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读《劝学》

 静俭斋106 2014-01-05

我读《劝学》

    《劝学》是战国时期杰出思想家苟况的上乘之作。顾名思义,劝学,即劝勉、鼓励学习。这篇写于两千多年前的佳作,至今读起来仍令人回味无穷,给人以启迪。

    一提到“学”这个字,就不禁令人想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无止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激人奋进的千古名句,以及“囊萤夜读”、“画灰练字”、“头悬梁、锥刺股”的动人场面。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古之圣人尚且如此,何况今之众人乎?

正如荀子所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习的确需要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可并不是所有的学子都意识到这一点,即使心知肚明,也未必能落到实处。有的人浅尝辄止,还未领悟到真谛,就半途而废,岂不惜哉!有的人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结果浪费光阴,蹉跎岁月,岂不冤哉!有的人虎头蛇尾,过分沉湎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忽视了另一半的孜孜不倦,到头来种的是西瓜,得的却是芝麻,岂不悲哉!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要想到达胜利的彼岸,贵在持之以恒。对待学习,一知半解就自以为是,稍遇挫折就颓唐不振,持这种态度的人是很难成大器的。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研究海藻时未能钻研到底,结果与新元素失之交臂,这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粗实的铁棒能被磨成纤小的绣花针,靠的是一股坚忍不拔的气概;涓涓细流能穿透刚硬的石块,凭的是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倘若你有了这坚持不懈的毅力,再加上用心专一的态度,就如虎添翼了,“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你若今天立志做画家,明天发愤当诗人,后天又刻苦练钢琴,鸿鹄之志固然可嘉,但即使你再竭尽全力想做到样样持之以恒,恐怕由于精力有限,也只会有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感觉吧。

    然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专一”并不值得大肆褒扬,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不仅要求人们精通数理化,上知天文地理,而且对时事动态,乃至琴棋书画足球电脑也不可忽视。这就需要我们在有一技之长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人的一生是在不断学习和积累中度过的。同样是忙碌的一世,结果,有的人竹篮打水一场空,—事无成;而有人的却硕果累累,成了有口皆碑的人物,这些都和学习态度密不可分。前者或如不能一跃十步的骐骥,或如六跪二螯的螃蟹;后者则似十驾的驽马,似一心一意的蚯蚓。究其原因,恐怕就是这样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