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品牌中的铜仁元素

 文山书院 2014-01-05

  “最民族的才是最世界的”,这句话广为流传。但是,丰满的理想常常敌不过现实的骨感,人类生存的世界已经变平,来势汹汹的潮流一夜之间就可荡涤地球的各个角落。民族之间赖以区分的标志性色彩,在积极和消极的融合中,无可奈何地在调和与搅拌里丧失着个性。

  在变幻莫测的世界面前,在强悍蛮横的潮流面前,如何守住自己的阵脚而不夜郎自大,如何在周遭充斥喧嚣的奔突中保持清醒的意识,不轻易为眼前的功利所左右,懂得掌控好自己前行的节奏,明白自己理应追逐的目标,这不仅需要智慧,还少不了足够的定力。有时,默默地坚守比舍命地冲刺更需要胆识。

  9月,在贵州省铜仁市走访了10天,这个有着近30个少数民族聚居在一起的地区,在诠释“最民族的才是最世界的”含义时,给出了他们极具“个性化”的答案,并且因其个性,所以中国。他们的目标并未满足于1.8万平方公里的本乡本土自娱自乐,也不想只在贵州境内做一枝奇葩暗自陶醉。归纳他们的想法其实可以简单到一句话,那就是在中国品牌中嵌进铜仁元素。

  中国传统龙舟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民间绝技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滚龙艺术之乡、中国民间特技表演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鼟锣艺术之乡、中国箫笛之乡、中国乡村旅游最佳民俗飞燕奖、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汞都、中国西部名城、2009中华十大亲水美景、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就连名不见经传的佛顶山,也被《中国地理杂志》慧眼独识,入选适合户外爱好者游玩的“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

  上述尚未收罗齐全的名号,除了可以让我们看到那些活跃在中国品牌中的铜仁元素,还可以让我们对这块神奇的土地生发出无限美妙的想象。

  梵净山,既是武陵山脉最高峰,也是湘楚文化和巴蜀文化的分水岭

  铜仁位于贵州省的东北部,东面与湖南省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怀化市比邻,南面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相连,西面与遵义市搭界,北面与重庆市的东南角接壤。

  铜仁由2个县级区、4个县以及4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共同组成,总面积1802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800米左右。铜仁境内的梵净山是绵延800余里、横亘楚渝之间的武陵山脉主峰,其最高峰凤凰顶海拔2570米。

  大气磅礴的梵净山绵延于铜仁地区腹地,纵贯南北,将整个铜仁划分为东西两大片区。作为铜仁地区的标志,梵净山几乎位居铜仁全境之正中。方圆567平方公里有着同纬度保护得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无异于给铜仁安装了一台大功率天然空调。早在2008年,梵净山就以“武陵正源”的美誉,与山西五台山、江西庐山、浙江天目山、云南玉龙雪山、四川峨眉山等名胜一道入选“中国十大避暑名山”。

  梵净山,是八条溪流的发源地,四周共有99条溪流呈放射状流向四面八方,作为沅水丰沛水源的来源地,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甚至把它视为沅水的主要诞生地。乌江发源于乌蒙山,流经铜仁境内247公里,在乌江给贵州提供的丰厚水能资源中,铜仁独享了五分之一。

  铜仁市政协文史宗教委副主任、三峡大学兼职教授龙云清,是一位地方文化研究专家,他说打开铜仁的地图,可以清晰地看到中间崛起两座大山,山北山西的5个县属乌江流域,长期饱受巴蜀文化熏染;而山东山南5个区县则属于汇入沅水的锦江流域,一直浸淫于湘楚文化。梵净山既是乌江与沅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也是两种文化的分界线。

  这一独具特色的分立与共处,使多民族的铜仁自古至今,在军事、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都体现出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行政设置、军力部署、商旅通达等卷帙浩繁的历史记录中,均可以看出铜仁既包罗万象又辐射八方的重镇风采。

