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4田七痛经散(张玉珍罗颂平)

 学中医书馆 2014-01-09
4,4田七痛经散(张玉珍罗颂平) (主治] 痛经。 (处方] 蒲黄0.275克,醋炒五灵脂、田七末、延胡索、川芎、小茴香各0。3克,木香0.2克,冰片0.025克。 [用法] 每小瓶2克药粉或每克药粉分装胶囊3粒。按痛经程度不同,药量有轻重之别。①轻、中度:一般经前3。5天开始服用或痛经发作时服至月经来潮l~2天,散剂1/2~1瓶/次,或胶囊3-'-'6粒/次,2~3次/天。②重度患者平时也服用,可按上述剂量服至经前3~5天,此后加重药量,一般1瓶/次或6粒/次, 2"-'3次/天。③孕妇忌服。 [疗效]7本组251例中,大多数连续服药3个月经周期以上,少数病例仅服l~2个周期即痛除。本组病例多为较严重之痛缀,在251例中,轻度仅26例,中、重度共225例,占90%。虽然如此,田七痛经散的有效率仍达89.z%。 [按语] 中医学对痛经的认识:本病的主要机理是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原因各有不同。《诸病源候论》说:“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气血,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予胞络,损冲任之脉其经血虚受风冷,故月水将下之际,血气动于风冷,风冷与血气相击,故令痛也。”指出痛经是由于冲任之脉受风寒刺激所致。《经效产宝》说:“经水者,行气血,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气血阴阳和,则形体通,气血不足,经候不行,身体先痛也。”指出痛经是由于阴阳不和,气血不足所引起。《景岳全书·妇人规》指出痛经有寒、热、虚、实之辨。至于辨证治疗方面,强调以通调气血为主。如《沈氏女科辑要笺正》说: “经前腹痛,无非厥阴气滞,络脉不疏,治以疏肝行气为主,但须先用血中气药,如香附、乌药、延胡之类,不可专主辛温香燥。” 综上所述,祖国医学对痛经的认识是有丰富内容的。 罗元恺教授治疗痛经的经验;罗教授继承了祖国医学关于痛经的理论,结合自己数十年的经验指出:“月经的运行,关系于血气是否充沛和流畅,而病邪对血气亦有很大的影响。故痛经一证,从内因来说,主要在于气血的凝滞;从外因来说,主要由于瘀滞或寒凝,盖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也。”在临证中,因痛经而来门诊或急诊者,大多是痛经较甚的实证或虚中夹实证。罗教授在治疗上主要抓住“瘀”和“寒”两方面。瘀多由气滞所致,因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寒则使血涩而不行,也成瘀滞。因寒主收引,故痛。《素问·痹论》日:“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素问·举痛论》日:“寒气入经而稽迟,凝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在临床上掌握了瘀和寒这两个主要的病因病机,则思过半矣! 田七痛经散的临床价值:目前西医对痛经的治疗多采用解痉镇痛剂或内分泌治疗。前者止痛作用快而强,但较为短暂,且有一定的副作用,更重要的是难于根治,起不到预防效果;后者则通过补充雌、孕激素或抑制排卵来缓解痛经,对月经周期可有干扰,而抑制排卵更不符合妇女生理,对未孕或不孕患者不利。对严重的痛经,亦有采用手术治疗者,但不易为病人所接受。相比之下,田七痛经散有以下几个优点:①通过调理气血,既可止痛,又有部分患者可获预防和根治,从而受孕。且未发现有明显的副作用;②对月经周期或先或后,以及经量过多者,可起调整作用; ③此制剂易于服食,便于携带,且收效快,适用于平时门诊或急诊,能发挥中医治疗急症的作用;④经实验室证明有较强的止痛效果,并无毒性反应。 附张玉珍,副教授(广东省广州市中医学院妇产教研究邮编:510407)。罗颂平,副主任医师(广东省广州市中医学院妇科 邮编:51040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