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2理血通经汤(罗元恺)

 学中医书馆 2014-01-09
2.2理血通经汤(罗元恺) [组成] 吴茱萸60克赤芍60克三棱30克莪术30克红花30克苏木30克桃仁30克续断60克益母草30克党参45克香附45克 (功效] 行气散瘀,活血通经。 [主治] 气滞血瘀所致闭经。症见月经数月不行,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小腹胀痛或拒按,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用法] 共研细末,每次服12克,用熟地30克、麦冬15克,煎汤送服,每日二次。 . (方解] 方中吴茱萸,辛、苦、热,入肝、脾、肾经,温肝行气止痛,可治肝郁气滞、胞宫寒冷所致月经后期、闭经、经行腹痛诸症,据现代药理研究本品有较强的子宫收缩作用;三棱、莪术能破血中之气结,逐血中瘀滞,功擅破积攻坚止痛;红花、桃仁善入血分,能散瘀血、活死血、通经脉、破症结,为行血破血之要药;赤芍凉血散瘀,《日华子本草》谓其能“通月水”;苏木亦入血,性主走散,能散瘀血,除败血,消症瘀,通月水;益母草则善行心、肝之瘀血,疏脾之郁气,有化瘀生新,行瘀而不伤正,补养新血而不滞的特点,为妇科之要药;香附善走亦能守,善行气分亦入血分,能和血气,化凝血,去旧血,生新血,堪称气病之总司、妇科之主帅。而本方又以补中益气、养血生津之党参和气味俱厚,兼入血分,可行可止,有行而不破,止而不滞特点,长於补肝肾,调气血、固冲任的续断援后,可谓王道之用药,又本方为“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用药洁象》)。却用具有补血调经、滋阴补肾之熟地和养阴清心滋津液的麦冬共煎汤送服,又是匠心独运之妙招。 本方适用於治疗气滞血瘀闭经,一般服两料即来月经,至多用三料。因此,使用该方中病即可,不可恋其功而失之偏颇。 [按语] 气滞血瘀闭经,非血海无血也,可因气、因寒、因滞、因逆阻滞胞脉不畅血不得泻乃发闭经,实为血海满溢后欲泻不遂之实证。临床常见周期性腹痛、急躁、便秘、身重等症状,脉多现沉弦沉涩、舌质紫暗苔黄白腻或有瘀点瘀斑等。本方以活血散瘀,行气通经为主要成份,甚为合拍。 [典型案例] 姚某,32岁。 自然流产4次并清宫4次,术后即发闭经8个月,并有周期性腰酸下坠感和小腹胀痛,伴有黄色粘稠带下、大便秘结、舌质淡暗,脉象沉涩有力。观此病,因患者多次伤胎损及胞脉及肾经,又加之清宫手术处因打击复伤血海,致使气逆阻隔胞脉乃症见腰酸下坠,小腹胀痛,带下粘稠,乃为血海欲泻不得,脉络不畅之症。治当活血通络、理气调经。宗本方之义,改散剂为汤剂,处方:吴茱萸6克赤芍12克三棱6克莪术6克红花10克 桃仁10克益母草15克泽兰10克水蛭3克苏木10克 酒军5克。服药两周后带下正常,腹痛下坠感逐渐减轻。在原 方中去水蛭、酒军加续断、菟丝子、蛇床子等品服至一个月,基础体温已有双相反应,但仍无经来潮,说明子宫内膜尚未恢复。加入当归、党参、制首乌、女贞子、杞子诸品后方有经血来潮,血量由少逐渐增多,腹腰坠痛亦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