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服装专业市场的新转变

 distanceroad 2014-01-08
2012年就要过去了,太阳依旧灿烂升起,大家都很庆幸,因为世界没有在玛雅人的预言中结束。对于服装专业市场而言,其实类似的预言早就开始流传过。随着网络的兴起,不知道多少人预言过服装专业市场的未来,甚至有人断言,随着网络的兴盛发达,服装专业市场将逐步衰落乃至消亡。然而时至今日,不仅服装专业市场这个给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带来无限动力的实体没有消失,而且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有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和更加明朗的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服装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走到了国际,服装专业市场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服装专业市场不仅为服装的流通创建了良好的平台,更为我国服装品牌的发展和服装强国地位的逐步确立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当历史的车轮走到了2012年岁末的时候,我们回首望去,可以惊喜地发现,以前的专业市场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从“大而全”到“小而精”  当今服装市场越来越呈现出产业集群的形态,“品牌化、专业化”道路已成为服装市场的必然发展趋势。作为北京的服装商务核心区的大红门服装商圈,包括了众多的专业服装市场,而以天雅服装大厦为代表的龙头专业市场,从众多专业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向国际化过渡的,专业性服装品牌批发大厦。天雅服装大厦自2003年8月盛大开业以来,就以超强的前瞻性将自身定位于“服装品牌的孵化器”,几年来天雅大厦在“批零兼营”的双轨经营模式和商场化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一套完善的先进的品牌战略。  然而正当天雅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2012年10月,人们惊诧地发现,“天雅服装大厦”的牌子换成了“天雅女装大厦”。在北京大红门服装商圈,大多数专业市场内的经营品种都比较多,男装、女装、童装、皮草、羽绒服等等都会在一个大厦内,虽然有不同的楼层进行分布,但是单独一个市场只做一个品类,这在大红门还并不多见。天雅女装大厦的重装亮相,无疑在这个已经有多年发展史的成熟商圈中成了一个另类,有人对天雅扔掉原有成熟客户而专做女装更是颇有微词。  “品类繁杂的传统模式已经阻碍了服装专业市场的发展。”天雅女装大厦常务副总经理韩利生表示,“天雅女装大厦将向品牌培育孵化中心转型,提早把天雅打造成为品类细分的专业化女装大厦。” 通过对天雅女装大厦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店面装修风格时尚化、个性化,同时将品牌化、优质化得服务理念融入其中,提升大厦整体购物环境,而更加精准的市场定位,让天雅在大红门服装商圈的领头羊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不仅市场份额没有下降,自身的品质与定位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成为市场细分的先行者。  从实体向虚拟的“智慧”转型  服装专业市场的发展壮大,让不少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而很多市场也不断以增加建筑面积的方式,意欲成为一个区域内的市场霸主。  “无论怎么改善,市场的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是固定的,而且任何市场的经营面积也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大,一个市场的转型升级,更应该是一种‘软升级’,这种‘软升级’的具体表现就是经营模式的转变、市场渠道的拓展、市场品牌的宣传推广和管理配套服务的创新,这对于市场品牌的打造是非常重要的。”广州红棉国际时装城总经理卜晓强说,“今年红棉与北京大学《智慧商城及数字贸易》课题组联手,加快红棉向智慧商城转变,新的电子服务平台、交易平台正在紧张建设中。”  