持荧光棒的服务生从场外匀速走进场内,画面里服务生的人物拍摄的很清楚,而手上荧光棒会在身后行成一道光影。
    “前帘同步”和“后帘同步”的不同在于闪光和快门释放的时机不同。一个在快门释放前一个则是在快门释放后,定格清晰画面的瞬间不同得到的画面效果也有所不同。当然下图中的此种拍摄效果比较适合在光线较为微弱的环境下拍摄。
    前帘同步&后帘同步 使你的照片更出彩

    下面室内人像样片,小编在室内灯光较弱的情况下使用单灯和大光圈镜头拍摄此种小清新照片。
    前帘同步&后帘同步 使你的照片更出彩

    下面两张则是使用了慢速快门和前帘同步拍摄的另一种风格的室内照片,画面中人物轮廓清晰写实,而有色光源则是虚幻晃动的。出片效果可能因人而异,喜欢清新和梦幻的大可以尝试以上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拍摄。

    前帘同步&后帘同步 使你的照片更出彩前帘同步&后帘同步 使你的照片更出彩



  • 后帘同步闪光
  •  后帘同步闪光(或称第二帘同步)是数码单反相机提供的一个闪光选项,它能让闪光灯在曝光即将结束时闪光。这项技巧掌握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可以为运动照片增添奇妙的动感和活力。通常情况下,闪光灯点亮的时间要比相机的快门速度短得多。比如说尼康的SB-900闪光灯的全功率闪光时间为1/880秒。如果你把快门设定到1/60秒并且同时使用闪光灯,那么虽然在肉眼看来闪光和曝光似乎是同时完成的,但实际上,在相对较长的曝光过程(1/60秒)中,闪光灯闪光的时间要短得多。 大多数数码单反相机的默认设置是让闪光灯在曝光开始的时候闪亮,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设置的表现都很好。但是,如果你拍摄的场景需要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比如1/2秒,你就会注意到在这段相对较长的曝光时间内,闪光时机的不同会造成不同的表现效果。比如你的拍摄对象是运动的,无论是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人还是正在快速前进的自行车。如果你在拍摄时使用前帘同步闪光就会在运动物体前端出现一道虚影。那该怎么办呢?只要把闪光灯设置为后帘同步闪光可以了,这样你既能比较清晰地定格下动作过程中的一个瞬间,又能同时用长时间曝光表现出动作的过程。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 闪亮灵感——尝试在后帘同步模式下拍摄人像,并试着在长时间曝光的过程中移动你的相机。最后你的照片上既有比较清晰的主体,也能捕捉到背景上很有意思的运动轨迹。

  • 慢速同步闪光。 
  • 当四周环境的光线暗到一定的程度,相机即便调整到较高的ISO和最大的光圈,有时依然会面临非常低的快门速度,在这样的快门速度下,手持拍摄会变得相当困难。此时即便数相机的自动模式没有强行打开闪光灯,有经验的拍摄者也会手动开启闪光灯进行必要的补光。 
  • 在使用闪光等的时候,许多用户都会遇到过很多问题,比如前景过曝背景黑暗或者整个画面曝光不足等情况。因此不少用户都对会认为闪光灯只是一个不得已才使用的辅助工具,使用它得不到什么漂亮的照片。其实不然,闪光灯虽然的照射面积和延续性虽然不及自然光,但它是受到操作者完全控制的光源,我们可以控制输出的色温和强度,并且结合较慢的快门速度,收获比平时更加特殊的拍摄效果。 
  •              