  梵净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势所必然地决定了它作为宗教圣地的影响力。分水岭往往也是聚合地,尽管它的香火随着历史上的刀光剑影而反复明灭,但所有的兴替演变出的沉浮只会让佛家的信义更加明了和深入人心。自古以来,梵净山与文殊道场五台山、地藏王道场九华山、普贤道场峨眉山、观音道场普陀山并称中国佛教五大圣地。与普遍供奉菩萨的其他名山相比,梵净山是中国惟一供奉弥勒佛的道场。而在供奉这尊未来佛的高山之巅,老金顶上端坐着代表过去的燃灯佛,红云金顶则相伴而坐着代表现在和未来的释迦牟尼与弥勒佛。他们仨都高高在上,俯视着攀爬而上的香客和游人,不言不语,仅以他们相辅相成的姿态,让人静心沉思以求顿悟。

  也许这就是一种预示,预示着一种无法阻隔的贯穿,预示着一种自然和谐的包容。尽管梵净山不及其他众多名山那样摩肩接踵、人头攒动,但它却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的成员,作为中国著名的“自然基因库”,仅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如珙桐、鹅掌楸、铁杉、丁木、楠木、梭罗、槭树、香果树等珍贵物种就有数十种之多。其中又被称作“中国鸽子花”的珙桐,因在全世界都极为珍稀而享有“生物活化石”的桂冠,苗族妇女在珙桐的叶子上飞针走线,成为苗绣的一绝。梵净山也是一座天然动物园,和谐共生着金丝猴、猕猴、熊、云豹、华南虎、羚羊、毛冠鹿、娃娃鱼、石蚌、棋盘蛇、五步蛇、水桶鸟……尤以地球的独生子——黔金丝猴最为引人注目。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说铜仁》中写道:“铜仁之所以为黔中独美,美在有梵净山的蕴蓄。”这座人工无法复制的天然氧吧,以其宗教文化的精深、动植物资源的丰富,以及14亿年沧海桑田的地质变迁,在“中国品牌”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梵净山包藏宇内的开放胸襟,辐射和影响到了铜仁生活的各个层面。最有说服力的故事还应该从铜仁的来历说起,相传元朝时有渔人潜入水底,从江心石下挽起三尊铜像,经识为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于是万安改名铜人,因古文“人”“仁”通用,最终定名铜仁。从三尊铜像浮出水面开始,铜仁便开启了儒、道、释并供一室的历史,也成了儒、道、释思想并存的地区。宗教门庭之间的互不对立、互不排斥,无疑对营造多民族融合的和谐氛围大有裨益,这也使铜仁成为多民族文化得以繁荣的沃土。

  铜仁,昔日贵州开“史”的地方,今日集山魂水魄之大成的城池

  在今人的眼中看来,如果说梵净山所处铜仁的位置,简直太合人意的话,那么我们又怎么可以只是折服于自然的造化,而忽视先人选址建城的明智?

  众所周知,梵净山周边有99条溪流,千回百转形成大小两江,穿山越谷汇集于铜仁城的铜岩处,将城区一分为四,呈“S”型环城逶迤东去。合二为一的河流自此被称为锦江,奔流而下,入沅水进洞庭注长江。

  “城在山窝子里的多,但江从城中穿过的少,竟然三江穿过,城分为四,十三桥卧波的只有铜仁。凡到各地,差不多的都自撰有八景,最不牵强附会,其景雄沉阔达,能销魂摄魄,又全绕着城廓的,也只有铜仁。”贾平凹的文字,将大美铜仁可以说是渲染到了极致。

  这样一座“纵是山城,不乏钟灵毓秀;虽非泽国,犹为鱼米之乡”的地方,是谁为城池的奠基挖起了第一锄黄土?他是文官还是武将?总之,不管是谁,他都值得记载,值得传颂。

  铜仁古称“五溪”,是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所以也被叫做“五溪蛮”和“苗疆生界”。

  苗族自称“蚩尤的后代”,在蚩尤被轩辕黄帝打败后,苗民被逐出庙堂,淡出江湖。他们从黄河流域来到云贵大山,远离战火纷飞,远离是非之争。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欲成一统霸业的枭雄们,并不能容忍他们自成一统浅唱低吟田园牧歌。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突然把目光投向了西南方向,认定那个“三不管”的地方,恰恰是头等需要经营的军事战略要地。他的军师刘伯温还为龙颜大悦而赋诗一首:“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赛江南。”