2012年5月7日,北京大学智慧商城与数字贸易课题组与广州红棉国际时装城就共同建设“北京大学广州红棉智慧商城创新实验基地”达成共识,双方结合当前中国智慧城市与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以及移动电子商务对传统商城以及服装产业的影响,全面推动“科技红棉、智慧增长”的新的发展战略。实现商业物业的增值是智慧商城建设的核心目标,为商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是智慧商城的唯一追求。按照红棉的智慧商城规划构想,广州红棉智慧商城建设要遵循四大原则:一是顶层设计的规划原则,二是三维复合的定位原则,三是逆向整合的产业原则,四是商业价值的运营原则。  “未来,随着广州红棉智慧商城的建设和发展,广州红棉国际时装城也将从传统的物业服务提供商向集成平台运营商转化,成为国内领先的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的智慧商城。”卜晓强这样说。  从单一到连锁的全国布局  海宁,被誉为“中国皮革之都”,是中国皮革、皮草最着名的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多年来的成功运作,海宁皮革业已成为全国的产业集群典范,并迅速确立了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地位。  海宁中国皮革城于1994年建成开业,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皮革专业市场,中国皮革业龙头市场,也是皮革价格信息、市场行情、流行趋势的发布中心。当人们还在金融危机的风潮中不知所措的时候,海宁中国皮革城却悄然开始了专业市场的品牌化连锁之路。  2008年11月21日,江苏沭阳海宁皮革城开门营业,作为海宁中国皮革城全国连锁扩张的第一站,项目总投资2.5亿元,市场总建筑面积达51900平方米。  2009年,佟二堡海宁皮革城一期市场启动建设,总建筑总面积达17.3万平方米,包括15.7万平方米的四层交易大市场和1.6万平方米的商务酒店,市场部分于2010年9月28日正式开业。二期市场于2011年4月8日启动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包括3万平方米的原辅料市场和10万平方米的裘皮城。二期项目建成之后,佟二堡海宁皮革城市场总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汇集国内外众多的知名品牌,涵盖皮具箱包、皮革服装和裘皮服装等相关产品,成为大东北地区功能齐全、购物方便、环境优雅,集展示、购物、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特色皮革购物中心。  2011年10月,河南新乡海宁皮革城开业运营,市场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引进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皮革品牌以及海宁、中原地区皮革制品优秀生产企业。新乡海宁皮革城的设立既是海宁中国皮革城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扩张并举战略的延续,也体现了海宁中国皮革城发挥自身优势、担当中原地区皮革商品流通渠道整合者的愿望和信心。  2012年9月28日,四川成都海宁皮革城开业,作为海宁中国皮革城在西南地区的全资连锁市场,成都海宁皮革城项目总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包括有大型皮革、裘皮服装、箱包展示交易中心、中国西部服装创意设计中心和流行趋势发布中心、品牌风尚街区、休闲娱乐餐饮、高档公寓等区块。  海宁中国皮革城的下一站,将会是北京、哈尔滨……海宁中国皮革城还将在国内大中型城市积极寻找合适的连锁投资点,如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等地,同时也积极探索国际化发展,继续推进“内增外拓”的战略。  作为中国皮革时尚产业的引领者,从“皮衣时尚,潮起海宁”到“我看世界,风尚看我”,风尚已成为海宁中国皮革城的发展之纲。在风尚大旗的指引之下,海宁中国皮革城不仅为消费者提供精品化、时尚化、国际化的皮革产品,更通过总部市场的扩容、连锁市场的拓展、经营业态的提升以及管理理念的创新,走出了一条内涵式增长和外延式扩张的连锁发展之路。  从底层走向台前的尾货  2007年,北京丰台区丽泽桥,中国第一家尾货市场天兰天尾货批发市场开业了,不仅宣告了中国尾货行业的诞生,也打响了尾货商品开始在中国市场流通领域响亮的第一枪。  成绩与困惑、规范与革新,历经了6年的风雨洗礼,2012年,中国尾货行业从最开始的狂热与混乱中沉淀下来,除去了“暴利”、“低端”、“灰色”等字眼,业内人士已经开始重新审视“尾货”这个全新的领域。