  • 慢速同步快门是闪光摄影当中的效果变化最丰富的一种,所表现出的虚实兼备的画面流动感觉相当别致。一些数码相机当中的“夜景人像”模式正式采用这种模式拍摄,闪光灯照亮较近的主体人物,闪光过后快门继续打开,让闪光灯够不着的较远背景充分曝光,得到前后曝光接近的照片。 
  • “夜景人像”只是闪光慢速同步用来拍摄静物的方法,如果将慢速同步拍摄移动中的物体将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特殊效果:除了主体清晰之外,画面上还能隐约留有物体运动的轨迹,周遭的环境气氛也被渲染的更加热烈,相比普通的照片,记录下的是一段时间而不是一点上的时间。 
  • 所以在弱光下采用闪光灯时,特别是记录运动的物体,大家可以尝试一下使用慢速快门,无论是前帘同步还是后帘同步,在闪光等点灯前后,摇动一下手中的相机,效果往往会让你喜出望外。
  •    夜景人像在拍人物时,如需要同时把人后面的夜景拍摄到照片上,应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以便使背景正确曝光;同时,点亮闪光灯给人物补光,以保持曝光正确。拍摄这种照片时,应使用数码相机自带的夜景人像档,或使用手动档同时调整闪光灯的输出功率。因为使用光圈优先或快门优先档时,相机会根据前景的亮度自动调整快门或光圈值,结果常常是人物曝光正确而背景曝光不足。另外,因快门速度较低,被摄者一定要保持静止,否则人物会模糊或与背景产生重叠。
  • 夜间拍摄人像。由于背景距离太远,闪光灯对夜间背景根本不起作用,所以就要用慢快门拖长曝光时间使背景有足够曝光,同时以闪光灯令主体曝光,故出现“慢速同步”的设定。
  • \
  • 这是新手常犯错误,只用一般闪光模式,照亮前景,背景根本没有足够时间曝光。

  • \
  • 如用夜景人像,由于本身是 slow sync 闪光设定,前后景都可以正常曝光。
  • 夜景模式 = 慢速同步
  • 快门在相机的最高同步速度以下,闪光灯都可以与快门同步,只是快门时间越长,越受环境光影响。大家此时应该明白,所谓慢速同步其实是混合环境光与闪光灯的摄影手法。闪灯用来使近距离的主体曝光,快门就用来控制背景的曝光量。
  • 所以相机内置的“夜景人像”模式,其实就是默认的慢速同步程序。设定会因相机及预设 ISO 而异,可能会被拖慢至 1/15 秒、1/8 秒,甚至 1 秒也不定,所以要使用脚架避免背景模糊不清。
  • \
  • 入门单反如 Nikon D3000,内部 slow sync + 防红眼选项接口中,已经有一幅夜景人像示范照,可见夜景人像已使用了 slow sync。 
  • 故意玩弄残影
  • 不过如果能明白这个道理后,慢速同步其实是可以玩出一些特别效果。大家不妨尝试故意用较慢的快门如 1/4 - 1/2 之间用闪光灯拍摄移动的对象,会发现拍到对象移动残影的同时,又可以拍到对象动作凝固的一刻。这种手法,有些摄影师会用在舞会之中,看清舞者身影的同时,还带有跳舞的动感,非常有趣。
  • \
  • 使用 1/100 秒同步,对象动作被凝固,没有残影留下。(ISO 400、1/100 秒、 f10、flash ouput 1/8) 

  • \

  • 故意使用 1/2 秒同步,闪光后因为环境光的关系,令画面留有残影。(ISO 400、1/2 秒、 f10、flash ouput 1/8)

  • 高速同步
  •          通常的室内闪光灯同步速度在1/125秒左右,也就是说,快门的速度高于1/125秒后,闪光灯的闪光输出光源,相机是感应不到的,相机快,闪光灯闪的慢,自然接受不到光,通常室外的话,快门速度在大光圈下,速度是远远高于1/125秒的,甚至达到1/8000秒,这个问题基本就是高速同步完全解决的问题了,

