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文人书法之七十五??吴门余绪

 白罂粟 2014-01-06

吴门余绪

 

吴门书坛从开宗名家徐有贞到祝枝山,再到文征明,高潮迭起,盛誉空前。文征明高寿,到其晚年,门下弟子已是名手如云,其子侄辈尚且如文彭、文震、王毂祥、王同祖等人正值书艺盛年,且孙子辈又蒸蒸日上,真可谓“黄河水浪打浪。”然而晚明的吴门后起之秀,尽皆仰仗文征明之巨匠声望,悉数拜在衡山门下,如张凤翼、黄姬水、王穉登等人,难免为文氏所局限,书艺无有出文氏之右者,整体成就平平如也,故此一时期的吴门书坛不敌以董其昌为首的松江书坛洪流滚滚。

黄姬水(1509-1574),初名道中,字致甫,又字淳父。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黄省曾之子。幼聪慧,早年曾侍奉文徵明,书法学祝允明,又力学於虞世南、王宠二家。著有《贫士传》、《白下集》、《高素斋集》等。翁方纲评曰:“枝山之学晋法得一王履吉,复得一黄淳甫,竟若据有明一代楷法之胜者,亦犹徐廸功之谈艺云尔。”(〈明人小楷论〉)《国朝献徵录》卷之一百十五有冯时可撰《黄淳甫姬水传》。《列朝诗集》载:“五岳(姬水之父)拙于书,命淳父学书于祝京兆(祝允明),遂传其笔法。”王世贞《艺苑卮言》中云“正书初宗虞永兴(虞世南),行书本主王履吉(王宠),而晚节加率”,可见黄姬水的书法除了直接师承文徵明、祝允明外,还着力于虞世南、王宠二家。黄姬水的书法存世不多,大多为行草墨迹。其用笔瘦硬之气,跃然纸上,为明代吴门书派中承上启下之代表人物。传世墨迹有《行书唐子西诗》、《草书自作诗》、《致壶梁社长尺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致秋涧契兄尺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等。历代文人书法之七十五 <wbr> <wbr>吴门余绪
                               明  黄姬水  草书自作诗(点击可看大图)

《草书自作诗》,纸本手卷,纵27厘米,横362.5厘米。钤印敦父氏(白);鉴藏印有耦园至宝(白,三次)、味书屋所藏(朱)、月圆人寿室主(朱,三次)、灌畦老人(白)、明古(朱)二难堂(朱,三次)、陆士鉴赏(白)、王礼治检叔珍藏印信(朱)。书画鉴赏家杨仁凯先生有题云:“明人黄姬水自书诗多首,书法得文待诏之承传,诗亦朗朗上口,诚不可多见之作。允宜珍之可也。”

《致秋涧契兄尺牍》,纸本草书,纵26.8厘米,横16.4厘米。凡5行,计38字。该帖行草相间,萧散跌宕,有晋人风韵,既不似祝枝山的狂放,也不似王宠之枣木气,可见其从祝、王之上再上追晋唐轨迹,其瘦硬书风此后又影响了吴派殿军王穉登等人。

 

张凤翼(1527-1613),字伯起,号灵墟,又称灵虚先生,泠然居士。明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与其弟献翼、燕翼三人皆有文名,吴人语曰:前有四皇,后有三张。凤翼年三十八中举人,会试未第。遂绝意仕途。晚年鬻书自给。苏州府志载凤翼生五岁犹不能言,一日见大父扫除,据谓姆:“汝当代扫。”闻者异之。少长,日益开敏。沈瓚近事丛残曰:“张孝廉伯起,文学品格,独迈时流,而耻以诗文字翰,结交贵人,乃榜其门曰:‘本宅缺少纸笔,凡有以扇其楷书满面者,银一钱;行书八句者三分;特撰寿诗寿文,每轴各若千。’人争求之。自庚辰至今三十年不改。”钱谦益之列朝诗集曰:“伯起与余从祖春池府君同举于嘉靖甲子,余弱冠与二三少年,酒闌冲入其家讌,酒闌烛炧,伯起具宾主,亲行酒炙,执手问讯,其言蔼如也。先进风流至今犹可思也。”著有传奇七种:《红拂记》、《祝发记》、《窃符记》、《灌记》、《扊扅记》、《虎符记》,合刻之题《阳春六集》。另有《平播记》一种。其中以《红拂记》最为流行,今佚。乃根据唐小说虬髯客传再加以乐昌公主破镜故事穿插而成。《祝发记》为庆其母八十岁而写。张凤翼能诗亦工琵琶,曾与其子同演高明琵琶记。曾为施耐庵水滸传作序,开中国知识分子为虚构小说写序之先,对水滸传之各种版本亦颇有批评。除七传奇外,另著有《处实堂集》、《梦占类考》、《文选纂注》、《海内名家工画能事》、《谭略》等书。

张凤翼善书。王世贞《艺苑卮言》云:“张贡生小楷拟《曹娥》,精雅有致,微伤矜局”,“伯起平生临二王最多,退笔成冢,虽天趣小竭而规度森然。”传世墨迹有《跋柳公权兰亭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行书《五言诗》、《周天球桃花书屋书法卷》、《题李思训碑》等。

历代文人书法之七十五 <wbr> <wbr>吴门余绪
                           明  张凤翼  题周天球桃花书屋书法卷

《五言诗》,纸本行书,用墨淡疏。流畅清妍,有晋人风度。《题周天球桃花书屋书法卷》,纸本行书。周天球篆额“桃花书屋”,其后且有周天球、张凤翼、王穉登、王祖枝四人先后为桃花书屋赋诗并书题于后,此系张凤翼所题六行七言律诗。书法落落大方,节奏舒缓,精到自然。

