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耶寺四大天王塔 桑耶寺四大天王塔坐落在西藏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扎囊县桑耶镇桑耶寺内。以佛教关于世界结构理论和学说为依据,寺内中央取佛教中山王的须弥山建正殿(乌策殿),四周取四大天王之相,分别建有绿、红、白、黑四塔,代表四大天王。寺院与塔建于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砖结构,四方多角形,是覆钵式古塔中唯一建有塔室的特例,高约16米。 绿塔位于寺院东北角,底层塔室为方形,室内中央为方形塔柱,塔柱四面上镌刻有藏文经文,外面四周置有一圈转经桶。东南角置有木梯可蹬至二层。二层四面建有佛龛室,内有塑像。三层为覆钵形塔身,上置相轮宝刹。相轮为九级,再上为伞盖、宝月、宝瓶、宝珠。四条铁链从刹顶拉向四角,分别锁在四座石狮座上。整塔呈绿色,苍郁而有光泽。 桑耶寺四色佛塔 桑耶寺东面诸洲(寺院),其色呈白水晶色,南面诸洲为兰琉璃色;西面诸洲为红玛瑙色;北面诸洲色黄,如天然之黄金。白、红、黑、绿四塔及围墙四塔分别在“乌孜”大殿四角成直线的地方,塔与殿角相距数十米。 白塔建在大殿东南角,形制与北京北海的白塔略,皆用石块、石板砌成,因塔体全为白色故名“白塔”。在塔基的方形围墙上,立有108座小塔,塔身方形,在腰部以上逐层收分如阶梯,上有覆钵形塔腹。但覆钵扁平而宽大,没有龛门,宝刹上置十七环相轮。在转经道旁有十六罗汉石像,分别雕刻在边长为0.74米的方形石板上,极为精致。 红塔建在大殿的西南角,造形极为特殊,塔身用砖石砌成,形方而实圆,状如覆钟,腰部以上呈环状纹,上部为覆钵形塔腹,宝刹之上置两段相轮,上为七环,下为九环,塔身为土红色并泛有光泽。 黑塔建在大殿的西北角。塔形也很特殊,塔身如三叠覆锅,刹盘上托宝剑。第二级相轮七环,上即瓶盖和宝珠。塔身为条砖砌成,全为黑色。 绿塔建在大殿的东北角,平面呈四方多角形。塔基甚高,沿阶数级而达第一层,四面各有龛室三间,内有塑像,每面都有明梯通往二层。二层每面只有龛室一间,亦各有塑像。第三层为覆钵形的塔身,上置相轮宝刹,刹身很长。相轮分为三级,每一级自方形托盘上置相轮九环,中间一段为第二级,有相轮七环,第三级有相轮五环。伞盖上承宝瓶和宝珠。塔身为绿色琉璃砖砌成。砖为土加粗沙烧制,质地坚硬,釉色苍郁而富光泽,极其精美。 桑耶寺四色佛塔最为古朴 吐蕃王朝时期的佛塔中以桑耶寺四色佛塔最为古朴着名。这四色塔与桑耶寺同时建成。佛塔颜色是白、红、黑、缘四种, 分置于桑耶寺乌孜大殿外四角处, 塔身各异, 有四方多角形、方形、半圆形等, 有的如、复钵复、盔复钟。基本都是以砖、石为材料砌成。四塔中造型、色彩以绿色塔最为精致, 塔身用釉色苍郁泛光的绿色琉璃砖砌成。 西藏神秘的佛塔 佛塔,是宗教艺术的产物,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佛塔这种建筑形式,是从印度传过来的,经过历史沧桑的考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西藏,佛塔是佛教徒转经朝佛崇奉的重要对象,也是这个民族智慧和结晶。 「塔」的梵文音译为「方坟」或「圆坟」,是保存和埋葬佛祖舍利子或者高僧遗骸的地方;一部分塔内还存放著高级喇嘛的全屍,所以,也有人把西藏的佛塔称之为「喇嘛塔」。 西藏布达拉宫极顶上的白塔,是西藏最古老最神秘最有学术研究价值的佛塔之一,建於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保存最完好。这座白塔原先在布达拉宫法王洞的转经道上,後来四周修建了楼房,将转经道堵塞,白塔便保留在狭窄的巷道里,久而久之,便鲜为人知了。公元八世纪,西藏桑耶寺建成,佛塔建筑有了新的发展,桑耶寺四角建有白、黑、红、绿四大佛塔,围墙上还建有千余座佛塔,成为西藏古塔的代表之一。公元十世纪以後,西藏佛教复兴,佛塔也随之大量兴建。大凡有寺庙的地方,必有佛塔,还有一些没有寺庙的地方也建有佛塔,甚至建有三、五座或者十来座,还有一百多座的佛塔林呢!有的地方建有佛塔墙,阿里扎达县和山南乃东县的古佛塔墙,至今保存完好。乃东县颇章地带的一道古佛塔墙长达四百米,墙上建有古佛塔数百座,气势辉煌,令人敬佩,风格独特,造型美观,在佛教界堪称一绝。