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煌教授讲座

 kennetho 2014-01-10
黄煌教授讲座

经方治疗肿瘤 36
肠胃病方(上) 40
肠胃病(下) 45
黄煌经方治疗肝病 49
口腔病方 55
皮肤病方 65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以下是黄煌教授于07年11月22日晚在广东省中医院作的学术讲座记录。

一、常用经方的应用体会

1. 排脓散
组成:枳实 芍药 桔梗
用法: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
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
此方非外科排脓液的方,而是排痰方。粘稠的液体即脓,粘痰即脓。所以可称“排痰散”
枳实芍药合用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所以可解除支气管哮喘
桔梗: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

2.小半夏加茯苓汤
《金匮》: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
治偏头痛,伴吐水者。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
举例: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12克,很快缓解,头痛止,睡眠改善,不吐水了。

3.芍药甘草汤
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
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
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

4.栀子厚朴汤
组成:栀子 厚朴 枳实
原文:“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治焦虑症专方。
表现有:腹满、多气、食欲不振,出汗。

5.甘草泻心汤
狐惑病专方,治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其它药用常量。
可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它有修复粘膜的作用,可作为粘膜修复剂,治疗粘膜糜烂充血,可治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阴道炎、宫颈炎

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治疗抑郁症专方。治疗“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张仲景时代:战争抑郁症。
症状:
烦:睡不好觉,注意力不集中
惊:做恶梦,心慌心悸
胸满:胸闷,气透不过来
用法:原方即可,不要乱加减,如合欢皮,夜交藤,钩藤等,有可能破坏原方的结构

7.温胆汤
组成:半夏 茯苓 甘草 陈皮 枳壳 竹茹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专方,不是温药,是壮胆药,胆寒适用。
胆小,心惊胆战,吓破胆后,服此方。
症状:胸闷心悸,血压高,腹胀;此病多有。

8.五苓散
治疗脂肪肝专方。
阳气不足,寒湿停留体内,五苓散可通阳,称通阳散。
症状:见肚大,面发灰,肉多,食即腹泻,腹胀,胃口好,血脂高;脂肪肝患者肝较脆弱。
用法:打成粉,装胶囊,用麦糊送服,或用脱脂酸奶调服,或泡茶喝亦可。

9.半夏泻心汤
治胃炎专方,治上消化道炎症。中青年男性,喝酒者多有
用法:
如果舌淡,脸较晦暗,病程较久:加点肉桂,即与黄连汤合方
如果大便干结,糜烂出血,脸色通红,少加大黄,即与三黄泻心汤合方

10.猪苓汤
治膀胱炎,泌尿道感染专方。比八正散疗效稳定
用法:
若尿痛甚,尿黄加栀子
尿路结石合四逆散,通淋排石,比金钱草好

11.黄连阿胶汤
治疗干燥综合征。
养阴药基本无效,小柴胡汤有一点效果
许多干燥综合征是女性,皮肤白,嘴唇通红,舌红,睡眠差,月经淋漓不尽或量较多
症状缓解很快,眼干,口干好转,睡眠好转

12.小柴胡汤
治小柴胡汤综合征
治疗感冒。
头面部炎症:中耳炎、鼻窦炎,虹膜炎;
皮肤科:过敏性皮炎;
呼吸科: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
内分泌科:桥本氏病;
风湿科: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伏邪在少阳经);
精神科: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征。
往来寒热:疾病处于迁延期,进入慢性化
半表半里:军事上的概念,和:求和。不断发作,反复发作的疾病,过敏性疾病、病毒性疾病、不断发烧的免疫性疾病

13.大柴胡汤
治大柴胡汤综合征
最关键指征:《金匮》:心下按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用大柴胡汤一定要腹诊,心下按之疼痛、硬满者用之。
痛得厉害的用最好,肚子饱满、充实也可用;按压后手指尖有抵抗感也可用。
治胆囊炎,胰腺炎专方。胆结石发作,可配合茵陈蒿汤和三黄泻心汤
治高血压有效,加黄连,或合桂枝茯苓丸(伴下肢浮肿,舌质暗红)
X综合征: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早搏,或房颤,慌慌张张,吃人参不能解决问题,炙甘草汤服后胀肚子者,用大柴胡汤
代谢综合征:血压高,血糖高,结实,肥胖
支气管哮喘:胁下硬满,合桂枝茯苓丸
胆汁返流性胃炎,乳腺小叶增生

14.三黄泻心汤综合征
治疗很多出血性病症。
鼻出血,支气管扩张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出血、高血压、血液病、脾功能亢进

15.桂枝汤
非感冒药,非发汗药,是强壮剂,治人。
张仲景时代:一群从战场上下来的疲惫不堪的将士,几番搏杀,一路上饥寒交迫,血糖很低,功能很差。出汗,是疲劳的汗,惊吓的汗。给服姜汤。桂枝汤是特制姜汤,军用姜汤:包括姜、枣、桂皮、芍药、甘草,喝完后吃粥,服用后瞬间血糖可达到高峰。服用后再睡觉,盖被子:半夜,阳气升腾,出汗,第二天则精神很多,疲劳恢复。
现代:用于大病后,大出血后,产后,运动疲劳后调理;肿瘤患者,手术后化疗后。表现为不能食,呕吐,消瘦

16.炙甘草汤
张仲景时代:治疗受伤的伤员,受伤、中箭后血流不止。心动悸、脉结代:循环功能不全,将要失血性休克
阿胶,生地止血,人参,肉桂,甘草,麦冬强心,大枣30枚补充能量,并加米酒。本方是止血药,强心药,滋补药,强壮药,不是治心律失常的药。
这两张方只看人不看病。

17.温经汤
治妇人,年50许,女性美感消失,嘴唇干枯,指掌角质化,手粗糙,干燥,开裂,唇干枯,无血色,头发枯黄,脸上黄褐斑,皱纹,月经不来
这是真正的血虚。
本方是美容方、美首方,是女性的一张良方。

18.桂枝茯苓丸
原用治症痼害。为产妇用方,治难产,死胎不下,古人认为是催生汤。
可治深部静脉血栓,水肿。冠心病后装支架,肺动脉栓塞,一动则气喘,两目暗黑,合大黄蟅虫丸
治痔疮;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加牛膝
适用桂枝茯苓丸体质,一种瘀血性体质

19.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阳萎效果不错,可称东方伟哥。朱良春先生经验;冠心病患者忌用,会引发心绞痛。
闭经可用,温阳,有黄体酮样作用。
变态反应性鼻炎:干祖望先生经验,治清涕滂沱
心动过缓。
坐骨神经痛:本方合芍药甘草汤
失眠、嗜睡:晚上不眠,白天瞌睡
本方体质:面黄暗,动作比较迟缓,对寒冷不敏感,皮肤粗糙,无汗。

二、使用经方的三个感悟

1.重视原文,但不局限在原文。
经典是真的,但不全,它只是局部,一角。
其表述只是一个,或一类病的典型症状。
要吸收后世的东西,千金方,外台秘要,金元四大家,明清,日本汉方医家。

2.经方的加减要慎重。
A.按仲景原则加减。
B.经方的合方。
如小柴胡汤加干姜、五味子,治变异性哮喘
大柴胡汤合三黄泻心汤、小陷胸汤
用原方,便于总结经验

3.既重视仲景方,也重视唐宋方。
王清任的书:有很多好方。
从后世方中寻找有效药物。
糖尿病足:四味健步汤(赤芍、丹参、石斛、牛膝),消除血栓效果好
唐代治疗腰腿酸软:石斛用得很多。牛膝:扩张下肢血管;石斛:保护血管。

经方:中医的灵魂,是前人使用天然药物的大智能。
胡锦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通过经方的学习,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黄煌教授经方讲座:失眠
借了老乡的笔记抄的,呵呵。笔记很难辨认,费了近三个小时才打完。与坛友分享一下。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经验

病因病机不谈了,直接讲治疗。

治疗原则:经方治疗失眠是整体治疗,通过体质调整来缓解身体症状,改善抑郁、焦虑与不良情绪,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方一:温胆汤
1.本方为传统的壮胆方,主治胆虚失眠。
传统表述:
①胆怯,易惊恐。
②失眠,多恶梦。
③虚烦,精神恍惚,抑郁,注意力不集中。
④头晕头重,胸闷,心悸,自汗,恶心,呕吐。
2.运用于创伤后的应激障碍、临界高血压、初期高血压、神经症、冠心病、更年期综合症等患者,伴有失眠,多梦,恐惧感。
3.体质:多半夏体质,体质较好,营养好。
4.加减:
①加黄连:主治烦燥,肤色红润,伴有胸闷,焦虑不安,心慌等症
②酸枣仁汤:主治神志恍惚
③栀子厚朴汤:焦虑而腹胀

方二:柴胡加龙牡汤
1.本方为抗抑郁,抗焦虑药。
指征: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
2. 本方可治疗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癔症,神经衰弱,躁狂症,神经分裂症,脑动脉硬化等,有改善睡眠的效果。
抑郁症:以情感低落为主要特征,自我评价下降。
焦虑症:莫明其妙的紧张不安,反复出现强烈的惊恐发作,伴涉死感或失控感,以及严重的植物神经症状。一般合栀子厚朴汤。
躁狂症:可合桃仁承气汤。
3.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等伴有失眠症状也可使用本方。(神经症患者最常见的伴有症状:消化道症状,性功能障碍)
4. 本方体质要求:柴胡体质。
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坚紧。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敏感。四肢多冷。情绪波动较大。食欲受情绪影响。多睡眠障碍及恶梦。女姓月经周期不准,月经来时多胸闷乳胀。
5. 加减:
⑴看不清
②加甘草。合桂甘龙牡汤。治疗胸腹动悸而蠃瘦者。
③加桃仁、芒硝、甘草。合桃核承气汤。——少腹疼痛、烦燥、便秘者。
④加川芎、枣仁、甘草、知母。合酸枣仁汤。
⑤加黄连。合三黄解毒汤——烦躁而心下痞者。

方三:酸枣仁汤
1.本方是古代的安眠药。“虚劳、虚烦不得眠”,当伴有心悸汗出等症。
2.  本方多用于以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更年期综合症,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等。
3.体质:
①身体消瘦、干枯,指甲、唇口苍白,容易疲劳,出现中医所说的“肝血虚”征象。
②以中老年妇女多见。
⑶患者平时易烦恼,心情紧张,不易放松,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精神恍惚。
4.本方针对体质,是通过调节整体功能达到改善睡眠的状态,即治失眠也治多寐。
5.本方酸枣仁量要大,大于30G。捣碎最好。
6.合方:
①温胆汤:多梦,惊悸,眩晕者
②半夏厚朴汤:腹胀,咽喉异物感。
③柴胡加龙牡汤:胸闷、心悸,乏力。


方四:甘麦大枣汤
1.古代镇静剂。主妇人脏燥。患者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现代应用于癔症、神经衰弱症,抑郁症,焦虑症,癫痫,精神分裂症。
2.本方可用于小儿夜啼症,小儿夜惊症,小儿多动症等。
3.体质:体瘦,面色黄,腹直肌拘急,舌淡红。
4.甘草重用,可用6-30G;小麦也要重用,30-100G,并嘱平时服用面制品,也可用麦芽代替。
5.剂型:
①药枣:多用大枣,煮熟后去甘草、小麦。
②药羹:加百合,莲子等;
6.本方单用不多,多合温胆汤、半夏厚朴汤,酸枣仁汤合用。

