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武术徒手搏击竞赛中不伤人战胜对手技艺的探寻

 感通天下 2014-01-06
传统武术徒手搏击竞赛中不伤人战胜对手技艺的探寻

王风朝 王凤阳  

            --------------------------------------------------------------------------------

            《搏击》2006年第04期 
              在自幼习武的早些年中,年轻人的头脑里充满了新奇,深受小说、演义中对神功绝技描绘的影响,为了达到在实战中梦寐以求的“一击必杀,一拳一脚定输赢”的目标,非常下功夫,孜孜不倦地苦练“发力”,打沙箱,打墙靶、踢木桩,以此来提高击打力度和硬度;还下过抗击打的苦功夫。几个小伙子在一起打散手时,不是青肿红紫,就是挂点彩。当时认为散手就是这样,不受点伤还叫练武?遇到几次地痞流氓寻衅滋事,还真是不禁打,一拳打倒,一脚踢翻。后来有一次是个身高1.8米,满脸络腮胡子,体重约在90公斤以上的壮汉凭着实力挑衅寻开心,与其论理不依不饶,挥拳就照太阳穴打来,让过三拳被逼无奈只好还手,一拳击腮将其放翻,看其倒在地上口吐白沫,这时头脑中突然醒悟:打坏了怎么办?打死人是要偿命的。赶紧上去掐人中,拉起来。幸好过了会儿没事了,从此给自己立了个规矩,“要忍让,可以躲闪,但不能还手”。事后越想越窝囊,习武练来练去练得不能还手了,打出事来怎么办?问题到底在哪儿?

                 
              一、上个世纪的“故事”
              
              1、至今清楚地记得那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夏天的一个星期日,早晨习武练功后吃了早饭就跑到先师家里(道家人祖门自然派一代宗师),那天先生讲的是“挂画、贴烧饼”的功夫是怎么回事,传统武技中“飞檐”是指什么,“走壁”是踩在哪儿?……
            时间不长,院里的老母鸡从竹帘子下边的缝里钻了进来,在堂屋里闲逛,先师便轻声吆喝让鸡出去,反复两次;第三次鸡又进屋,我便猛然起身去轰,我一抬手、屁股刚一离凳子,鸡便吓得“咯咯”地跑了出去;第四次鸡再进屋时,我怕把鸡吓着影响下蛋,就没再吱声。先师一边对我们说拳,一边拿起拐棍在脸前划一圆弧,拐杖头便轻轻落在鸡头上,只见老母鸡脖子微微一缩,看看屋里的人,慢悠悠地转身钻了出去,后来没再进屋。眼前一幕深深刻在我们脑海中,拐杖头与鸡头点与点之间的准确,在边说话中似看不看、漫不经心的处理这一问题的轻松自若,既解决问题又不打伤地用力的“度”,把握得何其“恰到好处”。

              2、一天在院里大树下先师教授武术交手技法,夜静悄悄的,月光从树叶间洒落下来。我拉开架式,上步中平拳疾速向老师胸部冲去,当拳面感觉到挨上汗衫以为得手时,眼前的人没了,拳头再往前走就是空的,刹那间后脑勺上被轻轻拍了一掌,一回头已七十岁的老师在我身后笑呵呵地看着我。这一晚上的喂手,明明都摸上老师衣服了,就是挨不到肉,就好象是在和一个影子打斗。我意识到:别说伤人了,连摸都摸不着人。而每个攻守回合,先师在我身上不论是拍一下,还是点一下,都能感觉到换个方式都可以致残、要命。对照起我们几个小伙子在一起散打时,不是青肿红紫,就是挂彩……“外行打架”怎能与传统武术散手相提并论?思绪万千、渐悟开窍。
--------------------------------
二、传统武术徒手搏击训练与比赛的思考 
               
              1、传统武术交手训练与比赛的前提是不伤人战胜对手。 
              武术交手双方运用踢、打、摔、拿各种招法进行较量,技术动作内在动力是大脑神经活动通过肌肉收缩产生的劲力,双方较技可以看作是人体之间劲力的相互作用,运用劲力达到战胜对方目的。纵观武术散手竞赛实例、散手训练实践,依据运动力学原理,可知劲力是造成交手效果的基本原因。竞赛双方交手运动过程中接受了外来能量,作用于人体超过人体生理极限致使产生伤害。人身伤害事故突出表现在违背武林先辈“顺其力而破之为巧,逆其力而破之为拙”的教诲,采用硬碰硬打法方面。 

