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一个字,却蕴含在丰富的内蕴,不同的人,不同的际遇看到时赋予的含义不同;同一个人,因为不同的阶段,接受的人生的历练不同,赋予它的含义也不一样,这就是汉字的魅力。但是不论怎么说,就这个字的本身而言,它最起码应该具有两层字面的含义,表达两种关系:相互依附的关系和被动的关系。“草”蕴含着生命,因为有它的存在,所有以它为生命资源的生物种群就不可能面临生死的威胁,就不可能濒临灭种,其中以食草为主的“虫”也不例外,也正是因为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的存在,按照生物界的生存法则,两者关系的均衡发展,生物链条才能够维系正常的运转,循环;“草”一个束缚肢体,让肢体失去自由的的工具,因为它捆住“虫子”的躯体,使其失去自由,自然就有束缚和反束缚的挣扎和抗争。这是望文生义给我们带来的浅层次启示。 当然,作为汉字,因为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孕育,其所包含的内蕴应该远远超过这些,只是那些深层次的内涵的挖掘应该是文字学家们的事情,与此文关系不大,姑妄不谈。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作为生物的种群,面临大自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的作用,它们也无意识地结成一种只有它们自己明白,而且每一个组员必须遵守的种群规则,这种规则时刻在约束着每一个组员。也正是因为这种规则的约束作用,所以整个生物群落才能在诡谲多变的大自然中存在和发展,而这种规则如果上升到社会学的层面,它和我们人类社会的规范和秩序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因为我们人类太过于以自高自大的心理去审视外物,漠视它们的存在而已。话说到这里,我们应该要直奔主题了。因为生物种群已经在我们面前竖起一面大镜子,让那些不可一世的人类有时间、有机会、有工具来审视自我。茫茫宇宙,混沌不开,因为盘古,让世间万物日渐成为独立的个体,而且按照自己的特性无拘无束的发展,而经过漫长的时间长河的淘洗,在各种生物的群落里,人类慢慢脱颖而出,成为高级的生物体。也许正是因为高级,所以一些意想不到的危险接踵而至,人类迈出一小步,都会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危险的威胁。既然存在就应该主动的出击,否则坐以待毙的结果只能在这个星球上消失。求生的本能使然,火的发明、工具的制造,使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存现状得到根本性的根本,好在都是从同一个起点出发,我们的祖先们必须相互的扶持和提携,凝成一根结实的绳子,只有这样才能存在,才能更好地繁衍后代,至于尔虞我诈的争夺,明争暗斗的强占应该是若干年以后的事情。 因为目标的单一,因为众志成城,所以面对危机四伏的大自然,我们的先民们在长期的与大自然的斗争中繁衍生息。但是时代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升,给生活在蒙昧状态的先民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物质的富有,阶层的分化,差异性慢慢在实际生活中突显出来,劳心者和劳力者的分野给人类这个高级的生物种群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接着,平等、和谐、融洽被掠夺、剥削压迫取代,原本相安无事的种族之间开始出现刀光剑影,开始有血雨腥风相伴,而且一开场就一发而不可收拾,一下子就漫长的几千年;过去、现在乃至未来,因为平等自由和博爱不可能成为链接人与人的纽带,所以它们就不可能在这个星球上销声匿迹。而从一个生命的个体看,在浩荡的历史长河的淘洗中,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为了在茫茫宇宙中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他不得不在变幻莫测的世事中学会着改变,在经历了生存、温饱和发展的漫长的跋涉之后,因为一种尊严使命的驱使,使他必须有单纯变得复杂,由大公无私变得小肚鸡肠。对他来说,不可否认,他在老在没有出现之前已经用无意识的行动在践行着后来者那些字字珠玑的至理名言;出生在老庄之后,他们也应该以老庄的思想指导着自己的行动,尽可能地逼近无己、无功、无名的境地,而且会把他们的思想奉为经典,并把“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当做安身立命的标尺。