方五:四逆散
1.本方为解郁方。传统表述:①四逆。②胸腹症状: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
2. 本方治由于心理压力大导致失眠。多见于肠易激综合症,抑郁症,神经症,更年期综合症等。
⑴疲劳,情绪低落,抑郁或焦虑
②对环境过敏,一般为怕风,受凉容易关节疼,头晕,感冒,腹痛,腹泻等。
③消化道症状:腹胀痛,便秘或腹泻交作,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咽喉异物感等。
3.体质:
①柴胡体质
②女性多见
③多伴胆道疾病
4.合方:
①合半夏厚朴汤。八味解郁汤,治疗有消化道疾病的失眠较好。
②加归、芎、桃、红,八味活血汤,可用于治疗顽固性失眠,头痛,胸痛,呃逆等。体质:精神状态佳,无憔悴萎靡之态,面色青或暗,肌肉坚紧,皮肤干甚至脱屑,舌质暗或紫。
  可治疗城市白领顽固性失眠,黄褐斑。

方六:黄连阿胶汤
1.本方为清热除烦止血方。临床表现: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2.伴失眠的疾病,可治:
①出血性疾病:崩漏,吐血
②躁狂性疾病:精神分裂,焦虑,抑郁等
③急性发热性疾病:菌痢,肠伤寒。
④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溃结
⑤消耗性疾病:糖尿病,肺结核等
3. 指征:
①舌红少苔
②脉细数
③皮肤粗糙,有脱屑
④有出血或出血倾向者

4.经验提示:黄连用量宜大,煎煮后的药液相当苦,不能长期服用,症状缓解后停用。
5.加味:
出血加生地。
腹痛拒按加制军。
小腹痛加丹皮。
黄煌经方治疗感冒经验

感冒(伤风),寒流感

一、 小柴胡汤

经方:柴胡半斤(8两)  黄芩3两  人蔘3两  甘草3两  半夏半升  生姜3两  大枣12枚
黄煌方:10~20g      10~20g      党蔘    生甘草  姜制半夏  干姜    大枣
剂:3~5                    6~12g        3~6g        6~12g      6~12g      (小)15~30枚
价:5.5/剂                                          3~6片    (大)6~12枚

1.  发热性疾病,病毒性感冒
(往来寒热)
2. 以发热、汗微出、不退为特征(症状较多样、复杂)
3. 恢复期一般较久
4.  此种感冒较易转移,诱发他症(肺炎、心肌炎….)
5. 欲退烧,柴胡用量要加大,可用到30~45g,至少20g(初剂大汗,脉静身凉为安)
6. 加连翘(30~50g)可治淋巴肿、咽痛
连翘:疮家要药,证:汗出而烦,淋巴结肿大,(瘰疠),烧不退
由小柴胡汤加减成[柴胡,甘草,黄芩,连翘]
7. 加桔梗(6~12g),生石膏(10~20g) 治扁桃体炎、红肿。
              利咽                    清热
8. 经期感冒多用小柴胡汤(热入血室)
(可加姜、枣或桂枝)
经期若腹痛甚,可加桂枝和白芍,即为柴胡桂枝汤
9.呕吐者,汤液要浓缩(去药渣再煎)
10.煎药不便,可用小柴胡冲剂两包,但含糖量较大,糖尿病禁。


二、 葛根汤

经方:葛根4两  麻黄3两  桂枝2两  芍药2两  甘草3两  生姜3两  大枣12枚
黄煌方:葛根12~30g  生麻黄5~12g  肉桂3~6g  白芍(解痉止痛)/赤芍(去瘀)10~15g  
        生甘草3~10g  生姜10~20g/干姜5~10g  大枣15~30枚(小)/5~10枚(大)
剂量:3-5  价:3/剂    (明通治伤风颗粒)

1. 恶寒无汗,体格壮实,头痛身重者。
          →体力劳动者,青壮年,酒客,肌肉结实,肤黑,皮肤干,咽不红,无感染者。
2.肌肉酸痛、关节痛、头项强痛、项背强几几
3. 此乃温和之发汗解表剂,服后覆取(盖被)微似汗
4. 麻黄含兴奋剂成分,运动员赛前禁用(药检阳性)
(桂枝可缓解)        凡体型瘦弱,面白多汗,体弱多病,慎用/禁用。
5. 天然之提神、抗疲劳药(感冒后之嗜睡,易疲倦可用)
6.可用于醒酒
7. 加川芎(6~12g)、辛夷花(5~10g)  可治鼻炎、鼻塞、鼻窦炎
8. 加大黄(制,5~10g)  治感冒红眼,结膜炎,眼垢多
大便秘结,可加生大黄,一般用制大黄

小柴胡汤:有汗,热不退,咽痛,呼吸道症状,感染 → 风热感
  V.S.
葛根汤: 无汗,肌肉痛                        → 风寒感


三、大青龙汤

经方:麻黄6两  桂枝2两  甘草2两  杏仁40枚  生姜3两  大枣12枚  石膏如鸡子大
黄煌方:生麻黄10~20g  肉桂3~6g/桂枝5~10g  生甘草5~10g  杏仁10~20g
        生姜15~30g/干姜6~12g  大枣10枚  生石膏10~30g

1.  体格壮实,高热无汗,烦躁
2. 发汗退热的峻剂,得汗即止,勿再服
3. 脉微弱,汗出恶风者 禁    ← 产妇,老年人,心功能不全,失眠,
(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      低血糖,高血压,肺结核
4. 误服麻黄过量 → 虚脱  ←───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
                  心悸    救治  生姜,红枣,红糖 混浓糖汤
黄煌经方治疗高血压经验

高血压
→心梗塞、脑溢血(中风),若中风不死→半身不遂
用中药治疗或预防高血压的优势:
1. 可以调整体质(中风患者大多是热性体)
2. 可以改善症状(如:头痛、头昏、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等)
3.可以控制和防止疾病的发展
正常人血压:90~140
高血压患者:95~160

一、 黄连解毒汤(唐朝药方,外台秘要)
原方:黄连3两  黄芩2两  黄柏2两  栀子14枚
黄煌方:黄连5~10g  黄芩10~20g  黄柏5~10g  栀子6~12g  干姜3~10g  红枣10~30g
(加入干姜、红枣,会比较顾胃,而且比较好吃)

1.本方多用于原发性高血压,见以下症状:
头痛、眩晕、烦躁、易怒、失眠、心悸、舌红口干者  
(烦躁、失眠等精神方面的问题须特别关注)
在张仲景眼中的黄连是“除烦药”,例如:黄连阿胶汤(主治心中烦不得卧)中,用黄连的药是最多的约60g  (此烦例如为精神不集中、失眠….心中烦)
而神农本草经当中,黄连为上品,功效为久服令人不忘
此要方为温病学派当年的主打方
没有把此方当作降压药
2. 临床效果:
(1) 有降压作用
(2) 抗焦虑(心中烦不得卧),能改善情绪、睡眠;例如朱砂安神丸也是用黄连
(3)减缓心律
(4) 对脑血管疾病不错,对出血性脑血管有防制的效果,而且能增加脑部的血流量,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亦有效果
3. 具体的体质特征:
体格较强建、面色潮红或红黑、有油光、目睛充血、口唇暗红或深红、舌质红或暗红、脉象多滑数有力、腹部按之有力或有不适感、平时喜凉恶热、多梦、皮肤长有疮癠、上腹部常痞闷不适、口干、口苦、常有口舌溃疮、咽喉痛、小便黄短
4. 本方用量较小,可采用胶囊内服


二、三黄泻心汤(金匮)
原方:大黄2两  黄连1两  黄芩1两
黄煌方:大黄5~12g(大便干结用生大黄,一般用制大黄)  黄连3~6g  黄芩6~20g
1. 泻心汤可用于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头痛如劈开来一样),此方为古代止血方
仲景书中→吐血、衂血泻心汤主之
陈修园→诸方无效者,泻心汤百试百效
2. 本方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并且服药过程中,患者的胆固醇、三酸甘油脂也能够下降,头痛、心悸…等也能改善
黄煌经验:泻心汤配合大柴胡汤配合黄连解毒汤→来治疗些体格壮实的效果很好
3.本方可用于脑血管意外的预防
千金方→加减三黄丸→治疗男子五劳七伤….久服可以走逐奔马
此方有保健作用  (三黄片)
4. 长期使用此方要注意体质
壮实、营养状态比较好、没有明显的虚弱表现、面部暗红、腹部充实有力、食欲好、大便干结、舌质暗红,体检下来血黏度高、血压高、血脂高,有些甚至有胆囊炎、胆石症、体型偏微胖、壮者多
长期服用此方一定要小腹股股的,大便不太通(如:腑实证)
5. 此方加减成黄连上清丸,效果也不错,主治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用于高血压、高血脂、习惯性便秘


三、温胆汤(非仲景方,是宋朝时用经方加减)
姜制半夏10~20g  茯苓10~20g  陈皮5~10g  生甘草3~6g  竹茹6~12g  枳壳6~12g  
干姜3~6g/生姜3~6片  红枣10~20g
(二陈汤=夏陈苓草+竹茹、枳壳、干姜、红枣,仲景方为小半夏加茯苓汤和橘皮竹茹汤去掉人参)
1. 本方用于临界高血压或初中期高血压并伴有失眠’多梦、易惊恐患者
(1) 高血压临界或血压易波动,无心、脑、肾并发症
(2) 主诉较多(头痛、头晕、失眠、多噩梦、易惊醒、有恐惧感),症状较严重
(3) 患者大多为中青年,体型中等偏胖、营养状况良好、面部皮肤油腻
(4) 白大衣高血压(在家中血压正常,到医院给医生量时血压偏高)
有这四条,用此方有效
2. 温胆汤是壮胆药,可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用此方后可以改善头痛、失眠、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
3. 此方加黄连,名黄连温胆汤,治疗口干、口苦、失眠、胸闷烦躁、心律偏快,在此基础上再加黄芩、栀子效果更好
4.此方和栀子厚朴汤(栀子、厚朴、枳实)合用,治疗高血压伴有焦虑、腹胀
5. 此方和【酸枣仁汤(酸枣仁、川芎、茯苓、知母、甘草)→治疗虚烦不得眠】合用,适用于高血压伴有更年期综合症的中老年女性

四、大柴胡汤
经方:柴胡半斤  黄芩3两  半夏半升  枳实4枚  芍药3两  大黄2两  生姜5两  
      大枣12枚
黄煌方:柴胡6~20g  黄芩6~20g  姜制半夏6~12g  枳壳10~20g  白芍/赤芍10~20g  
        制大黄6~12g  干姜5~10g  大枣15~30g
本方适用于高血压伴有胆囊炎、胆石症、高血脂、便秘、按之心下满痛
加黄连效果更好