              对于互以对方身体为攻击目标的武术散手竞赛来说,参赛者通过科学正确的训练,达到刚柔收放自如,能够把握劲力的度,是不出现伤害事故的直接关键。认识到这一点,就会使散手参赛者在训练中,不只是盲目的、拼命去超越伤人的度,而是改进训练方法,循序渐进,在提高功力基础上同时提高运用劲力的控制能力,这正是不伤人而战胜对手与伤人战胜对手不同的技术要求。好比汽车速度越快,越要完善其刹车制动系统,否则就会车毁人亡。 

              劲力可以认识、能够把握,传统武术中刚克柔克技术的运用可以做到不致人伤残而战胜对方。传统武术在发展中,已经具备不伤人而战胜对方的技术,传统武术散手竞赛应当引导、提倡、发展不伤人而战胜对手的技术方向,严格禁止伤人战胜对方的结果。

有的拳友认为:“传统武术技击术是致残术,根本就不能开展竞赛”。这只是看到了一个方面,不是对传统武术技击术的全面认识。传统武术技击技术可以用在对敌徒手搏斗中,可以做到致伤、致残,甚至致死。要点就是在运用传统武术技击术中,其施力超过对手身体生理极限即伤人,但这不是唯一功能。这个生理极限的临界点,即是我们在习武中所要追求掌握的“度”。当对敌生死搏斗时可以超过这个“度”;当友人切磋 
            、友谊比赛中就不能超过这个“度”。 
              千百年来武术传承中一直遵循这个客观技击规律,传统武术擂台赛也有几千年的历史,证明是可以比赛的。不仅在技术上强调“打着容易摔倒难,摔倒容易制住难,制住不伤人、令人心服为高”的价值观念,在武德上也有明确的要求:“让人一拳理不亏”、“绝技只对暴客施,若逢良善莫出把”。“思想意识”、“武德”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所有习武人都能认识到:“天下武林是一家”,所有习武拳友都是“武术”这一同门兄弟姐妹,加强武德宣传教育和规则严格界限,传统武术散手竞赛一定会以崭新面貌健康而快速发展。 

              如果认为散打只是致残术,只片面看到技击技术伤人而战胜对手一个方面,只是追求拳脚击打发力超过对方生理极限而取胜,也就是采取杀伤性取胜战略,信奉的是“场上无兄弟”、没有情面、道义的敌我性质格斗原则,那就只能练成杀手。而在平时训练与竞赛中若奉行这个宗旨的话,高伤害率、高淘汰率、职业病必然发生,这就是指导思想、认识错误导致的恶果。试想:每个习武人在最初学习技击时都是什么也不会,都是师傅水平高,如果奉行“举手不留情”的认识观念,恐怕每个习武者在没有练出来之前就已经折胳膊断腿,已经半残废了。自古以来传统武术传承中就非常注重不伤人这个问题,不仅在武德上严格要求,在交手切磋和比武中均有要求和技术上的可行办法,否则传统武术技击术不会一辈辈传下来,而只能留传空架子。

2、不伤人战胜对手技术训练途径是提高技击水平的正确道路。 
              当一个习武者只是在追求练习超过对方生理承受能力极限这个度时,他可以练出这个能力,做到出手就伤人,但却把握不住这个度,因为他从一开始练功就没有控制这个度,即“手头有准”的概念。正如媒体报导的某人在与拳友交手切磋中将其打伤,赔偿医疗费5000多元,还洋洋得意炫耀自己功夫高,实在可悲。由于只是追求突破对方生理极限的度,师兄弟练习散打中失手致伤,造成终生遗憾,甚至有的反目成仇。 

              当你在训练中,从时时注意掌握这个“度”开始,一步步能控制地接近对方生理承受极限这个度时,就可以练出“手头有准”。在面对罪犯正当防卫时,为了解除对方战斗力,最好生擒活捉,条件不具备时也可以伤残直至消灭罪犯、敌人;而到了传统武术散手竞赛场上,就很正常的把握住这个度,不伤人而取胜,达到体育性竞赛的要求,这是符合双方利益的明智之举 
            。这是武术散手运动训练学中一个客观规律,认识并遵循它,就可以快速提升到高水平境界;不认识或违背它,只会成为“杀手”,出手伤人招致无穷的后患和难以承受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牢狱之灾。 