到了公元十四、五世纪,西藏的佛塔建筑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最著名的有昂仁县的日吾其金塔、拉孜县的万佛塔、江孜县白居寺的白科曲旦塔等。日吾其金塔有六层,三十五米高;白科曲丹塔有九层,高达四十二点四米,规模宏大,设计精巧,塔内有不少奇珍异宝,充满了神秘色彩。 西藏佛塔的结构主要由基座、塔瓶、塔刹三部分构成,基座为方形,也有多边形的,象徵十善之地。塔瓶为覆钵式,正面辟门。塔刹包括十三级相轮。佛塔的类别有土塔、砖塔、石塔、铜塔、银塔、金塔等。每座塔都是独立的艺术作品。金银塔内珍藏有舍利子、壁画、雕塑、佛像、经书、高僧生前用过的器物等,神秘莫测,价值连城,是西藏佛界十分珍贵的艺术宝库。布达拉宫、山南昌珠寺的珍珠塔,是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西藏佛塔为人类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研究资料,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品。 西藏古老神秘的佛塔传奇历史 佛塔是宗教艺术的产物,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佛塔这种建筑形式,是从印度传过来的,经过历史沧桑的考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西藏,佛塔是佛教徒转经朝佛崇奉的重要对象,也是这个民族智慧和结晶。塔的梵文音译为方坟或圆坟,是保存和埋葬佛祖舍利子或者高僧遗骸的地方;一部分塔内还存放着高级喇嘛的全尸,所以,也有人把西藏的佛塔称之为喇嘛塔。西藏布达拉宫极顶上的白塔,是西藏最古老最神秘最有学术研究价值的佛塔之一,建于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保存最完好。这座白塔原先在布达拉宫法王洞的转经道上,后来四周修建了楼房,将转经道堵塞,白塔便保留在狭窄的巷道里,久而久之便鲜为人知了。 西藏佛塔之特性与种类
佛塔的内涵 佛塔在西藏被称为“曲单”,“曲”在藏文中包含有恭敬、供养和把奉等意思;“单”含有依靠、支住、根基、依止处等意思,因此,“曲单”的意思主要是指借养所依靠的处所。有时候,西藏人又称佛塔为“土单”,“土”的藏文意思是心意、意向、心神等,因此,“上单”的藏文意思就是心意之依靠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佛塔在西藏人的心目中是非常崇高和神圣的,是佛教徒必市有少的供养和朝觐的对象。 传说在释迹牟尼还没有出世以前,就有塔存在了。释迹牟尼就是在塔“曲单朗木达”的旁边,自己剃去头发出家的。在古印度的北部和尼泊尔等地,传说也有很多的塔。在西藏,拉托托日年赞时的金塔,可以说是最早的佛塔,这也是西藏供奉佛塔之开始,以后,在西藏最早的寺院桑育寺中,“有声闻乘”和“独觉乘”佛塔各一座。现在,著名的是八大善逝佛塔,其中的菩提佛塔和尊胜佛塔是修建得最多的。后藏江孜的白居塔是有名的吉祥塔,藏语叫札西郭芒,即有很多吉祥门的意思。白居塔有九层一百零八个门,内藏佛像达十万。在拉萨的布达拉宫、哲蚌寺和青海的塔尔寺都能见到著名的八大善逝佛塔。 佛塔是法身的依处,它具有一定的佛学象征意义。佛塔最下面的四层叫“邦仁木细”,象征四念住、四正断、四正足和五根;佛塔宝瓶的下方叫“崩单”,象征五力;宝瓶叫“崩巴”,象征七觉支;宝瓶的上方叫“泽”,象征八正道;佛塔上的十三法轮象征十力和三念住,另外,它还象征大悲总持、大悲心和空性;宝瓶上面的伞盖象征智慧,伞盖下的两条绳线叫“踏尔察”象征四业;伞盖上的日月象征二智的获得;佛塔的顶坚象无二(时轮金刚和无差别)。 根据藏传佛教的经典来看,修建佛塔能获得很多的功德。《正洁白莲经》说:无论修建金塔、银塔、宝塔、吠琉璃塔、蓝宝石塔,还是猫眼水晶塔,都能获得觉悟和解脱;同样,无论是修建石塔、檀香塔、松木塔,还是砖塔,也能够获得觉悟和解脱,到达佛的境界。除此以外,朝觐佛塔,对西藏人来说.也是具有佛学意义的。朝塔藏话叫“曲单拉郭尔”,意为绕着佛塔转。《观音菩萨经》中说,不论谁,只要朝觐、供养和颂扬佛塔,纵有干劫万为,也不用担心。在胜光王所著的经论中也说,人们只要在佛塔佛像上碰头,然后再磕头,众生和众佛间就会到达空前的互尊互敬的境地;如果合掌向佛塔顶礼膜拜,则会升居天界变为天王,即便变为人,也会成为人中豪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