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贴:世说新语(252)

 陋室书屋2 2014-01-09

当滚动的电子屏幕摇晃着我们的视线,当辐射的热量冲淡了浓浓的墨香,当读书时曾经的宁静变得喧闹嘈杂,当求知好学的专心致志蜕变为打发时间的漫不经心,我们逐渐丧失了对于一种叫做“书”的东西所怀有的虔诚,更不用提对于“藏书”的热情了。相比于电子存储设备的超大容量,藏书要占据很大的空间,也会花费藏书人更多的精力去整理。然而,总是割舍不了那么一段藏书岁月,暗黄的纸页间错落的字句成就了灵魂的一部分,使得本不完整的思想得以获得一种补全。

不知道是谁提出了“纸张终究要消失”的说法,我是不赞同这种说法的。也许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和书写材质会对纸张造成冲击,然而每当捧起一本书时,那种令人心醉的触感是难以描述的。就像在久旱无雨的沙漠中行走了很久的旅人捧起了泉水,一湾绿洲中的泉水,甘甜清凉的汁液,涌入喉间,多么美妙啊!纸张不会消失,因为书不会消失。

热爱集邮的人,必是发现了邮票的美丽;收集瓶盖的孩子,总是找得到自己的欢乐;还有收藏纪念币的,整理老照片的,甚至是各类证书的。其实每一个喜欢收藏的人,不管收藏的是什么,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于自己收藏之物怀有一种深入骨髓的珍视。但也有只爱到皮毛的“收藏家”,他们对收藏的珍视源于投机之类的目的,并不算真正的收藏者。藏书的人里,也有这样的“读书家”,他们藏书并非出于对书中文字的珍爱,而是以显示自己的博学为目的,或是急功近利地装点一下门面。然而,在藏书岁月中坚持下来的人们,一定是源于内心对书最纯粹的热爱,才能够在岁月的流逝中独守那么一份美丽的坚持。

藏书的乐趣,不在于藏了多少书,藏在哪里,而在于思考“藏些什么”的过程。这个时候,必先要对书本进行阅读——这也就是藏书最大的乐趣了。每读过一本好书,收藏起来,就好像一个孩子偷吃了一颗糖果,把糖纸叠在一起的感觉。书本是糖纸,其中的文章和思想就是蜜糖,消化了思想,藏起了书本,是头脑经受一次圣洁洗礼的见证。笛卡尔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书帮助我们用高尚者的高尚净化心灵。在书里,自由、浪漫和热情,道德、秩序和坚忍,看似矛盾的品质聚在一起,冲击碰撞,酿成一种美妙的酒,带着酸腐的气息,又透着馥郁的醇香,灵魂就在两种气息的缠绕间飞升。

藏书的时候,免不了要将书籍归类,这样的工作,琐碎而单调。整理藏书的间隙,如果感到疲累,随手拈一本,或许是宋词,或许是唐诗,以最适意的姿态、最虔诚的心境,席地而坐,面朝阳光,用最纯粹的目光,打量。你会看到千百年前莺歌燕舞的升平,夹杂着金花玉树的缠绵和深锁春宫的寂寞,透过舞女曼妙的身影,穿越时空向你走来。那些书中的大唐歌飞宋朝乐府,就那样在你将要打盹的时候,破空而来。在似梦似醒间,醉了身心。如果厌烦了,再随兴换一本,让自己沉浸在另一个世界,去看看红楼梦中那一场催人泪下的落花葬,看看《边城》中梦幻的湘西世界,去听听安塞腰鼓振奋人心的声响,听听东山魁夷笔下的泉声叮咚。书中的字句,因为有了时间的距离,幻化成水底的珊瑚,美丽而持久。就像《诗经》里的蒹葭、白露,一抹水痕依稀可辨;骆宾王的“西路蝉声”,仍旧如丝如缕;而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和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将同一个凉州锁定在了心灵的地图上;张爱玲描摹的那场“倾城之恋”,响着隆隆炮火的香港是不变的悲凉的背景。

岁月在哪里?在钟表上,在日历上,还是行走在窗前的阳光里?都是。最好的岁月在哪里?夹在藏书的纸页里。书可以变旧,书中藏着的岁月不会褪色。每一个藏书的人,都是流浪在岁月的海洋上,不肯靠岸的。因为书中的岁月,是永无止境的,所以流浪的藏书人,是不肯停泊的。他们那一颗爱书心,总是随着岁月流逝的节奏而有力地跳动着。

我爱语文    (宋霁云)

乌申斯基说,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全部精神生活的一朵最瑰丽、永不凋萎、永远开放着的鲜花”。她充盈着丰厚宽阔的人文情怀,她流淌着滔滔不尽的文化精神。她以撼人心魄的持久力量,攀越自身之上的雄伟高度,关照世事众生,安慰滋养我们的心灵。

我爱一篇篇精彩的文章,那些勾魂摄魄的文字啊,它们是从一支什么样的笔下流出来的?它们的诞生是艰难还是顺利?这些,永远是我愿意猜测的问题。久久地走不出美文的枝枝杈杈丝丝脉脉,等到不得不收复自己的时候,才发现,我已被感动地支离破碎。

在芬芳的语文世界里,一个汉字就是一种姿态,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情感世界。简单一个“水”字,呈现江河湖海之汪洋,显示沟溪塘池之恬静;既有大浪淘沙的雄奇,又有秋水长天的明丽。

苏东坡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离开文学,生命就像枯枝旱土,没有绿色,失去生机。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像一片清绿,一泓清泉,一盏清茶,一缕清风,带给我们清爽和清幽;汪曾祺先生的小说如行云流水,如春出新韭秋末晚菘,让我们体味到豪华落尽的真淳。在文学的殿堂里,我们身在现在,魂系往昔,“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现实的生命只能经历几十年,我们的思想之流却可以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通过言语的幽径抵达先贤哲人的灵魂深处,观赏一道道独特而瑰丽的人文风景。语文之于人生,犹如水、空气和阳光,滋养性情,濯亮精神,升华境界。

我爱语文,从小就爱。骆宾王的《咏鹅》,令我懵懂的心智顿开;《锄禾》使我开始理解了劳动人民的辛劳;李白的《静夜思》,让我了解到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做思乡。后来,我读了《满江红》,知道什么叫做精忠报国,岳飞前辈名字的正面是民族的疮疤,名字的背面是历史的勋章。我也爱读《岳阳楼记》,它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不仅因为其铺排壮美的语言辞藻,更重要的是因为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充沛其间。在语文的世界里,我为美丽的文字动情动容,陶醉在美文里,享受在美文里,感动在美文里。在语文的世界里,我感受到了宽厚的人文情怀,深厚的文化底蕴,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我爱语文,在语文的世界里我不断成长。

斟一杯凉凉的清茶,顿感沁人心脾。凉爽的清风拂过,尘世中的沸沸扬扬渐渐退去,现实中的烦躁喧嚣慢慢消失。翻开书本,我沉浸在语文的世界里,那种心灵的涤荡,心胸的熨帖也非言语所能表达。我在感受文化的同时品味着人生。

大学了,我的专业没有开设语文课。上完选修课回来的路上,一位同学问我选修了什么,我开心地说:“大学语文”。我爱语文。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人生哲学。人生语文,来自于生命的自觉,需要用生命去融会、去印证、去实践、去追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