              在训练过程中如果只是主观地从提高杀伤力入手,别说没有人能陪你练,即使是相同认识的练功伙伴傻乎乎的在一块练,不是你伤就是他伤,遗憾的事总是必然发生。客观地看,不是愚蠢的伤人(杀人)就是被伤(人杀),损失极大。一个人很难在多年练功、比武过程中,遇到的都是低于或不高于自己的对手而处于优势,这种幸运儿太少了。侥幸出来的几个冠、亚军,也是成本极高、代价极大、伤残累累。这是错误的习武训练方法或道路。 

               

              在武术交手技术练功过程中,一步步从不伤人战胜对手的修练中寻求有控制的“手头有准”(提高功夫后就可以同时得到伤人的功夫,因为“控制能力”包含着“突破对方生理极限能力”),可以由“从人”达到“由己”,提高交手中的“自由度”,这是正确的习武练功方法、通路。运用传统武术修炼体系中符合科学训练原理的练功方法,是认识、把握劲力的必由之路。
-----------------------------------------------
四、传统武术散手比赛中不伤人战胜对手技法例举 
               
              例一:外接冲拳搓脸摔 
              甲方(深色衣服者)右冲拳进攻,乙方(浅色衣服者)左闪进,右手由外向右后挂削后瞬间直接向甲头面部搓按下摔,右腿可上步绊挡。运用搓脸技法而不用直拳重击,可以较有把握不伤对方而战胜对方;摔倒对方比击打对方效果明显,比赛可多得分(见图1—4)。 

               
              例二、外接掳腕卷肘拿 
              甲方右冲拳进攻乙方头部,乙方左闪进,右手掳住甲腕部引进回卷抱肘,将甲方掀起后仰拿住。放手可令甲方后倒得分,也可以拿住带回己方上场处放于擂台下,获得优势胜利(见图5—10)。 

               
              例三、左掌砍推颈(或摔或卡喉拿) 
              甲方右冲拳进攻乙方头部,乙方左闪进右手掳住甲方的腕部,左掌顺甲右臂砍甲脖颈,因爆发力不易保证不伤对方,故采用柔劲砍推甲脖颈,令其摔倒或卡喉拿住,获完全胜利(见图11—16)。 

               
              例四、十字手接鞭腿摔 
              甲方疾步右鞭腿向乙踢击,乙方十字手接腿,上右步转腰成反弓步,使头部避免打击又将甲方摔倒。比起闪身上步击甲方头面部既能保证不伤对方,又可获得比击打多得分的效果(见图17—20)。 

              传统武术在发展中,已经具备不伤人而战胜对方的技术,传统武术散手竞赛应当引导、提倡、发展不伤人而战胜对方的技术方向,严格禁止伤人而战胜对方的结果。“伤人战胜对手技术”、“杀伤性取胜战略”应当是规则要限制的,“不伤人战胜对手技术” 
            是规则要提倡和发展的,这是关系到传统武术散手比赛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 
              武术技击技法的运用,伤人与不伤人转换的关键是一个“临界点”,习武者每天练功练的就是技法、劲力地运用与把握,能真正悟到窍要——明者即通。

              有道是:“师法自然,运用有度”。

三、对传统武术徒手搏击交手的探索实践 
               
              传统武术散手注重极大地挖掘人体潜能,有效地利用人体各个部位进攻或防守。即“肩、肘、腕、胯、膝,胸、项、顶、腰、背,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皆运用到攻防中。“踢、打、摔、拿”是中国武术拳术中各具技击特点和技击规律的四类技击法。使用武术技法出现的后果有多种:如打(踢)法,可能是“打不着”或“打得着”,在“打得着”里可以是打倒、打伤、打死。在摔法里可能是摔不倒、摔倒、摔伤、摔死。在拿法里可能是拿不住、拿住、拿伤、拿死。在所表现出的后果里均有“度”的概念。习武者在交手练习和比赛中必须是防止、限制伤人、死人的后果,即“踢、打、摔、拿”技法的使用,均不超过“伤人”的度,从而使武术技击技术全面练习,才能发展全面,水平提高。 

