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4二地降糖饮(汪履秋)

 学中医书馆 2014-01-09
17.4二地降糖饮(汪履秋) [组成] 地锦草15克地骨皮15克南沙参1-2克 麦冬 10克石膏30克(先煎) 知母10克 生地15克僵蚕10克青黛5克(包煎) 泽泻30克苦参15克 . [功能] 养阴清热,降糖除消。 [主治]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症见口渴欲饮,消谷善饥,小便频多,疲乏无力,形体消瘦,舌质偏红,苔薄黄,脉细数。 [用法] 先将上药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药煎 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分2次服用。 [方解] 糖尿病以多饮、多食、多尿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症,当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其病理变化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以养阴增液、润燥清热为大法。汪氏认为养阴增液以滋养肺肾 为主,润燥清热主要是润肺清胃。故方中以南沙参、麦冬、生地滋养肺肾;地骨皮、石膏、知母清肺热泻胃火;而地锦草、僵蚕、泽泻、苦参、青黛等药乃结合辨病用药,据药理研究及临床观察,这类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血糖作用。全方辨证结合辨病,熔润肺、清胃滋肾于一炉,实为上、中、下三消的通治方。 [加减] 上消口渴欲饮明显者,加芦根、天花粉、石斛等清肺润燥;中消消谷善饥显著者,加黄连、玉竹等清胃泻火;下消尿频量多者,加熟地、山萸肉、淮山药等滋补肾阴。气阴两虚,神疲气短纳差便溏者,加白术、苡仁、山药、扁豆;阴虚及阳者,每见小便混浊,腰膝酸软形寒怕冷,舌淡白,脉沉细等症,加熟附子、肉桂、补骨脂、仙灵脾等。若见舌下静脉怒张,舌有瘀斑、瘀点,肢体麻木疼痛,妇女月经不调等血瘀征象者,则宜伍以桃仁、红花、鬼箭羽、赤芍、丹参等。 [按语] 本方经临床反复使用,既能改善临床症状,又能降低血糖、尿糖。曾对20例病例作过统计,有效率为90%,降低血糖的幅度平均达36%。 , [典型病例) 吴某,女,44岁。1989年5月10日初诊。 患者起病年余,口渴欲饮,饮不解渴,日饮水量达3000毫升以上,消谷善饥,日主食量近1公斤,小便频多,体日渐消瘦,舌苔黄燥,脉象弦数。查空腹血糖为15.4mmoI/L(228mg%),.尿糖(+++)~(+++)。证属肺肾阴伤,胃火内炽。治拟清胃’ 润肺为先,佐以养阴增液,再参验方降糖之品。处方:石膏30克 (先煎) 知母10克黄连3克天花粉20克生地黄15克地锦草15克地骨皮15克南沙参12克麦冬10克僵蚕10 克青黛5克(包煎)、泽泻30克苦参15克。 药进30剂,诸症有减,日饮水量降为1000毫升、进主食量控制在300~350克,小便量亦明显减少,疲乏无力,舌苔花剥,血糖,降为10.2mmoI/L(195mg%),尿糖(+)~(++)。转从养肺益肾 为主。原方去黄连、石膏、花粉,加玉竹10克、枸杞子10克、淮山药 10克。再进50剂,三消症状基本消失,尿糖转阴,空腹血糖控制在 7.21mmoI/L(130mg%)左右。原方再进,以资巩固。一年后随访;患者已停药半年余,病情稳定,未见反复。 .附 汪履秋简介:生干1919年,江苏省兴化市人。现为南京中医学院教授,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汪氏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后从当地名医学习。从事医、教、研50余年,擅长内科杂病的治疗,尤其对类风湿、红斑狼疮、肝炎等病的治疗经验丰富。 通讯地址:南京中医学院 邮编:2100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