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评论】史铁生:一位不逊色于莫言的中国作家【组图】

 锦的城 2014-01-08

众作家倡议史铁生雕像落户地坛 <wbr><wbr>中国作协愿促成【制图/赵斌】

          史铁生:把人生的苦果酿成了酒……

           洪烛

   史铁生或迟或早会成为中国文学的一大传奇。也许他早就是一个传奇了,也许他未来还会成为更大的传奇。凭什么呢?

  《中国艺术报》的金涛先生,从新浪博客看到我悼念史铁生的短文,约我再谈谈对史铁生的印象。我头脑里闪电般浮现出一句话:他无法行走,却会飞……这就是史铁生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也许我对他早就模糊地有这种印象了,直到今天,才能用语言概括出来。也许他的形象太丰富了,直到今天,我才抓住最突出的一个印象。

他无法行走,却会飞……就凭这一点,他足以成为当代中国作家中的作家,一个最另类的作家,不仅人生具有传奇性,而且作品富有超越性:超越自我,超越凡俗,才可能超越时空。当代作家中,因为身体条件而无法行走的,屈指可数——这种残酷的局限,几乎使人注定很难在任何竞争中获得成功,可史铁生却创造了奇迹,他不是文学的失败者。同样,当代作家中,真正有思想,有大思想并藉此而如庄子笔下鲲鹏展翅般飞起来的并不多,但我相信史铁生即使不是惟一的,也绝对是其中的一个。读史铁生的文章便会发现,他飞了起来,从肉体凡胎中飞了起来,从人群中飞了起来,从灾难与疾病中飞了起来,从茫无涯际的痛苦中飞了起来,就像凤凰从火中飞了起来。他以什么为翅膀呢?以轮椅为翅膀,以笔为翅膀,以思想为翅膀,以爱为翅膀。而许多身体健康的作家,却常常因为一点名利的束缚,被版税、奖金以及所谓的市场所羁绊,而没有了独立的思想,而不会飞了。岂止是没有思想,同时还没有灵魂,没有超越功利的信仰。史铁生对比绝大多数作家所产生的重要意义,不在于他以轮椅为翅膀,而在于他视名利如浮云,高蹈于物质世界之上,在星空中找到精神上的家。或者说,头顶的星空确实与他胸怀中的道德律获得了一致与对应。史铁生之所以成为作家中的哲人——作家中的哲人必然是作家中的作家,其实原因简单,他比我们更多地保留了不染尘埃的赤子情怀。在对待人生方面,天真才可能认真,认真才可能在虚无的问题上较真。史铁生的诗意与哲理,都是在较真的过程中发现的。我们这个时代还是有福的,在那么多务实有些比常人还要务实的作家中,毕竟出了一个务虚并以务虚为事业的史铁生。

史铁生不在了的时候,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没有变得模糊,反而更清晰。还会越来越清晰。这几天,莫名其妙地,我脑海里经常浮现出罗丹那尊著名的雕塑:《思想者》。我想,史铁生也算离我们最近的一位思想者吧。只是比那个手托腮帮坐在石头上的思想者要不幸的是,史铁生坐在轮椅上。他只能坐在轮椅上思想。轮椅比石头更冷,更硬,更让人刺痛吧?史铁生也注定比那为了思想而思想的思想者有更多的苦恼。他却不像思想者那么严肃、沉默。可贵的是,他还经常笑着。我在书刊和网络上查找史铁生的遗照,发现他的表情都是笑,至少,是微笑。回想近二十年几次参加青创会与作代会,遇见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没觉得他变老,因为他一直保持着那种让人看了心里一暖的笑容。那是史铁生最经典的表情。也许他最知道,温暖了别人才能让自己加倍地温暖,他是在用笑容温暖别人,也是在用笑容给自己取暧。他用笑容向别人也向自己证明:史铁生没有被打败,史铁生不会被打败,瞧,他还在笑着!史铁生遗嘱不举办遗体告别仪式与追悼会,恐怕也是不希望别人为他伤心,为他哭吧?他病逝后第4天,201114日,也就是他六十岁的生日,举办了史铁生追思会,他的家属按其意愿要求人们不用穿黑色衣服、不用献花圈挽联,会场上悬挂史铁生的巨幅照片,也是开怀笑着的,而且是笑得最灿烂、笑得最美的那一张。

凝视史铁生笑着的照片,我想:他是最阳光的一位思想家,超越了苦恼与悲哀的思想者。他的思想并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相反,他还用笑拉近了与凡夫俗子如我者的距离。他不仅是想明白了,还活明白了。他承受着痛苦,却想带给别人快乐。他希望人们记住他温暖的笑容,忘掉他身上命运的冷酷。