可是美好的理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显得是那样的脆弱和不堪一击。在现实面前,你的纯洁被外人视作单纯和幼稚,你的善良被旁观者看成是无知和愚蠢,你的公而忘私被别人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柄。。所有这些不是因为天生具有的潜质,而是因为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使他们必须实现自我的蜕变,只有这样经过炼狱方可获得重生。 也许是因为时代的进步太快,所以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让那些没有做好充分思想准备的人目不暇接。这自然就催生了一群落寞之人,失意之士。对他们来说因为饱读圣贤书,在经典中他们知道如何坚守自己人生的底线,这样才能生活的坦然和从容。他们知道摇尾乞怜可以得到一时的生活或仕途之需,他们也知道大树下面好乘凉的道理,但是骨髓里流动的没有受到污染的血液告诉自己,如果血液里被掺进渣子,血液就可能发生变质,就可能患不治之症。因此他只能享受孤单,享受落寞,即使这样也无怨无悔。可是,话又说回来,既然不是身处世外桃源,无法逃脱体制内的身份,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全身而退,像“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的站在高高的山岗上享受众生如蝼蚁般忙碌的基本是不存在的。于是,一个善良的灵魂慢慢被灰尘覆盖,一颗纯洁的心渐渐失去光泽。原本身处世外的人渐渐向滚滚红尘中挤近;原本在外面享受笼中鸟痛苦挣扎的也不顾一切地向笼子中扎堆;原本的莺歌燕舞变成了叽叽喳喳的噪音,让人不得安宁。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正是这样,所以他们会突破自我内心设立的防线,不惜一切地往外突围。造化造人,世事弄人,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数千年来,人类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在美丽的大同世界和桃花源世界,因为是一种理想的存在,所以吸引了无数的苍生,为了实现这样的美好生命蓝图,他们义无反顾地跋涉着,不计名利得失,就是为了争得一个原生态的生活的时空,童叟无欺,怡然自得。可是万恶皆有欲生,因为一个“欲”,“谷”没有富足而“欠”,所以要不遗余力地把所“欠”之“谷”补齐,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才能彰显自己的价值。而这种不顾一切“补”的过程除了自我劳动的弥补,更多的是远远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外,这样一种变质变味的畸形发展态势就应运而生了,不是寥寥的存在,而是如雨后春笋般爆发出强劲的生机与活力,有时候可能不是出自本心地为之,可是为了在这个纷繁的世道找到一个自足之地,必须用心地经营。 一个生命的流程,从呱呱坠地到回归自然,这是任何一个人也无法改变的事实。赤条条来到这个未知的世界,我们没有任何的顾忌和渴求,饿了我们会哇哇大叫,肚子填饱后我们会酣然入梦,单纯的如一张待绘的白纸,四肢无拘无束,自由灵动。除了衣食所需,别无他求;双脚亲吻大地,感受大地的温纯,本来是一种进步和飞跃,可是那些莫须有的东西会不知不觉中挤进我们的大脑,自觉或不自觉地左右我们的行为举止。每每这个时候一条无形的枷锁会捆绑住我们的四肢,更严重的会禁锢我们的思想,有时候想逃离也欲罢不能。至于想破茧而出,也无能为力。生下来容易,活下去艰难,容易是因为来到世间我们懵懂无知,我们无欲无求;艰难是因为身在红尘中,难逃红尘的羁绊。但是不论如何,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要知道自己不是万能的救世主,也不是能够转动地球的超人,我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生命存在,争名于世,争利于朝,也许可以获得收获的喜悦,享受一种成就感,但是当一切尘归尘土归土的时候,你除了你自己的去壳,你还能带走什么,至于留给后人的是什么,这时候“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也许会给我们带来启示。一撇一捺很好写,但是要笔力遒劲,结构匀称真的很难。几千年前陶翁的“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应该值得每一个后来者谨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