               
              1、摔法在散手中的运用 
              拳友甲在跆拳道训练中一向是刚猛快速腿法、实打实地进攻。在一次交手切磋中用横踢(即类似散打中的边腿)向对方肋部攻击,拳友乙十字手接腿时顺着甲腿横击路线转身化解,同时伸脚插入甲支撑腿之后弓步转腰,甲便顺势而倒。横踢连使几个倒几个,甲又改用十分厉害的“下劈腿”,起脚就向乙头部劈击,就在腿起到最高点的刹那,乙迎面一个斜上步,瞬间甲的小腿肚处便劈砸在乙肩上,甲觉到一股巨大的力量将自己弹起离地,仰面躺在地上。后来甲知道了乙根本没发力,是自己向下劈击之力在撞到乙肩部后产生了同样大小的反作用力将自己腾空弹起摔倒,完全是自己摔自己。

2、拿法在散手中的运用 
              有一次几位拳友在一起切磋拳艺,拳友甲提出:金丝缠腕谁都知道,可就是不好使,“好拿不如快打”,拿法使不上。拳友乙笑道:不一定,来试一试。拳友甲出右手正巴掌向拳友乙脸部扇来,拳友乙左步闪进右手从下边捋腕,左手搭在甲手背上,顺势转腰向怀中切腕一带,拳友甲便跪在脚前,不动还好,越挣扎越疼痛难受。反过来拳友乙出右手正巴掌向拳友甲脸部扇来,拳友甲也左步闪进右手从下边捋腕,左手搭在乙手背上,顺势转腰向怀中切腕一带,只觉得拳友乙软软的手腕好象没有骨头,十分顺从地跟着自己向怀中切腕带时一随,拳友甲便坐在了地上。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练习,拳友甲意识到:拿法不是使不上、不好使,是自己不会使、工夫没到。使用拿法不仅可以拿住,还可以拿伤、拿死。在所表现出的后果里也有“度”的控制。在跟随老师学习和自己亲身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感悟到“不怕硬,不硬碰,走近道,拐活弯”和“身形应当似水流,空空静静最难求”的道理。也体会到一些“沾粘连随、随曲就伸、不丢不顶、引进落空……”的奥妙。特别是出手被对方拿住了,不动还好,越较劲越疼,唯有“顺化避害”顺着对方的力随着走,才有可能破解。拿法以通过控制某一局部而控制对方全身,达到对方丧失战斗能力而完全取胜,虽然有反关节控制,但采用不硬顶、不较劲、顺化解脱的技术完全可以做到不受伤害,甚至转败为胜。 

           3、打(踢)法在散手中的运用 
              几位拳友聚在一起练功,一位小拳友时年33岁,体重85kg,自幼习武二十余年,素好实战,参加散打比赛有较好成绩,与另一拳友乙对阵。二人相距两米之外,各自预备式站立。我在小拳友身后两米处观看,另一位拳友在两人侧外三米处发令:“开始!”,话音刚落,只见小拳友双脚离地,腾空仰身飞出。为防其头先着地,我立即接住小拳友头肩部,强大的冲力使我倒退两三步。赶紧拉起小拳友,拍拍衣服问:“怎么样?”小拳友说:“不疼,一点都不疼。”“打的哪?”小拳友楞了一会儿,看看身上说:“胸部。”“怎么倒的?”“不知道。没见怎么打的,我就离地了。”过了一会儿,惊吓得蜡黄的脸色渐渐还了原。拳友乙说:这是爆发持续力的运用,刚才的动作就是一个冲拳,不过是没有预动,说完开始也就结束了。从出手到挨着对方时全身都是放松的,接触时可以说是“软接触”(不产生撞击形变致伤),到接实的瞬间,看着是拳打的动作,实际是持续力将人打出,轻负荷出手发力与大负荷发力无间隔地连接在一起完成的。由于速度快又没有停顿而运行过程又长,所以把人打翻了,而且还不疼。这是自己人,要是碰上劫道的,就用爆发撞击力,让他倒下就不能爬起来,不然等他掏出刀子,还得费手脚。 

              可见交手双方拳脚与受力部位接实的情况,运用爆发的速度,保持所需要的持续一定的时间和运行过程,达到发出、摔倒的运用劲力效果,可以解决友人对练、体育性竞技与实战对敌有所不同的需要。人在练功中由慢到快的体认,由初级到高级的升华,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对控制肌肉收缩的精细程度、调节全身肌肉群精确协调的程度,发力精微复杂的程度,通过符合人们认识规律,科学正确地练功,打(踢)法也可以做到不伤人而战胜对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