五、黄耆桂枝五物汤
经方:黄耆3两  桂枝3两  芍药3两  生姜6两  大枣12枚
黄煌方:生黄耆15~60g  桂枝6~12g/肉桂5~10g  白芍10~20g/赤芍10~20g/白芍加赤芍10~20g  
      干姜5~10g/生姜3~6片  大枣10~20g
1.本方适用于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脊椎体动脉供血不足,尤其是肌肉松软、动则气喘的中老年患者,心功能不全者
2. 此方加【葛根15~60g→项背强几几】、【川芎6~12g→仲景:治心下毒痛】:治疗心脑血管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为眩晕、头痛、胸闷….等等
3.此方加丹参10~20g、石斛15~30g、淮牛膝15~60g:治疗心、肾功能障碍,二、三期高血压或高血压伴有糖尿病
尤其是有下肢浮肿者,用此方可使尿量增加
(四味健步方:芍药、丹参、石斛、牛膝)
4. 体质:肌肉松弛、皮肤缺乏弹性、下肢多有浮肿、平时缺少运动,食欲好但易疲倦、头痛气短,运动时头更晕、心电图多为心肌缺血、胸闷胸痛、面色黄暗或暗红无光泽、舌质多带红、舌体胖有齿痕、中老年人多见


黄煌经方治疗咳喘


咳喘方

呼吸道:
1.  急性支气管炎:咳嗽为主(一周~半个月)、声音嘶哑、咽干、发烧
2.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咳痰、气喘,时间超过3个月、连续两年发作(冬季好发)
3. 支气管哮喘:为多发病、常见病。发作前,鼻痒,打喷嚏,接下来就痰咳不清、胸闷、呼吸有声,白天较没事,多为清晨2点~3点发作

推荐方:
一、 小柴胡汤  
经方:柴胡半斤(8两)  黄芩3两  人蔘3两  甘草3两  半夏半升  生姜3两  大枣12枚
黄煌方:柴胡6~12g  黄芩6~12g  姜制半夏6~12g  党参6~12g  生姜6~12g/3~6片/干姜3~6g  
        红枣6~12枚
1.  小柴胡汤是呼吸道疾病的常用方。只要病人的重要脏器(如:心、肾…)没有受损,都可以考虑使用小柴胡汤,而后再慢慢仔细研究
2.  【加半夏厚朴汤(半夏、茯苓10~20g、紫苏梗、厚朴6~12g)】→称为柴朴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亦可治重症支气管哮喘(激素依赖型)
紫苏叶-功效偏重于发汗
紫苏子-功效偏重于通便
紫苏梗-功效偏重于理气、宽中
适用于感染不明显、患者精神紧张、对外界环境过敏或饮食过多即感不适
3. 加栀子6~12g、连翘15~30g、重用黄芩可至30g(也可加桔梗):治疗咳痰黄稠、久治不愈、弥泛性支气管炎
李时珍~骨蒸发热、吐痰→黄芩→清肺热
4.   加干姜6~12g、五味子5~10g:适用于感冒后,久咳不愈,吐白痰,且用抗生素无效者
再加(防风、连翘、生石膏)→慢性支气管炎、过敏
支气管患者有一特点,稍遇风寒,咳嗽即来
5.  凡治疗咳嗽气喘,柴胡不须大剂量



二、 半夏厚朴汤
经方:半夏一升  厚朴3两  茯苓4两  生姜5两  干苏叶2两
黄煌方:姜制半夏10~20g  厚朴10~15g  茯苓10~20g  干姜3~6g  苏梗10~15g
5~7剂  3.7/剂
1.   本方对咽喉异物感为特征的咳喘病有效(妇人咽中如有炙癵)
(1)  能降低咽喉黏膜的敏感度,且能消除咳嗽气喘患者的腹胀(因厚朴、苏梗可以理气)
(2) 消化道症状:腹胀、恶心、呕吐、不思饮食
(3) 失眠、多梦、心悸、眩晕
一般都与小柴胡汤或栀子厚朴汤(栀子、厚朴、枳实)相配伍
2.  加桔梗6~12g、甘草3~6g(即桔梗汤:专治咽中痛):适用于咽痒、咽中痛、咽干、咳嗽
3. 加枳壳10~20g、白芍10~20g、桔梗6~12g(《金匮》排脓散→吸湿排液):治疗痰喘、咳嗽、气喘、吐痰不爽、腹胀、便秘、支气管哮喘
4. 加【栀子6~12g、连翘15~30g、黄芩6~12g】→(清热、除烦):治疗胸闷、咽痛、烦痛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伴有焦虑、失眠、胸闷、出汗
(从温病,叶天士先生的经验)


三、麻杏石甘汤
经方:麻黄4两  杏仁50个  甘草2两  石膏半斤
黄煌方:生麻黄5~10g  杏仁10~20个  生甘草3~6g  生石膏12~30g
3~5剂  1.5/剂
1. 本方主治热喘,由下列三条可确定是热喘:
(1) 汗出而喘
(2) 口渴不恶寒
(3) 痰、唾、涕黏稠
2.  适用于本方者大多身体状况好,皮肤较粗糙,面部或眼睑可见轻度浮肿
3.        临床上加连翘15~30g、栀子6~12g、黄芩6~12g、桔梗6~12g:适用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伴感染、黄痰、热症,大叶性/病毒性/痲疹性肺炎
4. 本方去石膏,名三拗汤→平喘基本方
三拗汤加薏仁→麻杏薏甘汤
三拗汤加桂枝→麻黄汤(无汗而喘)
省中所使用的“肺宁合剂”即麻杏石甘汤



四、 小青龙汤
经方:麻黄3两  桂枝3两  细辛3两  干姜3两  甘草3两  芍药3两  五味子半斤  
      半夏半斤
黄煌方:生麻黄6~12g  桂枝6~12g/肉桂5~10g  干姜6~12g  生甘草6~12g  白芍6~12g  
        五味子6~12g  姜制半夏6~12g
3~5剂  5/剂
1.  主治寒喘,以恶寒、口不渴,痰、唾、涕清稀量多
2. 外寒内饮
3. 本方患者面色多青白或青灰色,绝少面红光亮者
4.  体弱、心悸、喘促者,去麻黄,加茯苓10~20g、山萸肉(固托、敛肺)10~20g:治疗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肺心病、肺气肿
5.  干姜、细辛、五味子是本方基础
6. 细辛用量要到位,所谓细辛不过钱,是指吞食细辛生粉情况下,而汤药细辛用量可为3~10g,若担心细辛用量,可少量逐渐增加。


五、 大柴胡汤
经方:柴胡半斤  黄芩3两  半夏半升  枳实4枚  芍药3两  大黄2两  生姜5两  
      大枣12枚
黄煌方:柴胡6~20g  黄芩6~20g  姜制半夏6~12g  枳壳10~20g  白芍/赤芍10~20g          制大黄6~12g  干姜5~10g  大枣15~30g
6/剂
1.   此方适用于支气管哮喘见有胸胁苦满、按之心下满痛、便秘者
  (按之心下满痛,用大柴胡汤效果很好)
2.    此方加黄连(即大柴胡汤+三黄泻心汤):适用于支气管哮喘伴有感染、吐黄痰、烦躁、热甚厥盛
三黄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天然抗生素,抗血栓
3.  此方加黄连3~6g、全栝楼15~30g(即大柴胡汤+小陷胸汤):治疗胸痛、上脘痛、痰黄、便秘
栝楼皮:化痰
栝楼仁:通便
4.  此方加桂枝6~12g/肉桂5~10g、茯苓10~20g、丹皮6~12g、桃仁10~15g(即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见有舌色暗、唇色紫、皮肤干燥、烦躁不安、少腹疼痛
5.    此方适用于充实性的热性体质→大多体格壮实、中/老年人居多、上腹部胀痛、按之尤甚,轻者轻微不适,按之有抵抗感,多伴有嗳气、恶心、呕吐,大多伴有高血压、肥胖、胆囊炎、胆石症
黄煌经方治疗失眠

失眠 (大陆 06年 六大城市 成年人 57% 有失眠困扰
)
患者对睡眠时间、质量不满意,影响到白天社会功能之主观体验
1. 入睡障碍(最少30分钟)
2. 维持睡眠之障碍(易醒、早醒)
3. 睡眠时间过短(因人而异)
4. 熟睡障碍
原因:心理、生理(饮食、时差、经期…)、病理(躯体、精神)、药物(麻黄)、环境、      原发性
对个体之影响→不可胜数
经方治失眠之特色:
(1)  调体质而提高睡眠质量(安神)
(2)  没有【西药(安眠药)→多为脑神经抑制剂】之副作用→依赖性、次日感觉昏沉

一、温胆汤 (半夏体质
姜制半夏10~20g  茯苓10~20g  陈皮5~10g  生甘草3~6g  竹茹6~12g  枳壳6~12g  
干姜3~6g/生姜3~6片  红枣10~20g

1.传统之壮胆方→治疗胆虚失眠
(1)胆怯、易惊恐
(2) 失眠、多噩梦
(3)虚烦、精神恍惚、抑郁、注意力不集中
(4) 头昏头痛、心悸、自汗、恶心呕吐等
2. 本方适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临界高血压、初期高血压、神经症、冠心病、更年期综合症等患者所伴有的失眠、多梦、惊恐。
3.   本方非经方 (非仲景方,是宋朝时用经方加减)
→小半夏加茯苓汤 (金匮,主眩悸呕吐)
→橘皮竹如汤 (金匮,治呕吐)
4.加味方:
(1)  高枕无忧散 <古今医鉴>,即本方 +人参、石膏、麦门冬、酸枣仁、龙眼肉
→主治心胆虚怯、昼夜不睡、百方无效者
(2)   黄连温胆方,即本方+黄连6g或更多
→烦躁、肤红有光泽
→胸闷、焦虑不安者加栀子
(3)  本方+酸枣仁汤
→神智恍惚、神经症
→脉不滑、舌不红
→中老年妇女较多
(4) 本方+山栀子、川朴 (栀子厚朴汤)
→心烦不满、卧起不安


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经方:半夏2合  大枣6枚  柴胡4两  生姜1.5两  人参1.5两  龙骨1.5两        铅丹1.5两  桂枝1.5两  茯苓1.5两  大黄2两  牡蛎1.5两
【伤寒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可视为睡眠障碍综合症)、惊(多梦、悸),一身尽重(情志低迷、疲劳、行动迟缓),小便不利(频、不出),谵语】

1. 古代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 (战争恐惧忧虑症)
2. 本方可用于抑郁症、神经衰弱、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脑动脉硬化症等,可改善睡眠
3. 不少以失眠为伴随症状的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症以及慢性前列腺炎(炙大黄3g,小剂量)、性功能障碍者(部分是心理障碍)可用
4. 本方多见于柴胡体质或书<十大体质类方>,肌肉较紧实、东方人居多,气温变化较敏感
5.        方中铅丹,药房不备,今用之极少,可不用。
可用磁石、生铁落或代赭石替代。
铅,会使人中毒,但可防止癫痫(待确定)
6. 方中大黄的用量炮制可调节,此处用制大黄,但若大便次数多,里急后重或腹泻者仍需大黄,但量应减至3~6g(要跟病人事先说明,可能导致腹泻)
7. 加味方:(以本方为基础再做加减)
(1) +甘草→桂甘龙牡汤,治疗胸腹动悸而瘦者
(2) +桃仁、芒硝、甘草→合桃核承气汤,治疗烦躁、少腹疼(除瘀、活血)、便    秘者
(3) +川芎、酸枣仁、甘草、知母→酸枣仁汤,主治失眠、头疼、舌质淡红者
(4) +黄连,主治烦躁而心下痞


三、 酸枣仁汤
经方:酸枣仁2升  甘草1两  茯苓2两  知母2两  川芎2两
黄煌方:酸枣仁15~30g  甘草3~6g  茯苓10~20g  知母6~12g  川芎6~12g