  • 摇拍
  • 1、挑选合适的霓虹背景
  • 我们想要这种背景光线绚丽拖拽的效果就要选择一个比较合适这种拍摄的背景,比如有不同颜色霓虹灯的广告牌前,亮着灯光的商店门口,灯光很繁华的闹市街头或者有各种不同光源的夜店拍摄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只要是夜晚有光源的地方都可以。最好背景的光源比较多,也有不同的颜色,这样拍摄出来,拖拽出来的光线会更华丽一些,因此夜晚的大街小巷都可以成为我们拍摄的地点。另外,通过我们的“摇拍”,背景中一些杂乱无章的元素也会被虚化掉,而灯光拖行的轨迹也会遮挡一部分喧闹的场景,有利于我们画面的展现。但是要注意尽量不要在人多的地方拍摄,如果行人接近模特,闪灯也会把行人的行进轨迹保留下来,影响画面。另外也要注意尽量不要在居民小区里拍摄,打扰别人休息。
  • 试拍一张背景失焦的作品查看霓虹灯光
  • 我们拍摄的时候设置慢同步闪光对人进行闪光,这样前景的人物和背景的灯光都会明亮。闪光刚刚结束,摄影师要快速地按照你心中想要的光线走向摇动相机。这样背景的光线会随着摇动相机拖拽出漂亮的光痕。拍摄时要注意的是,摇动相机要迅速而平稳,尽量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在拍摄之前,要将摇动相机的方向和幅度计划好,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画面的华丽。另外也要注意人物与背景灯光的距离要拉开,并且要防止光痕遮盖住模特的脸部影响画面。
  • 先在闪光灯上设置好后帘同步闪光(慢同步闪光)后,再在相机内适当进行闪光补偿
  • 摄影师很好地控制了相机抖动的幅度,而模特的姿势也确保脸部不会被背景霓虹灯所遮挡
  • 由于模特脸部面对镜头,与背景霓虹灯交叉,因此在拍摄过程中,背景灯影响了人物的面部
动感光线是拍摄时按下快门后迅速晃动镜头,由于是长时间曝光(1/3秒或更长时间),所以在晃动镜头的瞬间,仍然不断在对现场光源进行曝光,形成动感光线效果。

  • 利用地下通道里顶棚的灯光
  • 有很规律性光源的延伸性背景,比如地下通道等也是很好的拍摄地点,这与喧闹的街上不同,这里的灯光更有延续性和规律性,可以使拍摄出的画面更有空间感,而且我们可以等待通道没有人的时候进行拍摄。
  • 我们拍摄这样的画面时,可以左右迅速地摇晃相机,而不是让相机沿着一个方向运动,通过摄影师迅速的左右摇晃相机,背景的顶灯会呈扇面一样的辐射开来,而拍摄的人物周围会有一两圈轮廓的虚影包围在模特身上,更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而模特的动作可以与灯光的方向成垂直的角度,这样的画面更有冲击力。
  • 拍摄时的相机设置
  • 我们拍摄之前要提前设置好相机的一些参数,比如用RAW+JPG格式拍摄可以保证出片的质量,这样也便于我们进行一些后期的调整;因为有闪光灯的使用,我们可以将感光度调至最低以保证作品的细腻程度,因为夜景拍摄不可避免的会在画面中产生一些噪点,我们通过闪光灯和“摇拍”的帮助,将这种噪点的影响降低。另外,可以使用“评价测光”平衡整个画面的通光量,设置光圈时可以在最大光圈上收缩两挡,以达到镜头成像比较出色的光圈值,而大光圈和长焦镜头的压缩,可以有效地虚化背景,将人物主体从画面中脱离出来。

