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水术离开“以人为体”便是骗术

 凝影叠姿 2014-01-08

风水术,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自有人类以来,人们就为了居住环境而长期积累经验,最终形成了一门居住环境应用科学。

风水术是在人们的居住环境中长期积累经验而逐渐形成的,背山、面水、藏风、聚气,是人们在生活中为了更好的生存。首先谈背山,山在屋后,一是为了遮挡后面的来风,二是为了取柴容易,古人都是烧柴,背靠山峰,便于解决燃料问题,前人劳动强度大,男劳力几乎没有时间去打柴,都靠妇女、孩子、老人去解决,当然背靠山峰是取柴便宜的最佳选择。其次说水,水既是风景,但在住房前面,当夏日炎天来临时有微风吹过,可以给人凉爽的感觉,同时水也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煮饭、喂猪、洗澡、浆衣,没一样不用水,取柴在古代都要靠老人、孩子、妇女,那么取水更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了。所以、选择水源极佳的位置修造房屋,是住宅地基好坏优劣的首选条件。再次讲藏风,为什么住宅地基要藏风呢?古代人们都住茅屋,那么首先就要考虑夏季的大风,如果一起大风屋顶就被吹坏,人们当然承受不了。古代的经济发展受限,如果风经常吹坏房屋,就像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描述的那样,还怎样安居呢?这就是古人为什么要求地基藏风了。最后谈聚气,气是无形的,但又经常伴随人们的生活,天空的云彩,地上的白雾,四季的风雨,这些都是“气”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其实,风和气是不能断然分开的。藏风就能聚气,聚气就会藏风。古人的这个风水选择经验告诉后人,实际上住宅地基的的选择就是“以人为体,天地为用”的。要说“体用结合的话”,也就是说“以人为体”。《三字经》说:“三才者,天地人”。这是一个客观的唯物辩证理念。天在上,地在下,人居中,那么天载地盖之功人类是不能忘记的,也不会忘记的。罗盘的天地人三层结构方式也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住宅怎么建,厨房怎么修,牛棚、马屋怎么修,大路怎么走,房屋内部怎么设置布局,厕所应修在什么方位,古人都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一是为了生活方便,一是为了符合地理位置。大路怎么走,大路应该走住宅地基的什么位置,有房屋就有水流出,那就要考虑住宅周围的水的走势,这些也都是围绕住宅的主人来进行的,由此可见,古人在发明风水术的时候,首先是考虑了“以人为体,天地为用”这个首要条件的。

古人在大地上居住,首先是生存,其次才是娱乐、享受,当然在享受中还要考虑美观,找到美感,住宅的地势好不好,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也在随着时代进步而进步。那么真正的符合人们生活需要的风水术就在这个需求下开始逐渐形成了。

山环、水抱,藏风,聚气的自然住宅环境与美化环境就开始结合起来了。在山区,依山傍水的建筑风格在人们的生活中自然形成。在平原,堆假山,开沟渠来围绕住屋,也在人们生活中开始形成。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风水理论特别是山区的龙、沙、穴、水、向五者就开始暂露端倪,随着人类的进化,文化的进步,生活的改善,品味的提升,科学的发展,前人就把有关的一些风水术经验上升为理论,但这一切都是围绕着“人”这个中心来实践的。

以上谈的是“形”的“以人为体”,天时地利都只是为人所用,所以天(气候、四季轮回、日月星象、日出日落等)、地(山势、峰峦、河流、池塘、湖泊等)都在人们的运用之中。这是古人为了自身的生活美好,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而形成的风水经验。由于篇幅和主题的关系,本文只谈风水术“形”的基本问题与“人”的应用与联系,关于“法”的问题本文不涉及。

