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4届生物高考基础复习(考纲全景透析):6 生态环境的保护(必修3)
2014-01-07 | 阅:  转:  |  分享 
  
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考新动向】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考纲全景透析】

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现状: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2)前景

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目标: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下同);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15亿左右)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均耕地继续减少,粮食需求增加。

(2)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水,、矿产资源短缺

(3)环境污染加剧。

3、我国协调人口与环境关系的措施:

(1)继续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3)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5)推进生态农业。

4、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构成:生物圈内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价值:潜在价值、间接价值(也叫做生态价值)和直接价值。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

(2)易地保护;

(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二、可持续发展

1.含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

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实现措施

(1)保护生物多样性。

(2)保护环境和资源。

(3)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热点难点全析】

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的关系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做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



(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

①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②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

2.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

(1)资源短缺: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其减少。

(2)环境污染:人口增长,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

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

温室效应 酸雨 臭氧层破坏 形成原因 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含量的增多 人类活动中产生的氮氧化物和氟利昂增多 危害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水体酸化;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伤害植物的叶和芽;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 导致人患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农作物减产 防治措施 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大量植树造林 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使用脱硫煤;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 减少氮氧化物和氟利昂的排放 2、海洋污染

(1)来源: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进入水体,海洋运输时石油泄漏和倾倒污染物。

(2)表现:富营养化等。

(3)结果:产生赤潮。

3、土地荒漠化

(1)原因: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如草原的过度放牧,草原植被破坏,有益动物大量减少,病虫害严重,使草原植被退化,原始森林和三北防护林被破坏。

(2)后果:沙尘暴遮天蔽日,毁坏力极强。

(3)治理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

另外还有水资源缺乏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三、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多样性内涵

(1)基因多样性:指遗传信息的总和,包括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个体的基因。

(2)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目前被描述的物种约175万种。

(3)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中生态环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1)就地保护: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易地保护: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例如,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

(3)利用生物技术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保护濒危物种的基因;利用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献花(0)
+1
(本文系2014高考冲...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