1. 本方是古代之安眠药,“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2.  本方多用于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更年期综合症
3. 本方临床多合方使用
(1) 合温胆汤→多梦、惊惊、晕眩
(2)  合半夏厚朴汤→咽喉异物、腹胀
(3)  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乏力、胸闷、心悸
4. 本方既能治失眠,也能治多寐
5. 本方适用于特殊体质(肝血虚:消瘦、干枯、甲错、唇白、易疲,以中老年妇女多见),而不是通治一切失眠症
6.  主药酸枣仁用量要大(20~30g),炮治不重要。
煎煮效果好,故要将酸枣仁捣成粗末再煮


四、甘麦大枣汤
经方:甘草3两  小麦1升  大枣10枚
黄煌方:生甘草6~30g  小麦30~100g  大枣15~30g

1. 古方之镇静剂,煮至妇人脏躁(歇斯底里),喜悲伤欲哭,数伸欠
→现代级并:癔证、神经衰弱、抑郁症、焦虑症、癫痫、精神分裂症
(农村妇女常见,苦活、社会压力、阶层低…)
2. 特别适用于小儿夜惊、夜啼、多动症等(啼泣不止等)
3. 适用患者:多瘦弱(甘草主治)、腹诊多腹直肌拘急
4. 方中干草可用至30g
若有浮肿、血压高等副作用(因为血中钠浓度升高),则不宜用大量甘草(但可加利水剂,茯苓、泽泻)
5. 小麦可用至60~100g,或平时多吃面食(所以北方人性格较开朗)
6. 本方不常单用,多与温胆汤、半夏厚朴汤、酸枣仁汤合用
7. 脏躁为情志病,故应辅以心理开导


五、四逆散
经方:(柴胡  芍药  甘草  枳实)→磨成粉
黄煌方:柴胡6~12g  白芍10~20g  生甘草3~6g  枳壳10~20g

1.  本方主治失眠,多为心理压力过大所致
躯体症状:胸闷、心悸、头痛…
2. 本方+半夏厚朴汤=八味解郁汤,可用于伴有消化道症状之忧郁症、更年期、神经症
3.  本方加上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牛膝、桔梗、生地=血府逐瘀汤(清,王清任)→顽固性失眠(面青暗,肤干,脱血,舌暗紫)
改良→
若无腰腿下肢疼痛去牛膝、无咽喉疼痛去桔梗、无出血去生地,名八味活血汤(四逆散+当归、川芎、桃仁、红花)
→可调经、去黑斑,多用于脸色中青之城市女性(白领)、易郁


经方治疗肿瘤

肿瘤
特点:细胞过度增殖
西医治疗:非早期(不能切除者)便使用综合治疗
中医介入的肿瘤患者,通常为受不了化疗或兼有其它慢性重症不适用化疗者。
基本思路:调整体质、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保持三不:1.精神不乏,2.体重不减,3.胃口不倒;留人治病)、延长生命    (消、托、补法兼用)
优点:1.副作用小;2.患者易接受;3.治疗成本低
一般民间常用偏方:山豆根、附子、蟾酥…

肝癌: 使用活血化瘀的思路并不正确

一、  小柴胡汤
1. 本方适用于肿瘤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疾病处于迁延期、慢性化阶段)→常见血液系统、胃癌、肝癌、肺癌,发烧不愈(往来寒热)为主症
  黄煌老师临床医案:
(1) 本方合桂枝汤(柴胡桂枝汤),治疗骨髓异常增生病所致发热,能迅速退热(柴胡可至30g、用红参代人参、肉桂及桂枝各10g)
(2)  本方加连翘30g以上,可治疗胃癌、肝癌转移后的腹痛、呕吐→延长生命期
(3)  本方加连翘、茯苓、猪苓,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配合西药(羟(ㄑㄧㄤ)基脲(ㄋㄧㄠ)),可稳定病情
2. 本方适用于全身状况较好,无贫血之肿瘤患者的体质调养→小剂量(小于8两,因为要长期食用),可配合【麦门冬、天门冬(赢瘦;癌症可胖不可瘦)】、枸杞(多醣、防贫血)、【茯苓、猪苓、泽泻、白朮(建脾利水)】、肉桂
3. 加连翘30g(本草:主寒热、鼠痿瘰疠、廱肿恶疮、瘿(ㄧㄥ)瘤、结热、蛊毒;张锡纯:疮家圣药;副作用→量大可致腹泻),可治疗淋巴瘤转移致淋巴结肿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4. 动物实验:小柴胡汤的动物实验有一堆,提示抑制 / 诱导癌细胞、调节


二、五苓散
猪苓15~30g  泽泻20~40g  白朮15~30g  茯苓15~30g  桂枝10~20g/肉桂6~12g
(古方治疗水逆:渴欲饮水,水入则吐)

1. 本方适用肿瘤伴有腹泻、浮肿或腹水、胸水者,以肝、肠、肺癌居多(化疗后可见水逆诸症)
→可缓解躯体症状、缓解口渴,大便成型
→消除精神神经方面症状 – 头昏、晕、水气上冲、肌动、心悸
→本方含黄耆桂枝五物汤,治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热多(小柴胡证)、多汗浮肿(五苓散证)
→本方配合真武汤,治疗肝癌、肝硬化
2.本方与小柴胡汤合用名柴苓汤,可用于肿瘤化疗期后之常规体质调养
医案:用于子宫颈癌患者化疗时,缓解腹泻、白细胞、血小板下降、下肢浮肿,      但服药期较长(3~4周以上)
黄煌老师语:本方不限子宫颈癌均可使用以调体质 (化疗中)


三、炙甘草汤 (伤寒 177条)
原方:甘草  生姜  人参  生地  桂枝  阿胶  麦门冬  麻仁  大枣
黄煌方:炙甘草3~15g  干姜5~10g  人参或党参10~20g  生地10~20g  肉桂6~12g      阿胶6~12g  火麻仁6~12g  大枣15~30g

1.  本方是肿瘤患者恶液质,极度消瘦、贫血时之营养方,以食道、胃、肝、肺癌居多
(体质极度虚弱、大出血后循环衰竭)→推测用于当时战争伤员
为古代的止血强方,又称复脉汤
大剂量生地、阿胶→止血
人参、桂枝、炙甘草、麦门冬→强心定悸
本方含19种胺基酸,9种为人类必须胺基酸
2. 本方麦门冬(主赢瘦短气)可重用,并可加入天门冬(养肌肤)
3.  本方可加入龙骨、牡蛎、山药
龙骨、牡蛎→动悸(动则气促),贫血者多见
山药→健脾、增加食欲,因为含淀粉,可以增加龙骨、牡蛎有效成分的吸收
(矿物类药物加淀粉,可以增加有效成分的吸收)
4. 本方宜久煎,并以米酒或黄酒煎服 (有利药方中有效物质释出)
仲景方曰: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渣,内胶烊(ㄧ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升地黄得酒良
5.  本方可做为煎膏剂,以利长期服用 (因为含阿胶)
(20~30剂加入冰糖、桂圆、蜂蜜等)
6. 服药期间配合红烧猪蹄等富含胶质食物
加黄酒、姜、葱、冰糖、八角、花椒,用小火煮3~4个小时,去浮油,大火收汁 (黄煌大师美食讲堂)
7.  本方的效果判定,近期主要看食欲、精神、大便,远期主要看体重、营养状况
若腹泻、腹胀→不良反应
            →汤液过浓 (减少剂量,一剂服2~3天)


四、附子理中汤  (也有附子理中丸)
黄煌方:制附子6~12g  党参10~20g/红参6~12g  干姜10~20g  白朮10~20g          炙/干甘草6~20g
1.   本方适用于肿瘤患者化疗后的腹泻、腹胀
面色黄暗、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四肢皮肤色青、脉象沉着无力等,可配合肉桂、茯苓
阳虚→肤黑无光泽
阴虚→唇红肤白
2.    本方可用于胰腺(多阴黄)、肝、肠癌等消化肿瘤出现腹泻者
黄煌经方治疗胃肠病

肠胃病方(上)

一、 半夏泻心汤
经方:半夏半升  黄芩3两  干姜3两  人参3两  甘草3两  黄连1两  大枣12枚
黄煌:半夏6~12g  黄芩6~12g  干姜6~12g  党参6~12g  炙甘草3~6g  黄连2~6g        大枣15~30g

1.  本方为胃病专方,治疗痞证、心下痞、满而不痛  (上腹不适)
上消化道之炎症、溃疡(例如: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弥漫性胃炎、反瘤性胃炎、12指肠溃疡….)
抗幽门螺旋杆菌,参与免疫调节,保护黏膜,通降,止血
为古时“苦辛法”代表方,治疗中虚热痞(心烦、口苦、口干、腹泻)
苦辛法—苦泻辛开  
苦~清热 (黄连、黄芩) ; 辛~开湿、理气 (理中汤-人参、甘草、干姜、白朮)
(此方病人服后不觉苦因为方组加入甘枣, 以及病人本身口苦)
2.  伴有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心下痞、腹泻)之神经症:失眠、心律不齐、醉酒      (黄连除烦)
3.  本方方证多见于体质较好之中青年男子,其红唇,舌红(苔黄腻),伴有睡眠障碍(少眠失眠、易醒),大便易拉面有菜色者较无效
舌苔黄腻:消化道有热且较脏
唇与消化道黏膜特性相关
脉:无特别脉象
因为饮食及体质等种种原因,此方亚洲人使用机会较高 (欧美人舌苔较干净)
4.   服本方有效后,需小剂量守方长服(约3个月),慢性病犹然;停药后~日常则服用姜枣汤保养
5. 原方为佳,不必加减,免失疗效
6. 常用加味法则:
(1) 加肉桂3~10g (交泰丸):治疗胃病久治不愈,面色晦暗,舌淡红
(2) 加山栀子6~12g、连翘15~30g:治疗咽喉痛(咽喉通红)、胸闷 (肺胃有热)
(3) 加制大黄3~10g: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然严重、出血、弥漫性胃炎

二、黄芩汤
经方:黄芩3两  芍药2两  甘草2两  大枣12枚
黄煌:黄芩10~20g  白芍10~20g  生甘草3~10g  大枣15~30g
(黄芩→出血性疾病;芍药、甘草→痛、痉)

1.   本方多用于下消化道疾病,如:急性肠胃炎、菌痢(拉白冻、红冻→土方 马齿苋、车前草)、肛裂(会有灼热感)、痔疮出血、溃疡性结肠炎(拉黏液)、便血
2.  【患者唇色多深红如朱、舌质多暗红、脉多滑数(内有伏热)】→黄芩体质
3.  加减:
(1)重用黄芩可至30g:出血粘稠、量多、有血块
(子宫、月经出血→可单用黄芩:子芩丸)
(2) 重用芍药可至30g:腹痛严重者
(3) 加大黄3~10g:腹痛拒按
(4)  加黄连3~10g:腹泻、烦热
(5) 加阿胶(止血)10~20g:出血多
(6) 加半夏、生姜各6~12g:呕吐

