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

 行波903 2014-01-07

                                                          大学(一)

    大一直就有一个梦想就是上大学,不管是父母的期望还是老师的教诲,目的都是一样的——考大学。                                                   

    十年寒窗,终取结果。大学的三年里经历了不少大大小小的事情,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是一所大学,只是大专而已,主修涉外秘书专业。

    步入社会,琳琅满目。形形色色的工作,真正抱着自己的专业想找一个和自己有关系的工作简直是难上加难,屡屡碰壁,层层面试才感觉到了什么是专业,什么是不专业。

    现在大学生主修的专业有谁究竟在步入社会的时候依然还是专业对口?各行各业都有人才,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你所学的专业未必不缺人手,那么你呢,是自己拿不起饭碗还是在抢别人的饭碗,大学究竟是什么?仅仅是步入社会的小插曲?这里成就的人不多,沦落的人却不少,仅仅是个人原因?每年国家的励志奖学金都干啥去了?成为挥霍的筹码?大学的设立究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还是仅仅为了学习已经过时并不实用的历史?从来就没有考虑社会所需要的精英人才,仅仅是因为学习?社会需要什么,才是大学应该传递的东西,诗云“传道、授业、解惑”有哪一点达到了?

    大学学到的东西和社会需要的东西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培训机构?彻头彻尾,这些东西大学里面没有能力教授还是不能教授,培训机构之说以会存在而且发展迅速是因为他们更专业、更值得人们信赖,更适合社会的需要,那么大学呢?

    大学要是能达到真正上的适应社会,是你们培育出来的“产品”更值得应用,应该是更加专业、更加正规的培训机构,设立的科目不是固定的专业和规定的班级,怎样才能是兴趣相投的人在一起探讨研究?就比如是一个大型图书馆,各类书籍齐全,你需要什么就去什么,就去什么区域寻求,这个区域不仅仅有需要的材料,更有与此相关的人员研究和探讨,这不是交流提升的机会?大学实行学分制,确实是一种很值得推荐的模式,但它要改进,不是现在的学分制,要适应社会,培育专业志趣相投人才,就必须实行循环学分制,怎么解释?就是说大学有各种专业都在同时教学,如果你修完第一个专业的话,就可以重新选择你喜欢的专业去学习,不是从始至终都是一个专业,把各种培训机构都综合起来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学雏形,之所以怎样管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