  • “频闪”打造迷幻风格
  • 我们挑选场景的时候和“摇拍”一样,但是选择灯光尽量选择一些较为分散的,如果是大面积的霓虹灯屏幕,在照片里就会形成一个很大的光带,影响画面的表现。背景的选择不能过暗也不能过亮。如果背景过暗,拍摄出来只有人物清晰,但是背景变得乌黑;如果背景过亮,背景的灯光又会严重地影响前景人物。因此,我们在拍摄的时候,要让模特远离背景,直到闪光灯的光亮可以盖过背景灯的亮度。建议选取非常空旷的场所进行拍摄,以防多次闪光后会照亮造成画面不美观
  • 的环境,尤其需要回避反光的物体。
  • 模特与背景灯光间要有一段的距
  • 背景的灯光太亮,导致前景的模特模糊不清,背模景的景物与前景的人物混杂在一起
  • 背景太暗,导致闪光落在人物的身上感觉光线很硬,主体与背景的差异太大
  • 离机频闪
  • 我们让助手在模特的一侧举起闪光灯,利用发射器无线控制闪光灯频闪,可以用侧顺光为模特补光。我们使用了相机的M挡,ISO100,2秒的曝光时间和F2.8的光圈设置的搭配,这样曝光设置下可以保证背景与人像的曝光合理,同时留给模特2秒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
  • 闪光灯设置其实非常简单,拿580EX来说,我们点选MODE键2下,进入MULTI闪光模式即可。此时右侧会出现3个选项,“1/16”“4”“2Hz”这三个数值分别表示的是,闪光灯的输出功率,闪光的总次数,以及闪光的频率。我们选用了1/16的输出功率,每次快门的闪光次数为4次,闪光频率为2Hz(也就是说每秒钟闪光2次),这里特别要说一下的就是对于输出功率的设置,由于拍摄使用的是频闪功能,闪灯可以提供的最大输出功率是1/4功率,选择过高的功率可能会影响到闪灯的回电速度,因此要保证你电池电量的充足。
  • 选择较大光圈是为了让背景得到很好的虚化,得到一种浅景深的效果。
  • 我们选用了1/16的闪光输出功率,每次快门的闪光次数为4次,每秒钟闪光2次。
  • 频闪闪光是闪光摄影中较为复杂的技术。先决条件是需要拥有一只具有频闪功能的闪光灯。频闪闪光灯在充足电后,可以象机关枪一样在极短的时间里连续闪光,拍摄动体时,画面上可以留下数个至数十个错落有序的影像,这种效果是人们平时无法观察到的。与照相机的多次曝光方式不同,频闪闪光拍摄时,相机的快门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是开启的,频闪闪光的次数就是记录下影像的数目。所以采用频闪闪光方式拍摄时,环境光不能太亮,背景也越深越好,这样画面上的主体才能够更加清晰。
  •     闪光多次曝光的方法与频闪闪光的原理基本用同,不同的是操作者需要人为地用手来触发闪光灯。首先,需要选择黑色的背景,以减少底片或影像传感器的感光;其次,操作者预先设计好每次曝光时被摄体的位置,否则会产生重迭的影像;第三,环境光越暗越好,否则主体换位移动时会留下拖影;第四,用三脚架固定好相机的位置,以便构图定位。
  •     在照相机方面,无论是底片的还是数字的,只要有长时间曝光功能便可以用于闪光多次曝光的拍摄。当取景构图准备妥当后,打开相机的快门,用闪光灯对准被摄体进行闪光照射,然后主体移动位置,再次触发闪光,快门的开启时间越长,可以闪光的次数越多,主体的拍摄数量也就越多。如果利用B门或T门进行多次曝光,要在间歇阶段盖上镜头盖,避免主体在微弱的光线下继续曝光。
  •     闪光灯多次曝光不仅适合拍摄人物,也可以拍摄静物。拍摄时,还可以给闪光灯加上不同颜色的滤色镜,达到多彩的光影效果。虽然利用软件完全可以做到多次曝光的效果,但是摄影享受的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乐趣往往比结果更有意思。

  • 引闪时必须将照相机的防红眼功能关闭,因为机内闪光灯会在快门打开之前进行预闪,从而提前触发外置闪光灯,造成其闪光与快门不同步。

  • 闪光灯加减档需要加档的地方因为数码相机自动曝光的基准是18%的灰度,因此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需要拍摄有大面积白色的场景时,比如雪地,应把闪光灯的输出调高,以免产生曝光不足的情况。
  •    需要减档的地方一般在拍摄近距离的对象时,使用闪光灯容易造成曝光过度,因此应减少闪光灯的输出功率。未使用闪光灯时的色温偏低,闪光灯正常输出时曝光过度,闪光灯输出减一档时曝光准确,减两档时曝光不足。
  •    另外,在拍摄有大面积黑色的场景时,应把闪光灯的输出调低,以避免产生曝光过度的情况。