三、 葛根芩连汤(味苦)
经方:葛根半升  甘草2两  黄芩3两  黄连3两
黄煌:葛根20~60g  生甘草3~6g  黄芩6~12g  黄连6~12g

1.  本方适用急性肠炎、热痢、细菌性痢疾  (黄连→腹泻)
(比土霉素佳,小儿恐因味苦不食 黄连可减至 6g)
2.  亦可治糖尿病、酒后腹泻或醉酒(醉酒综合症),黄连大约使用6~12g,若量少不行
黄连可降血压,为治疗消渴之成分  (可研究唐朝方剂,多为文明病)
葛根亦可降血糖,可扩张血管,为古代解酒药,治口渴
在半夏泻心汤基础上加葛根亦可,不过黄连量要增加
3. 体质:状实、肌肉发达、大便不成型、腹泻、身困重、项背强痛不舒,好饮酒之人本方证多见

四、甘草干姜方
经方:甘草4两  干姜2两
黄煌:甘草10~20g  干/炮姜6~20g

1. 本方为治疗寒性腹泻基础方 (寒性~视分泌物,如清稀;甚至胆汁亦可)
姜:驱寒暖胃  (仲景常用)
2. 本方应用以分泌物/排泄物增多、清稀为特点
(例如:上消化道溃疡、小儿流涎,唾液过多, 过敏流鼻水)
3.本方可用于误用下剂、凉药,所致阳气受损
4.本方可用于咳喘、肺气肿,特征:呕吐、咳吐大量清稀痰液
(同见于小青龙汤)
5. 两者剂量比例可调,如:  甘草2 : 干姜4  (千金方)  → 治疗吐逆


五、  理中汤(仲景:人参汤)
经方:人参3两  干姜3两  甘草3两  白朮3两
黄煌:党参10~20g  干姜10~20g  炙甘草6~20g  白朮10~20g

1.  本方为温热性胃肠调节剂,用于虚寒胃肠
(急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溃疡、癌症化疗后调养)
                                癌症化疗症候群:恶、呕、泻
2.  本方证大便多见溏汤,排便时先干(似便秘)后溏→不可用大黄,贫血,面部浮肿黄暗
3.  加桂枝→人参桂枝汤:治疗心悸、腹痛
加黄连→连理汤:治疗口腔溃疡、疮、拉稀 (寒热夹杂)
加附子→附子理中汤:治疗脉微弱、全身状况差、萎靡
黄煌经方治疗胃肠病2

肠胃病(下)

六、四逆汤  (临床少用,神效,挽狂澜于危急,使用谨慎,含乌头碱)
经方:生附子一枚  甘草2两  干姜1.5两    (甘草干姜汤+附子)
黄煌:炙附子10~30g(先煎30~60分钟)  生甘草3~10g  干姜6~12g

1.四逆汤是经典温阳剂,用于治疗阳虚阴寒证
阳虚阴寒证-下利清谷不止、腹胀、四肢厥逆而恶寒、脉微欲绝(游丝状)重按至骨方得、血压低、ECG不正常
2. 目前多用于循环、消化障碍性疾病
循环障碍-休克、亡阳  (厥阳、脱阳)
消化障碍-小儿腹泻不止(重症、酸中毒、低血钾) →加五苓散或与理中汤同用
        肝硬化(腹水、低蛋白血症)  →加芍药甘草汤、真武汤同用
3. 用于救急时,姜附用量要大
4. 附子量大时,必须久煎→去乌头碱毒性
5. 姜、附、草三者合用最合适 (解附子毒、增效)
甘草能解百草毒,如:麻黄、附子….
6. 四逆加人参汤(仲景方):治疗大下后,脉沉微、恶寒
此方中的人参,宜吉林人参,党参无效


七、小建中汤 (急症不合,治慢性腹痛如神)
经方:桂枝3两  芍药6两  甘草2两  生姜3两  大枣12枚  饴糖(麦芽糖)1升
黄煌:桂枝10~20g/肉桂5~10g  白芍10~20g(倍于桂枝)  炙甘草3~6g  
生姜3~6片/干姜5~10g  红枣15~30g  糖15~30g(可用蜂蜜代替,亦可用麦芽糖代替)

1. 本方为经典强壮调养剂:用于体型多瘦、肤白而细腻、皮肤湿润、喜甜食、大便多干结、易疲劳、出汗、易腰酸背痛、易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舌质嫩红
2. 本方多用于慢性腹痛,如:慢性胃炎、12指肠溃疡、肠易激综合症、胃肠神经症、慢性腹膜炎、紫癜(ㄉㄧㄢ)、习惯性便秘
3. 芍药量重,用于解痉,如:腹中急痛拒按、小腿抽筋
大量芍药可通便
亦可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大便干、小腿抽筋、为保肝方
(大便干、小腿抽筋→消瘦,胆红素不高)
4. 本方可用于虚弱体质之调理(肉桂、甘草可升压)→如:神经衰弱、心律失常、缺铁性贫血  痛经  怕冷、瘦弱、阵痛→加当归
          若唇红、血稠、身热则不适合,可用山栀子、黄柏
  ┌小儿之频尿、遗尿症→可加龙骨、牡蛎 ┐
  └小儿之反复腹痛                    ┘→白瘦、舌苔薄白
    婴幼儿便秘→药量减至原方的1/2~1/3
5.  方中芍药为白芍,也可白芍、赤勺份量各半混用
白芍~解痉止痛          赤勺~活血化瘀
6.饴糖不可缺失,为营养剂,可用麦芽糖、红糖替代
7. 类方:
(1)黄耆建中汤→面黄、肌肉松弛
(2)当归建中汤→痛经、产后调理 (亦可加川芎→血中气药)
当归→妇人腹痛必用
(3) 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去饴糖)→主腹满时痛
(4)桂枝加大黄汤(小建中汤去饴糖、芍药加大黄)→主大实痛(腹硬结、大便不通)
八、半夏厚朴汤
经方:半夏一升  厚朴3两  茯苓4两  生姜5两  干苏叶2两
黄煌:姜制半夏10~20g  厚朴10~15g  茯苓10~20g  干姜3~6g  苏梗10~15g

1. 本方为理气化痰剂,治(痰气交阻证?)
  痰气交阻证→(1)咽喉异物
              (2)腹胀、恶心、呕吐、不思饮食
              (3)或然证(或有或无):咳嗽、气喘、眩晕、心悸、失眠、多梦、                                  痰多胸闷
      以上三点症状,须排除器质性病变(溃疡、癌症..)
      病变部位:咽→食道→胃
2. 本方主要用于功能性消化道疾病,如:食道痉娈、喷门弛缓、慢性胃炎(临床上一般用半夏泻心汤)、浅表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经症、神经性胃炎、肠易激综合症、小儿厌食症(本方加枳壳?、连翘)、青壮年厌食症(还要配合心理辅导)
3. 本方可用于伴有上消化道症状之精神症(心因性性功能障碍、神经性皮炎、更年期、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患者
4. 本方多见于敏感性体质(半夏体质),多主观性不适,如:自我感觉不良、…焦虑、易惊恐等等
5.本方可用于外感、如胃肠性感冒→可用藿香正气散(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白朮、陈皮、厚朴、桔梗、藿香、炙甘草、姜、枣)
6.  临床使用一般不删减药物,但可调用量
(1) 痰多呕吐、惊恐焦虑失眠严重者→可重用半夏至30g、生姜
(半夏小量→和胃;大量→安神)
(2) 眩晕、心悸、小便不利、水肿、胃内有振水声→重用茯苓可至30g
(3) 胸闷、腹胀、舌厚腻→重用厚朴可至20g
7.  症状明显者,本方可增加服药量次数(一日3~4次,但总量不变)


九、四逆散
经方:(柴胡  芍药  甘草  枳实)→磨成粉
黄煌:柴胡6~12g  白芍10~20g  生甘草3~6g  枳壳10~20g

1.  本方为解痉止痛剂,缓解心理压力过大导致之躯体症状
2.  营养良好的情况下,四肢发冷为本方特征
3.  方正大多见腹症→
  自觉:腹痛
  他觉:上腹、两胁下按压较硬(高肌张),压之则痛
4.  本方可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肠易激综合症等,常因常因精神因素引发之腹症
5. 本方可用于伴有消化道疾病之忧郁症、焦虑症、神经症

黄煌之八味解郁汤:四逆散 + 半夏厚朴汤 + 姜枣


黄煌经方治疗肝病

肝病

全身倦怠、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硬化(触之如额).等等→目前没有较佳疗法,中药只能缓解症状,没有治本之法。
民间疗法:壁虎+蟾蜍+斑毛虫…等等→以毒攻毒 (效用无)

一、 茵陈蒿汤
【伤寒260: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多、少、频、短、无皆是),腹微满者】
原方:茵陈蒿6两  山栀子14枚  大黄2两  
黄煌:茵陈蒿10~30g  山栀子10~15g  制大黄6~12g
(茵陈蒿→退黄专药)

1. 本方适用于 ”急性” 病毒性肝炎,重症肝炎胆道感染见黄疸,色鲜明(阳黄→有光泽:三黄泻心汤、黄连解毒汤),小变色黄短少,腹满,舌红苔黄腻
(如甲肝大流行即可用)
2.  患者体质:身目黄染色鲜明,黄红隐隐,兼有身热便结,口干燥烦,舌红脉数
(阴黄:晦暗如烟熏 非本方证)
3. 可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证(ICP)
新生儿黄疸红素血症(量要少,如:茵陈8g、栀子4g、大黄3g,水煎40ml,每次服10ml,一日四次)
4.        本方治黄疸多与大小柴胡汤合用
矢数道明曰:「与小柴胡汤合用,治疗热毒郁肝,症见黄疸、腹胀」
与大柴胡汤合用,治疗胆道感染、胆囊炎
5.  本方证不必见便秘(大黄于此方中不必后下,用量不必太大),大黄主退黄、除腹满
6. 本方剂型可用灌肠


二、 小柴胡汤(天然之干扰素,所有病毒感染均可用)
黄煌方:柴胡5~10g  黄芩5~10g  姜制半夏5~10g  党参6~12g  生甘草3~6g  干姜3~6g         红枣3~10g
(小柴胡汤治疗肝炎药量要小)

1.  小柴胡汤主治慢性肝炎(湿热内蕴),症见寒热往来(往来即指缠绵难愈、节律不定→肝指数变动)、胸胁苦满(右上腹肝区隐痛、胸闷)、默默不欲饮食(精神抑郁、社会压力)
2.  小剂量,长期服用(因为此药亦须由肝处理),两个月检查肝指数一次,没有改善或肝功能反异常即停
3. 体质:青年人多,肤色黄暗、偏瘦,舌脉无明显异常,肝功能基本正常(GOT/GPT高可),易食欲不振,睡眠障碍,常与五苓散、茯苓、猪苓合用 (便稀, 口渴无津)  (不辨体质曾有间质性肺炎之后遗症)
4.  脂肪肝病人数上升 (酒肉油炸..) 中医可治 调代谢补虚


三、小建中汤
经方:桂枝3两  芍药6两  甘草2两  生姜3两  大枣12枚  饴糖(麦芽糖)1升
黄煌方:桂枝10~20g/肉桂5~10g  白芍10~20g(倍于桂枝)  炙甘草3~6g  
生姜3~6片/干姜5~10g  红枣15~30g  糖15~30g(可用蜂蜜代替,亦可用麦芽糖代替)

1.  本方为强壮性保肝药,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
  体型:多瘦、胆红素不高、肤白而细腻、皮肤湿润、喜甜食、大便多干结、  
        小腿抽筋、易疲劳、出汗、易腰酸背痛、易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舌        质嫩红
2.  芍药当重用,赤芍为佳(胆红素高时尤有效!茵陈无效时可试)(黄疸越深,预后越差)

