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长邵逸夫

 啸海楼 2014-01-08

校长邵逸夫

马家辉 昨天 15:56

(资料图:邵逸夫(1907年10月4日—2014年1月7日),原名邵仁楞,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镇,祖籍浙江宁波。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香港上海商会成员,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

吾辈于少年时代最感好奇的其中一个英语字词是“Run Run Shaw”,看电影时在大银幕上看见,中文名字明明是”邵逸夫”,用广东话来译,再怎么样也译不出这样的英文,回学校问老师,好像是小学六年级的英文课老师,她脸色一沉,道,你也实在太诸事八卦了。

很明显,她其实也不知道。

但她是个好老师,过了两天,又上课了,踏进课室,她清一下喉咙道:“邵逸夫只是他的号,正如陆游,号放翁,他本名邵仁楞,把宁波方言的发音译成英文便是Run Run Shaw了。” 说完,老师笑了一笑,洋洋自得。很明显,她替学生查考了答案,而且这位很有幽默感的老师从此把在学校走廊里低头疾走的男孩子们戏称为“Run Run Shaw”,她喜欢把学生喝停,然后调笑说:“哗,你跑得比邵逸夫还快啊。”

但邵逸夫先生替香港人带来的当然不止于一个奇特的英文译名和嘲讽的诨号。

(资料图:青年邵逸夫)

他和他的邵氏公司为香港人示范了什么叫做动能强大的“文化产业”,从电影到电视,从南洋到上海,从上海到香港,从香港到台湾,邵氏帝国版图覆盖远近,替一代又一代的华人观众创造了无数的星光幻梦。用当下流行语来说,邵先生是第一位把香港影视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文化企业家,由是,成为传奇,势必被一代再一代的华人观众述说下去。

(资料图:邵逸夫1926年随三哥邵仁枚(左)到南洋开拓电影事业,1930年成立邵氏兄弟公司)

在企业经营以外,邵先生也向香港人示范了如何把赚来的大钱捐献于各式各样的慈善领域,尤其教育,贡献之大、付出之多至今无人可比。邵先生的名字里正有个“仁”字,仁乃人之本,对于人才的培育与培训,他最看重、最懂、最内行,所以两岸三地的大学皆蒙其惠和几乎皆有“逸夫楼”或“逸夫图书馆”或“逸夫书院”,或气派、或简朴,无处不在的堂堂建筑彰显了中国文化里对作育英才的高远理想。

亦正因为看重人才,邵氏王国多年以来透过训练班形式栽培了无数明星、演员、摄影、美术、灯光师、化妆师等等演艺界专业工作者,在邵氏旗下企业工作过的人都知道,对于薪酬高低的水平标准,老板与员工之间容有异议,但对于员工在专业专才上的提升,老板总是支持并奖励。早已有人说过“邵氏是影视界的少林寺”,不在邵老板手下工作过,不算英雄,所以后来有些竞争同行皆原是邵先生的下属或助手,师出邵门,不同凡响。“邵氏出品,必属佳品”,其实指的不止是电影而更是人才。

(资料图:2007年10月4日,邵逸夫(前排右三)在汪明荃(前排右四)、郑裕玲(前排右二)等一众明星的陪伴下出席香港无线电视(TVB)四十周年台庆亮灯仪式)

邵先生,其实是华人影视界的老校长。

(责任编辑:余江波)

阅读(2.2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