  明将傅友德率20万大军征讨云南,一举扫平元朝在云南的残余势力之后,班师回朝途中,遵照圣旨留驻黔中地屯田戍边,与当地“土官治土人”的行政秩序并行不悖。当时,贵州并未建省,这片蛮夷之地分属湖广、四川、云南三省管辖。明永乐九年(1411年),一场争夺朱砂的“沙坑之战”彻底激怒了当朝皇帝,在派兵平乱之后,朝廷决定废除思南、思州两宣慰司,将其所辖的39个长官司及其一州一县分设为铜仁等八个府,委派流官治理,并建立“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十三布政司),贵州正式成为明朝的第十三个专省,由此拉开大规模“改土归流”的序幕,标志着这块“化外之地”开始与中原社会全面接轨。

  由于铜仁地处西南边疆与中原地区的结合部,理所当然成为“大西南军事战略要地”。明代朝廷驻扎在贵州的官兵主要集中在铜仁、松桃一带。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朝廷任命石邦成为贵州总兵,移驻铜仁。此后,先后有十四任朝廷总兵常驻铜仁,由此可见铜仁当时在军事上非比寻常的地位。

  被革去思南宣慰司长官的田载是铜仁首任知府,原籍北京的他,因屯田戍边留在了贵州。到铜仁时,铜仁还叫铜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萧瑟蛮荒之地。

  田载带几百人马抵达铜人时,一边是一座宋人章淳为湖北常平使时在此建立的众思堂,宋代翰林学士、礼部尚书苏轼的文字镌刻在上。却因无人打理,已经摇摇欲坠。另一边还有一座川主祠。读过苏轼的文字之后,田载一扫心头的郁闷,于次日清晨登上东边一座小山,细看远近山川形胜,不禁击节赞道:“真虎踞龙盘之地也!”接着就激动地对随从解释,在此地建府,背倚翀凤以为城,前襟大江以为池,天乙之山峙其左,铜岩之水绕其右,舟楫西来,溯沅水,历麻阳,经郡治可达江口,商旅辐辏,后日必为西南之重镇。

  田载认定川主祠镇水,众思堂攻心。所以,他选择将自己的府署建在与川主祠和众思堂成犄角之势的位置,北向而臣之。随后,他豪迈地挥下了铜仁建城的第一锄。

  五个世纪之前的这第一锄,现在看来何其伟大。世事变迁,历经数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铜仁没有辜负先人的英明决断和雄心抱负。守着青山绿水,遵从着“山为根,水为魂,锦江孕育铜仁城”的信条,以“城在水中,水在城中,人在画中”的构想成就了“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现代神话。

  由亚太环境保护协会APEPA中国委员会、香港中国城市研究院CUI等机构联合发布的第三届(2009)大中华100大生态亲水美景口碑金榜,铜仁的十里锦江入选十佳。作为中国山水城市的杰出代表,深藏大山腹地的铜仁撩开面纱名声鹊起。

  铜仁既注重现代城市的功能需求,也关照到现代城市人的精神需求,合理规划和塑造着现代城市的亮点。既有民族风情园和大明边城的大胆开拓,也有老城区的悉心留存。既可开门见山、畅游江河,又可登山观九龙洞、进谷享云林仙境……城中的三江公园,革命先贤的纪念馆,神秘傩文化博物馆,老街半山腰的古城记忆……历史丝丝缕缕照进现实,让铜仁的底蕴触手可及。CCTV的多档栏目选定铜仁摄制录影,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中让世人领略到这颗“黔东明珠”的风采。

  题外话

  水运的衰落,一度让繁华消失成落寞的背影,今日渐渐增添的光鲜也难将凋败彻底覆盖。但是,随着大交通联通山里山外,随着国家富民政策的春风劲吹,相对封闭落后的地区,像擦亮蒙垢外表的明珠,正在放射出夺目的异彩。他们一方面看到了民族文化特色牌对外的吸引力,表现出抢救、复苏、培植、扶持的极大耐心;另一方面他们也对立竿见影的产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正在多方招商引资提高GDP。一边是对传统文化如火如荼的挖掘,一边是对现代工业不遗余力的引进。从追求双赢的起点出发,就真的避不开坚守和发展难以绕开的矛盾?为了眼前的GDP,就必须交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曾经交过的“学费”?其实,他们的难题也是我们诸多地方的困局。要破解,或许不能只将棋盘定格在一方行政区域之内,不妨放眼一个流域,站上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科学规划功能区,打破现实人为的桎梏,下活一盘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综合利用的好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