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浑身发痒如虫咬,大便干结如栗,右侧腰部肌肉酸痛
→芍药干草汤(小建中汤主要组合)、白芍30g、赤芍30g、炙甘草10g
  (需合用西药熊脱氧胆酸→优思弗,效果才出来)
3.  按照中医养肝柔肝学说加减
(龙骨、牡蛎、山药、枸杞、鳖甲、北沙参)
饴糖一般不用,以生麦芽取代
4. 糖尿病足可用四味健步汤 (芍药 牛膝 石斛 丹蔘)


四、茵陈五苓散(治湿>热)  (五苓散可解酒毒、味精吃多)
原方:茵陈蒿10分  五苓散5分
黄煌方:茵陈蒿10~20g  猪苓10~20g  泽泻15~30g  白朮10~20g  茯苓10~20g          桂枝6~12g/肉桂5~10g

1.   本方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见轻度黄疸(胆红素偏高),兼下肢浮肿、大便不成型者
若有腹水者→加怀牛膝20~40g、赤芍20~60g
若无黄疸者→去茵陈蒿
2.  本方可治【脂肪肝(主要是因为有五苓散),即湿、水、渎身困重】
酗酒者,或伴有腹泻者→可加葛根30~60g
(比较葛根芩连汤、半夏泻心汤)
3.  如血清白蛋白低下、浮肿时,白朮可重用至60g
白朮→天然白蛋白 (苏州某名老、南中医孟景春…等→善重用白朮保肝)
4. 五苓散服法:“上五味,捣为糊,以白饮(米汤)和服,方寸匕(量器单位),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期间多饮温热水,忌生冷
5.   建议使用散剂(五苓散)→疗效较好、易服、便宜


五、  真武汤
原方:茯苓3两  芍药3两  生姜3两  白朮2两  附子1枚
黄煌方:茯苓10~20g  白芍或赤芍10~60g  干姜5~10g  白朮10~20g  制附子10~20g
(伤寒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心下悸,头眩,身瞤(ㄖㄨㄣ)动,振振欲僻地者)

1. 本方为传统温阳利水剂,阳虚有水,阴寒体质
阳虚→脉沉细无力,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大病重症)
  有水→浮肿(检查小腿腓肠肌),小便不利,舌胖大苔滑
2. 本方多用于肝硬化失代偿期,即低蛋白血症(易腹水)
腹水难消医案:真武汤合五苓散、牛膝 (附子量可加至30g,要先煎30分,赤白芍各30g)
3.  比较
             心肾功能        精神状态        浮肿程度
真武汤→器质性失常        多有不全     萎靡、昏迷        重
五苓散→功能性失常        正常  尚可                    轻

口腔病方

牙齿、牙周、口腔黏膜、唇、颊、舌等
炎症→中医可介入;外伤、畸形、肿瘤→西医
(1)    口腔黏膜病-复发性口腔溃疡(口疮)-成药锡类散
            -扁平性口腔溃疡(苔癣)-好发成口腔癌-(白色网纹状丘疹)
  金匮(狐惑病)-白塞氏病(口、眼、外生殖器溃疡)、多系统炎症
  (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
(2) 牙周组织炎症-牙周病、牙龈炎
(3) 舌觉异常、口味异常
经方思路:(1)专病专方(辨病)
          (2)整体治疗(口腔为局部病变,亦可能机体表症)


一、甘草泻心汤 (比较半夏泻心汤→当甘草用量大(4升)时,由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
经方:甘草4两  黄连1两  黄芩3两  人参3两  干姜3两  半夏半升  大枣12枚
黄煌:生甘草6~20g  黄连3~6g  黄芩6~20g  党参10~20g  干姜6~12g  姜制半夏6~12g
        大枣15~30g

1.    消化道黏膜修复剂,口腔溃疡专方,由口腔→肛门之粘膜溃疡均可用
2.    上述之三大口腔黏膜病均可用(日本古方派常用)→愈合快、发作周期延长
药理:
(1)    黄连、甘草、杏仁(甘草丸)→可治口鼻生疮  (宋时医案)
黄连、甘草、蜂蜜、猪油→胶状
(2)    口腔溃疡多伴有烦燥、失眠→黄连专治症
(3)    舌疮,舌为心之苗,心火旺→黄连专治症
(4)    口疮多伴有消化症状→本方组(半夏泻心汤)为消化道炎症主方
(5)    黄连+黄芩→心下痞、下痢(葛根芩连汤)→(各式泻心汤)
3.    方中甘草用量多在6g以上,也有到30g  (甘草副作用:反酸、腹胀、浮肿)
4.    加减:
(1)    舌红、唇红、月经有血块者→重用黄芩到20~30g
(2)    淋巴结肿大者→加连翘20~30g
(3)    便秘、口臭、溃疡局部红肿、色黄→加大黄3~10g


二、 炙甘草汤
原方:甘草  生姜  人参  生地  桂枝  阿胶  麦门冬  麻仁  大枣
黄煌方:炙甘草3~15g  干姜5~10g  人参或党参10~20g  生地10~20g  肉桂6~12g  
        阿胶6~12g  火麻仁6~12g  大枣15~30g

1.    本方是肿瘤患者恶液质,极度消瘦、贫血时之营养方,以食道、胃、肝、肺癌居多
(体质极度虚弱、大出血后循环衰竭)→推测用于当时战争伤员
为古代的止血强方,又称复脉汤
大剂量生地、阿胶→止血
人参、桂枝、炙甘草、麦门冬→强心定悸
本方含19种胺基酸,9种为人类必须胺基酸
2.    本方式用羸瘦、面色憔悴、皮肤干之口腔溃疡、肿瘤、干燥、牙龈出血(晚期口腔癌)等
羸瘦、贫血、大便干结者(方内有许多滋阴药)最有效
病理性口干燥-阴虚、津脱→化疗,无苔
3.    为方便长时期服用,可加入鹿角胶、蜂蜜做成膏剂


三、    (三黄)泻心汤 (金匮16、17: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原方:大黄2两  黄连1两  黄芩1两
黄煌:大黄6~12g  黄连3~6g  黄芩10~20g

1.    古代之泻火止血方,仲景用于吐血、衄血患者
2.    本方可用于牙周炎、牙龈炎及血液系统疾病导致之牙龈出血
--多伴有唇红、舌红、口臭、便秘、失眠、焦虑
3.    市面上作用类似之成药:三黄片、清胶囊、黄连上清丸(尚有石膏、连翘、栀子,大黄量较大,可能会腹泻)
中老年人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者合适


四、葛根汤
经方:葛根4两  麻黄3两  桂枝2两  芍药2两  甘草3两  生姜3两  大枣12枚
黄煌:葛根12~30g  生麻黄5~12g  肉桂6~12g/桂枝10~20g  白芍/赤芍10~15g  
      生甘草3~10g  生姜10~20g/干姜5~10g  大枣15~30g

1.    本方适用于风寒型(疲劳,受风寒,肌肉酸痛)的牙周脓肿、牙髓炎、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
2.    体质:面黝黑、黄暗、粗糙、壮实、嗜睡、咽喉不红
        →体力劳动或身壮之青年
3.    本方为发汗解表剂,发汗力轻微,服药后避风寒
若大便干结,苔厚者可加大黄
4.    医案:用葛根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面瘫,有效


五、 附子理中汤  (成药有附子理中丸→主腹胀、肠鸣)
黄煌方:制附子6~12g  党参10~20g/红参6~12g  干姜10~20g  白朮10~20g  
        炙/干甘草6~20g
1.    本方为温热性强壮药,可用于虚寒型牙周炎、脓肿等,可消散炎症、消散脓液、破溃愈合
2.    其人多见面色黄暗、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小便清长、脉象无力等、局部牙周紫暗漫肿、疼痛不休
→服药后,腹部舒适,精神好
3.    临床经验:加黄连、肉桂效果更好
六  温胆汤(非仲景方,是宋朝时用经方加减)
姜制半夏10~20g  茯苓10~20g  陈皮5~10g  生甘草3~6g  竹茹6~12g  枳壳6~12g  
干姜3~6g/生姜3~6片  红枣10~20g
1.    传统化无形之痰方 可用于神经症 恐惧症 创伤后应激障碍 精神分裂症
口腔科治舌觉味觉异常 (须先排除脑梗 脑瘤)

2.    适用患者常有下列症状:
胆怯 惊恐 虚烦恍惚 失眠 多恶梦 头昏 头痛 胸闷 自汗 恶心

4.    加减法:
烦躁脸油光 + 黄连
胸闷焦虑 加 山栀
腹胀  加 厚朴
齿痕舌明显  重用符苓

5.    除烦汤: 半夏厚朴汤 加 山栀 枳实 黄芩 连翘
主治舌体异觉有效


妇人妊娠 (金匮内与妇科有关者有: 产后 妊娠 杂病三篇)
一、    温经汤(能否怀孕)  金匮: 妇人杂病22篇9条
原方:吴茱萸3两  当归2两  川芎2两  芍药2两  人参2两  桂枝2两        阿胶2两(另烊,是止血药)  生姜2两  牡丹皮2两  甘草2两  半夏半升  麦门冬1升
黄煌方:吴茱萸3~10g  当归6~12g  川芎6~12g  白芍/赤芍6~12g  党参6~12g   桂枝6~12g/肉桂3~6g  阿胶6~12g(另烊)  生姜6~12g/干姜3~6g  牡丹皮6~12g         生/炙甘草6~12g  姜制半夏6~12g  麦门冬12~24g  红枣15~30g(为了口感好)

1.    本方是女性调经方,多用于闭经、不孕症、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习惯性流产(连续流产3次或3次以上)
闭经:(1)原发性闭经-年满18岁,尚未初潮 (占 5%)
      (2)继发性闭经-月经已经来潮,而出现6个月月经不行者 (占 95%)
      两者皆可用温经汤,但按病变部位,可分子宫性、卵巢性、垂体性、 
      下丘脑性闭经,其中子宫性、卵巢性闭经效果较好
不孕症:”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多为无排卵者、月经量少、月经周期乱、基础体温呈单相型
- 日本经验:适用温经汤的妇女大部分伴有手掌皮肤干裂、角质化
- 目前临床所见闭经多与减肥药与过度饮食节制有关
- 本方服用期要三个月以上
- 适用于宫血症(功能性失调子宫出血) (阿胶止血 全方为天然雌激素)
2.    可用于老年性阴道炎、外阴搔痒症、手足皲裂、指掌角质化、黄褐斑、口唇干枯、发枯黄脆等
3.    本方适应面较广,但必须用于羸瘦而干枯的女子
温经汤体质:羸瘦而皮肤松弛、腹壁薄而无力、口唇干燥而不红润、皮肤干枯发黄发暗、缺乏光泽或潮红或暗红或黄褐斑、有些患者的手掌脚掌出现裂口、疼痛或发热感、还有的女性可能出现阴道炎
4. 为方便服用,可加进红枣、蜂蜜、冰糖等浓煎收膏,也是女性冬令进补的保健品
平时多食用猪皮、羊肉、牛肉、猪肝等
5.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温经汤可作用于下丘脑,促进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的分泌
6. 加减
(1)    腹痛明显:加大当归、白芍、牡丹皮、川芎的用量
(2)    出血者:加大阿胶的用量,还可加入生地 (参考炙甘草汤)
(3)    头痛、关节疼痛者:加大吴茱萸、桂枝、生姜
(4)    大便干结、皮肤如鳞甲者:可加桃仁
(5)    闭经、基础体温低者:可加鹿角胶、制附子
(6)    使口味可口:可加入红枣、桂圆


