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歌里的幸福——访儿歌作家林蓝

 李茹2018 2014-01-09
许丽娟

文\本报记者 许丽娟

脑部重残、农民、儿歌作家,当这毫无关联的三个词语连缀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

林蓝,一个脑部重残的青年农民,2009年春天开始创作儿歌童谣,至今已创作各类儿歌童谣作品5000余首,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1000余首,在各类儿歌童谣大赛中获得了近20个奖项。其儿歌童谣作品入选《中国年度儿童文学》、《中国最佳幼儿文学》、幼儿园课本和小学语文课外读本等20多种书籍,多首儿歌被谱曲演唱并收入CD。然而,感动我们的不只是这不菲的成绩,更多的是,她遭遇了坎坷的人生,却拥有着一片美好的内心世界。

儿歌,为生命带来曙光

身体健康的时候,林蓝拥有很多美好的梦想,写作就是其中的一个。那时,她创作过不少诗歌作品。在一次事故当中,林蓝脑部受到重创,语言能力渐渐丧失,智商受到影响,创作也因此中断。生活日益艰难,林蓝一度灰心丧气、意志消沉。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打开了一本儿歌集,一首首饱含童趣、洋溢着生活热情的儿歌作品深深感染了她,也激发了她重拾笔墨、创作儿歌的冲动。写了几首儿歌后,从网上发到重庆参加“全国‘童心·中国心’儿歌创作大赛”并获得了优秀奖,首次获奖给了她极大的鼓舞,让她找回了自信。从此她不再畏难而退、自暴自弃,决心有计划地创作儿歌。因为悟性和记忆力差,创作相当艰难。此外,由于经济拮据,家里没有电脑,林蓝只好在病情稳定的时候去网吧上网整理稿件并投稿。白天网费贵,就选择夜晚上通宵。去网吧要走七八里路,网吧条件简陋,夏天炎热、冬天寒冷。尤其是冬天的时候,上完通宵,双脚冻得像结了冰,次日清晨吃碗热米粉后,身上才有一点热感,再走回家,钻到被窝里的时候身子还要发抖一会。困难没有让林蓝退缩,在不懈地努力之下,她创作了一首又一首儿歌童谣作品,并不断在各类比赛中获得奖项。

现实生活中,受身体条件的制约,林蓝从不主动与人交往,写儿歌成了她唯一的话语权,也是她唯一与外界互动的途径。儿歌,给她的生命带来了曙光,她通过儿歌童谣创作来表达对生命的抗争,来改善自身的处境,儿歌成了她唯一的梦想。当所有梦想变成唯一的时候,梦想就会表现得淋漓尽致,创作就变得格外坚实,因为她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创作。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她付出了十倍百倍的努力,而这中间的种种曲折,正是她作品中的闪光点,也是吸引我们目光的所在。

儿歌,是纯真快乐的表达

谈起儿歌创作,林蓝认为,儿歌是寓教于乐的最佳文体,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儿童的方式,它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开始接受儿歌,妈妈跟宝宝说话,给宝宝放胎教音乐,宝宝每天在音乐的熏陶中成长。等孩子慢慢长大,潜移默化中孩子渐渐自己就能唱了。儿歌带给了孩子最初的快乐,直到孩子长大,儿歌一直陪伴着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好的儿歌一定是充满童趣,简短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在第一时间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要写出充满童趣的儿歌,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善良才能产生童趣,发现童趣。孩子比成人童趣多,就是因为他们比成人善良,比成人纯真。“我爱和孩子们做朋友,和他们在一起,感受他们简单的幸福、纯真的快乐,让我觉得自己正在和孩子们一起开心地成长。”林蓝说,“我把写儿歌当成了自己的一种责任。通过儿歌这个载体,我把心中真善美的思想与孩子们一起分享,为孩子们送去更多的欢乐,也得到孩子们的敬爱,让我感到自己的生命和生活更具有了意义。我觉得作为一个儿歌作家是幸福的。”

作者简介:林蓝,儿歌作家,在“我的童年我的歌”——2011年儿歌童谣创作与传唱活动中获得童谣创作一等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