不排除他可能是笑给别人看的,是为别人笑的,不想用自己的痛苦干扰别人的幸福。但我更愿意相信史铁生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思想本身会给有的思想者带来更大的苦恼,也会给有的思想者带来安慰与乐趣。史铁生属于后者。在这方面,他是幸运的。虽然他在生活中吃了苦头,却在思想中尝到甜头。思想的甜,抵销或缓冲了生活的苦。或者说,他有幸通过思想,通过写作,把痛苦酿成了蜜,把人生的苦果酿成了酒。

如果把我们搁在他的位置上,长年累月坐在他的轮椅上,不知是否还笑得出来?不知是否能够顽强地思想、坚定地写作?史铁生是一位真正的思想者,真正的作家。这与其说证明了史铁生本人的坚强,莫如说证明了思想与文学的伟大。思想与文学是相互构成动力的。思想与文学天生就是带给人力量的。不仅带给读者力量,同样也带给思想者与创作者力量。当然,必须是真正的文学,必须是真正的思想。史铁生正因为把握住思想与文学的真谛,才变得强大的,才超越了自我、超越了苦难,才笑得出来的,才笑到最后的。

轮椅,原本意味着制约,是对自由的限制。作家史铁生,使轮椅不再是命运的刑具,反而构成自我超越与升华的火箭发射架。别无选择,他以这个支点,撑起了庞大的想像空间。燃烧的思想,又把他的一部又一部作品助推到高空。远离尘嚣,远离诱惑,他反而比一般自由人获得更大的自由,精神上的自由。有了这不可比拟的孤独与空闲,史铁生比旁人想得更多、想得更远、想得更深,想得更奇特、更绝妙。遗憾的是,史铁行在2010年最后一天中断了思想,不可能再写新书了,但我还会一遍又一遍重读他的那些旧作,边读边想:史铁生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而不那样想?他想的事情为什么我们想不到呢,我们是没空想呢还是不愿想?也许他是在替我们想吧,或者希望我们在有空的时候,能陪他一起想吧?史铁生让我懂得:作家应该是思想者,有多么高远或多么独特的思想,才可能成为多么伟大的作家。伟大的作家不应满足于大地上行走,更要仰望星空,想飞而且飞得起来。岂止是作家必须有思想,读者也必须有思想的,热爱思想才可能热爱阅读。

热爱史铁生的读者,都是热爱思想的,热爱思想者的。他们读过《我与地坛》,加倍地热爱地坛了,因为地坛是史铁生坐着轮椅闲逛与遐想的地方,地坛有史铁生的影子。地坛有过一个思想者、一个把思想当作散步的坐轮椅者,地坛也变得有思想了,有情感了。

20101231上午,我上网,突闻史铁生病故的消息。情不自禁地围绕地坛写了一篇悼念的博文。文中提到:地坛是史铁生最热爱的一个北京景点,也是他精神上的标志性建筑。我在《老北京人文地图》等书里多次写到史铁生与地坛无法割舍的关系……新浪博客当即在史铁生专题里推荐。有网友转发,并且呼吁:“看见地坛就想起史铁生。过去是这样。未来还是这样。史铁生不在了,地坛还在。地坛还在,史铁生就还在。我忘不掉地坛就忘不掉史铁生。”——同感!建议中国文联与地坛公园联手在地坛为史铁生树立一座雕塑!赞同者,请转发!他忘掉我只是中国文联系统的一位普通工作人员。为帮助传达这样的声音,我又拟了一篇《网友建议在地坛给史铁生树立雕塑》,新浪网又在博客首页推荐了。很多网友响应,并献计献策:地坛必将因为史铁生的存在过而书写新的历史辉煌!地坛与史铁生必将成为现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符号!支持树碑!就用他坐着轮椅的形象…… 他们希望给史铁生树像,也是想给思想者树像吧。真正的思想者少而又少了。而真正的思想者会给这个时代带来力量的。这个时代的人们需要力量。

史铁生体验过常人无法想像的不幸,也获得了常人无法拥有的幸福:有那么多痛他的痛、想他的想的读者。史铁生再也无法写书了,但他的读者不会变少,只会变多。

史铁生从小就在地坛边长大。他的一生,就是从地坛到天堂。他是从地坛走向天堂的。不,飞向天堂的。这一回,他放弃了轮椅,长出了真正的翅膀。

就像很多年前,他躲进地坛的僻静处,让他的母亲找了好久。这一回,他又躲起来了,他藏进了天堂。他和我们大家捉起了迷藏。我们能找到地坛,却找不到那架轮椅了。我们能找到那架轮椅 ,却找不到坐在轮椅上的人了。幸好,还可以读他的书。读他的书吧,在书里面肯定能找到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