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功夫(上) 对于功夫,历来众说纷纭,有说力大无穷是功夫,有说内力深厚是功夫,有说明心见性是功夫……总之,令人莫衷一是。 网上有几位师兄弟经常提及一个“人体是一个液压系统”的概念,起初我很费解。但历来各门派好像也有类似的说法:“内力如水”,“遍体松静力如泥(当然是稀泥了)”,……或许高手的确有一种内力如水流动的感觉。于是一些小说家闭门造车,创造了许多打通大小周天,引导内气,以气催力的神功法门,误导了许多人。 不过用棍捅人的劲道和用鞭子(或湿毛巾)抽人的鞭劲,确乎是有区别的。于是传统功夫在训练上就形成了两大类型:一类以刚猛为主,最终以期达到刚中有柔;一类以松柔为主,积柔成刚,所谓“极柔软然后极坚刚”是也。虽然二者都想达到刚柔并济的理想境界,但训练方法和思路是大不一样的。 而“柔”的最佳参照物就是“水”,几千年前,庄子对“水”的刚柔特性就有过生动的描述。拳术家对“水”的感觉肯定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应该有一种神秘的体感。甚至外国人也有类似的说法,如美国的约翰?帕斯金在《自卫术》中说: 人体超过70%的成分是由水组成的,我们要利用这一特征,水是重的,稠密的和无限伸展的,一滴水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穿透你的皮肤,并能顺从你的每一个动作(灵敏性),集中能量,可以使水聚集像海浪一样生产成吨的击打力量(身体的协调性),然而在跳水时,又能很容易把水分开(松弛),在无限制的情况下,水不仅具有强大的聚集能力,而且没有固定的重心。因此,它不可能受到制约(平衡)。这段话很有意思,可能道出了不少功夫的奥秘, 问题是我们身体是由骨骼,肌肉等框架构成的一个固态,怎么转化成象水一样的液压系统? 有次我与南通的老杨一起吃饭聊天。老杨见多识广,前几年他建议我多练“双龙旋盘”,并双手拔拉了几下,我一看真是劲道十足。马上明白这式练好了立马可以应用,空手就是连环巴掌,戴上全套就是左右连环摆拳,而且腰胯拧转里藏着八卦掌的窍要,老师当时只教怎么练,也没说怎么用,老杨这么一动,我就一下子有感觉了,这就是相互交流的好处啊。这次他说起曾见过一个太极高手,在腰胯不动的情况下,胸可以左右平移很大空间,给对手造成一种人突然消失,让其拳瞬间打空的效果。我突然就冒出一个词:“形变”。 第二天我问秦老师:是不是人体的形变能力越强,功夫就越高?老师说:那当然啦。于是我明白:功夫是不能速成的,因为形变的能力绝对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可以这么说:功夫就是形变能力。 其实很多秦拳的基本功就是练“形变能力”的。 ①基本形变。例如左右逢源(横平劲)。人的躯干可以看作是一个长方形,当向左右平移晃动时(胯定住),就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是左右横向形变。而虎踞豹展系列功法在下沉时,前手指尖到胯根也近似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这是前后的形变了。功夫越深,做的幅度越大,躯干的拉伸量就越大,形变能力也就越大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