二、当归芍药散(保胎)→1.怀孕妇女;2.腹痛 (金匮: 妇人杂病20篇17条)
原方:当归3两  芍药1斤  川芎半斤  茯苓4两  泽泻半斤  白朮4两
黄煌方:当归6~12g  芍药10~20g  川芎6~12g  茯苓10~20g  泽泻15~30g  白朮10~20g
※当归、川芎、芍药此三味药专治腹痛,若无明显头痛、腹痛量可减少
※茯苓、泽泻、白朮有利水、消浮肿的作用,若有浮肿,药量可增加

1. 本方是古代的保胎方,最适用于妊娠腹痛、胎位不正 (有转移胎位效果)
2. 本方也可用于以疼痛为特征的妇科疾病,如慢性盆腔炎、子宫附件炎、痛经等
3. 本方对闭经、不孕症也有效果 
4. 本方还可以用于妇女常见黄褐斑、座疮、贫血等 (缺铁性贫血亦可)
5. 最适合体质:面色黄、贫血浮肿貌、下肢常有浮肿、月经不调、经常腹痛、大便不成形(或先干后溏)、常常有头晕、头痛、心悸等
6. 本方原为散剂,并用酒调和后服用,现在可用胶囊、丸剂,如用汤剂时,要量应减至原方1/3为宜
7. 关于逍遥散,可以看作是四逆散和当归芍药散 (胸肋苦满) 的合方加减


三、桂枝茯苓丸 (生得下) (金匮: 妇人杂病20篇 2条)
原方:桂枝  茯苓  牡丹皮  芍药  桃仁各等分
黄煌方:桂枝10~20g/肉桂6~12g  茯苓10~20g  牡丹皮10~20g  白/赤芍10~20g          桃仁10~20g

1.    本方是古代的催生汤,现代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方
(在古代营养不良、疲劳、颠簸、冲撞等,常导致妇女流产,在流产的妇女中,常有胎死腹中,常用本方治疗) (胎死服之可下)
2.    本方多用于妇科炎症及相关疾病,如慢性盆腔炎、慢性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瘀血综合症、输卵管粘连不通、子宫内膜异位政、痛经、异位妊娠、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葡萄胎、产后恶露不尽
3.    本方诊断要注重望诊和腹诊 (瘀血体质)
望诊→体质强壮、面色多红、暗红、皮肤干燥(查小腿) 或起鳞屑、唇色暗红、舌质暗
      紫
腹诊→腹部大体充实、脐两侧尤以左侧下腹更充实、触之有抵抗、主诉大多
      伴有压痛 (腹肌紧)
4.    本方的经典剂型是蜜丸,但目前临床使用时有胶囊剂及汤剂
5.    加减
(1)    便秘、腰痛、腹痛:加制大黄
(2)    腹痛:加当归、川芎
(3)    腰腿痛或下肢浮肿:加牛膝
(4)    浮肿、便溏:加白朮、茯苓、泽泻




皮肤病方
(不要人命 但可能是内病外表 影响生活质量与心理)


皮肤病分类:
1. 病毒细菌性皮肤病: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缠腰火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扁平疣、脓疱疮(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丹毒、毛囊炎
2.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湿疹→渗出而得名
荨(ㄊㄢ)痲疹→(风疹块) 过敏
药物性皮炎→磺胺类、抗生素类
异位性皮肤炎、遗传过敏性湿疹
3.    结缔组织及免疫性皮肤病: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侵犯皮肤及脏器的免疫性疾病
白塞氏病
4.    红斑及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银屑病→ 病因不明,可能与细菌或遗传有关
5.    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神经性皮炎 (慢性苔癣)
单纯性痒疹
6.    角化性皮肤病→掌跖(ㄓ)
7.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黄褐斑→黑色素沉淀
白癜(ㄉㄧㄢ)疯→脱色性病变、泛发性白色斑片
8.    皮肤附属器官
(挫) 座疮
酒糟(漕) 鼻(好发于鼻部)
斑秃→精神、分泌等
黏膜病→唇炎
一、桂枝汤  (太阳病第13.15.54.234.276条)
治战场上士兵之饥寒交迫,非发汗、感冒药,为调和营卫之强壮方
黄煌:桂枝10~20g  白/赤芍10~20g  生甘草3~10g  干姜3~10g  红枣10~30g

1.本方为皮肤营养剂(调和腠理营卫)→丘疹、糜烂、溃疡等
白而干,局部不红,色淡为特点
2.本方可治毛囊炎、座疮、荨麻疹、湿疹、下肢溃疡、糖尿病足、皲裂
(初期可发可消,溃烂可托可补)
→桂枝汤合桂枝茯苓丸:下肢溃疡不收口
→黄耆桂枝汤+玉屏风散:双手裂口
3. 桂枝汤是调理体质的方→消瘦、皮肤干枯、舌淡


二、葛根汤 (桂枝汤+葛根+麻黄)
1. 所适用之皮肤病,以肌肉丰满而皮肤干燥,丘疹、鳞屑为特征
体质较壮实,不出汗→冬天严重,夏轻快(汗出即缓)
2. 常用之皮肤病有→以项背部效果好
3. 体质:黝黑、黄暗、粗糙、壮实、嗜睡、咽喉不红
(桂枝症体质者慎用!)
4. 加大黄(推陈出新)、川芎(温辛、散寒凝,使气往上走)→用于治疗头面部疮疾


三、 小柴胡汤
1. 以丘疹、疱疹、糜烂、苔藓样变、搔痒剧烈等为特征
尤适合过敏性与病毒性皮肤病
2. 带状疱疹→剧烈疼痛,可加
(1) 四逆散、连翘(咽炎、淋巴腺肿大)
(2) 红花瓜蒌甘草
  局部分泌多、浮肿等→可配五苓散
  单纯性疱疹→可加连翘、山栀子
  神经性、过敏性、遗传性皮炎→多配半夏厚朴汤、四逆散等
3.合方:
出汗多,口渴→白虎汤
腹泻,浮肿→五苓散


四、桂枝茯苓丸 (常加大黄 桃仁承气汤)
1. 皮肤干燥起鳞屑、囊肿结节、局部色素沉着、紫暗为特征
2. 银屑病、座疮、脱发 (川芎)、酒糟鼻等
3. 望诊:体质较强壮、面色多红、暗,唇色暗红,舌质紫暗,
腹充实,触有抗按感,压痛
4. 加减
(1) 便秘、腰痛、腹痛:加制大黄
(2) 腹痛:加当归、川芎
(3) 腰腿痛或下肢浮肿:加牛膝
(4) 浮肿、便溏:加白朮、茯苓、泽泻


五、黄连解毒汤
1.多用于热毒重症,见红、肿、热、痛、烦者
2.可治湿疹、脓疱疮(黄水疮)→只要分泌物为黄(痰、带下、泻、汗)均可用
3. 体质:体强,肌肉坚实,面红油光,口唇暗红,目赤多眵(ㄔ),舌质老硬,腹按之不适、抵抗感,易烦躁,上腹痞闷、疼痛,皮肤常有疮疖,口易生疮,小便黄短,口嘴苦、黏
4. 加减:
温清饮:加四物汤→出血、充血之皮肤病
温清饮再加柴胡、连翘、荆芥、白芷、薄荷、桔梗、甘草:荆芥连翘汤→适用于头面部之 (挫) 座疮
合防风通圣散→治毛囊炎


六、防风通圣散(金元-刘完素)  (方组含 麻杏石甘 调胃承气 当归芍药…)
黄煌: 防风5~10g  荆芥5~10g 连翘5~10g  麻黄5~10g  薄荷3~6g  川芎5~10g  当归5~10g 白/ 赤芍5~10g  白朮5~10g  山栀子5~10g 制大黄5~10g  芒硝3~6g  黄芩5~10g  生石膏 10~20g  桔梗5~10g  甘草3~6g  滑石6~12g  生姜6~12g

1.    本方所治皮肤病→荨麻疹、座疮、湿疹、扁平疣
2.    体质:壮实肥胖,面红多油腻,皮干燥粗糙,好毛囊炎,食欲好,便秘,唇红或暗红

→有异位性皮炎之治缓病例。
(防风通圣散变方→麻杏甘石汤+大黄、连翘、荆芥、防风、滑石、桔梗)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妇人病方

战争年代,妇女的地位迅速提高,承担了提供人力资源的重要任务
要能怀得上,保得住,生得下

第一张方:温经汤
解决“怀得上”的问题
吴茱萸3-10克(很苦) 当归6-12克 川芎6-12克 白芍6-12克 党参6-12克 桂枝6-12克(肉桂3-6克) 阿胶6-12克 生姜6-12克(干姜3-6克) 丹皮6-12克 甘草6-12克 制半夏6-12克 麦门冬12-24克 加红枣15-30克,味道会好些
有四物汤(缺地黄),有桂枝汤(缺大枣),有麦门冬汤,有半张桂枝茯苓丸(有桂枝、丹皮、芍药)
治疗近50岁的妇人,腹泻多日不止,傍晚发热感,小腹痛、胀感,手掌烦热,口唇非常干燥(枯),面色憔悴。
本方是女性调经方。多用于闭经、不孕、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闭经:原发性闭经:女性年满18岁尚未来潮。举例:丑小鸭变亭亭玉立少女
继发性闭经:月经已经来潮,而出现6个月月经不行者(占闭经患者95%),与减肥有关
服用期要三个月以上才有效果,甚至一年以上,一定要有耐心,原方最有用
2.不孕症
《金匮要略》:“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大部分和不排卵有关系,月经周期紊乱,即使来的话,量也非常少。排卵后无持续一周以上高温,无双相,或曲线平坦,或高低不平。
日本经验:适用温经汤的妇女大部分伴有手掌皮肤干裂,角质化
指甲周围毛刺多,不滋润。口唇干,不滋润。
美手,美脚方,美容,美首,美甲,美发
矢数道明病案:26岁女子,每年仅行经三次。双手指端粗糙、裂口、疼痛,全身经常发冷,但手心、脚心、口唇发热。服温经汤后,首先手指皮肤好转,后发热感消失,五个月后指端指纹恢复正常,一年后怀孕,产下健康女婴。
青春期少女或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的中年妇女比较多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青春期少女,或中年妇女(天然雌激素)
3.习惯性流产:
连续发生流产三次或三次以上,《金匮》:“曾经半产”
4. 老年性阴道炎,外阴瘙痒症,手足皲裂,指掌角化症(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女性黄褐斑,嘴唇干枯疼痛,头发枯黄,质发脆(发为血之余),脱落
中医理论的血:主要是指月经的血,与生殖相关的激素有关
必须是羸瘦而干枯的女子
温经汤体质:羸瘦,皮肤松弛,腹壁薄而无力(无脂肪),口唇干枯而不红润,皮肤干枯发黄发暗,缺乏光泽或潮红或暗红或黄褐斑,有些患者手掌脚掌出现裂口,疼痛或发热感,或出现阴道炎(老年),毛发脱落、干枯、发黄。
调整体质。现在这种体质不是很多
为方便服用,可做成膏滋药(苏南习俗),放入红枣、蜂蜜、冰糖(鹿角胶等)、芝麻、核桃仁、桂圆等,女性冬令进补的保健品
服用温经汤的同时关照病人:平时要多吃
中国女性皮肤好:秘诀有二1.经常吃猪肉,尤其是带皮的红烧肉,炖红烧猪手(放入黄豆),或猪肝(有补血作用)
2.大量吃蔬菜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它可促进促性腺素的分泌,作用于下丘脑
加减:
出血:加大阿胶的用量,或加生地黄
腹痛明显:加大当归、芍药、丹皮、川芎的用量
头痛、关节疼痛者:加大吴茱萸(良好的止痛剂)、桂枝、生姜
大便干结,皮肤如鱼鳞状:加桃仁(主治肌肤甲错)
闭经,基础体温低者:加鹿角胶,制附子
使口味可口:可加入红枣,桂圆肉

