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邓州福胜寺塔 又名梵塔 年代:建于宋天圣十年(1032); 形制、特点:现为八角七级仿楼阁式砖塔,高38·23米。;现状:当代维修,2006国保
福胜寺塔,又名梵塔,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城内大十字街西南方。 当地民谚云:“邓州有座塔,离天一丈八。”这座塔因一九八八 年从其地宫中发现一批由金棺银椁组成的佛祖葬具等稀世珍宝而闻名遐迩。 过去很长时间内当地群众一直称其为隋塔。1951年修葺时,曾刻石作记,嵌于塔壁,也称为“重修隋塔简记”,认为塔始建于隋仁寿二年。当时之所以认为是隋塔,是将原由邓县运往开封的隋仁寿二年邓州兴国寺舍利塔铭,误认为福胜寺塔铭的缘故。后虽根据此塔建筑特点确定为宋塔,但缺乏确切纪年。这次地宫内发现的《地宫记》记明此塔始建于宋天圣十年(1032)二月二十五日。 塔建于宋天圣十年(1032)。原八角十三级,元代毁于兵火,明天顺年间(1457-1464)改修为七级仿楼阁式砖塔,第七层内壁上书北宋天圣十年(1032)题记。塔高三八点二三米(一说三十六点七米,前说为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 塔下有地宫,传为海眼,“因为塔以镇之”。一九八八年大修时在地宫发掘出石函、金棺、银椁、铜镜、铁塔、玻璃制品、碑铭等宋代遗物和舍利子、佛牙、质骨(相传为唐僧顶骨)等稀世珍宝,其中佛牙,比北京灵光寺建佛牙塔时间还早三十九年,是继陕西临潼庆山寺、扶风法门寺等重大发现后又一重大发现。 一九六三年六月被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二零零六年五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胜寺塔的建筑艺术
关于福胜寺塔文物
传说塔底中间有一深井,名为“海眼”,里面有一对金鸭子遨游其中,常嘎嘎作响。1 9 8 8 年在修复塔基时,发现这是一座地宫,并从中发掘出金棺银椁等稀世珍宝。金棺银椁放置在玉质石函内。银椁为长方形,安放在须弥座椁床上。椁之前方竖两根檐柱,其上承托仿木结构的房顶,上有脊兽、瓦垄、瓦当、滴水、封檐板等,雕刻精细,精美绝伦。银椁盖为七棱形,其上为线形纹[1]饰,前方透雕双龙戏牡丹。金棺放在银椁内的前方,长1 9 厘米,高1 2 厘米,重6 2 0 克。金棺左侧为释迦涅?故事图,右侧为出行图。金棺内,前面放“顶骨”一尊,后边放“佛牙”一枚。玻璃宝瓶放在银椁的后方,米黄色的瓶中盛着无色透明液体和米粒大小的佛祖舍利。“舍利”瓶内,还有镏金双龙银壶一件,彩色玻璃葫芦一件,均为罕见之宝。据有关专家说,福胜寺塔下地宫内的佛牙,比北京西门光灵寺塔供奉的佛牙还早3 9 年。
银椁,银椁为长方形,安放在须弥座椁床上 福胜寺塔地宫的发现,是我国佛教文物的又一重要发现。出土的金棺、银椁、鎏金双龙银壶、紫红色玻璃葫芦等文物,表明宋代手工业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对于古代科技史、艺术史、宗教史等方面的研究都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福胜寺塔欣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