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的魅力是历史铸造的

 指间飞歌 2014-01-09
西安拟为临街建筑配仿古“头饰”引争议,学者认为
城市的魅力是历史铸造的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 发布日期:2014-01-09 ]
陆航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也是凝固的文化。1月6日,记者从西安市规划局获悉,西安市将对在建及拟建的“凸”字形楼顶建筑进行摸底清查和专项整治改造,临街建筑将统一设计配套汉唐及明清风格建筑屋顶,以进一步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提升城市建筑的景观效果和艺术水平。

  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经历过汉唐明清多个历史时期、有三千年建城史的西安来说,城市建筑应该有其独特性。给临街建筑戴上符合城市特色的精美“头饰”,不仅可以弘扬传统古建筑文化,彰显西安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还可以唤醒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但是,此举却引起一些古建筑专家和文化人士的担忧。

  近年来,中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一些建筑设计缺少文化内涵,导致千篇一律的“方盒子”、“平顶”、“凸”字形顶高层建筑物大量出现。针对城市建筑形式单一、现代建筑风格消弭城市特色这一问题,一些管理者试图通过拆旧建新来解决。

  有建筑专家认为,每一个城市都有无法割裂的历史传统,都需要延续自己独特的文化记忆。“城市的魅力是历史铸造出来的,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为复兴传统文化而用擅长做平屋顶的混凝土来浇筑坡面屋顶,不仅造成材料上的浪费,在结构上也不合理,因为古建筑的坡屋顶是建立在木结构美学基础上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式的文化传承是“不真诚”的,也妨碍了当代建筑文化的创造。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与现代传播研究所所长王长寿认为,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经历了千年的风雨飘摇和战火纷飞,建筑文化的创造力、思想力及其所寄托的情感,沉淀着西安城市的文化特质。西安不仅有大雁塔、钟楼、明城墙,还有更多不为人知、历史悠远、富有创造力的建筑文化遗产,目前有700余处文物古迹尚未得到有效管理。

  规划部门认为抓住坡屋顶就抓住了文化,未免舍本逐末。为延续城市建筑文化,西安的城市规划部门一方面强调西安要“古香古色”,另一方面却将“历史遗物”变成瓦砾——明清历史民居几乎已在西安城内消失殆尽;城市建设部门一方面大范围拆“古”,另一方面大范围仿“古”,令人费解。

  城市建筑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但一味追求建筑形式上的整齐划一则会成为僵硬的文化。城市规划者应从规划学、建筑学的角度,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形式,继承和发扬其精髓。专家建议,对城市建筑遗产,应在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整体性(包括周边环境等)的前提下,开展多学科乃至跨界的研究、保护与修复,把保护建筑文化遗产真正纳入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总体规划与政策中。对于确实需要迁移、拆除的重点保护建筑,要逐步整治,切忌大拆大建,更不能把仿古当成保护的手段。

(编辑:彭凤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