第二张方:当归芍药散
流产:古代常见
怀孕的妇女出现肚子痛,用当归芍药散
治疗孕妇的痤疮
当归6-12克 芍药10-20克 川芎6-12克 茯苓10-20克 白术10-20克 泽泻15-30克
最适用于妊娠腹痛和胎位不正
《金匮》:妇人怀妊,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类聚方广义》:怀孕后胎长得不好可用
举例:孕妇偏头痛,浮肿,用后腹痛、胆囊炎好转,服后感觉胎儿头在转动,一直服用此方,足月生产健康男婴
文献报道:用本方加味治疗胎位异常170例,转胎率达80%以上,疗效高于膝胸卧位。
治疗以疼痛为特征的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子宫附件炎、痛经等
岳美中治慢性盆腔炎:腹痛,白带多,头部眩晕
可做成胶囊,治疗痛经疗效高于田七痛经胶囊
最适合体质:有点胖,也可能比较重的女孩,可用当归芍药散加牛膝
也可治疗不孕症(日本),闭经,黄褐斑,缺铁性贫血的女性:用的机会比较多。
指征:不是所有的黄褐斑,胎位不正,不孕症都可用
体质要求:面色黄,贫血浮肿貌,下肢常有浮肿,经常腹痛(有的是痛经),大便大部分不成型,常有头昏头晕、心悸、肌肉痉挛跳动。形象的说是黄脸婆。
很多有水,有浮肿的人也会出现头痛,最好的方:五苓散。因此当归芍药散也可治疗头痛。
与温经汤体质区别:一个胖一个瘦;一个干枯一个有水肿。
原为散剂,并用酒调和服用(酒可活血)。也可用酸奶调服(原味酸奶)。如果用水冲粉末,容易卡在喉咙里导致咳嗽。
加减:无明显疼痛者,芍药、川芎酌情减少
浮肿明显者:茯苓,白术,泽泻要加量
相近方:逍遥散,当归芍药散和四逆散的合方加减,其证要有胸胁苦满----经前乳房胀痛,或用胆囊炎、胆石症等胆系疾病
其中大量的芍药可以通便,可治便秘

第三张方:桂枝茯苓丸
桂枝(肉桂) 茯苓  丹皮  白芍  桃仁
各10克,或各15克
原意:古代用于下死胎。是古代的催生汤,原名“夺命丹”。“胎未死服之可安,已死服之可下。”
治疗:妇科很多炎症和相关炎症:慢性盆腔炎、慢性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瘀血综合征、输卵管粘连不通、宫外孕、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痛经、葡萄胎、产后恶露不尽、胎膜残留、子宫复旧不全等
男人生殖系统疾病亦可用: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精囊炎、睾丸炎等,“奇妙得不得了”
体质要求:
三个指征:
脸征:望诊:面部皮肤粗糙,面色红或暗红,面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酒糟鼻、皮肤毛孔粗大,有痘痘
腹征:腹部大体充实,有力,脐两侧,尤其是左侧更充实,甚至有明显压痛。也有病人不一定出现疼痛
腿征:皮肤干燥,瘙痒、脱屑,小腿容易抽筋。小腿以下,腰以上皮肤发痒,容易生冻疮。下肢皮肤较暗。脚掌皮肤干燥,皲裂,容易裂口。甚至溃疡
康元制药有软胶囊,日本学者主张用丸剂(较汤剂有效成分高)
加制大黄:治便秘。
痛得厉害:加当归,川芎
腰痛:加牛膝。治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管狭窄
浮肿,便溏:加白术,茯苓,泽泻;与当归芍药散合方

第四张方:黄连阿胶汤
治疗心中烦,不得卧。
也可用来治疗妇科病
黄连(四两)6-10克  黄芩(二两)6-12克  白芍6-12克(12-20克) 阿胶(三两)10-20克(另烊) 鸡蛋黄2个
中国人不大敢吃生鸡蛋,故介绍病人吃溏心鸡蛋
有止血作用:清热除烦止血,主要用来治疗月经过多。
黄芩:古人用来治疗子宫出血的常用药。三黄泻心汤
阿胶:更是止血药。古人没有“养血”的概念。炙甘草汤(止外伤大出血),猪苓汤(止尿血)皆用来止血。
还可用治内科其它疾病:1.出血性疾病:便血、尿血、鼻衄、咯血、呕血、皮下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躁狂性疾病:焦虑,精神分裂患者可用,抑郁症,老年性痴呆,神经衰弱。都表现为失眠
3.急性发热性疾病:发热伴便血,如菌痢:拉红白冻。肠伤寒:肠穿孔。
黄连大量治疗菌痢、肠伤寒有效。
白芍里面有一种芍药总苷,对于免疫性疾病可用(干燥综合征、白塞病、溃疡性结肠炎)
对于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也可用,黄连有很好的降糖作用。肺结核患者出现咯血可用。
客观指征:1.红绛舌。舌绛如火,舌红少苔。
2.脉象细数。
3.皮肤粗糙,有脱屑(日本经验)。
4.有出血或出血倾向。
如果舌淡,脉迟缓,不要乱用这张方。
由于黄连用量大,故药味极苦。中病即止,不能连续吃
加味:生地,子宫出血一般用生地加阿胶(张仲景经验)
腹痛拒按:加制大黄,即合三黄泻心汤
少腹痛:加丹皮,善治少腹疼痛
病案:少妇流产,下面出血淋漓不尽,血出很红,黏,嘴唇通红,皮肤雪白。经常口腔溃疡。伏热体质。一剂血止,一周后口腔溃疡好转,后怀孕。

第五张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属温药
治疗闭经,不孕,作用同黄体酮。脸色黄,嘴唇发暗,皮肤粗糙,不大出汗,人胖胖的,月经不来。属寒性体质体质与“伏热美女”完全相反
本文来自:黄煌经方沙龙-http://www.-中医经方专业学术论坛黄煌教授讲座笔记:肿瘤的经方治疗
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放疗,化疗;
有待研究的一些治疗方法:光化学疗法,基因疗法,生物疗法。
中医治疗肿瘤主要致力于调整体质状态,缓解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
有点有三: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治疗成本低廉。
小柴胡汤
红参6-12g 柴胡6-12g 黄芩6-12g 半夏6-12g 生甘草3-6g 干姜3-6g 大枣10-20g
1.适用于肿瘤伴发热,恶心,呕吐,血液系统肿瘤,胃癌,肝癌,肺癌应用较多。
小柴胡汤用于疾病在迁延期或呈慢性化阶段
① 合桂枝汤治疗骨髓异常增殖症导致的发热,柴胡用量需大达30g,3-5天内可以退热,还可加红参,肉桂桂枝可达20g,亦可各10g。
②  加连翘30g以上,治疗胃癌,肝癌出现的腹痛呕吐,有止呕止痛的近期效果,也有延长生存期的效果,特别是胃癌引起的呕吐,大量的连翘可以止呕。
③ 加茯苓,猪苓,连翘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配合羟基尿,有稳定病情的效果。
2.本方也适用于全身状况良好,无贫血肿瘤患者的体质调整,一般以小剂量服用,常配合麦冬,天冬,桂枝,茯苓,猪苓,白术,肉桂,泽泻。
3.加连翘30-60g可用于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及肿瘤转移出现的淋巴结肿大。
《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
张锡纯:“疮家圣药”。
4.动物实验提示其抗肿瘤作用。
五苓散
白术15-3-30g 茯苓15-30g 猪苓15-30g 泽泻20-40g 桂枝10-20g/肉桂6-12g
1.用于肿瘤伴腹泻浮肿或腹水者,肝癌,肠癌,肺癌特别在化疗后多见。
张仲景称其为水逆证,即渴欲饮水,水入即吐或泄泻。
① 吐:口渴但饮水不多,或喜热水,而且水入即吐
② 泄泻:腹泻或溏结不调,伴小便量少,浮肿倾向,严重者出现胸水,腹水。
作用:
① 缓解躯体症状,缓解口渴感,使大便成形;
② 消除精神神经方面的症状,如头痛,头昏,心悸,肌肉跳动等。
临床使用:
①    配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见发热多,浮肿;
②    配合真武汤治疗肝癌,肝硬化。
2.    与小柴胡汤合用(名为柴苓汤)用于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或化疗后的常规体质调整,日本现有成药——这一块临床研究少。
3.  胖大舌是使用五苓散的一个重要指针。
炙甘草汤
炙甘草3-15g 人参10-20g 麦冬10-30g 生地10-20g 阿胶6-12g 肉桂6-12g 干姜5-10g    火麻仁6-12g/甘杞子10-20g 红枣15-30g
1.    恶液质,患者极度消瘦,贫血状态时的营养方,食道癌,胃癌,肝癌,肺癌应用较多。体质极度虚弱,特别是大出血下导致的循环衰竭。
张仲景用于止血强心的强壮方,又称复脉汤。
生地阿胶——止血;人参,桂枝,甘草,麦冬——强心定悸;30枚大枣——补充机体充足的糖分能量。
炙甘草汤体质:羸瘦,面色憔悴,贫血,皮肤干燥,大便干结难解,有明显动悸感。
2.    麦冬可重用,还可以加天冬
麦冬:《神农本草经》:“主羸瘦短气”;《别录》:“令人肥健,美颜色”
天冬:《别录》:“养肌肤”;《药性论》:“令人肌肤滑泽”
3.    加龙骨,牡蛎,山药
龙牡:主治动悸——肿瘤多心悸,动则气促
山药:健脾,增加食欲;含淀粉,利于龙牡的有效成分吸收
4.    可作为膏滋剂长期服用,取20-30剂,加冰糖,桂圆,蜂蜜。
5.    宜久煎并以米酒或黄酒煎服。
6.    服药期间配合红烧猪蹄等富含胶质的食物,如牛蹄筋,鸭翅,鸭掌。
7.    效果判定:
近期——食欲精神是否恢复,大便是否易解;
远期——体重是否上升,营养状况是否好转
8.    腹胀腹泻:不良反应,过量过浓。
附子理中汤
制附子6-12g 党参10-20g/红参6-12g 干姜10-20g 白术10-20g 甘草6-12g
1.    用于化疗后腹泻腹胀,见面色黄暗,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四肢皮肤色素沉着,脉无力,可配合肉桂,茯苓。
2.    用于胰腺癌(可见阴黄),肝癌,肠癌等消化系统的肿瘤腹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