曾几何时,阴阳五行学说引入了“风水术”,恐怕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但是,阴阳五行学说的引入“风水术”应该是在阴阳五行学说运用于中医之后。因为古人对生老病死是其经历的第一个考验,要解决疾病问题,就得认真观察人的外部形态,生病时的皮肤颜色变化,口中出气的味道,出汗的气味,大便的味道、颜色,小便的颜色,解小便时的感觉,脉搏的跳动规律,还要综合询问发病者的整体感觉,这就形成了“望、闻、问、切”的中医四诊心法。由于脉学的形成,于是就有了运用阴阳五行的研究,其中“浮、沉、迟、数、虚、实”六脉就成了后来二十八脉的总纲,现代医学著作《频湖脉学》就是明证。古人研究脉学的同时,阴阳学说就在实践中形成而上升为理论。就拿以上六脉来说:浮、数、实三脉为阳,沉、迟、虚三脉为阴,阴阳学说便奠定了基础。在人体病变时,各种疾病不同,便会有不同的颜色显现于人体的皮肤,发烧时呈现红色,发冷时呈现青色,湿热过盛则现黄色,体弱过重则显现黑色,经常咳嗽的人则多现白色,还把五行分布于五脏,于是五行学说便在中医理论中形成了。这一切都是“以人为体”的,离开了“人”这个主体,五行学说便失去了载体。随着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运用,地理风水学,命运预测学便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此可见,研究阴阳五行学说,必须是“以人为本”,如果失去了“人”这个中心,无论是中医还是风水、命运,就只是赤裸裸的骗子在高谈阔论了。

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告诉我们,医易同源理论不是后人的杜撰,而是古人几千年来的文化积累。今天有人脱离“以人为体、天地为用”的阴阳五行学说来研究风水,用“六十四”卦来代替主“人”,是在玩弄易学或风水。《梅花易数》中邵子在与其子打赌断易时,以邻居在傍晚时来家究竟借什么东西时为据就充分说明了“易”是客观事物的判断,不是凭某个人的主观好恶来判断的, “易”如果违背并脱离了外界因素和客观实际这个规律,那它的就不是“易学”而是迷信,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脱离了“人“这个主体,那就是违背了客观规律,不是迷信又是什么。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身材体态、性格特点、习惯行为等属性特征。即使是运用“六十四卦”来判断事情,也要综合具体的事物与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迷信某一种经验,把它形成为教条,那就不是“易学”而是“迷信”了。

风水术是“天”(四季轮回、风云雷雨、形象转换等)、“地”(地形地貌、水流湖泊、峰峦聚散等)和人的共鸣,所以风水术与天、地、人三者联系十分紧密,不可分开,如果人为的把他们分割开来做单一的研究,那它就是在愚弄自己也是在愚弄别人。实际上,风水术所研究的就是时间、地点、人三者结合的研究整体,缺一不可。“地”是指自然环境,也包括人造环境,即我们所指的地基,包含住宅与坟墓地基。“天”指时间,即四季轮回,风云变幻,星移斗转即是指吉期,或者说吉日。选择地基、吉日的目的在于趋吉避凶,要做到趋吉避凶,就要掌握好每个人的不同五行命运,所以在选择吉日时不运用主人的命运来选择地基(住宅、工厂、公司、商店、墓地)和选择吉日的,一般都不是真正的风水术。

人的命运五行,是研究风水术的根本和载体,没有人的命运五行,研究地理风水学就是一句空话。当然要让修造者(墓地主人的子孙后代、房屋主人自己和子孙)的子孙后代能够有产生好的后代,后代长成后有一个好的发展,吉日非常重要,天时可以一日三变,大地却是长期不变的,只要是有经验的风水师,在选择住宅与目的地基时都会结合造主的命运五行来选择吉日的,只有这样,“人”在其中才能获得吉福,得到天地的荫庇。

天在上,是不断变化的,风云雨雪,四季轮回;地在下,是静止不动的,至少人们不能感觉到它的运动。人居其中,要生活,要劳动,要工作,要进行一切活动,要建造房屋,要开垦土地,要饲养牛羊、猪鸡鹅鸭等家畜,要使生产获得好收成,还要兴修水利,开沟渠、建池塘,不仅要找好地基方位,还要选好时间,这些都是古人考虑的先决条件。翻开《象吉通书》最后的选择分类,就会一幕了然,十分清楚。这充分说明古人发明的风水术是非常人性化的,是以人为本的。无论哪一个派别,研究风水术离开了“以人为体,天地为用”的客观理念,那只能说明他们是迷信,是骗术,是自欺欺人的谬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