 

王稺登(1535-1612),明文学家, 字伯谷,别号有半偈长者、半偈主人、青羊君、长生馆主、玉遮山人等。祖籍江阴。自幼聪颖,10岁能诗,善书法闻名乡里,稍长入太学深造。后因先祖移居苏州,侨寓吴中,拜文征明为师,入“吴门派”。诗文秀逸清新、不事雕凿,近“公安派”。袁道宏认为他的诗文“上比摩诘(王维),下亦不失储(光羲)、刘(长卿)”。《万历野获编》云:“近年词客寥落,惟百巍然鲁灵光,其诗纤秀,为人所爱。”他以个人风貌点缀于明代诗歌史上,“主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连睥睨不可一世的王世贞在《州山人稿》中亦说“百诗取独诣,婉尽人巧俏绝”。王稺登不仅以其诗文名播扬江南,而且也以他的高尚道德风范闻名吴郡。万历间,朝廷许多大臣推荐他修撰国史,王稺登却拒召未应,表现了他布衣文士的风骨。吴中文坛领袖文征明逝世后,王稺登因诗文声华煊赫继之主掌吴门文坛30余年。万历四十年(1612年)去世。王稺登文思敏捷、著作丰硕,令文坛瞩目。他一生撰著的诗文有21种,共45卷。主要有《王百谷集》、《晋陵集》、《金阊集》、《弈史》、《丹青志》、《吴社编》、《燕市集》、《客越志》等。其中后四种被收录进《明史·艺文志》,《弈史》被《四库存目》收录。同时,王稺登又是万历年间著名剧作家,著有传奇《彩袍记》、《全德记》,在金陵剧坛颇有影响。

在文徵明门生中,王宠、陈淳、彭年、朱朗、陆师道、钱、周天球、陆治、居节、王登等最著名。殆至嘉靖晚期及万历以后,文徵明等书坛巨擘相继离世,吴门派逐渐失去昔日的辉煌,在此情况下,王穉登及其余绪,“振华启秀,嘘枯吹生”。他处在两代青黄不接之时,顺理成章地遥接了文徵明的衣钵,周天球继领吴中书画,王穉登主词翰之席三十年之久。世传王穉登以隶书闻名于世,但流传于世的书迹多为行书、行楷书、行草书等,篆隶极为罕见。他的书法由宋元上追晋唐,在“二王”范围内活动,他在继承传统用笔结字、章法布局的基础上,临写各家,融会己意,形成自己的风格,兼工各体,造诣深厚。其传世墨迹有《义兴杂诗册》、《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卷》、《题周天球桃花书屋书法卷》、《跋苏轼治平帖》、《录宋人语》等。

历代文人书法之七十五 <wbr> <wbr>吴门余绪
                     明  王穉登  义兴杂诗册(局部)

《义兴杂诗册》纸本,纵24.8厘米、横15.2厘米。湖北省博物馆。《义兴杂诗》册,计二五页,每页四行,内有三页各五行,共一○三行,册首“义兴杂诗”下钤“刘康鉴赏”白文、“红豆山斋藏书”朱文、“武昌徐恕审定”朱文等三方印。册尾“王登”下钤“王登印”朱文、“王氏百”白文二印,左下角钤收藏印三方。全册五言律诗五首、六言律诗二首、七言绝句五首、七言律诗三首,共计十五首,所咏皆吴中山水名胜古迹。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义兴杂诗》册,整体来看笔墨不错,从风格来说有师承吴门书派领袖文徵明的痕迹,受其影响,其笔法率真潇洒,流畅自然,清雅平淡。用“率真”来概括王氏的书法,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因为“率真”毫无疑问是中国书画艺术的最高审美境界,它不仅源于道家思想,而且也符合儒学的原则,“率真”介乎于人为与无为,雕琢与天然之间,是一个包容两端、不偏不倚的审美范畴。因此,在书画艺术中,“率真”是艺术家们共同的审美理想。他用笔偏瘦偏长,墨韵一气贯之,而无软弱无力、娇媚易折之态。笔笔中锋,遒劲秀丽,起落顿挫峻利自然,转折勾起俊洁峭拔,给人一种瘦不露骨、遒劲不凡之感。行书随意之中不失端庄遒丽,法度谨严,点画不悖。此册诚为不可多得的佳品。王穉登虽擅长各体,却没有开创新局的才具,只能就文氏遗留的有限领域恪守基业,因此一旦董其昌异军突起,他便被取而代之。王穉登一生名位不显而声望既隆,《列朝诗集小传》称:“闽粤之人过吴门者,虽贾胡穷子,必踵门一见,乞其片缣尺素,然后去。”可见他当时的书名就传闻遐迩。虽不能跻身大家之列,却也是极为难得的了。

历代文人书法之七十五 <wbr> <wbr>吴门余绪
            明  王穉登  录宋人语

《录宋人语》,纸本,行书,纵117.3cm,横44.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幅钤“王穉登印”、“王百谷”、“王百谷氏”。收藏印钤“小雪浪斋主人六十八后审定真迹”、“颜氏韵伯审定之章”。年款“万历丁亥”为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王穉登时年53岁。本文录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中的一段。《录宋人语》书法劲健雅致,婉转秀美,间架、结构、用笔均师文徵明书法。线条婉转尖峭,运笔流畅曲折,体势修长连缀,宗文徵明而又有一定的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