可以说,褪去了朴素的自发性的中国尾货行业,变得更加富有魅力和生命力,更加丰满、成熟,经得起推敲与批评。也就是在这期间,一个又一个的服装尾货市场不断在全国各地落地开花。  2012年12月22日,北京天兰天尾货万柳桥旗舰店正式开业。天兰天万柳桥旗舰店的开业,代表了京城乃至国内最大规模尾货核心商圈的建成,总投资达4000万元,由天兰天公司投资打造,总商业面积超过40000平米,共设摊位2500余个,老天兰天尾货市场火爆销售的场景也将会在这里延续。  据资深商业策划师、天兰天尾货总策划梁吉良介绍,北京尾货市场多达20余家,出现如此火爆的场面主要取决于:一、北京目前还没有超大型的尾货市场,一般都以专业市场、社区店的形式出现,天兰天新店作为大型的集采型尾货市场解决很多尾货市场的货源问题;二、近两年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生产厂家的盲目生产又导致大量库存剩余,尾货市场作为厂家库存尾货的“下水道”,能快速消化库存,减少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三、目前分裂激争的电商大战使得低价货源枯竭,老百姓消费更理性,把目光投向尾货市场。作为物美价廉的尾货市场成为老百姓的购物首选地。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毕竟在增速下滑、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如何疏通自家“后院”才是关键,就在这个时候,“尾货行业”应运而生,拉动内需、出口转内销正是我国尾货行业发展的源动力之一。太多的产能突然闲置,太多产品转向国内,进一步推动尾货市场的繁荣,也成了中国实体经济自救的一方急药。  在谈到中国尾货行业的现状时,梁吉良透露,目前尾货市场正在经历改革和创新阶段,有很多商户由于货源的问题开始部分经营非尾货类的商品,并且尾货的进货价也在不断升高,与一些品牌企业的谈判也遇到了瓶颈。这一切其实与尾货行业的不断发展、知名度越来越高是有关系的,但是很多消费者和厂家并不真正理解尾货市场存在的意义和经营管理的方式,行业的“知名度”有了,但是“认知度”还不够。很多市场和商户在经营中开始面临很多困难,不过这正是一个行业成长的标志,解决了这些问题,中国尾货行业会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被广泛认可、市场环境与档次提高、经营全类别商品、面向全档次的客群等等。  从项目建设到“只生不养”  当房地产项目在国内开始屡屡受挫的时候,商业地产项目却正在如火如荼中攻城略地,成为地产圈最热的转型方向,近几年,不断有以服装专业市场为核心项目的商业地产上马开建、招商。而在操作商业地产项目时,很多开发商都把套现放在了首位,急于收回资金用来还银行的贷款和各种工程款,所以这些开发商只是把项目一卖了之。然而从过程上看,住宅地产销售后就进入了终端,而商业地产的销售只是经营的开始,此后的招商开业和经营管理才是工作的重头。  从开发商角度讲,项目建成并顺利销售实现回款是投资盈利的关键,如果当地的购买力较强,通过大量的包装宣传可实现项目销售盈利。但以短期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地产项目往往后期在管理上投入会比较小,加上‘养商’的时间会比较长,在项目经营方面可能就会出现乱招商、乱经营的现象。从经营者的角度讲,购买或者租赁是满足经营场所的条件,经营者看重的是项目的整体规划和经营定位是否和项目所处的地点周边环境相符。如果判断不准确、盲目跟风或者短期投机的比例较大,项目经营也必然会出现问题。  事实上,现在向商业地产转型的千军万马,的确都面临着如何“养商”等这些经营层面的难题和挑战。现在的局面是商业地产项目多,而商业资源少,多数的商业地产项目都面临着招商难的问题。某地产商告诉《服装时报》记者,现在招商难度越来越大,一些商户在谈判时不仅要求第一年租金全免,3年内租金优惠,还要送装修才肯进驻。  其实在中国,从来不缺大型的服装专业市场,而服装专业市场不仅仅为商户提供批发场地, 重要的是要帮助商户提升盈利能力, 帮助商家拓展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供应链,打造自主服装品牌。但是作为一个服装专业市场,更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打造自己的核心软实力。  毋庸讳言,商业地产项目的供应量过大,竞争非常激烈,加上商业功能的重复、业态同质化严重,是现在很多市场红火开业却经营惨淡的重要原因。市场必须对定位做重新调整,留得住商户,吸引来客户。在调整市场过程中,错位经营、资源互补也是商家最应注重的问题。但从商业地产项目的角度来讲,商家应更多地关注其商业地产项目价值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