  • 1。器材并没有专业与非专业之分,要看使用操作是否专业。外闪有,跳闪,直接闪两种方式。跳闪是利用反射光,将灯头指向墙壁,反光板等反光材质通过反射光布光。跳闪要转动灯头,需要不断摸索。直接闪一种是安在热靴上,另一种是通过引闪离机闪。做到看不出闪光痕迹最好,不过没有定论,有些人就喜欢可看出痕迹的。
  • 2.闪灯的变焦是有用的,他起到发散和会聚光线的作用。光线在直闪时是一个发散的”圆圈“,在闪灯变焦到长焦是圆圈会会聚。但是这个圆圈也要看你所用的光圈大小,在小光圈时容易发现,在大光圈时不容易察觉区别。变焦还有一个功能。在闪灯广角时,通常是扩散光线,没有闪灯的长焦打的远,因为在长焦时是会聚光。
  • 3。GN值,还是要看经验了。尤其是跳闪的时候,受反射材质和距离的影响,更能判断。不过专业的化还是要摸索。
  • 4。你在A档时可以实现慢门,是因为机身设置的是慢门同步。闪光的通常原则是看不出闪光痕迹,其中一点是闪光与环境光融合。在慢门时,可以兼顾环境光与闪光。而快门过高时,曝光量对环境不足,只能看到闪光灯补光的部分。
  • 5.如果是TTL,建议尝试用AUTO档,S档,A档慢门同步,M档。D90的闪光同步速度可以到1/250s,可以调高些。

  • 闪光灯功率(GN)=光圈系数 × 拍摄距离(米)
  • 注:即“闪光指数”,顾名思义,俗称:闪光的强度;
  •   闪光指数过高,则物体成像“太亮”(过曝),反之,“太暗”(欠曝)
  • 即:闪光指数或功率为24(GN),物体距相机为3米,则光圈系数为F8
  • 反之,光圈系数为F6,物体距相机为4米;
  • 反之,光圈系数为F8,物体距相机为3米,则闪光指数或功率为24(GN)
  •  
  • 闪光距离=焦距系数
  • 注:针对“可移动的闪光灯头”而言,顾名思义,闪光灯头可以“前后移动”,俗称:灯距.
  • 焦距越高,灯距也应越高;焦距越低,灯距也应越低; 
  • 理解: 
  •   物体离相机越远(焦距越高),灯距就越高(灯头应越靠后),则闪光灯的光亮才能“正好”“远射”到物体表面上;
  •   物体离相机越近(焦距越低),灯距就越高(灯头应越靠前),则闪光灯的光亮才能“正好”“近射”到物体表面上; 
  •   如:焦距为35mm,则灯距为35;如焦距为55mm,则灯距为55mm;如:焦距为100mm,则灯距为100;

  • S1模式是光控引闪,支持常规普及型闪光灯的光控引闪,即提供引闪光源的灯不带TTL预闪(就是无线闪光的主控功能),使用S1模式时,它会与主闪灯的第一次闪光同时触发,与使用无线引闪器效果一样。使用此模式时,需要将主闪灯设置为手动闪光,不能使用具有预闪的TTL闪光系统,也不可以使用多次闪光与防红眼功能。
  • S2是避开ttl预闪,支持自带TTL功能的高级闪光灯,包括带预闪功能的机顶灯和独立TTL灯。S2模式又称为“预闪取消模式”,它可以忽略TTL闪光灯发出的预闪,所以可以支持工作在TTL模式下的主闪灯。如果S1无法与您的内置闪光灯同步,可以使用S2模式。在实际使用中,其实S2模式为经常使用的模式,可以适应不同模式下的主闪灯。

  • 测光的时候因为有TTL在联动,所以只能用中间的点来对焦,对焦的同时闪光灯也在测闪光输出量,这点需要注意,拍摄时每张都需要用中央对焦点测光,如不用中央的对焦点,则闪光灯会默认为是上一次的测光数据,从而根据上次的数据进行闪光输出,通常曝光是不准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